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实验报告.doc_第1页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doc_第2页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doc_第3页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doc_第4页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专 业:土木工程(建筑)班 级:土木81303姓 名:王强学 号:130008323 指导教师:王彤章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土木电气系2014年12月目 录实验一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1实验二 凝结时间3实验三 胶砂强度5实验四 砼配合比试验7实验五 砼用骨料试验9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调整用水量法)试验日期:12.22 气温/室温:31、目的通过调整用水量法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的需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实验的用水量标准。2、主要仪器维卡仪、玻璃板、圆模、水泥净浆搅拌机、电子秤、量筒、刮刀、计时器3、实验步骤实验前需进行仪器检查: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运转正常等。(1)维卡仪调零:将玻璃板放在维卡仪置物台上,调整圆杆上的指针,使指针接触玻璃板面时,指针对准标尺零点(标尺最大刻度)。(2)先用湿抹布擦拭搅拦锅和搅拌叶片,将称取好的500g水泥倒入搅拌锅内。(3)将搅拌锅放置到净浆机搅拌座上,并使之升到搅拌位置,并用量筒量取拌和水徐徐加入拌锅内,防止水和水泥溅出。(4)启动自动档开关,搅拌机按以下步骤运行: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5)将拦制好的水泥净浆装人置于玻璃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并抹平表面。(6)抹平表面的试模和底板迅速移至到维卡仪上,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直至与水泥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人水泥净浆中。30s后记录读数,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4、实验记录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试杆距底板距离/mm加水量/mL标准稠度用水量P/%1014628%24141351404、实验分析这次试验老师所给的大概加水量为146ml,但实际操作时发现这个值偏高,每个组都有这个问题。我认为老师所给的数据应该是没问题的,问题可能出现在我们的试验操作上。我们的器具清洗时没有严格擦干水分,搅拌机和搅拌锅上残余的其他组的水泥浆没有清理干净。也有可能是水泥放在室内受潮,又或者是制作圆模时,我们的操作不规范,使圆模因为气泡等原因降低了稠度。最终,经过三次试验,我们确定了标准稠度。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仪器带回宿舍测定)试验日期:12.22 气温/室温:3水泥凝结时间有初凝与终凝之分。初凝时间是指从加水到水泥净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从加水到完全失去可塑性的时间。凝结时间以h及min来表示。1、目的测定水泥达到初凝和终凝所需的时间。由于凝结时间长短对施工方法和工程进度有很大的影响,故须进行凝结时间的测定,以检验水泥是否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2、主要仪器维卡仪3、实验步骤(1)测定前,将圆模放在玻璃板,调整圆杆上的指针,使指针接触玻璃板面时,指针对准标尺零点(标尺最大刻度)。(2)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的方法拌制净浆。记录开始加水的时刻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刻。(3)将拌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立即一次装入圆模,振动数次后刮平。(4)初凝时间测定:将圆模,置于试针下,使试针与净浆面刚好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螺丝,让试件垂直自由沉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读数。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初凝时间,用min表示。(5)终凝时间测定。为了准确观察试件沉入状态,在终凝试件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使直径大的端面朝上,把直径小的断面贴到玻璃板上放好。当试针沉入试体0.5min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终凝时间,用min表示。4.实验记录试样质量G (g)500备注标准稠度用水量P (%)28%所有组中选取一组把仪器带回宿舍测定凝结时间,因为人为原因试验误差较大。加 水 时 间3:25初凝到达时间4:05终凝到达时间11:00初 凝 时 间40分钟终 凝 时 间7小时35分钟结 果 评 定不合格4、实验分析通过调整用水量法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的需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的用水量标准。试验在加水时就要开始记录时间,在初凝和终凝是再次记录时间。试针的插入位置要不同,以防影响实验结果。终凝时间测定时,不能用力,以防仪器损坏。由于人为原因,所测得的终凝时间误差较大,主要是没有实时监控,下次要吸取教训。水泥胶砂强度测定试验日期:12.22/26 气温/室温:31、实验目的检验水泥各龄期强度,已确定强度等级,或已知强度等级,检验强度是否满足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各龄期强度数值。2、试验仪器水泥胶砂搅拌机、三联模、播料器、量筒、电子秤。3、实验步骤分两步进行:1、水泥胶砂,试件成型(1)胶砂制备:水泥450,标准砂一袋1350拌合水225,实验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机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方便脱模。搅拌锅、叶片和下料漏斗等用湿布擦干净(更换水泥品种时,也必须用湿布擦干净)。(2)搅拌:先将量好的水加入称号的水,再加入称好的水泥,将标准砂放入蓝色漏斗,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在固定位置。启动搅拌机自动开关,先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加入标准砂,全部加完为止,又高速搅拌30S,接着停拌90S,并在刚停的瞬间(约15S)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内,停拌完后,在高速下继续伴60S,自动停机,取下拌锅,将粘在叶片上的胶砂刮下。(3)试件制备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勺子将胶砂取出分二层装人试模。第一层,每槽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启动开关,自动振实60次;再装人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自动振实60次。停振后,取下试模,用金属刮平直尺以90角在试模顶的一端沿试模长度方向慢慢移向另一端,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抹平表面,编号。(4)脱模与养护。2水泥胶砂试件强度试验(1)抗折强度测试主要设备:电动抗折机操作方法:将胶砂试件的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卡槽上,调整刻度,旋紧,打开机器按钮,机器在试件折断后自动停止,记录第三排数据。三个试件做三次试验。 以一组三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值,记录数据。(2)抗压强度试验主要设备:全自动压力试验机操作主要步骤:将三条胶砂试件抗折断后的6个断件,清除试件受压面的杂物,测试时,试件侧面放人抗压夹具内。以一组抗折断的6个断件抗压强度的六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记录数据。4.实验记录(1)试件成型日期2014年12月22成型三条试件所需材料用量水 泥(g)标 准 砂 (g)水 (cm3)4501350225(2)测试日期2014年12月26日龄期:4天(3)抗折强度测定 编号试件尺寸(mm) 破坏荷载P(N) 抗折强度f(MPa)宽b高h长L1404016018604.452404016015203.553404016019804.65均值17874.22(4)抗压强度测定编号受压面积F(mm2)破坏荷载P(KN)抗压强度f(MPa) 1160017.9211.20215.889.93317.2410.78415.369.60516.5010.31620.2012.63 均值17.1810.744、实验分析对比了其他组的试验数据,发现我们组的抗折和抗压强度还是不错的,但对比了网上其他学校的试验数据,发现差了很多,我认为除了试验操作方面的原因,还有原材料的影响。试验中发现有几组数据相差较大,主要是因为受压面用错了,应该用侧面。当进行水泥抗压强度实验时,要小心安全,手应该放在试件侧面。砼配合比试验试验日期:12.22/26 气温/室温:31、 实验目的检测砼拌合物的和易性,检测砼的强度。2、 试验器材搅拌设备、坍落度桶3、 实验内容(1)设计题目: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试拌15L ,确定试验室配合比。(2)设计资料水灰比0.5、混凝土要求强度等级C20、砂率32%、容重2400千克每立方,要求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为3550mm,集料最大粒径为40mm。山砂(Mx=2.6),扬州绿扬复合硅酸盐水泥,碎石(Dmax=40mm)4.试验步骤1. 材料与配合比水泥(kg)水(kg)砂子(kg)石子(kg)拌和lm3配合比3501756001275实验配制15L砼的配合比5.252.625919.1252. 主要仪器和设备:磅秤、台秤、量筒、铁锹、拌和铲。3. 人工拌和步骤:按所定配合此计算砼所需材料用量备料。润湿拌板和拌铲,将砂称好后倒在拌板上,加人称好的水泥用铁锹反复拌和,直到混合均匀,再加石子,不断翻转拌和均匀。拌和好的混合料堆成锥形堆,顶部中间扒开一凹坑,加入量好的水,反复拌和均匀待用。(二)砼拌和物坍落度试验1. 主要仪器设备:坍落度仪一套、直尺、小铲2. 试验步骤:用水润湿坍落度筒及其它有关用具。将坍落度筒放在不吸水的底板上,用脚踩住二边踏脚板,使装料时位置固定平衡。将拌和均匀的砼料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捣实后,使每层高度为筒高的13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插捣方法是:捣棒稍倾斜地沿截面上均匀地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底层时,捣棒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层时,砼浆应高出筒口。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砼并用镘刀抹平。清除筒边底板上的砼浆,垂直平衡地提起坍落度简,测量筒高与坍落后砼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其差值即为坍落度。然后观察砼的粘聚性,方法是:粘聚性: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拌和物锥体侧面轻轻敲打。锥体逐渐下沉,粘聚性良好,否则不好。保水性:提起坍落筒后无稀浆从底部折出,锥体部分的拌和物不因失浆而外露骨料,保水性好。(三)立方体砼抗压强度试验,分两次做1. 立方体砼试件制各(l)主要设备:1503试模、振动台、捣棒、铁锹,直尺。(2)制作方法:擦拭干净试摸内壁,并在模内壁表面涂一薄层机油作隔离层,以便脱模。从每组砼拌合物中,一次性分装三个1503试模内。将装有砼混合物的试模放在振动台上,振动至拌和物表面出现水泥浆为止,并记录振动时间。 、振动结束后,用铁泥板沿试模边沿刮去多余的拌和物,并抹平试模表面,编号。(3)试件养护2. 测试抗压强度(l)主要设备:全自动压力试验机。(2)试验方法:自养护室取出三个试样,表面擦拭干净。试件放在试验机的上、下承压面间,试件的受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中心对准下压板的中心。启动开关,试验机自动连续加压直至破坏。并记录破坏载荷值P(N)。4、 试验记录(1)试件成型日期2014年12月22成型三块试件所需材料用量水 泥(kg)砂(kg)石子(kg)水 (cm3)5.25919.1252.625(2)测试日期2014年12月26日龄期:4天编号受压面积F(mm2)破坏荷载P(KN)抗压强度f(MPa) 1150*150=2250073.73.28261.792.75359.972.66均值65.152.894、实验分析因立方体试件需养护脱模,当堂不能测试抗压强度留待下次试验做。我们组的水灰比要求是0.5,刚开始把砂率的概念弄错,导致计算配合比时遇到困难。称量时,我们严格控制重量,避免了其他组遇到的流动性不良的问题。当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太小时,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适量的水泥浆;当坍落度太大时,保持砂率不变,增加适量的砂石。因为我们的坍落度筒内壁有水泥石硬块,导致我们提坍落度筒的时候,混凝土跟着上去,但最后,我们还是达到了试验要求。砼用骨料试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砂、石基本性能试验方法。2.通过对砂石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筛分率的测定,熟悉试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二、实验步骤(一)、砂的表观密度的检测1.称取干砂试样300g(mo)2.将砂装入有少量水的容量瓶静置24小时后,加水至刻度。称取m1=瓶+水+砂3.倒出砂后,将瓶加水至刻度,称取m2=瓶+水4.计算:=mo/(m0+m2-m1)(二)、砂的堆积密度的检测1.将砂按规定的方法装入容重筒(1L)刮平后,称取m2=筒+砂2.称取筒的质量m13.计算:=(m2-m1)/Vo(三)、砂的筛分1、称取干砂试样500g2、用标准筛由粗到细依次过筛,称取每号筛上的筛余量mi3、计算分计筛余的百分率计算:Mx=(A2+A3+A4+A5+A6-5A1)/(100-A1)(四)、石子的表观密度的检测1.称取适量石子试样2.将石子装入有少量水的容量瓶,加水至刻度。称取m1=瓶+水+石子3.倒出砂后,将瓶加水至刻度,称取m2=瓶+水4.取石子烘干后质量mo5.计算:=mo/(m0+m2-m1)三、试验记录mo(g)m1(g)m2(g)砂的表观密度(kg/m3)3006598352419Vo(l)m1(g)m2(g)砂的堆积密度(kg/m3)187121711300mo(g)m1(g)m2(g)石子的表观密度(kg/m3)888247219032784颗粒级配方孔筛(mm)筛分筛余量(g)分级筛余()累计筛余()9.540.80.84.751533.82.36397.811.61.1819839.651.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