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标准与原则.doc_第1页
材料作文标准与原则.doc_第2页
材料作文标准与原则.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作文“标准与原则”导写与佳作 骆汉忠 编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导写指津】 要准确立意,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住材料的关节点。 【译文】子贡问孔子:“一个乡的人都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子贡又说:“一个乡的人都讨厌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行,最好是一个乡的好人都称赞他,一个乡的坏人都讨厌他。” 【评析】本材料主要谈的是对于一个人的正确评价和做人的原则。孔子评价一个人,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孔子反对没有是非、八面玲珑的“老好人”,称赞那些爱恨分明,使“善者好”、“不善者恶”的正人君子。而正人君子所以“善者好之”,是因为其有仁德;之所以为“不善者恶之”,也因为其有仁德。如果“善者”、“不善者”都喜欢他,那他一定是即无善行又无恶行且又四面讨好的“和事佬”。 本材料至少可以从下面四个角度思考,深入拓展:1对人的评价标准问题的探讨:好人的标准,好人说他好,坏人说他坏。2对原则问题的探讨:原则是没有弹性的,尤其在人的道德标准上,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存在中间路线;如果要走中间路线,就是做好好先生,和稀泥。3对孔子的评价标准的探讨:孔子说的标准难道是唯一的么?4对孔子的标准的完善:为了和谐,有时候好人需要平衡一些关系,即所谓“善意的谎言”,这也应该纳入好人标准体系中。由此可以有以下的立意:(部分列举)1大家好,不一定真的好 2断臂的维纳斯(做人难以完美)3要用慧眼去识别好人 4善者好,不善者恶5用心分辨善恶,不受外界干扰 6追求完美人生,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7不完美才是人生 8一个人的好坏不能以追捧的人数来断定9原则,做人的脊梁 10毁誉之中尽显英雄本色 11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12毁誉之中尽显英雄本色13成功者,在称赞与诋毁中永生 14适度,是一种美15中庸为美 16把握合适的尺度17三思而“判”之 18拒当“乡原”19为人要有正确的原则 20辩证(理性、客观)地看待(评价)人21让明辨之灯长明 22标准,自在人心23天地之间有杆秤 24做个有原则的“好好先生”【佳作展示】 借我一双慧眼吧 施冰冰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大厦,越来越迷乱的步伐,越来越沉重的心灵,我们常常觉得迷茫和怅然。古罗马哲学家说:“人是一个拖着躯壳的小小灵魂。”背着躯壳的我们如何才能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辨清孰是孰非,孰好孰恶。雾里看花,水里观月,请借我一双慧眼吧。千年的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吟哦着的感动,更是不朽的智慧和哲思,论语中子贡问孔子乡里人都说这个人好,那这人怎么样?孔子说,他未必是好的。孔子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未若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在孔子眼中“善”是道德标准,礼乐规范。几千年前的孔子穿越历史的长风,即便是众人的流言评价也不是全对的,真正的标准是“善”,是我们内心的良知,是道德,是我们内心的力量。而这不正是我们孜孜追寻的“慧眼”吗? 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当我们真正用内心的良知,用自己的正确的道德尺度、价值标准去看待事物,去认识世界的时候,我们才有力量超越纷乱的世间,穿越重重叠叠的迷雾,挣扎尘世间的虚伪腐朽假象,抵达生命的本质,回归生命之初的宁静。看过一个让人潸然泪下的战争故事:二战时期德军的战俘营里有一个法国人,他为德国人工作,他每日负责搬运尸体。他甚至把没死的人也拉上焚尸场。法国人都用最恶毒的语言诅骂他,骂他是叛国贼。然后当二战结束,人们却惊奇地发现他其实在路上把许多没死的人放走,让他们逃离纳粹魔掌,重获自由。法国人为他们先前的不明事理而愧疚,那个不知名的人成了他们心目中永恒的英雄。 借我一双慧眼吧,生命也许会有太多尘埃蒙住我们清澈的双眸,此时我们更需要用心去看世界,就像法国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后又心怀愧疚,心怀感动。用良知、用道德、用心去感知世界,我们才能无愧于英雄壮举,才能抵达真理。 生命中有太多的假象和虚伪需要我们去辨清。就像那个因误判而蹲了几十年监狱的农夫,就像台上光鲜亮丽、台下道貌岸然的贪官。群众的眼睛未必是雪亮的,但只要我们的心、我们的道德力量、我们的良知是对的,那么我们的眼便是雪亮的。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但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世界呈现给我们的将是他本来的样子。而我们的心亦将如生命之初那般宁静和超脱! 借我一双慧眼吧! 三思而“判”之 张真真 世之嘈杂往往会迷乱我们的眼睛,众人艳羡的玫瑰若盲目接近就会被刺伤,而味道苦涩的人参若盲目排斥就会失去一剂养生良方。天地之间,人也绝非一撇一捺之简单。 子曰:“乡人皆好之,乡人皆恶之,未可。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其意是要判断一个人是好人应视好人坏人的评价而定。几千年来,孔子的智慧得到了验证。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以“善者好,恶人恶”的标准去判定一个人。诚然,作为一个平凡人我们做不到。但是,作为一个平凡人,我们却可以做到三思而判人。 历史车轮前进的过程中,许多人因为武断地判人而吃了大亏。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莫过文革。然文革中的第一冤案莫数刘少奇一案。在江青等人的煽动下,毛泽东误信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事实。将刘少奇开除党籍,最后刘少奇在牛棚中悲惨地死去。假如毛泽东不偏听偏信?假如毛泽东在听了诽谤的言语之后三思而后行?假如历史容不得假如。因为缺少三思而判人,党和人民失去了忠诚的革命战士。因为缺少三思而判人,毛泽东因此而抱憾终身。 三思而判人是先圣留下的智慧,更是为人处世的重要标杆,为政治国的宝典。 “秦王挡六合,虎视何雄哉。”建立大一统帝国的秦始皇在创立丰功伟业时,三思而判人的原则起了不可抹灭的作用。试举一例,韩国为了延缓秦国侵略的步伐,派出水利专家郑国在秦修筑大型水利工程以弊秦。当计谋败露,众大臣一致判定郑国为汉奸、间谍,应处以死刑,但秦始皇并未因此将郑国定罪,而是再三思考,最终免除其罪行,令他继续完成郑国渠以造福万民。有罪与无罪之间便见秦始皇的处世智慧。以三思而判人为原则令秦始皇得以贤才盈室,从此开启帝国的新纪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人云亦云,未加三思便对一个人盖棺定论。这是极为不理智的。因此结合实际,再三思考地评价方为可取。 每时每刻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与我们擦肩而过,每分每秒都有善恶是非纷涌而出。学会三思而判人才能在是是非非中坚定地生活。 尺度之美 张劲铭 为人处世,怎样做才算是得当,孔子的言论,在千年之后仍闪着智慧的光芒。“乡人之善好之,不善者恶之。”这是孔子始终奉行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把握好尺度,才是最美的。 世间万物,都有把无形的标尺在衡量,也许是别人的眼光,也许是故事的结局,就像投篮与射门的力度,任何事情,合适的尺度才是最重要的。 一部经典,一本智慧,论语中总是不乏让人受益的语言。做事过了的师与不及的商,于小道浅学则止,致则恐泥的子夏,德之贼的“乡愿”,都在重复述说着一个道理:不偏不倚,把握好尺度,才是最美的。 雅特兰黛的创始人克劳德女士在开始创业的初期,曾一度为如何提高自己香水的销量而绞尽脑汁。后来她让营业员把香水瓶旋开一点。一个智慧的灵光,让顾客在拿起瓶子时总能沾上一点香味,常常有人走后还能味道若有若无的想起,于是再度折回购买。露与藏,克劳德掌握了尺度。再香的酒也怕巷子太深,因为尺度,亚特兰黛的香味弥散全国,因为把握尺度的英明,克劳德为自己的成功,添上了助燃剂。 如今南非的热情已点燃世,呜呜祖拉的嗡嗡作响已被人们所熟悉。世界杯的小组赛上,有一场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葡萄牙七比零大胜朝鲜,事后有人评说朝鲜的失败在于他们与对手打起了对攻。因为攻守之间,只有合适的,才是最美的。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把握尺度,需要智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