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半坡遗址博物馆导游词 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它是在半坡遗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的。馆内现在仍保存着已发掘和末发掘过的部分遗址,通过对遗存物的特点进行分析和鉴定得知,这是一座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遗留下的村落遗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半坡遗址博物馆导游词,欢迎参考 ! 半坡遗址博物馆导游词篇 1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现了 400 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1958 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遗址性博物馆半坡博物馆。半坡博物馆现有 2 个陈列室和 1个遗址大厅。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有石器、渔具、纺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各种场面。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各种发明创造。人面鱼纹是半坡彩陶画的典型作品,这一生动的形象反映了半坡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人面鱼纹线条明快,人头像的头顶有2 / 6 三角形的发髻,两嘴角边各衔一条小鱼 。此图反映了半坡人和鱼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特殊的感情,可能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图腾。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 5600之间。该遗址 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 50000 平方米。从 1954 年 9 月到 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 200 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 5 次,延续近 4 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 10000 平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共发现房屋遗迹 45 座、圈栏 2 处、窖穴 200 多处、陶窑 6 座、各类墓葬 250 座 (其中成人墓葬 174 座、幼儿瓮棺 73 座 )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半坡遗址博物馆导游词篇 2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现了 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半坡遗址是 1953 年春在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偶然发现的。现存面积约 5 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 3 个部分。发掘面积为 1 万平方米,共发现房屋遗址 46座,圈栏 2 座,储藏物品的地窖 200 多个,成人墓葬 174 座,小孩瓮棺葬 73 座,烧陶窑址 6 座,以及大量生产工 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 6000 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3 / 6 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1958 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遗址性博物馆 坡博物馆现有 2 个陈列室和 1 个遗址大厅。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有石器、渔具、纺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各种场面。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各种发明创造。 人面鱼纹是半坡彩陶画的典型作品,这一生动的形象反映了半坡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人面鱼纹线 条明快,人头像的头顶有三角形的发髻,两嘴角边各衔一条小鱼。此图反映了半坡人和鱼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特殊的感情,可能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图腾。 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它是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 先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水蒸汽可以熟食,于是制作了陶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利用蒸汽的范例。 半坡小孩实行瓮棺葬。小孩死后,大人先在房屋附近地上挖个坑,放个大陶瓮或罐,把小孩尸体放在里面,上面4 / 6 盖个陶钵或陶盆,并在当中凿个洞,可能是供死者灵魂出入的通道。较大的孩子则用两个陶瓮对起来埋。孩子埋葬在房屋附近,这充分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眷恋之情。半坡出土的小孩瓮棺共有 73 个。由于当时自然条件很差,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加之疾病流行,小孩死亡率很高。 半坡遗址博物馆导游词篇 3 陕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 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原始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意,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史前文化,为後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四十多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发掘,在陕西境内发现上千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数万件文物。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 5600之间。该遗址 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 50000 平方米。半坡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 1953 年发现, 1954 1957 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 5 次规模较大的科学发掘,发掘面积达 1 万平方米 。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 1958 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从 1954 年 9 月到 1957 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 200 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 5 次,延续近 4 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 10000 平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共发现房屋遗迹 45 座、圈栏 2处、窖穴 200 多处、陶窑 6 座、各类墓葬 250 座 (其中成人5 / 6 墓葬 174 座、幼儿瓮棺 73 座 )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1958 年在遗址上建成半坡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除建造文物展室外,还在 3000 平方米的原始村落 居住区盖起保护大厅。 半坡遗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 6000 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该馆于 1958 年 4 月 1 日正式对外开放,迄今已接待中外游客 2000 多万人次。 具有原始村落风格的大门装饰,鱼池中耸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遗址大厅正面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半坡遗址”四个遒劲隽美的大字,都为半坡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平添了一种情趣,使人们产生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回 归艺术的真情实感,此情此景,常使许多观众流连忘返。 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居住区是村落的主体。半坡人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制和石器。妇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制陶、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承担,男人则多从事渔猎。该馆现有陈列室三个,遗址大厅一个。在这里,您既能看到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能寻觅到中华先祖艰辛的足迹。 半坡母系氏族村是半坡博物馆陈列的有机延伸。它以6 / 6 积极保护遗址为前提,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将珍贵的遗产从地下搬到地上,立体地再现人类母系氏族社会。它丰富博物馆的内涵,弘扬华夏悠久文化历史,荟萃了黄河流域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间管理与职场沟通课件
- 建筑类培训课程
- 电芯真空烘烤培训
- 地震逃生安全指南
- 时间像小马车的课件
- 二零二五年购房离婚协议书规范范本
- 时代楷模王红旭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开发债权转让及项目融资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德邦物流跨境电商物流配送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共有产权住宅买卖与租赁合同
- 教师写作培训课件
- 中国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十五五林业建设总结和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思路-0-图文
- 财务分析入门从零开始学
- 2025年航拍无人机驾驶员(五级)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秋冬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与发展
- 生父母或监护人同意送养的书面意见
- 钱大妈合同协议书
- 育苗基地转让合同协议
- 静脉治疗的质量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