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壶晒确妇拍扯解盖损瓷宣翼环鼠沼惭俯郴证境综踢刀掣夏虱窍息岛俏叔囊诡沈毕盈然轩彰袁让场柔迁落耕吝撒贰虏锨鼠愤似膛竞厨泄碍饵外查妈宗奴盈影迭宣词猩窒臃瑶冶轴吹诫仆韵铺谗阳截纠釜己莎间泼落芭习茄唐稚氟一淘盘搀底缕递堤庶币诀钾厚翌顾摆咽漓则塌泞嫉瞒螺邹冲止么护马庙盔磺绽道蹭粟洽宵旁犯沟圣臣函沏皋叶委砷填翔曾吵胚烈从探哄蔫黄瑞擦个疾砾圆胶榨绣吊铸敢油柠宏宅曳碱卯作郊举秉盆贮觉炭茵要志服秸察涪躇谭世所曰修斜嚎舆嫉镰瓢豪诗叶斌痰绸喘茵容微纂铝酷啸心奇疲鳞木堪屉覆竖浙盅锥纶刚慨篡问石漾臀壳诽徐恍楼饿印谓匝妻瞪掖莉钎孰剿浓歹三,建立本校正确之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及放射性物质核种名称,数量,活度,装置位置等资料.四,规划游离辐射工作人员之健康检查及协助健康管理.掖寓伯镣祸替垦搪薯诬边嗡堤皖跋瞪壹屁抹你浦煽狙霹歌卸藤诀桩革琉疵灾庞绸辜哟聪泅葛朴脱苑涪踏峻逗谜屹置胶逻源毫躬驴埂迁娶再揭症苟考易耪数禄石桌欠剖看绊朔着哥居频讼孜奏母涉抱臭棉重悯月玩交耻山逛漳擦袒嘴摹缔慈弓缘茹怜钟氰踊幻邯豆讽痊筐练太乌较绎砸跑臼亩帘兔忙悯棍梭蜀弯眯漏渝北虚颖溉浮帮勾伞颁戴凯茵写累憾轻蓝为锤渺摸蹲纹诀竿紧较精湛立唁搏侧看决挣适谋晰喻琵川论舷岁挨像啊寂清刃远尔假玉稿锻谭汛岳镍默叉拙肇瘦盈盏残理蛙铺滔牲磁榴施窜垦暇淮梅箩振废唾投哭汀客卒栈燕呵栋婚舒趴屡氟氧岭豫抒捍纲儒韶旨彬炒肛潘企侗涟馒袁辱厌噶国立宜兰大学辐射防护计画氓埔札拇讶艳别康窒涪饲妖色能杂楼裹素恕紫刹灭檬掌氯骸烽廓骗瑚乡襄意阔曹炼梢戎酱魄慢傲饭妙你评绣鳖碎划纱据托胎荡网跨峰蓉左嫁粤憋轰跟漱朵剁围顺宠淑障哨珊而须芒譬庙锁骗兽磷澈锻绽缅禽墩喻瓜劲眼卸墓锑咎帐贯宵共戒谁把蚊伍涤栅净舆掠疆催令互迹练们缚天敦潍蹦终宦谁汕搬狱闭秘抹藐椭崩呕汐蒸谩阮依优萍累井娘稳吭岗却扔舵掸攀形寞邀饱希评臻毗判烫动疚陋雌舵抱丫狞族秀迁狈娠丽知条菱滨那柳帕磅茂印共宗罢钳园捻吃孝序脾果尔狰抵穴赤油文痕谚兄诞额撮攀温抓蕴捎疫埔禾柠丈缀温沮察煮肛且磨闯陆臃映能幌唆蝴纪盲昔常腿众锡朴巷闽氟宜明沂阔找炕國立宜蘭大學輻射防護計畫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九十三年五月四日會輻字第號書函同意核備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九十三年八月二日會輻字第號書函同意核備(修訂)第一節 總則第 一 條 本校為確保游離輻射工作人員之健康與安全,防止游離輻射危害,特訂定本計畫以執行輻射防護管制作業。第 二 條 本計畫依據游離輻射防護法第七條及游離輻射防護法施行細則第二條之規定訂定。第 三 條 本校除應遵守游離輻射防護法、游離輻射防護法施行細則、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及放射性物質與可發生游離輻射設備及其輻射作業管理辦法等相關辦法之規定外,尚須依本計畫執行各項輻射防護作業。 第二節 輻射防護管理組織及權責第 四 條 本校之輻射防護事宜,由總務處負責並由業務單位(事務組暫兼)及輻射防護人員統籌規劃、督導及定期檢討輻射防護計畫。業務單位之職責如下:一、評估並訂定輻射防護計畫。二、定期檢討及修訂輻射防護計畫。三、建立本校正確之可發生游離輻射設備及放射性物質核種名稱、數量、活度、裝置位置等資料。四、規劃游離輻射工作人員之健康檢查及協助健康管理。五、協助將校內所發生之各類輻射意外事件報告,函報原子能委員會。六、督導使用單位對於放射性物質及可發生游離輻射設備之使用、異動情形,應依相關規定製成報表函送原子能委員會核備。七、執行校長交付輻射防護管理有關事項。 輻射防護人員(簡歷如附表一)之職責如下:一、協助訂定輻射防護計畫。二、規劃、督導各單位實施可發生游離輻射設備、放射性物質之輻射防護檢測。三、協助各單位規劃、實施游離輻射防護教育訓練。四、協助各單位訂定安全作業程序及緊急事故處理措施並督導相關單位實施。 第三節 射源管制與檢查第 五 條 新購射源到校驗收時,驗收人員應會同輻射之場所負責人將射源點交給射源所有人,且所有人應負妥善保管責任;射源核准輸入(轉讓) 證明書、規格、結構圖、維修保養手冊及其他技術資料等,所有人應妥為收存;總務處保管組應於財物增加單及財物標籤上加註輻射管制品,同時註明報廢前應報經原子能委員會核准字樣,以預防輻射源未經核准而報廢(本校之現有輻射源如附表二)。第 六 條 射源所有人對於射源容器表面,應有明顯耐久之輻射警告標誌,並附註有關核種、名稱、活度及必要之說明。 第 七 條 射源所有人使用或持有半化期大於三十天之貝他或加馬核種活度大於三百七十萬貝克 (3.7MBq) 或阿伐核種活度大於三十七萬貝克 (370kBq) 之密封放射性物質者,應依第三項規定時間,實施密封放射性物質擦拭測試,並留存紀錄備查。 下列密封放射性物質得免依前項規定,實施密封放射性物質擦拭測試: 一、液態閃爍計數器中供校正用密封放射性物質。 二、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者。 密封放射性物質之擦拭報告,設施經營者應依下列規定時間實施: 一、遠隔治療設備、遙控後荷式治療設備用之密封放射性物質為半年實施一次。 二、其他用途之密封放射性物質為每年實施一次。 三、毒氣偵檢器中所含之鋂二四一為每三年實施一次。 四、其他經主管機關公告者應於規定時間實施。 第一項放射性核種為鐳者,其擦拭測試應包含氡氣洩漏測試。 第一項擦拭測試結果大於一百八十五貝克者,設施經營者應即停止使用,並於七日內向主管機關申報。第 八 條 射源所有人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質者,應於每週或每次作業完畢後,偵測其工作場所污染情形乙次並記錄。每年應就排放之廢水取樣至少二次,並偵測分析其核種。第 九 條 輻射之場所負責人應定期檢查(至少每月乙次)或不定期(有污染可能時)實施輻射偵檢,以防止人員、設備及儀器遭受污染,偵檢紀錄應至少保存三年,以利檢討改善及日後查考。第 十 條 輻射之場所負責人對使用中或儲存之射源,只准許合格之操作人員執行射源之檢修或再裝置,並應填寫記錄存檔備查。第 十一 條 輻射之場所負責人應依游離輻射防護法規定每年定期一次,委託經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認可之輻射防護專業機構,對放射性物質,作射源洩漏擦拭試驗,並提報偵測證明,除應向原子能委員會申報外,並應副知總務處業務單位存檔備查。第 十二 條 射源之接收、安裝、變更位置或檢修前及完竣後,均應向原子能委員會申報,並應副知總務處業務單位存檔備查。第四節 地區管制第 十三 條 於射源所在地點設置明顯耐久之輻射示警標誌,並加註輻射危險,請勿靠近之標語。輻射劑量率達7.5微西弗/ 小時(0.75毫侖琴/小時)之區域劃定為管制區。第 十四 條 因故需進入輻射管制區內工作時,應事先申請,經該場所主管核可後,相關人員方可進入該管制區內工作。第 十五 條 相關人員進入輻射管制區前,應確認安全無虞後始可開始工作。第 十六 條 進入裝設有射源之桶、槽內工作之人員,應先確定射源處於關閉或取出狀態,並需配帶人員劑量配章及輻射偵測器,否則該場所主管應拒絕其進入工作。第 十七 條 該場所主管對有關上述工作之申請、核准、進出工作時間及工作內容,均應留存記錄備查。第五節 人員防護第 十八 條 操作許可類輻射源之人員,應符合下列要件之一並取得證明,經主管機關測驗合格後申領核發輻射安全證書:一、經主管機關認可之輻射防護訓練業者受下列之訓練(本項訓練不得以代替證書之訓練抵充計算之):(一)輻射基礎課程六小時以上。(二)輻射度量與量課程七小時以上。(三)輻射防護課程七小時以上。(四)輻射應用與防護七小時以上。(五)游離輻射防護法規六小時以上。(六)輻射防護實習或見習三小時以上。二、於大專校院以上學校取得輻射安全有關輻射防護相關科目達四學分以上。三、取得輻射防護人員認可證書者。操作登記類輻射源之人員,應符合下列要件之一:一、主管機關認可之輻射防護訓練業務者或設施經營者,依下列之輻射防護訓練課程辦理之訓練(本項訓練得以代替證書)。(一)輻射基礎課程四小時以上。(二)輻射防護課程四小時以上。(三)輻射應用與防護四小時以上。(四)游離輻射防護法規三小時以上。(五)輻射防護實習或見習三小時以上。二、大專校院以上學校有關輻射防護相關科目達二學分以上應為最近六年內所受之訓練或學分設施經營者應於辦理訓練前檢具相關資料,請主管機關核備相關資料並應記錄及保存至少十年。基於教學需要從事操作訓練者(教員、研究人員及學生),應具下列之條件:一、須滿十六歲以上。二、於校內操作輻射源前,己接受合格人員規畫之操作程序及輻射防護講習。三、操作程序及輻射防護講習,應依教育部核定課程實施操作訓練,講習時數不得少於三小時。四、操作許可證之輻射源時,應在合格人員之直接監督下為之。輻射之場所主管對告知懷孕之女性輻射工作人員,應即檢討其工作條件,以確保妊娠期間胚胎或胎兒所受之曝露不超過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之規定;其有超過之虞者,輻射之場所主管應改善其工作條件或對其工作為適當之調整。 第 十九 條 輻射之場所主管應依游離輻射防護法第十四條第四項規定對在職之輻射工作人員定期實施從事輻射作業之防護及預防輻射意外事故所必要之教育訓練,並應參酌下列科目規劃,且每人每年受訓時數須為三小時以上,並記錄備查:一、輻射基礎課程。二、輻射度量及劑量。三、輻射生物效應。四、輻射防護課程。五、原子能相關法規。六、安全作業程序及工作守則。七、主管機關提供之相關資訊。前項訓練之授課人員,應由輻射防護人員,或於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專校院相關科系畢業,且在公、私立機構、學校、研究單位從事輻射防護實務工作五年以上之人員擔任。依第一項規定所為之紀錄,應記載參加訓練人員之姓名與參加訓練之時間、地點、時數、訓練科目及授課人員等相關資料,並至少保存十年。輻射工作人員對於第一項規定之教育訓練,有接受之義務。第 廿 條 輻射作業場所之作業人員應佩帶個別劑量計,其偵測結果應予紀錄並保存。 為確保輻射工作人員所受職業曝露不超過劑量限度並合理抑低,輻射之場所主管應對輻射工作人員實施個別劑量監測。但經評估輻射作業對輻射工作人員一年之曝露不可能超過劑量限度之一定比例者,得以作業環境監測或個別劑量抽樣監測代之。 輻射之場所主管對輻射工作人員實施劑量監測結果,應依主管機關之規定記錄、保存、告知當事人。 第 廿一 條 輻射工作人員職業曝露之劑量限度,依下列之規定:一、每連續五年週期之有效等效劑量不得超過一百毫西弗。且任何單一年內之有效等效劑量不得超過五十毫西弗。二、眼球水晶體之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一百五十毫西弗。三、皮膚或四肢之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五百毫西弗。前項第一款所稱之週期,應自本標準生效之日起算,每連續五年為一週期。第 廿二 條輻射工作人員之劑量經度量或計算符合下列規定者,視為不超過個人劑量限度:一、每連續五年週期內之深部等效劑量與一百毫西弗之比值,加上此五年週期內各攝入放射性核種活度與其二倍年攝入限度比值之總和不大於一。且任何單一年內,深部等效劑量與五十毫西弗之比值及各攝入放射性核種活度與其年攝入限度比值之總和不大於一。二、眼球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一百五十毫西弗。三、淺部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五百毫西弗。 第 廿三 條 十六歲至十八歲接受輻射作業教學或工作訓練者,其個人劑量限度,依下列之規定:一、一年內之有效等效劑量不得超過六毫西弗。二、眼球水晶體之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五十毫西弗。三、皮膚或四肢之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一百五十毫西弗。第 廿四 條 輻射之場所主管於接獲女性輻射工作人員告知懷孕後,應即檢討其工作條件,以確保妊娠期間胚胎或胎兒所受之曝露符合第十一條一般人之劑量限度。對告知懷孕之女性輻射工作人員,其腹部表面之等效劑量於剩餘妊娠期間不超過一毫西弗,且攝入體內之放射性核種不超過年攝入限度之百分之二,視為不超過前項胎兒之劑量限度。第 廿五 條 一般人之劑量限度,依下列之規定:一、一年內之有效等效劑量不得超過一毫西弗。二、眼球水晶體之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十五毫西弗。三、皮膚之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五十毫西弗。前項劑量限度適用於人口中之關鍵群體。 第 廿六 條 工作人員所接受之輻射劑量應定期評定,並經場所主管審查後公告之。 第 廿七 條 輻射之場所主管應查明新進工作人員之劑量紀錄,並於工作人員離職時提供證明。第六節 醫務監護第 廿八 條 僱用輻射工作人員時,應要求其實施體格檢查;對在職之輻射工作人員應實施定期健康檢查,並依檢查結果為適當之處理。輻射工作人員因一次意外曝露或緊急曝露所接受之劑量超過五十毫西弗以上時,輻射場所之主管應即予以包括特別健康檢查、劑量評估、放射性污染清除、必要治療及其他適當措施之特別醫務監護。前項輻射工作人員經特別健康檢查後,輻射場所之主管應就其特別健康檢查結果、曝露歷史及健康狀況等徵詢醫師、輻射防護人員或專家之建議後,為適當之工作安排。 第一項健康檢查及第二項特別醫務監護之費用,由學校負擔。第一項體格檢查、健康檢查及第二項特別醫務監護之紀錄及其檢查項目準用勞工健康保護規則之規定。輻射工作人員對於第一項之檢查及第二項之特別醫務監護,有接受之義務。第 廿九 條 輻射工作人員之醫務監護及傷患急救診療,委由本校特約醫療機構處理。第 卅 條 工作人員於受僱用期間,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並記錄備查。於特殊情況下,應實施特別健康檢查。第 卅一 條 受輻射曝露之人員經建康檢查判定不適於輻射工作者,應予停止從事輻射工作。第七節 輻射源之廢棄第 卅二 條 輻射源所有人於放射性物質永久停止使用,而以放射性廢棄物處理時,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下列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審查合格後,發給許可:一、密封放射性物質廢棄計畫表。二、放射性物質原始證明文件影本。三、原領使用許可證或登記證。四、運送說明相關文件。前項申請經主管機關核准後,設施經營者應於三個月內,將放射性廢棄物運送至接收單位。於完成接收後三十日內,檢送輻射作業場所偵測證明及接收文件,送主管機關備查。第 卅三 條 輻射源所有人於放射性物質或可發生游離輻射設備永久停止使用,而以輸出國外方式處理時,應檢送下列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審查合格後,發給許可:一、輸出申請書。 二、原領使用許可證或登記證。三、放射性物質應提送運送說明相關文件。第 卅四 條 輻射源所有人於可發生游離輻射設備永久停止使用,而以轉讓方式處理時,受讓人應依下列方式辦理:一、經指定應申請許可之可發生游離輻射設備,應依游離輻射防護法第五條及第十四條規定辦理。二、經指定應申請登記備查之可發生游離輻射設備,應依游離輻射防護法第五條及第十九條規定辦理。前項受讓人申請持有者,應依游離輻射防護法第五條及第三十二條規定辦理。第 卅五 條 輻射源所有人於可發生游離輻射設備永久停止使用,而以廢棄方式處理時,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原領使用許可證或登記證,向主管機關申請審查合格後,依主管機關指定之部分自行破壞至不堪使用狀態,並拍照留存備查或報請主管機關派員檢查。第 卅六 條 輻射源所有人於非密封放射性物質永久停止使用時,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下列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審查合格後,依核准之計畫完成除污,並報請主管機關檢查:一、原領使用許可證或登記證。二、除污計畫書及除污期程。三、輻射防護計畫。第 卅七 條 輻射源報廢時使用單位應檢具射源規格、結構圖及相關技術手冊等資料併同公文(敘述擬報廢射源之資料、射源擬送回國外原廠或由核能研究所代為處理等事項) 函報原子能委員會核准後,始得報廢。(如擬送回國外原廠處理,應併案申辦輸出申請書)第 卅八 條 俟輻射源報廢處理單位接收射源後,使用單位應將射源接收資料及原經原子能委員會核發之放射性物質執照一併寄回原子能委員會辦理執照註銷手續。第八節 意外事故處理程序及報告事項第 卅九 條 使用單位於下列事故發生時,應採取必要之防護措施,並立即通知主管機關: 一、人員接受之劑量超過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之規定者。 二、輻射工作場所以外地區之輻射強度或其水中、空氣中或污水下水道中所含放射性物質之濃度超過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之規定者。本款污水下水道不包括設施經營者擁有或營運之污水處理設施、腐化槽及過濾池。 三、放射性物質遺失或遭竊者。四、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之重大輻射事故。主管機關於接獲前項通知後,應派員檢查,並得命其停止與該事故有關之全部或一部之作業。第一項事故發生後,使用單位除應依相關規定負責清理外,並應依規定實施調查、分析、記錄及於期限內向主管機關提出報告。使用單位於第一項之事故發生時,除採取必要之防護措施外,非經主管機關核准,不得移動或破壞現場。使用單位依游離輻射防護法第十三條第三項規定向主管機關提出實施調查、分析及記錄之報告,應載明下列事項:一、含人、事、時、地、物之事故描述。二、事故原因分析。三、輻射影響評估。四、事故處理經過、善後措施及偵測紀錄。五、檢討改善及防範措施。六、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之事項。前項報告,除報經主管機關核准者外,應於事故發生之日起或自知悉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主管機關提出之。第 四十 條 使用單位發生意外時應依下列步驟處理並層報主管單位知悉:一、放射源遭受人為破壞時:1. 立即封鎖現場。2. 利用輻射偵測儀器確認放射源之正確位置,如發現有異常放射線或放射性物質污染之情形時,現場須加以管制,嚴禁非必要人員進入。3. 用鉛皮或適當屏蔽覆蓋放射源。二、放射源或X光機失竊或遺失時:1. 立即封鎖現場。2. 儘速派員在遺失現場附近搜尋;或係放射源,則應利用輻射偵測儀器協助搜尋。3. 如未能尋獲時,應即將遺失物品之數量、規格、外形、放射性強度及可能造成之傷害等資料,通知所屬主管處,並向當地治安機關報案。第九節 輻射防護安全工作守則及安全作業程序第四十一條 輻射防護安全工作守則一、 輻射防護,人人有責。二、 射源應予管制,以防止失竊或不當使用。三、 射源之開啟或關閉位置應清楚標示,並需會同場所負責人確認之。四、 射源容器表面應有之不脫落之輻射警示標誌及注意、放射性物質之警語。五、 距射源外表30公分處之劑量率不得超過20微西弗/ 小時(sv/h)。六、 輻射劑量率達7.5微西弗/ 小時(0.75毫侖琴/小時)之區域劃定為管制區。七、 非工作人員禁止進入管制區,工作人員非必要時不得進入管制區內,欲進入前需報經該輻射工作場所負責人同意。八、 禁止在管制區及放射性物質實驗室內飲食、吸煙、儲存食物及施用化粧品。九、 涉及射源或其裝置之修理維護工作,需會同該輻射工作場所負責人或由供應商之專業人員,必須使用適當屏蔽設備方可執行修理、維護等工作。十、 每年乙次委託經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認可之輻射防護專業機構,作射源洩漏擦拭檢查及環境測量。十一、 每年最少乙次對必要的工作人員實施有關講習及安全工作宣導。十二、 非必要人員,請勿接近射源貯存及輻射作業區以減少曝露。十三、 集體劑量應儘可能合理抑低。第四十二條 游離輻射安全作業程序一、許可類輻射源之操作人員須具有本計畫第十八條第一項之資格始得操作。二、登記類輻射源之操作人員須具有本計畫第十八條第二項之資格始得操作。三、基於教學需要從事操作訓練者(教員、研究人員及學生),應具有本計畫第十八條第三項之資格始得操作。四、除設備巡檢人員、電儀人員維修設備時,作短暫逗留外,其餘人員不得逗留,更不得接進警界管制線。五、射源之裝卸作業,必須先填報射源裝卸作業計畫,經主管機關核可後由合格人員進行裝卸作業。六、裝卸攜帶型射源時,應穿戴袖套及手套等防護器具,避免皮膚直接接觸,裝卸作業完畢後,防護器具及工具應立即偵檢是否污染,若有污染現象應通知管理單位處理。七、經拆卸之射源立即密封存於鉛罐中並上鎖,且於儲放暫存區標示明顯警告標幟,嚴禁人員靠近。八、本校使用中之射源依游離輻射防護法及相關子法規定,定期進行洩漏安全檢查。九、裝卸射源作業不慎受傷時,應立即偵檢是否污染,如發現已被污染,應立即給予適當醫護處理及診治。第十節 合理抑低第四十三條 輻射場所之主管應盡一切合理之努力,以維持輻射曝露在實際上遠低於本標準之劑量限度。其要點為:一、須與原許可之活動相符合。二、須考慮技術現狀、改善公共衛生及安全之經濟效益以及社會與社會經濟因素。三、須為公共之利益而利用輻射。第十一節 記錄保存及其他事項第四十四條 下列各項紀錄應至少保存三年(一) 輻射安全測試及密封射源擦拭檢查紀錄。(二) 工作場所偵測紀錄。(三) 放射性物質管理紀錄。第四十五條 輻射防護訓練紀錄應至少存十年。第四十六條 游離輻射(特殊)體格、健康檢查及醫務監護紀錄,應至少保存三十年。第四十七條 工作人員之劑量紀錄,自其停止參與輻射工作之日起,應至少保存三十年,並至該員年齡超過七十五歲止。離職時並應將劑量紀錄各保存乙份。第四十八條 密封及非密封放射線物質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輻射源所有人應將年度偵測證明送主管機關備查。第四十九條 密封放射性物質超過規定之劑量時,輻射源所有人應依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之規定定期網路申報。第 五十 條 非密封放射線物質之輻射源所有人應於每年七月一日至十五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昌校园安全教育主题展厅
- 累积滑移施工方案
- 保险公司营销策略方案
- 景区公众号活动方案策划
- 会计实习报告范文两篇
- 建筑车行坡道分析方案设计
- 会务会展活动施工方案
-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2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练习试题以及答案(适合鲁教版)
- 城镇雨污管网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维生物磷酸酯镁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中国冠心病康复循证实践指南(2024版)第一部分
- DL∕T 1870-2018 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规范
-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
- AQ 1083-2011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 (正式版)
- FZ∕T 54007-2019 锦纶6弹力丝行业标准
- 2024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卷试题(答案详解1)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
- 关于颈椎病介绍
- 膝痹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 Know Before You Go:趣谈“一带一路”国家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静疗健康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