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doc_第1页
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doc_第2页
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doc_第3页
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doc_第4页
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 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制作要求档案编号: 350525 (县级行政区域代码)- 号中国传统村落档案村落名称: 茂霞村 所属镇(乡): 岵山镇 所属县(区、市、旗): 永春县 所属市(地区、州、盟): 泉州市 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 福建省 立档负责单位(盖章):立档负责人签字: 建档日期: 2013 年 10 月 9日 科学调查和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制作说明 一、科学调查内容与要求 科学调查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历史资料、传统村落选址格局及周边环境、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有形传统资源;二是村落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及其他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乡风民俗、民间技艺等无形传统资源;三是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相关的各类规划、政策和管理制度等资料。调查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村域环境调查 1.调查内容:村域范围内的山川水系、地质地貌、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以及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 2.调查要求:应在不小于1:5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上述要素,并配以相应的照片、文字说明,形成文字性的“村域环境分析”及“村域环境分析图”图纸。 (二)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调查 1.调查内容:与村落的选址、发展紧密关联的地形地貌以及山川水系、村落形状,主要街巷(道路)格局肌理、重要公共空间等。 2.调查要求:应在不小于1:5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上述要素,并配以能反映其特点的照片、文字说明,形成文字性的“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分析”及“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分析图”图纸。 (三)传统建筑调查 1.调查内容:村落中传统建筑物(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其他传统建筑)的位置、建成年代、面积、基本形制、建造工艺、结构形式、主要材料、装饰特点、建造相关的传统活动、历史功能、产权归属、使用状况、保存状况等。 2.调查要求:应在不小于1:2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各传统建筑物与构筑物,形成“传统建筑分布图”。对主要传统建筑物与构筑物,每一处均应建立单独的登记表,以表格、文字、照片、图纸等形式进行记录。对极为重要的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优秀传统建筑物和构筑物,还应搜集现有能完整真实反映现状保存信息的测绘图纸,对不能完整真实反映现状保护信息的,应重新进行测绘。 (四)历史环境要素调查 1.调查内容:反映村落历史风貌、构成村落特征的要素如塔桥亭阁、井泉沟渠、壕沟寨墙、堤坝涵洞、石阶铺地、码头驳岸、碑幢刻石、庭院园林、古树名木以及传统产业遗存、历史上建造的用于生产、消防、防盗、防御的特殊设施等。 2.调查要求:应在不小于1:2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各历史环境要素,形成“历史环境要素分布图”。对主要的历史环境要素,每一处均应建立单独的登记表,以表格、文字、照片、图纸等形式进行记录。 (五)非物质文化调查 1.调查内容:村落中的传统民俗和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他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乡风民俗等内容以及其所依托的场所和建筑、用具实物;了解相关知识的特殊村民(如族长、寨老、非遗传承人、老手艺人、庙会主持人,传承了传统建造技术、手工艺的工匠等;传统手工艺品、食品、器具的做法工艺等)。 2.调查要求:对上述要素的性质、产生与发展演变过程、与村落发展的关系、传承现状、群众参与规模、管理与保护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文字性的“村落非物质文化分析”,并以照片、录音录像、图纸等形式进行记录。 (六)文献资料调查 1.调查内容:包括志书、族谱、历史舆图、碑刻题记、地契、匾联等;吟咏描述村落风物的诗词、游记等;村落沿革、变迁、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等,在历史上曾起过的重要职能、传统产业等的相关图、文、音像资料;当代有关村落研究的论文、出版物等资料。 2.调查要求:上述资料应以拍摄、扫描等方式电子化作为档案的附件;对篇幅较大而难以电子化的当代出版物,应注明出处、藏处。对于收集到的历史文献资料不应带有主观要素的删减、修改或加工,但为了减少后继使用的便利,可对主要信息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汇编。 (七)保护与发展基础资料调查 1.调查内容:既有保护管理机构、规章制度、行政管理文件、乡规民约等;既有保护工程实施情况、保护资金等情况;已公布的村庄规划、保护发展规划、产业规划、旅游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资源利用规划等的规划成果;人口、用地性质,交通状况,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社会环境。 2.调查要求:除纸质文件外,上述资料应尽量复印、翻拍、扫描等方式电子化后,作为档案的附件。 二、传统村落档案制作要求 (一)资料记录形式及要求 传统村落档案应以纸质和电子文件的形式制作和保存,两种形式的资料要完全一致。电子文件应有至少3个以上的不同材质的备份(光盘、硬盘)。数码照片或扫描文件等除插入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内相应位置以外,还应将电子文件按下述“编号规则”改名后单独存档。 (二)编号规则1.档案编号规则 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号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行政区划代码+序号(三位数)构成,序号从001开始依次往下编,如:520101-001、520101-002等。2.各类传统资源编号规则 (1)村域环境编号。字母“HJ”加上三位数序号进行编号,序号从001开始依次往下编,如HJ001、HJ002等。 (2)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编号。字母“XZ”加上三位数序号进行编号,序号从001开始依次往下编,如XZ001、XZ002等。 (3)传统建筑物登记表编号规则:字母“JZ”加上三位数序号进行编号,序号从001开始依次往下编,如JZ001、JZ002等。 (4)历史环境要素登记表编号规则:字母“YS”加上序号(三位数)进行编号,序号从001开始依次往下编,如YS001、YS002等。其中古树名木编号规则为,字母“GS”加上序号(三位数)进行编号,序号从001开始依次往下编,如GS001、GS002等。 (5)非物质文化登记表编号规则:字母“FY”加上序号(三位数)进行编号,序号从001开始依次往下编,如FY001、FY002等。3.照片编号规则 各类传统资源的照片编号规则是,传统资源编号加上“P”及照片序号(三位数),如对某个村域环境的照片编号为HJ001-P001,对某个历史环境要素的照片编号为YS001-P001。该照片编号也作为照片电子版的文件名。 村落人居环境照片编号规则是,对住房、给水、排水、道路、垃圾收集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的两位字母简称加上“P”及照片或录像序号(三位数),如对于住房、给水、排水、道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可分别编号为:ZF-P001、GS-P001、PS-P001、DL-P001、LJ-P001、WS-P001。该照片编号也作为照片电子版的文件名。中国传统村落档案总目录序号题名内容形式数量备注1村落基本信息村落基本信息表文档页2村域环境村域环境分析描述文档页村域环境分析图图纸张村域环境照片册页照片张3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描述文档页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分析图图纸张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照片册页照片张4传统建筑传统建筑基本信息表文档页传统建筑分布图图纸张传统建筑登记表文档个传统建筑照片册页照片张重要传统建筑测绘图图纸张5历史环境要素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信息表文档页历史环境要素分布图图纸张历史环境要素登记表文档个历史环境要素照片册页照片张古树名木登记表文档页重要历史环境要素测绘图图纸张6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登记表文档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照片、录音或录像册页照片张录音个录像个其他非物质文化项目登记表文档个其他非物质文化项目照片、录音或录像册页照片张录音个录像个7文献资料古书籍图书册当代正式出版物图书册论文等文档篇复印、翻拍件等文档页拓本、摹本等拓片张其他材料8保护与发展基础资料村落人居环境现状表文档个村庄人居环境现状照片册页照片张保护管理现状表文档份规划文本和行政管理文件文档份其他材料9其他补充材料及说明续补信息表序号续补时间续补内容续补形式及数量续补人一、村落基本信息序号题 名数量备 注1村落基本信息表234567891011121314151-1村落基本信息表村落名称茂霞村村落属性 行政村 自然村地理信息经度:11715村落形成年代 元代以前 明代 清代 民国时期 建国以后纬度:2517海拔:160m-250m村域面积 3.73 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 1620 亩户籍人口2602 人 地形地貌特征 盆地常住人口2632 人村集体年收入 4.7 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 8940 元主要民族 汉 族 产值较高的2-3个主要产业水稻、荔枝、针织制衣 村落是否列入各级保护或示范名录列入历史文化名村: 国家级 省级列入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国家级 省级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示范:是 否其他,请注明名称及由哪一级认定公布: 规划及保护利用状况保护规划 有,规划名称是:闽南文化生态活体博物馆 规划批准单位是:永春县人民政府无规划其他规划有,规划名称是:_ 规划批准单位是:_ 无规划保护利用状况(可多选)闲置废弃照常使用,没有特别的保护措施发展旅游和服务业以博物馆的方式进行保护其他,具体为: 村落概况地理位置、行政管属、自然条件(气候、地貌、地质、水文、土壤、植被、动物、主要灾害等)、村落面积、范围、分布、布局、村落形成原因、人口、经济状况等。茂霞村位于岵山镇北面,岵山镇政府位于辖区内,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明显,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892 小时,年平均气温 20.4,极端最高气温达 39。地形为一个小盆地,盆地处于 160米-250米之间,盆地内部地形变化丰富,山体环境境较好,植被资源主要有榕树、樟树、荔枝树、松树、及一些灌木,此外,还有毛竹、紫竹、水竹等竹类及蕨类、藤类、各类兰科植物。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洪灾、涝灾、干旱。规划区内水网密布,形成“一河多溪”的的水系格局,主要的河流是金溪河(岵山溪),发源于永春县岵山镇领头白玉岩,其他一些小溪流零散分布于村落角落。村落以宗族姓氏聚居而成,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村域面积3.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32人,村民人均收入8940元,村民以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有水稻、荔枝、龙眼、芦柑,兼职针织等一些手工业。岵山镇上分散着许多上百年的荔枝树和龙眼树,这些原始生态景观形形成许多天然小 公园。村民以饲养猪、鸡、鸭、兔、牛、羊、猫、狗等。沿革历史沿革村落建制于北宋建隆元年(960 年),属永春县集庆乡平安里。宋以后直到民国初初,均属集庆乡安平里十二都。根据永春州疆域图 (乾隆五十二年永春州志)图中记载,就已有驿站于此。建制沿革民国18 年(1929)属桃林 (岵山)区,由此开始把“小岵”称“岵山” 有时把 “小姑”写作“小岵”。民国28年 1949年6月永春县人民政政府成立,岵山乡属第三区,同年 11 月划归第五区,1952 年年划属第八区。1956 年 6 月岵山设区(辖仙夹),小姑设乡,属岵山区。1956 年至 1957 年先后设初级社、高级区。1958年 3月改为岵山乡,小姑属岵山乡;同年10月,与仙夹合并,成立岵山人民公社。岵山镇建制设立于1988年。修建沿革重要历史人物简述主要历史人物的生卒年、重要事迹、依据等。重要历史事件简述主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经过,出处等。二、村域环境序号题 名数量备 注1村域环境分析描述2村域环境分析图3村域环境照片册页4567891011121314152-1村域环境分析描述要求:描述村域范围内的山川水系、地质地貌、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地形地貌 :岵山盆地四面环山,东临东山、西临庵尾、南临篮嘉山、北临黄乾岭,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显著倾斜。规划区位于盆地之中,由三个联系紧密的小盆地以及一个较宽的山坳组成,整体呈四周高, 中间低之势。盆地处于160米-250米之间,盆地内部地形变化丰富。 通过坡度分析,周边山地坡度较大大,山体环境较好,但不适宜建设。 河流水文:规划区内水网密布,形成“一河多溪”的的水系格局,主要的河流是金溪河(岵山溪),发源于永春县岵山镇领头白玉岩,沿途流经磻溪、塘溪、茂霞、和林、铺上、铺下、南石7个行政村,金溪河沿途有后坪坑、西山坑、后壁坑、坑坂坑、南林坑、尖厝坑等六条支流 汇入后,向东南汇入南安诗溪。金溪河集水面积 62.9 平方公里,河道全长 16.5 千米。河道比降13.4,河流形状系数0.23。 植被动物:岵山盆地四面峰峦环绕,中部山地较缓,外围山地较陡。溪流水系资源丰富。金溪河自西北向东南穿越整个镇区,是镇区内的主要河流,内其他溪流沿山而下,汇入金溪河。岵山盆地之中分布着连片的农田与山地的的梯田。岵山镇盛产乌叶荔枝、龙眼、芦柑等水果。岵山镇上分散着许多上百年的荔枝树和龙眼树,这些原始生态景观形成许多天然小公园。 文物古迹:全村拥有百年以上具有闽南文化载体之称的的古厝70多座,保护较好的有10多座。这些古厝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形成“红砖、赤瓦、白石基”独特的闽南特征建筑风格,它受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影响,在建筑形式、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承上启下、传承有序,诸如斗拱、梁柱的卯榫结构,许多古厝内还保存有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灰雕等装饰手法,以及房屋样式、布局的建造规制等建筑技术及其所包含的思想理念,无不反映出闽南传统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 福茂寨是茂霞村的主要标志性建筑,更是闽南聚落的宝寨,由建寨始祖员渠公(明朝嘉靖年间任职泉州户良司)于嘉靖年间建寨筑祠,占地面积20亩,寨墙高2-3丈,环寨一周,方圆4里有余,巍峨雄伟。站立在寨墙上,放眼四顾,岵山美景尽收眼底,整个寨墙目前保存较好。要求:应在不小于1:5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示村域范围内的山川水系、地质地貌、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形成村域环境分析图。2-3村域环境照片册页(可续表)照片编号HJ001-P001拍摄对象名称茂霞村村域环境拍摄时间2012年7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要求:应提供清晰真实反映村域环境的近期照片,至少包括一张村域全景照片,反映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及周边环境现状。照片编号说明:村域环境要素编号加上“P”及照片序号(三位数),如HJ001-P001。照片编号HJ001-P002拍摄对象名称茂霞村村域环境拍摄时间2012年7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编号HJ001-P003拍摄对象名称茂霞村村域环境拍摄时间2012年7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编号HJ001-P004拍摄对象名称茂霞村村域环境拍摄时间2012年7月拍摄内容说明三、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序号题 名数量备 注1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描述2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分析图3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照片册页4567891011121314153-1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描述要求:概述村落选址特色和形成背景,与村落的选址、发展紧密关联的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选址特点、聚落形状、传统轴线、街巷、重要公共建筑及公共空间的分布,以及村落整体风貌保存情况等。 茂霞村有着成片百年历史古荔枝树绵延而成的荔枝公园,园里有座集闽南信仰于一体的吾峰岩,岩上有座极具传奇色彩的石城寨。站在寨顶,纵览永春县岵山镇,或远或近,满眼苍劲乌绿的荔枝古树用非凡的生命力见证着岁月传奇;或近或远,宁静古朴的幢幢老厝正以它们独有的黝黑屋瓦默默述说着悠悠历史。从这片苍郁的荔枝公园蜿蜒北行,一座建于明代的石砌宝寨屹立面前,用其最原始古朴的姿态,向你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祥和。从古寨出去,穿过荔枝林,一条形成于民国时期的传统闽南古街就会跃入你的眼帘,街道两边中西结合的骑楼式建筑鳞次铺开,别具一格。中间夹杂着明清时期的闽南传统古厝群,使得整条古街呈现出古今对比,中外融合的显著特点。街上各种传统技艺小作坊依然保留,当地人在此怡然自得的买卖往来,彰显出古街宁静祥和的韵味。茂霞,如一台时光机,用历史的老照片,吸引着人们踏着落叶飘洒堆积的林间小路,或闲适的漫步于清新的田间小巷,去体验古老的遗韵,感悟历史的厚重,享受质朴的风情。 水系:南面主河道金溪环绕村落,另还有四条小溪流经全村,水源充足,水系发达。 路网:岵山镇和塘公路贯穿,并与省道306线在此连通。乡村小道形成四众三横、四通八达的路网格局。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体育设施与行政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等。其中现状教育设施包括中学 1 所(永春县第六中学),处于茂霞村,和塘街北侧。幼儿园 1所(中心幼儿园)。社区活动站、老人活动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均设于村委会及其附近;主要商业服务设施沿和塘中路两侧分布。 3-2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分析图要求:在不小于1:5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定传统村落选址和格局各构成要素的位置,形成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分析图,粘贴在本页。3-3传统村落选址与格局照片册页(多张可续表)照片编号XZ001-P001拍摄对象名称茂霞村选址格局拍摄时间2012年6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要求:提供清晰真实的能从整体上反映出村落选址与格局的各个构成要素的近期照片。编号说明:选择与格局要素编号加上“P”及照片序号(三位数),如XZ001-P001。照片编号XZ001-P002拍摄对象名称茂霞村选址格局拍摄时间2012年6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编号XZ001-P003拍摄对象名称茂霞村选址格局拍摄时间2012年6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编号XZ001-P004拍摄对象名称茂霞村选址格局拍摄时间2012年6月拍摄内容说明四、传统建筑序号题 名数量备 注1传统建筑基本信息表2传统建筑分布图3传统建筑登记表4传统建筑照片册页5重要传统建筑测绘图6.7891011121314154-1传统建筑基本信息表基本信息建筑名称(见注释)建筑名称(见注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数量认定为历史建筑的数量祥奏小宗 国家级: 处省级: 处市级: 处 县级: 1 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数量: 处文保单位是否为古建筑群: 是 否 市级政府认定: 处县级政府认定: 处敦好堂 墩福堂 金谷堂 泗洲堂 福海堂注:建筑名称填写民居、祠堂、庙宇、书院等,以及乡土建筑名称,如徽派民居、XX故居,吊脚楼、土楼、窑洞等。如传统建构筑物较多,可按表格内容另加附页。 全部传统建筑物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 41 (%)。仍在使用的传统建筑物的比例 32(%)。 传统建筑简介内容要求:简述传统建筑物集中连片分布和保存的情况,传统建筑物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空白不足可另加附页)全村拥有百年以上具有闽南文化载体之称的的古厝70多座,保存完好的有10多座。这些古厝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形成“红砖、赤瓦、白石基”独特的闽南特征建筑风格,许多古厝内还保存有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灰雕等装饰手法,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除了保留有大量的古厝,这里还有四百年历史的原始古寨、石头堆砌的石城寨落、典型闽南骑楼式古街、自然田园风光、百年古树园林、蜿蜒流淌金溪,自然与人文相融,互相映衬,整个村落古朴幽雅,绿树成荫,古韵悠悠。建于1312年的祥奏小宗、1496的敦庸堂、1512年的聚美堂、1632年的唯德堂还有同在1712年建的的福春堂、赤路厝、贻福堂、美池堂、井居厝、贻华堂等老屋就在眼前,你怎么能不感慨时光易逝、历史斑驳。“下灶古民居群”一处就汇集了10多座古厝。其中那栋建于乾隆年间的1717年有50多间房的供奉着“吕洞宾”的三落大厝墩好厝可不一般。据传吕洞宾信仰是随祖母入嫁而带到这里的。300年来,每年四月十四这里都有祭祀“吕洞宾生”的习俗。这一天,闽南特色的闹台、闹厅、掌中木偶戏等演出精彩呈现。墩好厝从始建到现在,子孙延绵,至今已有13代,这些子孙后代里曾在清朝出现过“三代连科”的辉煌。现今其后代足迹遍布海内外,大多旅居在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地。这些古民居受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影响,在建筑形式、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承上启下、传承有序,诸如斗拱、梁柱的卯榫结构,许多古厝内还保存有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灰雕等装饰手法,以及房屋样式、布局的建造规制等建筑技术及其所包含的思想理念,无不反映出闽南传统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4-2传统建筑分布图要求:在不小于1:2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定各主要传统建筑的位置,形成传统建筑分布图,粘贴在本页。4-3传统建筑登记表(如有多项可续表)编号JZ-001名称明德堂位置(门牌号)86所有权人陈思源使用人建造年代1930面积1233平方米层数1结构形式砖木保护等级公布机关公布时间功能用途居住保存状况完好主要材料屋顶悬山墙体夯土,红砖装修简介明德堂,位于茂霞村8组,始建于清代初期,高约3米,占地约3亩,房间数30间,属于无间转花厅双护厝构局,整栋房子保存完好,建筑红砖灰瓦,飞檐翘角,石雕木梁都保持着原本的样貌。编号JZ-002名称敦好堂位置(门牌号)所有权人陈金炉使用人建造年代1717面积2000平方米层数1结构形式砖木保护等级公布机关公布时间功能用途居住保存状况良好主要材料屋顶悬山墙体红砖装修80年代重修简介敦好堂,位于茂霞村下灶,修建于清代初期,是当时的一个华侨下印尼谋生发达后所建,现由其亲属金炉管理。墩好堂高约3米,占地3亩,属于三间张双护厝格局,大小房间约有70多间。建筑80年代曾经重新翻修,但是建筑整体格局,雕刻、装饰基本还保留着当初的样貌。编号JZ-003名称敦福堂位置(门牌号)所有权人陈良新、陈良国、陈建福、陈建成等人使用人建造年代1910面积1200平方米层数2结构形式砖木保护等级公布机关公布时间功能用途居住保存状况良好主要材料屋顶悬山墙体红砖、夯土装修简介敦福堂,位于茂霞村下灶,修建于民国时期,是当时的一个华侨下印尼谋生发达后所建,现由其亲属金炉楼管理。墩福堂高约7米,占地3亩,两层骑楼式建筑,大小房间约有80多间。修建时充分吸收了欧式的华美浪漫和中式的古朴清雅,是一座典型中西结合的老厝,也是永春第一座用水泥钢筋修筑起来的民居。一楼古朴雅致,二楼雕栏画栋,精美华贵,别具一番风情。编号JZ-004名称祥奏小宗位置(门牌号)所有权人使用人建造年代1612面积1200平方米层数1结构形式砖土木保护等级公布机关公布时间功能用途居住、祖厝保存状况良好主要材料屋顶悬山墙体红砖、夯土装修简介祥奏小宗,位于茂霞村,为南陈一派祖母陈妙然之孙第十八世毅烈公惠进所所建,现为其后代子孙共有。整座小宗高约6米,占地面积约1667,大小房间40多间,分为前后两落,前落约建于宋代,至今已有700-800年历史,结构布局讲究,飞檐翘角,装饰华美;后落约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石砌围墙堆叠红砖,木梁灰瓦,样式别致。整个小宗按照地理风水“猛虎下平阳布局”,坐北向东,给人庄重肃穆,古朴坚实之感。编号JZ-005名称金谷堂位置(门牌号)所有权人周粉使用人建造年代1930面积1233平方米层数1结构形式砖木保护等级公布机关公布时间功能用途居住保存状况良好主要材料屋顶悬山墙体红砖、夯土装修简介金谷堂,位于茂霞村下灶,建于1930年,为陈氏一族先人所建,现房屋归属为其后代亲属周粉所管理。建筑整体高约5米,占地面积约1233,土木结构,穿斗式构架,二进五开间两户厝户型,悬山顶、燕尾脊,共有房间50多间。建筑墙体采用夯土和砖石垒砌而成,墙面材料采用木板、芦苇夹板抹红白灰而成,屋顶采用小青瓦铺设。建筑整体风貌、形态、装饰保存完整,华美大气。编号JZ-006名称泗洲堂位置(门牌号)所有权人陈志忠使用人建造年代1782面积1233平方米层数1结构形式砖木保护等级公布机关公布时间功能用途居住保存状况良好主要材料屋顶悬山墙体红砖装修简介泗州堂,位于茂霞“上灶东山园”,建于公元1782年,为陈氏一族祖先所建,现为其后代陈志忠所有。建筑坐西朝东,高约5米,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土木结构,二进五开间两户厝。墙体采用夯土垒成,墙面材料采用抹灰粉刷而成,屋檐用小青瓦铺设。历经近两百年的历史传承,泗州堂整体建筑造型、风貌保存较为完整,古朴婉约。编号JZ-007名称下灶古民居群位置(门牌号)所有权人使用人建造年代民国时期面积5000平方米层数结构形式砖木保护等级公布机关公布时间功能用途居住保存状况良好主要材料屋顶悬山墙体红砖装修简介下灶古民居群,位于茂霞村下灶,原本为下灶大厝繁衍而来。下灶大厝登庸堂为南陈一脉第20世惊蛰公于明朝正德年间所建,惊蛰公为进士出身,之文通理,见下灶大厝时特意凿金河百丈流通,每隔几步建一个墩子,整条河沟共设7墩,河沟蜿蜒环绕大厝,蜿蜒环绕如田螺,故为“田螺吐珠”,寓意福泽后代,人丁兴旺。直至惊蛰公第9代家族兄弟在上世纪30年代在下灶大厝旁边各自兴建祖厝、宗祠6座,分别为金角堂、金国堂、联兴堂、霞溪堂、玉溪堂、金溪堂,紧密相连,互相依托共同构成现今的下灶古民居群。这些古厝的后代子孙繁衍至今有7代之多,因着这田螺吐珠的风水,子孙多出外经商或为官,不少有大发展,生活较为富足。这些子孙居住国外的大部分在印尼、马来亚、新加坡,国内的则多在福建、浙江,虽远隔千里,但偶有闲暇,这些亲人侨胞们都会回到这里的祖厝看看,拜谒一下祖先。现在这些古厝依然保存完好,河道顺着田边流过,房前稻田广袤,屋旁荔枝繁茂,是一片自然与人文特色交汇的闽南特色古民居群,是清新与古朴相融的最佳诠释。整片古厝群代表了岵山华侨归乡修祖屋的历史,也代表了闽南传统建筑背山临田、环水植树的建筑格局。4-4传统建筑照片册页(多张可续页)照片编号JZ001-P001拍摄对象名称明德堂拍摄时间2012年6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要求:提供各传统建筑物全景、正面、侧面、背面照片,以及能反映其结构形式、材料特点、工艺特点、细部装饰特点的照片。照片编号说明:传统建筑编号加上“P”及照片序号(三位数),如JZ001-P001。照片编号JZ002-P001拍摄对象名称敦好堂拍摄时间2013年10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编号JZ003-P001拍摄对象名称敦福堂拍摄时间2012年6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编号JZ001-P004拍摄对象名称祥奏小宗拍摄时间2013年10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编号JZ005-P001拍摄对象名称金谷堂拍摄时间2013年10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编号JZ006-P001拍摄对象名称泗洲堂拍摄时间2013年10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编号JZ007-P001拍摄对象名称下灶古民居群屋檐拍摄时间2012年6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编号JZ007-P002拍摄对象名称下灶古民居群拍摄时间2012年6月拍摄内容说明4-5重要传统建筑测绘图(多张可续页)要求:对村落中极为重要的或典型代表性的优秀传统建筑进行测绘。如以前有测绘资料和数据可以直接从相关部门复制,但需核实测绘图纸是否能完整真实地反映现状传统建筑的特征,如果不能,须重新测绘。测绘资料和数据逐项粘贴在本栏。五、历史环境要素序号题 名数量备 注1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信息表2历史环境要素分布图3历史环境要素登记表4历史环境要素照片册页5古树名木登记表6重要历史环境要素测绘图7.891011121314155-1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信息表注:历史环境要素是指反映村落历史风貌、构成村落特征的要素如塔桥亭阁、井泉沟渠、壕沟寨墙、堤坝涵洞、石阶铺地、码头驳岸、碑幢刻石、庭院园林、古树名木以及传统产业遗存、历史上建造的用于生产、消防、防盗、防御的特殊设施等。历史环境要素总表对村落选址、格局有重要影响的历史环境要素及数量。名称: 古树 数量: 682 处(个、座)名称: 古河道 数量: 1 处(个、座)名称: 古井 数量: 45 处(个、座)名称: 数量: 处(个、座)名称: 数量: 处(个、座)名称: 数量: 处(个、座)名称: 数量: 处(个、座)名称: 数量: 处(个、座)名称: 数量: 处(个、座)名称: 数量: 处(个、座).古树名木种类: 4 种;数量: 682 棵5-2历史环境要素分布图要求:在不小于1:2000的近期测绘地形图上,标定各历史环境要素位置,形成历史环境要素分布图。作为本栏附页。5-3历史环境要素登记表(多项可续表)编号YS-001名称茂霞桥位置茂霞村与塘溪村交界处类型三拱石桥规模10米年代1956年功能用途交通保存状况完好主要特点简介茂霞桥,原名猪笼桥,位于茂霞村和塘溪村交界处。修建于1956年,此桥连接塘溪茂霞2村,见证了岵山镇区中心的转变历程。整座桥长约10米,桥身高约6米,为三拱石桥。现茂霞桥已较少人通行,桥身风貌保存完好,旁边荔枝树高大茂盛,青草葱葱,远远看过去,就像一座在绿丛中天然形成的石桥。编号YS-002名称石城寨位置茂霞村东南面类型石砌堡寨规模500平方米年代始建于唐末,上世纪80年代重现修整功能用途缅怀祭拜保存状况完好主要特点简介石城寨,位于茂霞五峰岩上,又名石城胜境,始建于唐末,传说是为了纪念唐朝一个林姓将军所建。寨高约6米,占地面积约为500,寨围用势头垒砌而成,寨内有庙祠,亭台,还有姿态各异、表情丰富的十八罗汉雕像。站在寨顶,可以纵览岵山美景,寨边荔枝、古树林立,环境清幽,是个观景休闲的好去处。编号YS-003名称福茂寨位置茂霞村东南边类型石砌堡寨规模5000平方米年代明嘉靖末功能用途抵抗盗匪保存状况完好主要特点简介福茂寨位于茂霞村,始建于明朝嘉靖末,寨主人讳思澄,字希清,号员渠,曾任职泉户司粮。此人一生慷慨好义,造福黎庶,精通地脉山象,购地建寨筑祠,坐壬向丙兼亥巳。福茂寨用石头垒砌而成,寨墙高三丈,方圆四里有余,环寨一周,立寨上放眼四周,岵山美景尽收眼底。祠前掘池塘一口,尽收环山四水旖旎风光,并于南山林造“瓢寨”,以求子孙万代繁衍兴旺,福水不竭。5-4历史环境要素照片册页(多张可续页) 照片编号YS001-P001拍摄对象名称茂霞桥拍摄时间2012年6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编号说明:历史环境要素编号加上“P”及照片序号(三位数),如YS001-P001。照片编号YS002-P001拍摄对象名称福茂寨寨门拍摄时间2012年6月拍摄内容说明照片编号YS001-P003拍摄对象名称福茂寨拍摄时间2012年6月拍摄内容说明5-5古树名木登记表(可续表)序号编 号树 名树龄位置树高冠幅特 点1闽C-Y0212木棉155茂霞村荔枝宅20102闽C-Y0213荔枝155茂霞村荔枝宅15103闽C-Y0214荔枝155茂霞村荔枝宅17134闽C-Y0215木棉145茂霞村荔枝宅1165闽C-Y0216樟树115茂霞村陈墘19136闽C-Y0217芒果115茂霞村陈墘16167闽C-Y0218榕树115茂霞村陈墘13198闽C-Y0219榕树115茂霞村林中仙洞13149闽C-Y0220樟树355茂霞村后头寨171510闽C-Y0221樟树355茂霞村后头寨1821.5-6重要历史环境要素测绘图(多张可续表)要求:对村落中极为重要的或标志性的历史环境要素进行建筑测绘,如以前有测绘资料和数据可以直接从相关部门复制,但需核实测绘图纸是否能完整真实地反映现状历史环境要素的特征,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