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一面之词_第1页
不信一面之词_第2页
不信一面之词_第3页
不信一面之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信一面之词不信一面之词网络时代,信息量大,而且传播的快,海量的信息里有真有假,有些假信息包装的就同真的一样。有一次,一位朋友让我看他手机上的一段视频,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一档节目,中央电视台的台标、节目主持人的相貌都是真实的,说话的声音也极像,但我们几个人仔细推敲之后,统一了看法,这一段视频是假的,所播报的内容是编造的。所以,不要把看到什么东西都当成是真的,要学会鉴别。如果鉴别不出来,就不要轻信。当然,鉴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譬如有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在各个中文网站疯传,大意是这样的:二战前,德国有一家很不起眼的信托公司“巴比纳信托行”,专为顾客保管贵重财物。战争爆发后,人们纷纷把财物取走,老板也跟随逃难的人群躲避战火,雇员西亚在清点物品查对账目时,发现一个叫莱格的顾客还没有把东西取走,那是一颗价值50亿马克的红宝石,西亚把宝石和托管文件放到一个盒子里,带上所有账目离开了信托行。几天后,巴比纳信托行被夷为平地。西亚也为逃避战乱而四处奔走,但无论走到哪里,她都随身带着信托行的账目和那颗红宝石。战争终于结束了,西亚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柏林,信托行老板已经在战乱中死去,信托行已不复存在,西亚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她带着三个孩子过着极其贫苦的生活,守着信托行的账册和那颗红宝石。其实,托管红宝石的主人莱格也在战乱中死去,西亚努力寻找莱格的后人无果,当时,除了西亚本人,没有其它人知晓这颗红宝石真正的主人是谁,西亚完全可以把它占为己有,但她没有这样做,她告诫自己,保管好别人的财物是自己的职责,占有别人的财物则是犯罪。1978年,当地政府成立战争博物馆,面向社会搜集二战遗物,西亚把她保管的信托行账册和那颗红宝石交给了政府,经多方努力,找到了莱格的孙子道尔。道尔拿到那颗宝石,答应将宝石卖掉后的收益一半给西亚,西亚婉言谢绝,只同意收取这些年的保管费用。西亚的事迹上了报纸,她的诚信让无数人为之感动,有几家信托公司找到她,请她出任荣誉总裁,她因年纪大谢绝了。西亚死后,几家大型信托公司同西亚的儿子克里斯商谈,要求用西亚的名字命名自己的信托公司,最后柏拉图信托公司以80亿马克的天价买断了“西亚”名字的冠名权。许多人不解,一个人的名字能值那么多钱吗?西亚信托公司总裁说:西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它代表的是一种企业精神,是一种价比宝石的诚信,而诚信是无价的。事实正是这样,更名后的西亚信托公司,全体员工严格履行诚信的职业操守,获得客户广泛赞誉,交易量一路攀升。这个故事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它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诚信是无价的,西亚保存下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完好的契约和宝石,而是一种信守承诺的诚信精神,这是人们普遍希望看到的最珍贵的品德,那是一颗宝石般闪亮的心,它胜过任何财富。很显然,这个故事是用纪实手法写的,你无法怀疑它的真实性;也许是这个故事编织的太过传奇,太过纯洁高尚,我有了寻根究底的想法,想查查这个故事的原始出处。我想既然“西亚”这个名字如此的响亮,西亚的事迹如此的动人心魄,外文网站上肯定可以查到相关信息的,于是我要孙女帮我在外文网站查找如下信息:一是德国有没有“西亚信托公司”?二是二战前是不是有一个名叫“西亚的女人给客户保管过一颗价值 50 亿马克的红宝石?三是“西亚”这个人的名字冠名权,价值是不是真的80亿马克?令人遗憾的是,孙女和她的朋友查了好几天,也没有获得有关“西亚”的任何信息。我开始怀疑上面引述的那个美妙的“西亚诚信”故事的真实性,它或许只是一篇小说吧,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