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佤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成因.doc_第1页
浅谈佤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成因.doc_第2页
浅谈佤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成因.doc_第3页
浅谈佤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成因.doc_第4页
浅谈佤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成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佤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成因佤族是生活在我国西南边陲人数较少的一个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历史的民族。本文拟就佤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形成原因作初步的探讨。佤族世代居住祖国西南的地理环境,给其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影响,便是促使佤族逐渐形成;团结互助、纯朴善良原民族气质;重情重义、热情好客的社会风尚;敬老爱幼、惩恶扬善的论理道德;不畏强敌、而且疆土的历史丽任感;坦荡大方、诚信友善的民族心理与情感等。这些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特点,有效地影响、推动了佤族爱国主义行为的形成,发展与巩固,在全民族中形成了爱国主义传统。一、汉文化影响汉文化在佤族地区的传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那三国时期诸葛亮对佤族的影响;明朝末年李定国对佤族的影响;清朝吴向贤对佤族的影响。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平定南中,对南中实行羁縻政策,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使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作图谱”教少数民族重农耕、盖房子,和谐共外,不要打仗残杀等告说在佤族人中泛流传。佤族人称他们的房子是“孔明帽”,中缅边境的“公明山”,原来就称“孔明山”,这座山是佤族人心目中的“神山”,视为孔明到过的地方。众多的汉文化影响及痕迹都 各为“孔明”所教,其实强调的是佤族与汉族联系,使本民族的历史中有了与汉文化相习相融的文化交流。在阿佤山区,李军遇到的最大向题是粮食问题,山区粮食原本不能自给,大西军坚守信誓,来不侵扰当地人民。于是,许多人因此饿死。由于饿列的人大多了,无法一一坦葬,只好挖一大坑,集体埋葬,佤族称这些大坟堆为“巨人坟”。这种工巨人坟历经300多年,佤族人谁也不动它,以圣物视之,保存下来。李定国是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中的一代杰出的将领。张献忠在四川兵败后,他率领余部进入云南“联明抗清”。后来随永历帝能入缅甸后又转域到中缅边境的阿佤山区屯军3年,准备再继续抗击清军。在这3年中,李定国的主力部队驻于镇康、耿马、沧源、双江、澜沧、西盟和缅甸佤邦的勐昌、龙潭等地。李定国率领的数万军队为什么能在交能团塞、猎头祭谷习俗盛行、蛮烟瘴雨密由的阿佤山区屯兵达三年之欠呢?这与他的严军、廉政、平等、团结、重农和开发矿业等措施的有效实施和开发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促进民族融合是分不开的。“定国其行兵有五要,一不杀人、二不放火、三不奸淫、四不宰耕中、五不抢财货,有一于此、军法无赦”。“其俗,兵不扰民,将不欺士,往来有礼,安置有方”。李定国以“均田免粮”为本,以诸葛孔明之术治军,其军队纪律严明,劳武结合,办矿生产、习武,重用少娄民族首领,带来了关中、马蜀、汉江和江南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为民造福,当地群众认为他是诸葛孔明再现,于是把李定国与诸葛亮相比,冠以他“小诸葛”的称号。所以李定国的“大西军”驻扎的营寨被称为“诸葛营”或“营盘”,至今中缅边境各地的“营盘”,都是大西军屯军之地的遗迹。沧源县境内全至今还有“诸葛营”、“诸葛坟”等遗迹,当地佤族人认为这里“孔明”的遗中物,更际上这些是李定国的“大西军”屯军对留下的贵迹。清朝初平,李定国与佤族葫芦王和孟定傣族坷三方盟誓合办了茂隆银厂,中缅边境的佤族妇女戴上金属做的头箍、耳筒、项圈、手镯和田了的银壳刀把等装饰物,就是李定国进入阿佤山以后开始出现的。佤族使用铁三脚煮饭,铁犁耕地也是汉族教给阿佤人的,总之,阿佤人种田饮火,用铁三脚煮饭,用土罐烤火,使用银器装饭等都是与李定国的开拓分不开的。李定国的“大西军”促进了阿佤山生产发展,佤族人民敬重他,至今,许多佤族老人都认为:我们的祖先是汉族“李”姓。由此,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沧源,佤族“李”姓约占佤族人口113以上,究其来源,是佤族人出于对李定国的崇敬和李军土卒与佤族联姻而融合。佤族人以姓“李”为荣,认为“李”姓的人聪明能干、能生产、能驱虎狼和鬼邪。在沧源的南腊、班洪、勐角等地“吴”姓也很多,这也是崇敬吴尚贤的工匠联姻而取的姓。有不少地名是与李定国的大西军有关联的,如:今沧源县永和和糯良交接外的小河,勐省乡回珠村的南邻寨因为大西军帮助群众解决了最为因难的喝水问题,而取名为“南李”,意即“李水”。吴尚贤是云南石屏汉族人,家贫走厂于清朝乾隆入年(1743年)来到阿佤山区,当时,茂隆银厂然办着,但已濒临倒闭的境地。由于吴尚贤出手矿工,精于治炼,加之为人正直,很有组织才能,很快取得了广大矿工的信任,被推举为厂长。于是吴尚贤任厂长,班老部落佤王蜂筑任副厂长,当地民工由佤王蜂筑负责召集,外地民工由吴尚贤召集,吴尚贤不仅招来云南省内各族工人,还招来了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的大量汉族工人。据有的官方史册称当时工厂最兴盛时工人人数达二三历,有的其至 达十万之众,由于他经营管理有方,银厂发展很快,据传半年就产银1500两,成为清朝初年云南最大的银矿之一。每年口交银税达1100两,成为当时云南交税最多的银厂。“滇银矿盛时,内侧昭通这乐马,外则永之茂盛,岁出银不货,故南中富足,但利及天下”一檀萃滇海虞衡志尊重佤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吴尚贤与佤族人称兄道弟一律平等,他与佤族王亲如一家,第一炉银子炼出来庆祝时,他给佤族部落每个头人都送一个银碗,给佤族人家每户一个铁三脚煮饭。他把矿山分为矿区和生活区两大块,生活区又分住宿区、烤酒声、养马场、养牛声、养猪场、制茶场等,还设了祠堂、关帝庙、财神庙和戏台等。还有规模不小的马帮专门驮运粮食、盐巴等物资和传递外面的信息,把内地先进的汉文化传到了阿佤山区,如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改善了佤族人民的生活状部,促进了阿佤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吴尚贤于1751年冤死于昆明狱中,噩耗传来,佤族人民无比悲育。至今,佤族报魂时念的咒词中还在怀念着李定国、吴尚贤。“我们用李王的金清你,我们用吴财星的银清你,茂隆厂的威力大,么老李、西老吴的力量强。魂 魂回来吧,回来活长寿,回来守家园”李定国、吴尚贤被佤族人民神化、尊为神主,每逢招各魂,人魂或节日祭记,剽牛盟誓时,佤族人特别要念到李定国、吴尚贤。民谣“么老李的金、西老吴的银,汉族师傅教会腊家(佤族)打铁木匠盖房屋”“阿佤山上虽有宝,腊家(佤族)有眼不知晓,来了汉人吴尚贤,炉房银子用不完,十堆银子不如一堆金子,十堆金子不如一堆宝石,十堆宝石不如腊家汉人的情意”。为了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吴尚贤还与当时的班老王子香准图剖木为盟。这就是各族人民至今传为美淡的“香准图吴尚贤会盟木刻”,木刻一剖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流传数千年的佤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汉人孔明、李定国、吴尚贤成了佤族人心目中的圣人,不少汉人与佤族结成姻亲关系,这些是孕育佤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司岗里神活传流是一部在佤族地区广泛流传的、佤族人民家喻户晓,从皆知的民间口头文学作用。二、佤族神活传流中,所蕴涵的民族心理素质的作用与影响是我们今天研究和了解佤族历史、文学、哲学、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重要依据。在司岗里神活中,阿佤山是人类的发祥地,在木依吉神让小米雀啄开石洞以后,佤族人最先从石洞里走出来,然后是汉族、拉祜族、傣族和禅族,表达了各民族同天、同地、同母、同根的观念,也洗明了佤族很早以前就与汉族联系切,在精神世界里始终与汉族联系在一起。创世神话七兄弟。“司岗里”一词也有团结互助的含义,佤族人民认为先后从山洞里走出来的人类都是亲史弟,他们分布于各地,成为备民族的祖先。佤族的先祖经历了长期的迁徙,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逐步形成团结互助的传统,自比作抱因的密蜂,尽管外面的蜜蜂就是烧死烧焦,他们仍然紧紧地抱在一起,尽可以让里面的同活下来。佤族老人说:我们把木头钉起来或者用铁丝绳索绑起来成为一个牢固的架子就是“可岗里”;亲兄弟围成圈,就是“司岗里”;。简而言之,只有团结才能防范外敌人侵,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才能生存下来。三、佤族杰出人物对本民族爱国主义情结等优秀素质形成的楷模作用和影响1885年,英国侵略者及领缅甸后,便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云南,妄图打开中国的西南大门。1913年至1926年英国很能先后占领了云南片马地区、江心坡地区,随后妄图侵占中缅边界南段的班洪,班老等地,向北扩张,控制云南、四川、西康、贵州、西藏,与印度和缅甸连成一片,从而建立横跨整个南亚的殖民主义霸权。1934年1月21日,英军占领了班洪地区的茂隆、炉房等地。面对英国殖民者的入侵,班洪王胡玉山不被欺骗、不受利诱、不畏强敌,召集周围十余个部落首领在班洪集会、剽牛立盟、誓驱英国侵略军,胡玉山慷慨激昂地说:“现在戛拉(佤族对洋人的称呼)如此无理欺人,我们不能不打!望大家团结一心,为部落的生存,为我中华宝地安全血战到底!”“为我中华宝地血战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佤族儿女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为了表达佤族同胞永远忠于祖国的决心,班洪、班老等佤族部落的头人,纷纷将自己或儿女的名字改为保卫国、胡忠汉、胡忠华、班中国等。1936年,胡玉山之子胡忠汉聚合17部落王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告祖同胞书庄严宣告:佧佤山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为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保卫家园,不惜作出巨大的民族牺牲。“自昔远祖,世授中国抚缓,固守边疆,迄今数百年,世及弗替宁血流成河,断不作英国之奴隶,即乘一枪一弩一银一妇一孺,头 可碎,此心不渝”。1937年,在决定班洪地区归属的关键时刻,17部落王又致函中立委员长尹士林,坚决表示,班洪地区永远归属中国, 不愿归英国管辖;若中立委员长将所属部落和村寨划归英国,佤族人民将斗争到底,或全部迁徙到中国已定界领土内定居。1942年5月,日军越过萨尔温江,从滚弄班第、班共,向孟定进犯。胡玉山的次子,胡忠华继承父兄爱国反侵略的光荣传统,组织了抗日自卫队,英勇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