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故事汇编A》doc版.docx_第1页
《廉洁故事汇编A》doc版.docx_第2页
《廉洁故事汇编A》doc版.docx_第3页
《廉洁故事汇编A》doc版.docx_第4页
《廉洁故事汇编A》doc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廉洁故事汇编清廉父子胡质、胡威1侯鸣珂杖妻拒贿3禹王戒酒4姚崇不徇私情5子罕以不贪为宝6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7诸葛亮自报财产留清名8白居易怒打行贿人9刘宠克己奉公10杨震拒金11一贫如此12不私一钱12雍正帝整饬吏治1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15百里相送与燃鞭相庆16丹心要学月月红19清廉父子胡质、胡威 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都以清廉著称于世。在曹操当政时,胡质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日后他之所以官职显要,既不靠逢迎拍马,也不靠贿赂开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公元250年,胡质病逝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朝廷思其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的志向。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由于胡质为官清廉,其家自不富裕,以至于胡威去看望父亲时,没有一车一马,也没有仆人随从,只有他独自一人骑着毛驴上路。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放驴。同住客栈的得知他是荆州刺史胡质之子后,无不惊讶而钦佩。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他对儿子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父亲给你的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胡威这才放下心来。后来胡威历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他也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晋武帝司马炎听说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事迹后,很感动,马上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两人的廉洁奉公行为大加赞赏。期间,司马炎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又问:“为什么?”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胡威去世。因他政绩突出,为官清廉,朝廷特追赐他为镇东将军。侯鸣珂杖妻拒贿 同治四年春,侯鸣珂调任孝义厅抚民同知。厅衙小吏余言吉,不甘忍受无油粗饭,向一百姓勒索了10斤猪油,自食5斤,将其余5斤暗送侯鸣珂夫人杨芝香。鸣珂得知后大怒,当即将余言吉削职为民,并下令其妻杨芝香将5斤猪油还给百姓,并以受贿罪杖四十。杨芝香当场声泪俱下,后悔莫及。侯鸣珂怒斥其妻:“知过并非无过,尔不杖股四十,尔不会以此为训。”衙役听罢,只得按他的命令,打了侯夫人四十大板。同治六年九月,车家河保正杨建武贪污赈银,被人告发。侯鸣珂在察访中,杨建武托人偷将5两麝香装在他的行囊里,并附一信,上写:“侯大人:吾以兄、弟、妹三户冒名顶领赈银800两,愿与大人平分。再送上麝香5两,请免死罪。”第二天,侯鸣珂即令人将信重抄在一张大纸上,并将5两麝香用纸包好,上写:“贿物麝香5两”,让杨建武一手举着抄好的信,一手举着麝香,在车家河、厅城、石嘴子游街三日,第四日即判杨建武死刑。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后期,侯鸣珂却出污泥而不染,百姓大加赞颂,离任时送“仁德如春”大匾,近万人含泪相送。禹王戒酒 大禹王一生俭朴,他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年春天,禹的女儿游春,半路上被一股特殊的香味吸引,寻香来到了一个叫仪狄的人家里。仪狄会用各种果品、粮食酿造出又香又醉人的美酒。禹王的女儿品尝后,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王宫里酿酒,以孝敬治水操劳的大禹。有些人趁大禹不在,经常饮酒作乐,很多事情都被耽搁了。后来,大禹治水成功归来,品到女儿进献的美酒后,飘飘欲睡。酒醒之后,大禹感到喝酒容易误事,便召集臣子说:“酒虽好喝,但难免会误事。”又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他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饮酒。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仪狄回家后,舍不得他那套酿酒技术,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商纣王为了饮酒作乐,专把仪狄的传人喊到王宫大量酿酒,把酒装到花园里的大池中,把肉挂在树枝上,成天沉浸在酒色中,史书上说是“酒池肉林”。结果,商朝不久就亡了国。后人说:“禹王戒酒传天下,纣王酗酒失天下。” 注释:战国策魏策二记载了,仪狄造酒和大禹下达中国第一道戒酒令一事。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条:“鲁君兴,避席择言日: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称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日: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姚崇不徇私情 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你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看来只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如果陛下因此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特别是在玄宗时期,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子罕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诸葛亮自报财产留清名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刘宠克己奉公 东汉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太守刘宠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调往京城任职。临行之前,但见几位白发老人,蹒跚而至,结伴前来,说是要为太守送行。刘宠听说,连忙谢过,老人们说:“以前为官者贪钱恋物,常常闹得鸡犬不宁,百姓寝食不安。自从您任太守,官吏克己奉公,百姓安居乐业。今日太守要走,大家实感难舍难离,特来专程相送,以表心意。”说着,每人托出一百文钱,要交给刘宠留着途中使用。刘宠听罢,十分感动地说:“父老们如此过奖,我实在愧不堪言。大家的心意我领受了,这钱我不能收,还是请带回去吧!”老人们情真意切,执意赠送。刘宠无奈,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老人们这才称谢作别。刘宠见老人们渐渐远去,遂将收下的那几文钱轻轻地投进了河中。此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称赞刘宠,有人为他起了个美名,叫“一钱太守”。据说,如今浙江绍兴市北面的钱清镇,就是当年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雍正帝整饬吏治 贪风是吏治的腐化剂,吏治与惩贪是紧密相连的,整饬吏治,必须严惩贪墨。雍正深知此理,他整顿吏治,既有特点也取得了基本成功。他曾说:“朕虽不谓上等圣明之君,亦非庸愚下流之主。”熟悉官场和下层的情形,是他的优势。他45岁登基。年少时随父皇南巡北狩,成年后又受委派主持祭祀、复核会试考卷,清查通州、京城的国家粮库(共有仓廪938座,存粮千万石以上)。他对官场积弊知之颇深,说:“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上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之习,皆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雍正帝即位伊始就宣布:凡康熙宽宥者,他都决不宽恕。当时,内阁依前朝惯例拟呈“恩诏”,开列官员亏空,请求新君恩免。雍正帝认为,此种亏空,不是受上级勒索便是个人贪污,“既亏国币(国库之币),复累民生”,决不能姑容。因此,他明谕要严予清查,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限满不完,从重治罪。再有亏空,决不宽贷。雍正说到做到,他曾明谕首席大臣胤祥(十三爷):“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查,朕必亲自查出。”即使对王公贵族、高级官员也决不姑息迁就。康熙第十二子曾管过内务府事务,积欠甚多,被令倾家荡产、拍卖日用以赔补;康熙第十子赔不足亦被抄家。八旗贵族“习尚骄慢、任意贪纵”,同样严加禁抑,“故诸王皆凛然奉法,罔敢(不敢)为矩(规矩)外之行。”为整顿吏治,雍正还大批撤换官吏,不分满汉文武,上自督抚藩臬将军,下至道府州县参游,一律清查。凡徇情之官,与贪者同罪。凡贪之官,一经查出,即令追赔,并予罢黜。人死产绝者,仍须令其子孙赔补,务求一追到底。雍正元年,被查处的地方官即达数百之多;雍正二年,“浙闽属吏已劾多员若再题(提出)参恐至无人办事”,湖南一省“参劾已大半,直隶一省官员原任者已寥寥无几”。实际上,惩治贪官的行动,终雍正一朝亦未停止一日,惩处越来越严。雍正十年,直隶总督李卫说,通省府厅州县官员,在任三年以上的寥寥无几,原因之一就是被参革者甚多。 面对社会流言,雍正不改整顿初衷。当时社会上有人称雍正是“抄家皇帝”,市井中斗牌,竟有称“抄家和()”者,雍正帝说:“贪赃枉法之徒,畏惧抄没参劾而造作(编造)此语,希冀(朕)因流言而停止,此乃痴心妄想。”雍正以“严明”察吏,亦以“严明”用人,用“严明”之人。他以“忠、慎、勤”三字要求臣下,也起用了一批勇于任事,不避艰险,不畏权贵的官员,这批人是各项改革的推行者,雍正王朝的坚强支柱。如田文镜,雍正帝即不顾某些人谓其刻薄、虐待科目士人的种种物议与攻讦,将其视“巡抚中之第一人”,树为“模范疆吏”。田文镜在河南为官九年,严厉惩治不法官绅,先后参奏了属员22人。田文镜还制定条约,要求各级地方长官对属员家人,严加管束。雍正帝严以察吏,真正做到“有所必为,不惮府怨”,“令行禁果,决不姑息”,因而官场上一度滋蔓的歪风邪气,被雍正的这个“严”字给镇住了。再看他的政绩。康熙晚年库中有银七百万两,十三年间骤增到五千多万两,这是雍正励精图治“振数百年之颓风”刷新吏治的功效。他给乾隆留下了一个很不错的吏治环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食客三千人,家僮万人。史记说:“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这本书的尽数一章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流动的水不会腐败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腐朽生虫,这是因为它们在不断地运动。晋人程本写过一本子华子,也说:“流水之不腐,以其逝故也;户枢之不蠹,以其运故也。”宋代张君房编撰的云笈七签还说:“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其劳动不息也。”这些说辞均源于吕氏春秋,意思大体一致,强调人们要在“流动”、“活动”、“运动”、“劳动”中,保持身体健康,生气勃勃。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又从精神和思想层面赋予这句古话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他说:“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就是开展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物质和人体的良好状态,靠“流动”、“活动”、“运动”、“劳动”;而人的思想要保持良好的品质,须有诸多修养和锤炼,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即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因为内因是根据,故自我批评尤为重要。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欲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一个人有没有自爱、自尊、自重、自制和自信,往往都与有没有自我批评关系极大。自我批评就是为自己的言论、行为、得失寻觅法律和道德的依据,合则为,不合则弃。像古人那样“吾日三省吾身”,自尊自重,做一个不沾染低级趣味的人。百里相送与燃鞭相庆 近读后汉书,三个廉吏离任时,百姓或是苦苦挽留,或是百里相送,真是感人至深。不妨罗列如下:刘宠,任会稽太守,郡中大治,百姓安定,当他调任京官时,百姓争相送行,有五六位长者每人奉上一百钱,非让他收下不可。刘宠一再推辞,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象征性地从每人手里拿一钱受之,以作纪念。第五伦,被拜为蜀郡太守,惩奸除恶,统一衡器,平衡买卖,百姓悦服,虽为二千石官,亲自锄草养马,妻子下厨烧饭,所领俸禄仅留一月粮,其余皆资助百姓中的贫困者。后第五伦被征返京,百姓拦住他的车辕,不让前行。第五伦夜晚乘船走,百姓便跳入水中,加以拦截。孔奋,任姑臧令多年,把辖地治理得非常好,而自己却带着妻子儿女以粗茶淡饭为食,因此被众人所讥笑,都说他“置脂膏中,不能自润”。姑臧是富县,这里与胡羌通商贸易,每天都有集市,以往每一任县令,来此不久即赚得盆满钵满。离任时,满载财物的车辆塞满山川。孔奋被征召上京,乘一辆空车上路。姑臧的官员百姓都说,孔君清廉,仁义贤明,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他如今离去,要报答他的恩德。于是共同凑集了价值千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要送给孔奋。孔奋只是拜谢而已,一点都不接受。看来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官员行得正、做得好,民众就会看得清、记得牢,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反官员要是贪腐受贿,民众也绝不会买他的账,这一点不会因斗转星移而有丝毫的改变。近年来,各地民众庆贺贪官落马的事情屡见不鲜,有燃放鞭炮的,有打着横幅扭腰鼓的,更有舞龙舞狮的,就是铁证。如郴州市纪委书记曾锦春被查,庆贺民众的腰鼓队前,就拉一横幅“感谢党中央为郴州人民除害”,市区里的鞭炮声则此起彼伏。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被查,普洱市一公司门前,成卷的鞭炮被摆成“v”字形燃放,民众还打出“贪腐分子沈培平被查处,罪有应得,大快人心”的横幅。成都、雅安、南京、重庆、太原等地的贪官落马,也都出现过这类庆贺的场景。古时廉吏离任民众百里相送,那是因为廉吏太少太少;现今贪官倒台民众燃鞭相庆,其原因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需要做出深刻的反思和应对。当然,应该肯定民众的庆贺,首先是对党中央加大反腐力度,能迅速并不断地揪出“老虎”“苍蝇”的坚决支持和拥护。但分析起来这种民众自发的庆贺中,似乎还蕴含着很多别的情结在里面。现在没有必要去考究国人燃放鞭炮的历史动因,只从人们现实的习惯上看,一般地讲逢年过节、结婚大典、公司开张等极其喜庆又来之不易的日子,往往就要用燃放鞭炮这种顶级的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