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对比_第1页
古诗词对比_第2页
古诗词对比_第3页
古诗词对比_第4页
古诗词对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1 古诗词对比 第一篇 :古诗词鉴赏 对比鉴赏 第四节 对比鉴赏 第一部分 五年高考题荟萃 2016 年高考题 ( 09 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 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2 / 31 (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答 : 秦 词 的 理 趣 : 元 词 的 情 趣 : (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答: 答案( 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 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 表明作者不思 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3 / 31 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解析 ( 1)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 2)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 1)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完整引用。( 1)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 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 高考题 1.( 08 湖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4 / 31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 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2.( 08 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5 / 31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 (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 6 / 31 答案 ( 1)耐寒 拟人 ( 2)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 解析 要回答对诗意理解的题目,须先扫清文字障碍,如吕诗中的霜前、范诗中小寒都是指秋天,吕诗中的东风是指春风,范诗中的愁红怨绿形容秋末残败的花。木芙蓉,又名拒霜,秋天开花;其次,应明确写物诗,往往有作者感情的寄寓,即托物喻人,以物抒情;再次,要明确写其他花对表现木芙蓉的作用。 高考题 1.( 07 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古诗词对比。 华清宫 过华清宫 7 / 31 吴 融 李 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两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 答案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古诗词对比。 生,宫殿荒凉。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答 : 答案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 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意思答对即可) 2.( 07 浙江)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8 / 31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古诗词对比。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 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 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9 / 31 【注】 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 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 答案 燕子 兴亡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答: 古诗词对比。 答案 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 风味。 3.( 07 重庆)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 棠 (宋)苏轼 10 / 31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 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 答案 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把花拟人化。 解析 作答第一问,只要围绕海棠特点在诗句中提取信息,就能准确作答。第二问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苏诗中睡11 / 31 去与红妆的拟人手法十分明显。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两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 答案 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解析 此题是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对古诗的鉴赏。要比较苏诗与白诗所抒发感情的不同,首先找到他们的抒情对象的不同,前者 是尚为红妆的海棠,即盛开着的海棠,后者是衰红的牡丹,即即将凋零的牡丹。在这两种不同状貌的红前,两人的感情虽然同为爱花,但后者肯定比前者更多了一些伤感。 4.( 07 辽宁)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12 / 31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 答案 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 第二篇 :浅谈古诗词对比教学法 龙源期刊网 谈古诗词对比教学法 作者:卞蓉蓉 来源:语数外学习中旬 2016 年第 09 期 13 / 31 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更多地接触古典诗词,这些古诗词通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学生们理解起来往往感觉有难度,因此,很有必要针对古诗词内容展开有效的教学。对比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将诗词进行类比和对比,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诗词的领会也更深刻。 一、 同一主题诗词的比较 古典诗词的主题有很多,山水、田园、思乡、边塞、爱情、咏史、咏物等,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主题。很多时候,如果能够把主题相近或相似的古诗词进行比较教学,能够让每一首诗词的特色都更突出。同时,对于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的体会也能更加深入。在对比中,学生对这些诗词留下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例如,在学习边塞诗时,我会拿相似的作品来进行对比,找出破阵子(辛弃疾)和使至塞上(王维)让学生对照学习。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它们一首是唐诗、一首是宋词,然而表达的却是共同的主题。在教学时,我会首先介绍两位作者生长的时代背景及生长环境,这是帮助学生了解的重要前提。同时,我会让学生明白,虽说这两首诗词同为边塞主题,然而这两位作者的风格却不相同,例如王14 / 31 维最被人们熟知的是优秀的田园诗作。作为田园诗作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也会有铿锵有力的诗作。辛弃疾则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也是一位军事家,正 是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大多都和边塞生活有关,也有十分清新婉约、情感细腻的词作。让学生了解作家的背景及作家作品的多元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韵味。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图书室或者上网搜集相关作者的背景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作者、作品的理解。 二、 同一风格诗词的比较 古典诗词就风格来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豪放派、婉约派是非常典型的两种不同的风格,介于二者之间的还有一种类似清新淡雅的风格,以田园诗为代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同一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这不仅能够让这种风格更加突出,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分析也能对这种风格有更深的体会,此外,还能加深学生对于作者及其作品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很有效的方法。 以相见欢(李煜)和浣溪沙(晏殊)为例,它们都是15 / 31 非常典型的婉约派词作,也是婉约词作中的经典。相见欢的作者在创作这首词时被囚禁于宋国,作为曾经的君王,面对家国灭亡有着难以言说的愁苦,作者将自己的心绪都寄寓于这首词作中,问君能有几多 第三篇 :课内外古诗词对比赏析一阅读答案 课内外古诗词对比赏析一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文后的问题。 【甲】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 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课内外古诗词对比赏析一阅读答案 】课内外古诗词对比赏析一阅读答案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 【甲】词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重在 ; 下 片 重在 。 16 / 31 2.【乙】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 3.【甲】词中的亲射虎 遣冯唐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4.【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苏轼一生著述丰富、风格各异,请你再写两句他其它作品中的名句。【课内外古诗词对比赏析一阅读答案 】文章课内外古诗词对比赏析一阅读答案 出自】阅读答案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 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17 / 31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 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解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诗标明偶题,应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秋风乍起的季节、日已偏西的时候,把偶然进入视线的溪桥上、柳岸边、荷池塘中的景物,加以艺术剪裁和点染,组合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藉的画图。在作者的妙笔下,心意与诗情是完美地融为一体的。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两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杨万里暑热游荷池上共五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诗的一、一句写的是,在一个酷热的傍晚 ,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诗的二、四句,写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意露18 / 31 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 两首诗题材相同,写法亦相同,不同的是题旨不同,抒发的情感不同,感情基凋不同。答题时就需关注到其中的同与不同。 二、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 、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如湖南卷的第 1 小题对柳宗元和李德裕两诗之中望字功用的辨析;第 2 小题则是对诗歌形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分析。而辽宁卷第 1 小题是对意象与情感的比较感知;第 2 小题是对语言进行品味,体会表达效果。 【例二】(湖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 程。 19 / 31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 了 对 帝 京 遥 不 可 及 的 感 伤 。 柳 诗 之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 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答案: (1)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 解析: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早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 政治活20 / 31 动。不幸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柳州。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李德裕是杰出的政治家,武宗李炎朝任宰相,可惜宣宗李忱继位以后最终将他窜逐到海南,贬为崖州司户参军。登崖州城作便是他在崖州时所作。两首诗颇有一些相似之处:都是篇幅短小的七言绝句,作者都是迁谪失意之人,同样是以山作为描写背景。然而,两诗所反映的诗人的心情却不同,表现手法及意境、风格也迥然不同。 虽然同在迁谪之中,李德裕的处境和柳宗元也是不相同的。柳宗元在柳州,毕竟还 是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他虽思归不得,但北归的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否则他就不会乞援于京华亲故了。而李德裕之贬在崖州这南荒之地,断无生还之理。正因如此,两诗的望山本质上是不同的。 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中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之中的比较,发掘出异。 三、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如天津卷中第 2 小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福建卷第 1 小题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重庆卷第 2 小题高高秋月照长城21 / 31 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北京卷第 3 小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如浙江卷、湖南卷,还有辽宁卷、上海卷。至于比较途径和目的,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果用同中求异这一类型。如辽宁卷的第 1 小题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还有浙江卷、湖南卷等。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当关注以下对比热点 (这也就是命题人常设题作比的方面 ):诗作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出来的情感;诗句的意思和作用;诗作塑造的主要形象、创设的具体意境;遣词的生动、形象、精巧;诗句的前后勾联照应;修辞手法的功能、作用;诗作结构的总体安排等。还有一些典故的运用、反向衬托的作用等。 古诗词对比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22 / 31 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像杜牧 (唐 )过华清宫与杜常 (宋 )题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 (唐 )登鹳雀楼与王之涣 (唐 )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2001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与 4 首同是写送别的唐诗进行写法上 的比较,就是这种类型。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赠诗,回答问题。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注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文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出自 / 赠汪伦 23 / 31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 (1)第一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 。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 。 参考答案: (1)风流一词在本诗 中是洒脱、清高、超凡脱俗的意思。从第二联写他青壮年时弃轩冕,老年时卧松云中可看出;从第三联的频中圣不事君中也可以看出。 (结合任一联均可 ) (2)前一首用比喻和借代,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山;用清芬来借指孟浩然本人。后一首则用夸张的手法写汪伦对自己情谊之深。 24 / 31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 (写出两点即可 )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答: 。 (3)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答: 。 25 / 31 参考答案: (1)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 (彭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2)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3)墨梅一诗语言通俗明快,琅琅上口,近乎口语; 寒菊一诗语言文雅含蓄。前者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后者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6 / 31 (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 。 (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答: 。 (3)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 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 。 参考答案: (1)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两者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 (2)相同处: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或战事的角度写。不同处:前一首偏重于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这样的字眼;后一首侧重渲染战27 / 31 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其明显。 (3)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 豪壮。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4、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鹿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