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的桥梁》doc版.doc_第1页
《构建学习的桥梁》doc版.doc_第2页
《构建学习的桥梁》doc版.doc_第3页
《构建学习的桥梁》doc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学习的桥梁记我的一次教学经历浣纱初中詹彦琼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年青教师磨课的教学活动。磨课,顾名思意,就是同一堂课,经过不断的磨合,使课堂、教师都能成长的一种方法。我一共上了三堂展示课,自己尝试的算上去就大概有十节课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真的让我收获了不少。那时正好在上说明文单元,所以选了一篇说明文,是茅以升的桥梁远景图。虽然师傅们说,说明文比较难上,但既然选择了,就想,反正给自己的练习,试试吧。下面是第三次磨课的教学过程。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桥的说明文,大家看幻灯片,看看图片上的是什么桥(展示幻灯片)记载着乡间古老故事的木桥;经历了沧桑变化的石拱桥;正在倾听江南流水的歌唱的小石桥;闻名遐迩的赵州桥;艺术家和摄影师们可以在此作一番搏斗的风雨廊桥;立于山涧之上的铁索桥;联通两崖峭壁的天桥(边看幻灯片边解说)(在第一次磨课时,我并没有制作幻灯片,一是因为时间紧,而且也没有想到可以这样用直观的图来展示,第二次时有了这个幻灯片,但只是让学生自己看,并没有相关的解说,老师们都提议可以配上解说,会让学生心中有一个更为清晰的“桥”的概念,也更能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关于桥的故事也很多,我们课后自己可以去收集一下。今天,我们还要学一篇关于桥的说明文茅以升的桥梁远景图。茅以升,我们已经不陌生了,这个单元刚学过他的中国石拱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在作者眼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美、最典型的桥,是广大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写的关于桥的文章,看看它讲了什么。首先,大家来看,这篇文章题为桥梁远景图,从“远景图”这个词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解题)(在第一次上课时,这一步设计的问题是让学生快速地阅读这篇文章,明确它的说明对象及所介绍的内容,并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后来,老师建议说,这篇文章的内容非常简单,这一步可以用“解题”来解决。因为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透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文章的一些内容。)生: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的是未来的桥。师:不错,题目告诉了我们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即桥梁事业发展的远景蓝图,是对未来桥梁的构想,是将来时的、想象中的。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这篇文章,说说对于将来的桥梁和造桥业,作者进行了哪些大胆的想像?你可以找出相应的中心句。(无论是什么文章,抓住关键字、词、句非常重要,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生:将来的桥梁造的又快又好;生:将来的桥一定造的很便宜,将来的桥造的很美,很低;生:将来的桥没有水中桥墩,不是直通通的,可随身携带;生:还会出现“无梁飞渡”。师:大家找得都非常正确,看来,大家已经学会如何找到关键句。那我们具体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想象中的桥梁的。要把一个物体介绍的清楚明白,作者们往往会借用一定的说明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生:第一段中:桥是什么?不过是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在这里,板凳的腿就是“桥墩”,桥墩下面,伸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桥比作一条板凳,板凳的腿就是桥墩,下面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让我们的脑海中立即就出现了桥梁的样子,非常形象,逼真。生:第五段中: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这里也有了打比方,很生动形象。生:我也是第五段: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引用,一句“胜似闲庭信步”,将人们在长廊中散步时那种悠闲自在,轻松惬意的样子表现出来了。生:第六段里有: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这是下定义,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桥叫引桥。生:第七段中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者将郑州黄河铁路桥和将来的桥进行比较,让我更清楚地知道以后的桥可以没有桥墩,并且有更多的好处。生:这里还是举例子,举了郑州黄河铁路桥这个例子。还有第八段中:现在公园里有“七曲桥”、“九曲桥”等,一段曲向左、一段曲向右,为的是点缀风景,并非使桥转弯。这也是举例子。(因为学生对于说明已经不陌生了,所以这一环节很顺利,我觉得更像是在复习知识点。这个环节是在第二次磨课中加进去的,第一次的时候没有,总觉得那不像是在教说明文。老师们也都有这样的想法。)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都是为了能够更清楚明白地将说明对象的特征表现出来。作者丰富的想象让人赞叹,老师不仅也心痒痒,有了这样的设想:“以后,我要发明一种面包,你们吃了以后可以有满腹经纶,不用再读书,直接当上博士;发明一种药,能治百病,并且使人长生不老,永葆青春”你们觉得我的想象怎么样?(这个环节是我比较得意的地方,这样的设想既能让学生明白想象是要建立在现实地基础上的,不能不符合科学的逻辑,凭空的设想,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大部分)不好。师:为什么呢?生:这样的想象是不切实际的,不可能实现的。生:这是乱想。师:原来是老师错了。同学们很聪明,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这种在科学基础上的合理的想象,并且,大家不能忽略的是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讲求的要在科学地、客观的基础上的。茅以升的这篇对未来桥梁的想象是写于是1979年,近三十年后的现在,他的设想的很多已经实现了。(展示幻灯片,边播放边解说,哪些是当初的设想现在已经实现的。这样很直观。)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是否也可以设想一下,三十年后的桥梁?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在科学地,合理的基础上,想象一种桥梁。大家可以拿出纸笔,写下来。写得过程中你也可以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如: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我们也来体会一下,运用说明方法的妙处。(学习了一种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如何运用。这一环节,将科学的想象和说明方法的运用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请学生点评比较自己和同伴的“作品”,看看谁能正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并且能体会到用说明方法的好处。学生作品:将来的桥梁一定可以随身携带。春天,我们去郊游时,如果遇到一条河,那么就可以把随身携带的桥拿出来,这种桥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测量两岸的距离,比如说有十米,那它就会自动伸长到十米,稳稳地架在小河上,等我们过去后,就自动收好。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桥携带非常方便,也很轻,它是由特殊的材料做成的师: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说明文,明白说明方法不是为了用而用,而是用它来帮助你表达你的意思,帮助你把事物说得更明白,更清楚。(反思:这次的磨课,很多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也让我明白了,教学过程不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