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医学基础.doc_第1页
户外运动医学基础.doc_第2页
户外运动医学基础.doc_第3页
户外运动医学基础.doc_第4页
户外运动医学基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户外运动医学基础毒蛇咬伤的急救蛇毒的分类v 我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毒蛇咬伤多发生于夏、秋两季。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神经毒v 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主要含神经毒。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局部无炎症表现,仅有轻微刺痛、微痒、麻木、感觉减退,往往不引起注意而耽误诊治。全身中毒症状出现较迟,一般在咬后16小时才开始,一旦出现,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全身不适、头晕眼花、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机生命。血液毒v 蝰蛇、尖吻腹、竹叶青等主要含血液毒。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局部红肿、疼痛剧烈,流血不止,肿胀迅速向肢体上端蔓延,常有水泡、淤斑,中毒严重者可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少尿、无尿,最后因循环衰竭而死亡。混合毒v 眼镜蛇、眼镜王蛇、腹蛇等主要含混合毒。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周围红肿疼痛,范围迅速扩大,伤口流血不多但很快闭合变黑。伤口周围有血泡。全身中毒症状于咬伤后26小时出现,常有困倦思睡、呕吐、畏寒、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心律失常的表现。 如何判断是否毒蛇咬伤v 一是看蛇形: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身上有彩色花纹,尾短而细;无毒蛇头多呈椭圆形,身上色彩单调,尾细而长。最好将咬人的蛇打死以供诊断参考。二是看伤口:毒蛇咬伤的伤口表皮常有一对大而深的牙痕,或两列小牙痕上方有一对大牙痕,有的大牙痕里甚至留有断牙;无毒蛇咬伤则无牙痕,或有两列对称的细小牙痕。如果蛇咬伤发生在夜间无法看清蛇形,从伤口上也无法分辨是否为毒蛇所伤时,万万不可等待伤口情况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此时必需按毒蛇咬伤进行处理。 急救措施 一、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v 被毒蛇咬伤后,不要惊慌失措,奔跑走动,这样会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扩散。伤者应立即坐下或卧下,自行或呼唤别人来帮助,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端,如果手指被咬伤可绑扎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伤可绑扎肘关节上;脚趾被咬伤可绑扎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伤可绑扎膝关节下;大腿被咬伤可绑扎大腿根部。绑扎的目的仅在于阻断毒液经静脉和淋巴回流入心,而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与止血的目的不同。故绑扎无需过紧,它的松紧度掌握在能够使被绑扎的下部肢体动脉搏动稍微减弱为宜。绑扎后每隔30分钟左右松解次,每次12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 二、迅速排除毒液v 立即用凉开水、泉水、肥皂水或1:5000高猛醒钾溶液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以洗掉伤口外表毒液。如果伤口内有毒牙残留,应迅速用小刀或碎玻璃片等其他尖锐物挑出,使用前最好用火烧一下消毒。以牙痕为中心作十字切开,深至皮下,然后用手从肢体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伤口周围反复挤压,促使毒液从切开的伤口排出体外,边挤压边用清水冲洗伤口,冲洗挤压排毒须持续20一30分钟。此后如果随身带有茶杯可对伤口作拔火罐处理,先在茶杯内点燃一小团纸,然后迅速将杯口扣在伤口上,使杯口紧贴伤口周围皮肤,利用杯内产生的负压吸出毒液。如无茶杯,也可用嘴吮吸伤口排毒,但吮吸者的口腔、嘴唇必须无破损、无龋齿,否则有中毒的危险。吸出的毒液随即吐掉,吸后要用清水漱口。v 排毒完成后,伤口要湿敷以利毒液进行流出。必须注意,蛇毒是剧毒物,只需极小量即可致人死命,所以绝不能因惧怕疼痛而拒绝对伤口切开排毒的处理。若身边备有蛇药可立即口服以解内毒。病人加出现口渴,可给足量清水饮用,切不可给酒精类饮料以妨毒素扩散加快。经过切开排毒处理的伤员要尽快用担架、车辆送往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以免出现在野外无法处理的严重情况。转运送中要消除病人紧张心理,保持安静。预防v 当野外行走时,尤其在夜间最好穿长裤、蹬长靴或用厚帆布绑腿。v 持木根或手杖在前方左右拨草将蛇赶走,夜间行走时要携带照明工具,防止踩踏到蛇体招致咬伤。v 选择宿营地时,要避开草丛、石逢、树丛、竹林等阴暗潮湿的地方。v 还应常备解蛇毒药品以防不测。蜂螫伤急救v 蜂螫伤:一般常见的蜂有蜜蜂、黄蜂和马蜂,这几种蜂者有尾刺,蜂螫人是靠尾刺把毒液注入人体,只有蜜蜂螫人后把尾刺留在人体内,其他蜂螫人后将尾刺收回。人被单个蜂螫伤,一般只表现局部红肿和疼痛,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若被群峰螫伤,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v 蜜蜂螫伤急救措施v 被蜜蜂螫伤后,要仔细检查伤口,若尾刺尚在伤口内,可见皮肤上有一小黑点。可用镊子、针尖挑出,在野外无法找到针或镊子时,可用嘴将刺在伤口上的尾刺吸出,不可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也不能用红药水、碘酒之类药物涂擦患部,这样只会加重患部的肿胀。因蜜蜂的毒液呈酸性,所以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或淡氨水等碱性溶液洗涤涂擦伤口中和毒液。也可用生茄子切开涂擦患部以消肿止痛。伤口肿胀较重者,可用冷毛巾湿敷伤口。黄蜂、马蜂螫伤急救措施v 若被黄蜂螫伤,因其毒液呈碱性,所以用若酸性液体中和,如食醋、人乳涂擦患部可止痛消痒。若被马蜂螫伤,用马齿苋菜嚼碎后涂在患处可起到止痛作用。蜂螫后局部症状严重、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者,除了给予上述处理外,如带有蛇药可口服解毒,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蝎螫伤急救v 蝎螫伤:蝎子有一弯曲而尖锐的尾针与毒腺相通,刺入人体后可注入神经性毒液。受伤处大片红肿并带有剧痛。严重者可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肌肉强直、呼吸增快、脉搏细弱,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v 急救措施v 一旦发现被蝎子螫伤,处理原则基本与毒蛇咬伤相同。因螫伤后当时很难判断预后,尤其是儿童,均应按重症处理。立即用鞋带、布条等绑扎伤口的近心端,以阻止毒液吸收。绑扎的松紧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为准,即绑扎肢体远端动脉搏动略减弱。v 再以小刀、碎玻璃片等尖锐物品火烧消毒后“十”字形切开伤口,深达皮下,拔出毒针,用弱碱性液体如肥皂水、淡氨水冲洗伤口,由绑扎处向伤口方向挤压排毒,持续20-30分钟,或用拔火罐法排毒。身边带有蛇药片者可立即服用,并用水将药片调成糊状,在距伤口2厘米处外敷一圈,注意不要使药物进入伤口。经过上述处理后,一般可松开近心端的绑扎带。若伤口周围皮肤红肿,可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鼓励被螫伤的患者多喝水,以利进入体内的毒液尽早排出。但要禁止饮酒。对于螫伤后全身症状较重者要迅速关往医院救治。蜈蚣咬伤的急救v 蜈蚣有一对中空的螯,咬人后毒液经此进入皮下。蜈蚣咬人后局部表现为疼痛、骚痒。全身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昏迷等。蜈蚣越大,症状越重。儿童被咬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发现被蜈蚣咬伤后,立即用弱碱性液体如肥皂水、淡氨水洗涤伤口,如在野外可用鲜蒲公英或鱼腥草嚼碎捣烂后外敷在伤口上。不必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擦伤口,因其毫无用处。也可将蛇药片用水调成糊状,敷于伤口周围。对于症状严重者,可内服蛇药片并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蚂蟥咬伤的急救v 蚂蟥又称水蛭,一般栖于浅水中。但在亚热带的丛林地带,还有一种旱蚂蟥常成群栖于树枝和草上。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暴露在外的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因蚂蟥咽部分泌液有抗凝血作用,伤口流血较多。v 发现蚂蟥已吸附在皮肤上,可用手轻拍,使其脱离皮肤;也可用食醋、酒、盐水、烟油水或清凉油涂抹在蚂蟥身上和吸附处,使其自然脱出。不要强行拉扯,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蚂蟥脱落后,伤口局部的流血与丘疹可自行消失,一般不会引起特殊的不良后果。只需要在伤口涂抹碘酒预防感染即可。高山病 概况v 当快速登上海拔24003000米(中纬度)的地方时,67%的攀登者会在一到两天内出现“急性高山症”,或者叫高原病(高原反应)。病症(主要是头痛)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内出现。v 当肺血管内液体渗入肺间质和肺泡,就会出现“高原性肺水肿”,它会令到人呼吸困难。而这种少有的高原性肺水肿,却是引起高山病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当登上5200米以上的地方时,2%到4%的攀登者会出现高原性肺水肿症状。v 而当液体积压以及缺氧造成大脑水肿时,就会出现“高原性脑水肿”,它将使患者神智不清,丧失方向感。高原性脑水肿是最不常见但却又最严重的高山病。它虽然没有高原性肺水肿那么常见,但它经常出现在已经患有高原性肺水肿的患者身上。v 对于那些攀登得太快的人,以及那些在较低海拔时已经有高山反应,但仍然继续睡在较高海拔的人,会更有可能患有高原性肺水肿以及高原性脑水肿。这两种情况都是逐渐积累,变得越来越严重的,然后将会在几天内出现病症。高山病症状v 急性高山症 头痛(主要的病症),没胃口,恶心想吐,疲倦,头昏眼花,难以入睡v 高原性肺水肿 呼吸短促(主要的病症),干咳,虚弱,头痛,心跳加速,呼吸加速v 高原性脑水肿 由于失衡导致走路困难(称为“共济失调”,不能协调,这是主要病症),剧烈头痛,呕吐,神智不清,昏迷高山病的治疗方法v 急性高山症:患有急性高山症的攀登者应该停止攀登并且停下来好好休息。这样的话,病症就会逐渐地自动消失。但是,患有急性高山症的人可能需要补充氧气。如果可以开到药方的话,乙酰唑胺(一种利尿剂),将使液体积压量减到最低;醋氨酚,对乙酰氨基酚 ( 一种替代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药) 或者阿司匹林可以缓解头痛。v 高原性肺水肿:患有高原性肺水肿的攀登者一定要停下来好好休息,补充氧气,而且要立即爬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去。情况严重的话,处方药硝苯地平(nifedipine,Procardia)可以充当救援剂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吃了这种药就不需要往下去到海拔较低的地方。v 高原性脑水肿:患有高原性脑水肿的人必须补充氧气并且立即下落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去。食用地塞米松,氟美松 (dexamethasone (Dexone),抗炎药) 可以减轻脑水肿。患者或许需要一个加压袋(一个能够增加攀登者周围大气压强的袋,加压后的袋相当于一个较低海拔高度的环境)又或者需要接受其它高压治疗。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去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如何预防高山病v 在进入高原前应作全面的健康检查,对患有严重的心肺疾病,影响肺功能和血流系统疾病者,以及经吸入低氧高二氧化碳浓度混合气体作高原模拟实验,结果有通气不良者,均不宜进入高原。v 临进入高原前1-3周内,应加强耐氧训练,如进行长跑、爬山、打球等体育锻炼。v 进入高原前1-2天,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禁烟酒,避免受凉感冒。如正患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急性发热,待治愈后再进入高原为宜。v 乘车进入高原者,最好是进行阶梯式进入。v 在行进至高原途中,应注意保暖,防寒。v 刚进入高原环境,应加紧休息,不宜进行中等强度以上的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以免增加机体的耗氧量。v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使进入高原人增加对该病的防治知识,消除紧张、恐慌的心理。v 攀登者开始时应睡在海拔低于2400米的地方。当海拔高于3000米时,睡觉地点的海拔高度每天不能提高超过300米。 v 注意饮食合理,多吃碳水化合物,少吃难消化的食品。 v 加维生素的摄入量-特别是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会使食欲下降、疲乏无力、伤口愈合延迟、牙龈出血等。其他还有维生素A、B1、 B2、烟酸、铁、锌,其补充量高于平原,是平原的1.5-2倍 。什么时候需要寻求医疗护理?v 更加严重的高山病可能就需要医疗护理了。v 轻微至中等的高山症很可能会自动消失。患者可以食用醋氨酚,对乙酰氨基酚 ( 一种替代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药)来止头痛。如果出现更严重的病症时就应该转移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去了。v 高原性肺水肿是导致患者死与高山病的首要原因。无论出现什么高原性肺水肿的病症,都应该立即转移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去。除了最轻微的病症之外,其它所有的高原性肺水肿病症都需要接受医学治疗。v 高原性脑水肿属于医学上的紧急事件,一旦患有该病,患者就要立即撤退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同时要立即进行医疗评估,进而接受医学治疗。怎样防止晕车晕船 v 在乘车、船前不要吃得太饱,也不完全空腹,应适量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v 座位要选择颠簸比较轻的位置,如在船上应坐中部,乘车则坐在前头。对汽油味敏感者要远离发动机或选择迎风处。v 心情要平静,不要紧张。v 不要观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树木和电杆等物。v 穿衣不宜过暖热,闷热易恶心。v 经常晕车者,乘车、船时应备好一些防晕药物。如乘晕宁,每片5毫克,一般每日服13次,每次1片,在乘车、船前半小时服用;眠尔通,是一种比较温和的镇静剂,每日服用13次,每次0.2克,可解除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达到镇静止吐作用;安定药亦能起到安静抗晕止吐效果,每片2.5毫克,日服3次,每次1片。此外,在乘车、船前喝加醋开水1小杯(或加生姜共煮),可减轻眩晕呕吐症状,亦可口含人丹数粒干吞下,慢慢溶服,用于头晕脑胀,胃肠不适,对晕车、船症效果较佳。手力急救v 正确地运用“手力急救”法极其奏效 v 并非取代传统的急救法。v 优点 一、 简单 二、 方便 三、 安全 四、 有效 基本理? v 根据中医学说,人体内有一度真气循环不息的运行,才能生存。 v 身体之经络共十四条循环贯通v 每条经络掌管一个内部器官 v 每条经络有穴位管制或影响真气运行,突然之休克、疾病都会扰乱真气。 特别刺激适当之穴位,可以有下列疗效: v 1)调整内部器官之功能,例如使心律恢复正常或减轻晕车晕船之不适。v 2)利用影响传至大脑皮层之信息,减低痛楚。v 3 ) 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发炎渗出液之再吸收,藉以消除肿痛,减少发炎。 v 4)使身体之内分泌腺和神经功能回复正常,以帮助恢复知觉。 手力急救v 目的:运用手力以最简单、快捷而实用的方法去达到救急之目的。v 手力急救实际是由针灸演变而成的 v 中国医籍 黄帝内经v 近代,中国、西方医学家亦有共同研究 手力急救内容v (甲)简易的疗效理论v (乙)操作手法v (丙)如何使用力度v (丁)如何量度穴位v (戊)认识十八个简易和实用的穴位v (己)如何运用这些穴位去处理一般救生员常见的意外 尺?准? v 量度?准如下:(寸 - 指体寸) v 穴位之尺度与患者之高矮大小成正比力度轻重v 力度轻重可根据穴位在皮下深度而定 太轻不会产生刺激功效 ,过重恐伤害患者。 急救员本身亦容易感到疲倦 v 用力恰当,神志清醒的患者感到被按压的穴位有:酸、麻、胀、痹或沉重的感觉。操作方法 v 推:用掌心向上、下直线推动。v 拿:用拇指及其它手指,挟着患者的皮肤,肌肉或筋膜,用力压挟。v 按:用手指或指节头,按压在穴位上,用力压下。v 摩:用手指或手掌,贴在穴位上,作来回旋转的揉搓。v 点:用指尖、指节尖、指甲、或尖物(如牙签之类)在穴位上用力压。v 拍:用掌、或拳、或合掌拍打穴位。 人中v 位置:人中沟上三份一与下三份二之交会点v 处理:窒息、休克、中暑、昏迷、心脏停顿、痉挛。v 操作法:点(穴位在皮下 0.3 0.5寸)鼻膈 v 位置:在人中沟之上端,鼻中隔根部正中。v 处理:与“人中”大致相同。v 操作法:与“人中”大致相同。v 注: 作为“人中”之交替穴,譬如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没法点刺“人中”穴。v 位置:在鼻柱尖端。v 处理:与“人中”大致相同。v 操作法:与“人中”大致相同。v 注: 与“鼻膈”作用相似,当没法点刺“人中”大时取用。上星 v 位置:前发际正中对上一寸。v 处理:流鼻血、头痛。v 操作法:按(穴位在皮下 0.3 0.5寸) 1寸)。百?v 位置:前发际正中对上5寸。v 处理:休克、眩晕、头痛、中风。v 操作法:按或点(穴位在皮下 0.5 - 1寸)?池v 位置:第七颈椎 (C7) 对上四寸之一点与耳后乳突下缘间联线之中点处。v 处理:头痛、眩晕。v 操作法:拿、按或摩(穴位在皮下 0.5 - 1寸)上迎香 v 位置:在鼻柱中间,两旁低凹处。v 处理:鼻出血。v 操作法:拿或按(穴位在皮下 0.3 0.5寸)。太陽 v 位置:从眉尖与外眼角之中间向后1寸。v 处理:偏头痛、头晕。v 操作法:按或点(穴位在皮下 0.5 - 1寸)。 合谷v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略近第二掌骨中点处。v 处理:一般全身止痛作用,特别适应头部痛症。v 操作法:按或点(穴位在皮下 0.5 - 1寸)。?v 位置:在掌后第一横纹正中直上2寸在两筋之间。v 处理:心脏复苏,心脏衰弱。 v 操作法:按或点(穴位在皮下 0.8 1.3寸)。 少商v 位置:在拇指挠侧,距指甲角外 0.1寸。v 处理:昏迷,中风。v 操作法:点(穴位在皮下 0.1寸)。?俞 v 位置:在第二腰椎 (L2) 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 1.5寸即命门两旁。 v 处理:暴寒,虚弱。v 操作法:推,按或摩(穴位在皮下 0.8 - 1寸)。?脘A. 中脘v 位置:在肚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