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镇文化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1页
梅城镇文化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2页
梅城镇文化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3页
梅城镇文化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4页
梅城镇文化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城镇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重要目的。现将我镇文化建设各方面情况汇报如下:一、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农村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基础条件,促进文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梅城镇文化站2009年纳人第四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并验收通过。综合文化站内部配套设备投入使用。大园居委会、东关居委会建立文化活动室。二、 文化民生工程实施:(1)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传统优秀文化和贴近大众生活的文化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资源共建共享。梅城镇13个行政村配置信息资源工程设备,免费共享资源库服务,各村结合远程党员教育和科技教育联通,进行学习、培训。(2) 农家书屋:梅城镇1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已全部建成21家农家书屋;解决了农民和城市居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成为农民和城市居民自己的图书室。(3) 村村通工程:在十一五期间,以偏远地区为重点,建立健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广大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梅城镇村村通工程实施已覆盖260个村民组,6400多户家庭。(4) 留守儿童活动室:由县妇联牵头,依托文化站,在梅城镇平桥村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图书室、活动室,添置2000多册少儿图书和体育器材,并开展第一届留守儿童运动会。(5) 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为基础,以梅城镇文广站、大园社区文化活动室为阵地,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绿色上网、学习培训、文化娱乐等服务,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配置10台电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三、 基层文化活动开展:以“群众文化群众办”为宗旨,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1) 社区文化: 县城老城区广场、潜阳广场、火车站广场、中央城广场等活动场所,每天早晚进千人参加交谊舞、广场舞、黄梅戏演唱等不同表演形式,是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中:大园社区被评为“安徽省特色文化社区”,歌舞廉政准则好代表安庆市参加“红色颂歌首届安徽省社区文艺调演”荣获三等奖;大园、东关、新建、彰法山社区组织腰鼓、红稠秧歌、莲湘花篮、欢庆锣鼓、神奇的天柱山、木兰扇等五个方阵节目,参加天柱山申世迎检民俗表演;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代表镇政府参加县“党在我心中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歌舞欢庆锣鼓龙舞庆丰年莲湘花篮代表梅城镇参加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周演出。(2) 校园文化: 以梅城镇4所中心小学为中心,带动周边村附小,举办“6.1”儿童节少先队活动和文艺表演;开展黑板报、读书演讲、普通话比赛;举办潘铺中心小学体育运动会和平桥小学留守儿童运动会;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满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课外学习和文体生活需求。(3)乡村文化:梅城镇有2支黄梅戏业余剧团,双塘村天柱山黄梅戏剧团、河庄村的蛟河黄梅戏剧团,常年演出300场次以上;有余湾灯会、郭畈灯会、东风灯会民间民间团体在春节期间对周边各村进行龙灯表演。(4)廉政文化:为营造尊廉崇廉的良好风尚,廉政文化建设进社区,从展廉、画廉、演廉、看廉等四个方面进行宣传、参与。大圆社区获得安庆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歌舞廉政准则好代表安庆市参加“红色颂歌-首届安徽省社区文艺调演”荣获三等奖 (5)业务培训:部门联动推进工作,配合梅城中心小学、农技站、司法所、计生办、畜牧站等各部门开展业务培训讲座,宣传知识提高技能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才兴,则群众文化兴;人才旺,则群众文化旺。全镇成立4家文体活动中心;有黄梅戏、歌舞、秧歌舞、腰鼓、交谊舞、健身操队、太极拳(剑)等各类民间文艺团体20多支队伍,近200多人的群众文化骨干。文广站招集具有戏剧、舞蹈、表演、写作、摄影、美术、音乐、摄像、电脑技术等有专业人才文化志愿者队伍30多人,为他们建立文化人才队伍档案,以站内人员为主、社会文化志愿者为辅,互相补充互相合作的人才格局。五、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我镇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我镇不可移动文物省保1处,县保17处,新发现3处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名录“孔雀东南飞”,县级名录“杆秤制作技艺”“二乔遗址”“根雕”等4个项目;有抗日根据地9处;我们将继续协助业务主管部门做好收集、挖掘、整理等工作,并进行有效的保护。六、存在的问题:(1)村级文化活动开展艰难:一是没有宣传的场地,许多村没有一块像样的黑板报或橱窗,没有农民群众学习活动的场地;二是没有经费的保障,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资金问题,办任何事情需要物质基础,;三是没有人才,村文化人才缺乏是摆在面前的事实,所参加的文艺爱好者都是70年代以前的一些文艺骨干,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在家都是老人和儿童,也就是“6199”部队;四是组织困难,由于改革开放,农民除了种田,都有各种各样的行业,他们除了春节等重大节日外,平时基本无时间在家(2)活动阵地缺少:县城大点的活动广场,只有老城区文化广场、潜阳广场、火车站广场、中央城广场,不能满足更多城区居民广场文化活动、锻炼的需求。(3)组织结构松散:群众文化事以群众为活动主体,带有自发性、非职业性、多样性、自娱自教性。梅城镇目前成立3家文体活动中心,不能容纳跟多的文艺队伍的加入,造成满地开花小而弱,不能成为规模。(4)文化队伍建设滞后:大多为原先乡镇文化站和广播站合并过渡人员,没有经过群众文化专业培训,业务能力不足,活动组织能力欠缺,缺乏热情的人安排在基础群众文化单位,导致工作乏力,致使本单位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边缘化。(5)文化服务不足:部分文广站各功能科室建成后,由于缺少相关人员管理,宣传不到位,服务不细致,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