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与方法.doc_第1页
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与方法.doc_第2页
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与方法.doc_第3页
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与方法.doc_第4页
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与方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与方法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高桥小学吴秀英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少的元素,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人们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来,我发现许多教师上语文课时的“朗读形式化”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语文老师的朗读教学仅仅是走一下过场,学生大声“唱读”一番,根本没有发挥朗读应有的作用;一些老师虽然有这种意识,但由于没有掌握朗读教学的正确方法,以至教学效果不佳。就以上问题现从本人在语文朗读教学的经历谈几点看法:一、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足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注重于形式。2、朗读目的不明确全班读了分组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表面热热闹闹,却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因为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没有用心、用情去读,只是被教师指挥着读,牵着鼻子读,都在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缺乏目的性的朗读实在是乏善可陈。3、朗读的对象不广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后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只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在表演,大部分学生都在规规矩矩地坐着当听众。而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老师由于怕耽误上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连顾及一下的机会都没有。4、朗读在课堂中的运用只求形式不求效果据观察,有些老师安排朗读竟然只重视读了多少次,只重视有哪些方式的读,如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于是导致课堂上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多久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老师讲解不一会儿,又马上进入另一种形式的读,朗读完全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5、朗读指导拘于形式,方式单调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语气读出来”,学生们早已习以为常,无动于衷。而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常听某些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读得重些或轻些,把某一个词读得长些或短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或慢些,却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二、朗读教学的对策与方法 1、保证学生朗读时间,精讲多读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不让学生多读,就不可能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靠学生自己读懂的,不是光靠老师讲懂的。“文贵自得”,“自得”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但多读并非是取消教师的讲来让学生一味地多读,而是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节课40分钟,学生多读了,教师的讲就必然少了。时间少了就只能精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把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在课堂朗读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有个别朗诵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在齐读时跟在别人后面哼哼,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朗读的激情与动力。要想使学生都能进入角色,细心品味课文内容,可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和朗读水平的高低,组合成朗读小组,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或组成“一帮一”结对,还可进行分组比赛等等,来发挥差异互补作用,调动学生的朗读参与积极性。这样,既能使训练落到实处,又能在训练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训练面、受益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有时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这“无米之炊”如何完成呢?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必须要有机结合。4、朗读形式要多样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声势,但也是“滥竿充数”和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效果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内心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