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doc_第1页
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doc_第2页
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 宋统霞摘要:教育没有了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了水。语文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牢牢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本文阐述了在“教师情、文本情”的基础上,如何让孩子在语文课中动情的几点做法。关键字:情感教育 教师情 文本情 学生情 长期以来,我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总认为课堂教学是纯粹的智能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所侧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到情感教育。就算偶有涉及,也是几句硬梆梆的诸如“你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的教条。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认识,以致长大后出现错误或偏激的道德行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它和智育、美育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借助各种教学手段,用教师动之以情,美文灌之以情,学生融之于情,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合一。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当然,我们的情感教育,首先必须是教师的真情流露,虚假的情感是打动不了学生的,更无从培养他们美好的情感。换句话说,我们要能够用教师的真情,引导出学生的真情。郑杰校长曾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一堂课看似什么都已齐备,却乏味无聊,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这堂课没有“精、气、神”。什么是“精、气、神”,这是用科学无法确切定义的,也就无法复制的东西,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之中,将所有人的心紧紧地抓在一起,令人无法挣脱,只有驯服,直到下课,尚意犹未尽。古人所云“得意忘形”,洋人之所谓“场”或“气氛”,我以为非“精、气、神”莫属了。这里所提到的“精、气、神”,我的理解无非就是教师的真心、教师的真情。虽然说课堂上教学情感的引发,可以靠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新课导入,也可以靠形象可感的无声演示,还可以靠见其人,闻其声的电教手段然而最主要的是靠教师的语言。有位诗人说过,一个只会冒烟不会燃烧的人,不会成为真正的诗人,我因此想,一个只会冒烟而不会燃烧的教师,也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而一节只能冒烟不能燃烧的课堂,更难成为一节好的课堂。那么,何谓“冒烟”,何谓“燃烧”?打个比方,赏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位同学站起来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这首诗,一位老师很平静地说:“你读得很好,请坐。”而另一位老师则很动情地说:“你读得太棒了!读出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读出红装素裹下的分外妖娆,更读出了新一代风流的豪迈!让我们为你精彩的朗读鼓掌!”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前者是冒烟,后者是燃烧。冒烟就是不冷不热,不痛不痒,虽有青烟缭绕,却是了无生气。后者是燃烧,燃烧则是烈火熊熊,痛快热烈,映红一方天空。苏联著名高级神经活动学创始人巴浦洛夫把语言看作是最有力的刺激物,因为语言中充满着情感。含情的语言能使人受到感染,引起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丰富的语言,以激活课堂,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一个人情绪高涨时,他会全力以赴努力奋进,能克服重重困难,直达自己的目标。显然,这对教师的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含情的语言能使人受到感染,引起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其次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既忌矫揉造作,又忌肆意纵情;既忌怪诞晦涩,又忌重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情感的波浪。作为教师要揣摩学生的思想情感,了解他们有很强烈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在语文教学中以此为契机,使语文学习进入一种美妙境界。教师的真情流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他的可亲中可爱,而只有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爱,才能乐于和他接近,倾听他的教诲;才能让师生之间彼此情感相同,关系融洽,从而使情感的感染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加大。一个合格的教师应满腔热情,满怀豪情,努力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的情感之光主动、生动的闪现。其次,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对教材有透彻的理解,要能够通过用文本的真情,来促使学生动情。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以达到情感的升华。教学过程中,这一目标只有在学生正确深刻地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分析课文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比较法是常用的一种。比如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在记叙童第周学生时代的两件事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以相似的结构和语言有层次地表现了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和“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思想。教材本身有许多可供比较的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教师可采用比较法教学,有利于将情感渗透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多次对比,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上应有顽强的学习意志、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从而也激发了学生为国争光,为四化建设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新课程中低年级语文教材大多是充满童趣的,如美丽的小路,教学这篇课文时,通过学生尽情地分角色朗读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效果颇好。通过尽情地朗读表演,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明白这篇课文是教育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爱护环境卫生的孩子。这比教师枯燥的说教要强多少倍,充分体现了自渎自悟的教学理念。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现文本反映的形象,拓展文本潜藏的形象,那语言文字在学生面前就不仅仅是活的画面,而是活的生活;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解读中所获得的就不仅是情感的感悟,而是情感的抒发。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散文、童话等,语言亲切,感情真实,都可以通过反复朗读,以至达到可背诵的程度,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通过朗读作品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透过语言文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注意与表情达意有直接关系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等,要帮助学生根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定好朗读基调,或激昂悲壮、或凄凉深沉、或清新明快,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可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学生真正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心灵呼唤的同声,才能体味到文章的丰富情感。情感教育不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学生的德、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