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doc_第1页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doc_第2页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资料汇编1世界遗产简介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注意到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而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丢失都会使全世界遗产枯竭。 考虑到一些国家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不是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投入,而有些国家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故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使这些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得以留存,于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2世界遗产的由来一座大坝和一个公约的诞生1959年,埃及与苏丹两国商定,在阿斯旺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水坝。但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修建水坝将直接威胁到努比亚遗址和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存亡。 假如阿斯旺水坝的建设者不采取行动,那么,水坝建成之日,便是神庙灭顶之时。埃及政府被迫向联合国发出拯救神庙的呼吁。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呼吁的那一刻起,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联合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行动。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从此,一个影响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未来命运的世界性公约在这里诞生。 大会向所有国家发出呼吁:世界遗产是全人类文明历史的精华,是极其罕见和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在它们受到威胁之前,就将应该建立一个制度,把它们保护起来。 3我国参加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2年夏天,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收到来自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信件。在这封信里,教科文组织详细介绍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基本情况,希望中国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大国,能够签署公约,成为缔约国。 1984年,教科文全国委员会忽然收到了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从美国发来的信,他在信中询问我国是否打算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他能够为这件事情做些什么。1985年春天,侯仁之征得中国科学院的阳含熙、城乡建设部的郑孝燮、国家文物局的罗哲文三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同意,联名提出建议我国政府尽早参加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提案,这份提案很快就被政协通过并上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5年11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 1987年6月,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次大会上,中国申报的6个遗产地被全票通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5个文化遗产:故宫、万里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和敦煌莫高窟;1个自然遗产:泰山。 4世界遗产的发展在1987年以前,世界遗产名录只有两种分类,一种是自然遗产,一种是文化遗产。在1987年的那次会议上,泰山是作为自然遗产列入名录的。但它丰厚的文化内涵让委员会的评委们大开眼界。他们要重新评价自然与文化的关系,决定再次派出专家,对泰山重新考察评估。 1988年,泰山被重新命名为世界第一个“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次会议做出“吸纳具有世界意义的杰出文化景观”的决定,为公约发展开创了一个新时代。1993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新西兰的汤加里罗国家公园列为世界遗产中的第一个“文化景观”。 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神话及其他艺术形式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线之内。2001年,包括中国昆曲在内的1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5世界遗产的评定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第二条规定。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 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 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的考察,主要由该委员会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世界保护联盟(IUCN)组织专家进行。两者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分别对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进行考察并提交评价报告。 6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7关于自然遗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 1、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 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 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3、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8关于文化景观及其它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 1、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2、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类别: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3、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此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查和审议,可列入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9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Mount Taishan (1987 ) The Great Wall (1987 ) Imperial Palac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Beijing and Shenyang (1987 , 2004 ) Mogao Caves (1987 )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1987 )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1987 ) Mount H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