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doc_第1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doc_第2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doc_第3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doc_第4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习指导一、 注音组词解释1. 给加点字注音。树栖鸦低绮户宫阙婵娟 一阕一词2. 理解加点词语。(1)中庭 (2)欢饮达旦(3)把酒问青天 (4)高处不胜寒3. 填空。(1)中庭地白树栖鸦,。(2),今夕是何年。(3)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4)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4. 我的思念是圆的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二、 课文梳理1. A2.三、 课内语段1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2. 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情绪的。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3. 诗词中描写“月”的句子很多,请你从课外找出两句咏月的名句,并注明作者。(3分) 4. 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B题目中所说的“十五夜”,倘结合诗中二、三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C“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描写了鸦鹊栖息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D“不知秋思落淮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人太多了,不知道这种秋思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自己是没有这种情绪的。5. 诗词中描写“月”的句子很多,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品读这些诗句,说说你有什么感悟?你能以月是故乡明写段话吗?(一切景语皆情语)_四、 课内语段2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4. 这首词是借怀念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字子瞻,号,“子由”指作者的弟弟,他们兄弟俩与其父亲苏洵,在文学史上合称“三苏”。5. 补填横线上的句子并译成现代汉语。6. 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说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现词人的无奈而又伤感的情绪。C、词的上阙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阙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D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7. 朗读这首词,应把握的感情基调是()A激越雄壮B乐观豪迈C、舒缓深沉D柔和亲切8. 如果配乐朗诵这首词,你将选哪一首乐曲?()、二泉映月(二胡曲)、春江花月夜(琵琶曲)、赛马(二胡曲)、但愿人长久(古筝曲)五、 课内延伸乡愁(台湾)余光中三个月亮(台湾)蓝海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我有三个月亮一个在空中一个在水里一个在枕上一个缺一个圆一个方缺在天涯圆在故乡方从梦中走来安抚我的创伤9. 两首诗表现的是同一主题,是什么?10. 乡愁中作者以哪四种事物代表自己哪四个时期的感情?11. 三个月亮中,诗人把一轮月化为三轮月,寄托自己的感情,请说说你对这三轮月亮的理解。缺在天涯的月:圆在故乡的月: 方形的月:12. 下列对乡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用高度集中、新颖别致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当代台湾人所共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特定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民族感。B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又不是简单的,而是含蓄的、有张力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本诗从时间的发展来组合意象,“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像一条红线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C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整齐的美。全诗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均衡对称,句式整齐,从而使诗具有和谐对称之美。D乡愁还具有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的四次重复,加上四段中同一位置的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几个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六、 在要点概览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积极的处世态度,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的思念是圆的是艾青借中秋之月而抒发的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达旦:兼怀: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宫阙:今夕: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琼楼玉宇:不胜寒: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无眠:6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恨:别时: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解析:这道题主要是考查一些重点词语,这些词语关乎到对全词的正确理解。1直到天亮 并表达怀念 2端起酒杯 3宫殿 今天晚上 4天上的宫殿楼台 耐不住清寒 5(月光)转过 没有入睡的人 6哀怨 与亲人离开的时候 7美月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 A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我欲乘风归去。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 , 是本词的题目。作者 ,字 ,号 , 代 家。3填写诗词的上句或下句。(1)今夜月明人尽望, 。(2) , ,照无眠。(3)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4) ,还来就菊花。(5)山重水复疑无路, 。 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B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杰出的文学3(1)不知秋思落谁家 (2)转朱阁,低绮户 (3)月有阴晴圆缺 (4)待到重阳日 (5)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2以下四句诗,都是借“月”抒情,但所抒之情又不尽相同,其中与众不同的一项是:_,理由是:_。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解:这是一个组合型诗歌鉴赏题,把古今四首诗词的句子组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同中求异,目的是要学生懂得只有把握了景物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运用中秋圆月寄托团聚的期盼。要准确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熟悉这四首诗词的具体内容,然后再比较表现方法的异同。句分别出自王建的叶五夜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三首诗词中,这些诗句都是通过中秋咏月,描写中包含深沉的感慨,抒发了游子思乡怀人的感情。句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诗句的意思是说多么可爱啊,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样晶莹剔透,月儿弯弯像一把弓。诗人通过比喻侧重表现九月初三夜月亮特有的形状,由此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所以与众不同的应是。 对于诗词的评价可以培养我们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我们可以从整体,也可以从局部,可以从内容,也可以从表现方法去评价诗词的谴词、造句、布局、谋篇;反过来说,我们也可以从诗词的炼字、炼句来评析诗词的意境、韵味。本题即属于后一种类型。 例3选出诗句引用不当的一项( ) A张华做数学题,苦思冥想好长时间,终于找到解题思路,心中大喜,于是脱口而出:“唉,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 B任星非常想念远在美国留学的哥哥,中秋节将至,他将思念之情绘制成一张卡片,并在上面写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给远方的哥哥。 C老王儿时的朋友邀请他回乡做客,第二天老王兴高采烈地登车前往。邻居老张问:“老王,这么高兴,今天到哪儿去呀?”老王笑着说:“我呀,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今儿我要回老家做客去。” D彻夜雷雨,第二天晴空万里,久旱的稻子一宿之间好像又长高了许多,显出勃勃生机。王明看到这种情景,不禁感慨地说:“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 解:说话、写作时,我们都喜欢引用古诗词中的名句。的确,准确引用古诗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和话语因之生辉;但如引用不准确,也会闹出大笑话。这要求我们引用时要正确理解原诗,不可一知半解,更不可想当然。下面我们来分析本题的四个选项: A项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陆游诗游山西村中的名句。这句话很富有哲理性,现在人们常取其比喻义运用,即比喻人处于困境中,突然出现转机,豁然开朗的意思。张华的情况很符合这句话的意境,因此他引用这句话是恰当的。B句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名句。这首词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了。他非常想念弟弟,因不能见面,只好祝愿彼此能岁岁平安,共对这美好的圆月。任星的心境与苏轼的心境相似,因此,他在贺上引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正确的。C项中“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出自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句话意思是说老朋友已准备好了饭菜,邀请我到他那儿去做客。老王是要回故乡老朋友那儿做客,因此他的引用也是恰当的。D项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这句诗写春雨在夜里悄悄地下,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生机,突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了无声息的特征。而题干中写的是雷雨,不符合情境,显然王明引用不恰当,因此答案应选D。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既要注意情感体验,又要注意创造性的理解。 例4对下面这首诗的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A这是陆游写的首山村记游诗,题目中的“游”意思是游览,“山西村”指作者故乡山阴的一个村庄。 B诗的首联和颔联写诗人做客农家,农民以酒食款待。来时山重水复,疑无前路,忽然眼前出现一个柳阴浓密、花开鲜艳的山村,令人感到非常喜悦。 C颈联和尾联写诗人看见衣着简朴的村民,吹箫击鼓,准备社日祭神,古朴的民风感染了诗人,于是内心顿生重游之念:今后若有闲暇,定将乘月色,拄拐杖,随时前来探访。 D在表现手法上,全诗通过视觉和内心感受,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的农村风俗画,写诗人所见所闻的民俗风情,抒发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挚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这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诗歌鉴赏题。其中前三项主要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A项先说明了这首诗的属性是一首记游诗,然后对题目中的动词“游”和地名“山西村”作了解释。B项和C项分别对诗的首联、颔联和颈联、尾联的内容作了解释。这三项都是对具体内容的理解分析,从全诗来看,这三项理解都是对的,因而这三项都是正确项。D项是对全诗写作技巧的初步鉴赏和诗人情感的理解。D项的前半部分说,“通过视觉和内心感受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的农村风俗画,写诗人所见所闻的民俗风情”,体味和推敲全诗的内容可以判断这是正确的;D项的后半部分说“抒发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挚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山乡的田园风光,风土人情,的确抒发了涛人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但并未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况且“山西村”就是作者故乡的一个小山村,作者并没离开故乡,显然D项错了。诵读古代诗词,首先应准确理解诗词大意,然后对形象作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3对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组( ) (结合具体语境解释词语) A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两山间的流水。 高处不胜寒 经得住,承担得起。 B红藕香残玉簟秋 精美的竹席。 白铁无辜铸佞臣 奸佞。 C丰年留客足鸡豚 小猪。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靠近。 D从今若许闲乘月 如果。 千里共婵娟 指月亮4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A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B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C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D“简直跟我们开起玩笑来啦!”他嘟囔着说:边急忙穿起衣服5连线有误的是( ) A游山西村苏轼宋代诗人 B一剪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 C端午日沈从文现代作家 D社戏鲁迅现代作家 (一)十五夜望月王 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学会对文学作品形象地体验和感悟)_ 10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B题目中所说的“十五夜”,倘结合诗中二、三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 C“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描写了鸦鹊栖息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D“不知秋思落淮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人太多了,不知道这种秋思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自己是没有这种情绪的。 11诗词中描写“月”的句子很多,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品读这些诗句,说说你有什么感悟?你能以月是故乡明写段话吗? (一切景语皆情语)_ 三、(一)9庭院中被月光照得发白的地面,栖息在树上的鸦鹊,冷露,桂花等景物。渲染了中秋望月环境的凄清、孤寂,加重了思乡怀人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意长的意境。 10D(诗人不是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虽为无理,却显出诗人的情痴,手法的高妙。) 11诗人常常借助“月”这个意象,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只要写得合情合理即可)2下列写“月”的诗句中,写中秋“月”的一句是( )(2分)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D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从修辞角度选出与众不同的一句( )(2分)A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B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C南广河像娴静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向长江走来。D雾像轻纱,扑朔迷离,充满浓厚的艺术气氛。4为下面这段文字画线处选择一个句子,衔接得最顺畅的一句是( )(2分)核桃林散发出苹果般的清香,油润的叶子上,反射出点点灯光,警戒的战士游动着,刺刀尖上一明一暗的亮光,_A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B就像一只追绕他的萤火虫。C正是他那双明亮的眼睛。D仿佛是天上闪烁的星星。5下面这个排比句不够完整,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_:(2分)A尊严就是勇猛 B尊严就是盘旋C尊严就是飞翔 D尊严就是羽毛 二、填空、简答(19分)6水凋歌头明月几时有祝愿亲人的名句_,_。(2分)7成语“柳暗花明”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中_,_的诗句。(2分)8杭州岳墓的对联是:_。(2分)9将下列的短语组合成两副对联。 (4分)万紫千红 五谷丰登 百花齐放 三江四海九州春色 四海征程 莺歌燕舞 虎跃龙腾_10请写出你最喜爱的一副春联。 (2分)_11一九二一年冬,陈毅同志在法国因为闹学潮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过春节时,他给自己家写了这样副春联: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说说这副对联表现厂陈毅同志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_三、阅读理解(40分)(一)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乙送元二使安西王 维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4甲诗与乙诗中都提到了“故人”,它的意思是_,请你也写出一句带有“故人”的诗句_(2分)15甲诗与乙诗表现送别的季节都是春季,甲诗能反映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_”,乙诗能反映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_”。(2分)16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诗人在写法上却大不相同:甲诗是先_后_,乙诗则先_后_。(2分)17甲诗的第一、二句除了勾画出惜别的场面外,还烘托了南方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环境气氛,从中可触摸到诗人内心_之情。乙诗的第一、二句写了“雨”、“柳”这些景物,从春寒料峭、凄清冷落的氛围中,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_心情。(2分)18甲诗与乙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请你分别默写一首他们写的诗。(4分)纸船印象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到许多事,有些是过眼烟云,倏忽即逝,有的是热铁烙肤,记忆长存,有的像是飞鸟掠过天边,渐去渐远;而有一些事,却像夏日的小河,冬天的落叶,像春花,也像秋草,似无所见,又非视而不见童年的许多细碎的事物,大体如此,不去想,什么都没有,一旦思想起来,便(A)(历历如绘、历历在目)。纸船是其中之一,我曾经有过许多船,在童年的无三尺浪的檐下水道航行,使我幼时的雨天时光,特别显得亮丽充实,让人眷恋。那时,我们住的是简陋的农舍,檐下无排水沟,庭院未铺柏油,一下雨,便泥泞不堪。屋顶上的雨水滴落下来,却理直气壮地在檐下汇成一道水流,水流因雨势而定,或急或缓,或大或小,我们在水道上放纸船游戏,花色斑斓者,形体怪异者,气派俨然者,一经下水即遭没者(B)(各色各样、形形色色),蔚为壮观。我们所得到的是真正的快乐。这些纸船都是有感情的,因为它们大都出自母亲们巧思和那双粗糙不堪,结着厚茧的手。母亲折船给孩子,让孩子在雨天里也有笑声。(甲)也许那雨一下就是十天半个月。农作物都有被淋坏、淹死的可能,母亲们心里正挂记这些事,烦乱忧愁不堪,但她们仍然平静和气地为孩子折船,好让孩子高兴。(乙)而今早已年过而立,自然不再是涎着脸要求母亲折船的年纪,只盼望自己能以母亲的情怀,为子女折出一艘艘未必漂亮但却坚强的禁得起风雨的纸船,如此,便不致愧对纸船了。19给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A处选_ B处选_20第段中的“如此”指的是_(2分)A过眼烟云 B热铁烙肤C飞鸟掠过天空 D小河、落叶、春花、秋草21“这种美丽的感情要到年事稍高才能体会出来。”句应填在第段中的甲处,还是乙处?(2分)答:_22你认为文章开头采用什么写法?这样写对表现纸船有什么作用?(3分)_23第段中为什么说那些纸船特别显得充实,让人眷恋?(3分)_24文中加横线的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_ 例2以下四句诗,都是借“月”抒情,但所抒之情又不尽相同,其中与众不同的一项是:_,理由是:_。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解:这是一个组合型诗歌鉴赏题,把古今四首诗词的句子组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同中求异,目的是要学生懂得只有把握了景物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运用中秋圆月寄托团聚的期盼。要准确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熟悉这四首诗词的具体内容,然后再比较表现方法的异同。句分别出自王建的叶五夜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三首诗词中,这些诗句都是通过中秋咏月,描写中包含深沉的感慨,抒发了游子思乡怀人的感情。句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诗句的意思是说多么可爱啊,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样晶莹剔透,月儿弯弯像一把弓。诗人通过比喻侧重表现九月初三夜月亮特有的形状,由此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所以与众不同的应是。 对于诗词的评价可以培养我们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我们可以从整体,也可以从局部,可以从内容,也可以从表现方法去评价诗词的谴词、造句、布局、谋篇;反过来说,我们也可以从诗词的炼字、炼句来评析诗词的意境、韵味。本题即属于后一种类型。 例3选出诗句引用不当的一项( ) A张华做数学题,苦思冥想好长时间,终于找到解题思路,心中大喜,于是脱口而出:“唉,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 B任星非常想念远在美国留学的哥哥,中秋节将至,他将思念之情绘制成一张卡片,并在上面写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给远方的哥哥。 C老王儿时的朋友邀请他回乡做客,第二天老王兴高采烈地登车前往。邻居老张问:“老王,这么高兴,今天到哪儿去呀?”老王笑着说:“我呀,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今儿我要回老家做客去。” D彻夜雷雨,第二天晴空万里,久旱的稻子一宿之间好像又长高了许多,显出勃勃生机。王明看到这种情景,不禁感慨地说:“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 解:说话、写作时,我们都喜欢引用古诗词中的名句。的确,准确引用古诗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和话语因之生辉;但如引用不准确,也会闹出大笑话。这要求我们引用时要正确理解原诗,不可一知半解,更不可想当然。下面我们来分析本题的四个选项: A项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陆游诗游山西村中的名句。这句话很富有哲理性,现在人们常取其比喻义运用,即比喻人处于困境中,突然出现转机,豁然开朗的意思。张华的情况很符合这句话的意境,因此他引用这句话是恰当的。B句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名句。这首词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了。他非常想念弟弟,因不能见面,只好祝愿彼此能岁岁平安,共对这美好的圆月。任星的心境与苏轼的心境相似,因此,他在贺上引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正确的。C项中“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出自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句话意思是说老朋友已准备好了饭菜,邀请我到他那儿去做客。老王是要回故乡老朋友那儿做客,因此他的引用也是恰当的。D项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这句诗写春雨在夜里悄悄地下,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生机,突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了无声息的特征。而题干中写的是雷雨,不符合情境,显然王明引用不恰当,因此答案应选D。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既要注意情感体验,又要注意创造性的理解。 例4对下面这首诗的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A这是陆游写的首山村记游诗,题目中的“游”意思是游览,“山西村”指作者故乡山阴的一个村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