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刍议.doc_第1页
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刍议.doc_第2页
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刍议.doc_第3页
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刍议.doc_第4页
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刍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刍议唐茂林摘要:文章分析影响法学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确定了培养模式,以此力求确立实践教学在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关键词:法学;实践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法学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法学教育体系中具有较高层次的专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法律人才,传播法律知识、传授法律技能和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法学本科教育教学与法律职业要求严重脱节,多采用理论灌输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的抽象思辨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活动安排较少且敷衍了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当认真总结分析实践教学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一、现行法学本科教育的现状考察1.现行法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法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院校法学院、系为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法律人才而实施的培养方式,是一个包括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考试形式等诸多内容在内的动态系统。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根据国家发展的形势和需要,不断调整培养模式,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法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现行法学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考试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培养模式的欠科学性制约了法律人才的质量。综观我国现行法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总体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课程设置僵化,培养目标单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现有的法学本科教育中,只开设一些法学的主干课程,忽视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课程设置僵化,培养目标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薄弱,应用能力差,难解决稍显复杂和多变的综合性法律实际问题。我国高等法学教育较多受大陆法系的影响。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教育不在于提供解决问题的技术,而在于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导。法律教育所要求的内容并不是对世界情况的分析而是对法律组成部分的分析。从我国法律制度的特性看,成文法仍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受其影响,法学本科教育非常注重正规化的理论教育和法律知识的传授。这种以理论灌输为主、以案例分析为辅的抽象思辨的教学方式,所涉及的内容只限于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法律条文的理解,着重对法律关系的研讨,从学理上分析各种法律现象,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在课堂上缺乏讨论与交流,难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考试形式单调,考试内容教条目前法学本科教育考试多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大多以选择题为主,以案例为辅,且考试内容的记忆性或者说相对的死记硬背的成分较多并占主宰地位,侧重于考查学生理论知识再现的能力,而难以考查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分析、识别与判断能力等。这种形式狭窄、内容教条的考试,要想取得高分凭的是记忆而非思维,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与水平、法律知识的储备与非法律知识素养的状况、法律实践操作技能的高低的测试则乏力显现。第三,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要求错位法律职业要求法律职业者具有法律职业思维和法律职业技术。法律职业思维是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的思维,如:观察和思考;通过程序进行思考;遵循“向前看”的教义式习惯;注重缜密的逻辑,谨慎对待情理等因素等等。同时,法律职业者更应具备法律职业技术,包括法律解释技术、法律程序技术、证据运用技术、法庭辩论技术、法律文书制作技术等等。虽然就现实而言,高等法学教育的职能还不能定位为法律职业教育,但由于课程设置僵化,培养目标单一,重理论灌输,轻能力培养,考试形式狭窄,考试内容教条等弊端导致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要求严重脱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具备法律职业者应具备的法律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法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分析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而且是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其对于社会的作用就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的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法学实践教学是在传统法学教学模式上提出的一种新兴的法学教学模式,是通过学生眼观、耳听、动手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实践教学在法学本科教育的开展状况堪忧,是法学本科教育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难以发挥出来法学本科教育教学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理论教育,把教室当成是教师的领地,把讲台当成是教师的舞台。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是主导,“学”要服从于“教”。课堂上,教师主要围着概念、定义、特征等展开讲述,学生则尽力记录、背诵教师的标准答案,力求使自己的认识与教师的认识相吻合,不敢也不会创造性思维。这种法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学生能够较为快捷地掌握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全面了解现行法律的已然性规定,具有一定的法学理论素养。而实践教学活动安排较少且敷衍了事,学生基本上是封闭读书,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接触司法实践。即使教师安排了实践教学活动,也仅是流于形式的模拟式的法庭。模拟法庭虽然能让学生了解案件的诉讼流程,或者让学生按照司法机关的审判程序模拟演示,但学生对如何搜集证据,何时运用何种证据来证明案件的事实,如何驾驭法庭等等常识均不知晓。而诊所法律教育、法庭观摩、法律调查、法律学术报告、法律文书写作、法律检索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微乎其微,甚至连专业实习,时间也相当的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要全面学习各种法律技能、熟悉法庭程序、掌握法庭各角色的诉讼技巧几乎是不可能的,也由此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很难以发挥出来,整个大学四年就在这里背书被了四年。影响现有法学本科教育的主要因素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学专业课程设置欠妥。现行法学课程的开设主要以部门法学科的划分或国家颁布的主要法律为标准,重视理论课的开设而轻视应用部门法学的开设,导致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如涉及市场经济法、比较法和国际商法的课程开设较少。二是受大陆法系学院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深刻。虽然已有判例并不像美国那样必然成为日后审判实践的司法依据,但仍多采用理论灌输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的抽象思辨的教学方式,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在课堂上缺乏讨论与交流,难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欠缺。从事法学教育的教师,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理论研究上,又由于本身没有足够的法律实务知识,不太了解法律实务,不可能培养出了解法律实务知识、掌握法律实务知识的法律人才。四是学校与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度不够。限于教师的社会活动能力、学校的财力、社会对法学教育的支持力度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学校很难聘请有水平、有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前来讲学,较难建立起固定的法律实践和实习基地,及时建立起实习基地,由于教学经费的投入不够,很少进行教学实习活动。二、法学本科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建议法学本科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与功能、目标与模式,它负有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培养目标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法律人才。法学本科教育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以实践教学促进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法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法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法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涉及法学本科教育的内容、专业化程度、教学与学习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高校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基本任务。加入WTO后社会对法学本科教育法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三个层次的需求,即培养既懂法律,又能熟练运用外语和具备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级专门法律人才;培养既懂法律,又懂外语和精通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既懂法律,又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普及型法律人才。无论哪一层次的法律人才,都要求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独创性的法学理论见解,人类的法律就不会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创造性的国际法律适应,先进法律理念、法律思想的融会,国家的法律就不会发展;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国际竞争。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法学本科教育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应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认清加入WTO对我国法律人才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树立素质教育理念,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成才规律,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不同需求。因此,法学本科教育创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行业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开阔的国际视野,熟悉WTO规则,懂外语、懂经济贸易,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法律人才。2.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目前,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广大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认为在本科教育阶段不应当向学生过多地灌输什么创新思维,认为创新思维是研究生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有的人认为大一大二学生应该以注重基础,大三大四学生才扩展一下学生的思维。由于这一指导思想的错误,导致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照本宣科,教育学生知其然,不叫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方法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就成了背书、背法条的机器,加上考试也主要是记忆的东西,最后学生毕业时还不知道毕业论文写什么,如何写,因此而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以至于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大潮中被淘汰那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笔者认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大学教育理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那种到高年级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应当彻底地进行改革,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像孩子学习外语一样,学习得越早越好,那种认为只有到高年级才适宜培养创新思维的做法无异于让一个人成年以后再去学习一门外语,耽误了学习语言的大好时机。所以要转变观念,大胆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那种错误的做法,从大学入学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培养创新思维不是说不需要较好的理论基础,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要培养创新思维就像空中楼阁,那时虚无缥缈的,所以说,培养学生穿新思维必须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型社会主义法治人才。3.不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创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法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紧密相联,培养创新型法律人才,就必须不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第一,增加实践性课程。由于我国的法治发展很快,而撰写、出版、更新教材的周期比较长,我们所撰写的教材往往是比较陈旧的。与我国当前努力实行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相比较,教材内容中涉及市场经济法、比较法和国际商法的所占比重不够,学生们对社会发展中新兴领域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多,比如知识产权、商业谈判、企业兼并、证券金融、国际贸易、国际保险等领域的法律知识,而这些恰恰是社会实践最需要的。要增加实践性课程,一是进一步拓宽基础课,如开设法制史学、法律思想史、比较法、法律心理学、法律逻辑学等课程,拓展学生法学、哲学、历史学、思想理论及专业基本能力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增加实际操作课程,如法律英语、法律文书、口才学、律师实务等,这是法律人才能够适应社会不可或缺的;三是增加选修课的数量,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四是与时俱进调整课程设置,尽快加强有关WTO方面知识的课程建设,增加全球化知识的比重,培养学生全球化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熟悉全球一致的业务规范和趋向统一的游戏规则。第二,强化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应以教学方法创新为重点,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成才规律,根据社会对法律人才的不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注重实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如判例教学法、“诊所”法律教育、法庭旁听、模拟法庭、法律学术报告等,形成一整套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法律人才的法学实践教学法体系。判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千篇一律从序论开始讲概念、定义然后再阐述的理论性教学,而是通过选择一些与某一部门法或某一主题的典型判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来理解法律理论和原则,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及分析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既让学生学到了法律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诊所”法律教育是让学生在“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它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诊所”法律教育使学生有机会直接面对社会开展法律服务(主要是进行社会法律援助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实际的法律服务工作,会见当事人,为客户提供咨询意见,乃至代理各种法律事务,让学生在一个个非控制的现实场景中锻炼自己的法律工作技能。学生在“法律诊所”中通过办理真实案件,可参与案件的全部过程和细节的处理,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培养案件判断力、职业责任心和社会正义感。法庭旁听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法律知识和本专业工作特点的了解,进一步熟悉庭审程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学生在庭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实践开展庭审中的各种工作,把学习到的实体法内容和程序法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系统运用法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在角色分工和协调工作的过程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法庭调查阶段和法庭辩论阶段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控辩能力。法律学术报告可促使学生自觉关注法律学术前沿,灵活掌握所学法学理论,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主动查阅有关资料,检索法律文献,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理论功底和法学素养。总之,运用实践教学方法,将有利于学生迅速提高法律分析和研究能力、事实调查能力、组织和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使学生直接了解真实的当事人和案例,直面各种社会冲突和纠纷,把理论与实际真正结合在一起。第三,建立稳定的实践培养和实习基地,解决实习经费问题。一是通过提高教育层次,增设相关学科、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扩宽内涵,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