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的活用一、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使动用法和作状语。1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用作使动的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和行为,具有“使宾语干什么”的意思。(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可以用作使动的动词,主要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作使动时,可以带宾语。例如: 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左传僖公三十年:“焉用亡郑以陪邻?” 孙子兵法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论语为政:“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輗n,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軏yu,辕端上曲,钩横木以驾马车。) 论语先进:“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史记项羽本纪:“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忿恚,恼怒。激,愤激;怒,恼怒。) 史记信陵君列传:“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人名)。”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子何故乃肯逃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天下皆以扁鹊能生死人。”上述例句中加点的不及物动词,全都用作使动。“惊姜氏”即“使姜氏受惊”,“亡郑”即“使郑亡”,“激怒其众”即“使其众愤激恼怒”,“走芒卯”即“使芒卯逃跑”,“生死人”即“使死人复生”,等等。 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但从特定的上下文关系,可以补足宾语。例如: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荀子天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在上述例句中,用作使动的“来”、“病”、“走”后面,都可以补上宾语“之”。 (2)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使动,但比较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可以带宾语,在结构形式上与使动用法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所表达的意义不同。例如: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将朝王。” 孟子公孙丑下:“武丁朝诸侯。”在上述两例中,都用了及物动词“朝”。但前一例句中的“朝”是一般用法,“朝王”即“朝见齐王”、“朝拜齐王”;后一例句中的“朝”是使动用法,“朝诸侯”即“使诸侯朝拜”。我们只有细玩文意,才能分清及物动词究竟是一般用法,还是使动用法。下面再举几个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例子: 汉书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武。” 左传宣公二年:“将战,华元杀羊食士。” 孟子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左传宣公二年:“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墨子公输:“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贾谊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序八州而朝同列。”在上述例句中,“降武”是“使苏武投降”之意,而不是“向苏武投降”(试比较:史记项羽本纪:“涉间不降楚。”“降楚”是“向楚国投降”之意);“食士”,即“使士食”;“朝秦楚”即“使秦楚朝拜”;“饮赵盾酒”是“使赵盾饮酒”之意,而不是“饮赵盾的酒”的意思;“见其二子”是“使其二子见(子路)”之意,而不是“(子路)看见他的两个儿子”之意;“斗诸侯”即“使诸侯互相争斗”,等等。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宾语也有省略的情况。例如: 战国策齐策:“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草,粗恶;具,馔具,指饭食)“食以草具”即“食之以草具”,意为“用粗恶的饭食让他(冯谖)吃”。 等等。 2 动词用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有时候也用来作状语,对作谓语的动词进行修饰,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状貌等。(1) 不及物动词作状语 一般来说,作状语的动词往往是不及物动词。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贾谊过秦论:“争割地而赂秦。” 柳宗元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聊斋志异促织:“翌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在上述例句中,“跪请”即“跪着请求”,“立待”即“站着等待”,“生得”即“活捉”,“往来视之”即“来来回回地观察驴”,等等。用作状语的动词,往往用连词“而”或“以”与作谓语的动词连接。例如:左传僖公三十年:“夜缒而出。” 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战国策齐策:“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战国策燕策:“箕踞以骂。”(箕踞,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在上述例句中,加点词都是作状语的动词,只有“箕踞”是个状中词组,“箕”是作状语的名词,修饰“踞”,“箕踞”是“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是一种很傲慢的姿态。“箕踞”作状语,修饰“骂”。(2) 动宾词组作状语及物动词一般以动宾词组的形式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时间;有时用“而”或“以”连接,有时不用。例如: 左传宣公二年:“触槐而死。”战国策赵策:“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孟子梁惠王上:“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杨恽报孙会宗书:“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在上述例句中,前五句中加点的动宾词组表示动词谓语的行为方式,后两句中加点的动宾词组表示动词谓语的行为时间。(3) 动词作状语与连动式的差别动词作状语,同连动式相比,词序完全相同,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动词作状语,是对作谓语的动词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示一种伴随的、次要的行为,如“坐而假寐”,是指“假寐”的方式是“坐着”;“笑而受之”是指“受之”的情态是“笑着”;“触槐而死”是指“死”的方式是“触槐”,等等。主次分明,毫不含糊。而连动式则表示具有时间先后的两种行为,两个动词之间无主次之分,只表示一种顺承关系。例如: 战国策赵策:“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先“入”后“趋”,先“至”后“谢”) 左传成公二年:“左并辔,右援枹而鼓。”(先“援枹”,后“鼓”) 等等。 二、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三种情况: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活用为一般动词。1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具有“使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在古汉语中,形容词经常用作使动。例如:战国策赵策:“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战国策燕策:“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战国策秦策:“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战国策齐策:“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论语子路:“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国语越语:“其达士,洁其屋,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礼记礼运:“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孟子梁惠王上:“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告子上:“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聊斋志异促织:“昂其值,居为奇货。” 在上述例句中,加点的词都是用作使动的形容词。例如,“尊长安君之位”即“使长安君之位尊”,“弊大众”即“使大众弊”,“远庖厨”即“使庖厨远”,等等。形容词用作使动时,它的宾语有时也可以省略。例如:荀子天论:“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韩非子说林下:“桓赫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在上述例句中,前例“天不能贫”是“天不能贫之”的省略,意为“天不能使之贫”,这同下文的“天不能使之富”正好形成对比,“贫”是用作使动的形容词。后例中的加点的“小”、“大”之后,都可以补上宾语“之”,“小之”、“大之”都是“使之小”、“使之大”的意思,“小”、“大”都是用作使动的形容词。2、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具有“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例如: 战国策齐策:“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礼记礼运:“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老子:“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庄子秋水:“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荀子天论:“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韩非子难三:“夫差智太宰嚭而愚子胥,故灭于越。” 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通“伸”),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汉书赵充国传:“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晁错论贵粟疏:“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史记淮阴侯列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在上述例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强调主语所表示的人的主观看法,而不管这种看法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例如,“贱之”是“认为他卑贱”,这是“左右”眼中孟尝君对冯谖的看法;“美我”是“认为我美”;“贤勇知”是“以勇知之人为贤”;“甘其食”是“以其食为甘”(“认为他们的食物甘美”),“少仲尼之闻”是“认为孔子的见闻少”;“不远秦楚之路”是“不认为到秦楚去的路程遥远”,等等。3 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除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形容词还可以活用为一般动词。例如: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汉书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陶渊明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庄子盗跖:“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在上述例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老”可译为“敬奉”、“奉养”,“幼”可译为“爱护”、“抚育”。“短”是“诋毁”、“说坏话”,“多”是“称赞”、“颂扬”。“穷”本义是“尽也”,可译作“穷尽”、“到达尽头”。“高”可译为“推崇”,“所高”即“所推崇的人”。4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法这儿所讲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包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况,比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况要简单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判断方法: 形容词后面如果有名词或代词作宾语,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我们在前文中分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时所举的例子,几乎都属于这种情况。下面再举二例: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 战国策齐策:“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正其衣冠”中的“正”是使动用法,“衣冠”作宾语;“怪之”中的“怪”是意动用法,“之”作宾语。 形容词前面如果有能愿动词“能”、“足”、“可”等,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荀子修身:“厌(堵塞)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庄子盗跖:“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孟子告子上:“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上述例句中,加点的形容词前面都有能愿动词,它们都活用为动词。“江河可竭”即“长江、黄河可以变干”,“不足贵”即“不值得看重”,“不能穷”即“不能到达尽头”,“能贱之”即“能使他变得卑贱”。 形容词前面如果有辅助性代词“所”,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所”组成“所字结构”。例如:晁错论贵粟疏:“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句话中加点的形容词“贵”、“贱”、“卑”、“尊”,都在“所”字后面,都活用为动词,与“所”组成“所字结构”。“贵”即“看重”,“贱”即“看轻”,“卑”即“鄙视”,“尊”即“尊重”、“尊崇”,等等。 三、数词的活用 数词很少活用为动词。如果一个数词在句子里作谓语,它的前面有能愿动词或作状语的副词,或者它的后面有作宾语的名词或代词,那么,这个数词也就活用为动词了。例如: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