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_第1页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_第2页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_第3页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_第4页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太原蒙山大佛始凿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天保二年(公元 551 年 ),经五个皇帝、历时 25 年之久,到北齐后主高纬时凿成。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欢迎大家来到这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 x,大家可以叫我小 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晋阳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致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伟的大佛,立于大佛 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巳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晋阳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米,宽 25 米,颈部直径宽 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 63 米,仅低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 (高 71米 )8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 ( 53 米 )高 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 (551),时在六世纪。如按“巴”佛凿于“七世纪”来说,我晋阳 西山2 / 7 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 (713)早 162 年。按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北齐天保二年 (551),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称“大庄严石窟二寺”,可见“西山大佛”当初是称“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寿初年 (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唐武德三年 (620),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 (660),唐高家李治和皇 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 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 (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可胜计”,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了大 佛阁。五代后晋开运二年 (945),北平王刘智远留守北京 (晋阳 ),又修佛阁。这次重修的庄严3 / 7 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元末 (1368),寺毁阁倾,火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 (1385),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 自北齐凿佛,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扩建、瞻游、纪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遗有五代后晋和元、明的几通碑刻已移置太原双塔寺保存 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运,当仍在其处,共处当有大量埋藏物。至于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还需清理发掘。 欢迎大家来到这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 x,大家可以叫我小 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四川的乐山大佛天下闻名,殊不知,山西也有一座大佛可以与之一争高下。想知道它在哪儿吗 ?它就在“天然氧吧” 蒙山。昨天是中秋节,我就去了一趟蒙山。 我们从市区出发,快到罗城高速口时,向西一拐,顺着印有“ 佛”字的路灯往前走,就到了蒙山。 蒙山上空的天真蓝呀 !蓝得没有半点儿杂质,纯净而透明。仿佛一块儿巨大的蓝水晶该在山上似的。一进山,一4 / 7 股在城市中久违的清新空气便扑面而来。空气是湿润的,轻轻地、软软地扑在脸上。蒙山遍地绿色,草木犹如一块儿绿色的大毛毯,把山裹了起来。而那哗啦哗啦跳跃着的溪水,更为这宛如仙境的山中增添了几分灵气。 捧一抔清澈的溪水洗洗脸,瞬间皮肤上便有了水娇柔的嫩滑,且热意全无,如同冲了一场凉水澡般清爽,浑身上下舒服极了。心仿佛也像纯净的溪水一样透明了许多。 在青山绿水的簇拥下,大佛静静地端坐在莲花宝座上,两眼微闭,神情严肃,嘴角却带着浅浅的笑意。大佛两手放于腿上,静静地打坐。 蒙山大佛是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二年始建,高约200 余尺,至今已有 1400 多年历史了。它比全国最高的乐山大佛略高,是最早的露天摩崖大佛。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后由于寺毁阁倾,大佛从此隐没于乱石瓦砾之中。现在大佛已经修复。踏着山间的小路,耳边还回响着山中隐约可闻的佛乐。时间过得飞快,我该回了。坐在车上,我恋恋不舍地望着蒙山,直到它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欢迎大家来到这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 x,大家可以叫我小 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头部早在元代就已经崩落,5 / 7 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去了原有的风采。由于寺毁阁倾,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山坡泥石里,仅现胸颈部分。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剩下的还需清理发掘,无怪乎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峨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 ;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已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 。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 20 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附近,主峰高 1325 米。蒙山为古太原县八景之一,故有“蒙山晓月”之称。史籍记载这尊大佛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 (551 年 )始凿,经五个皇帝二十余年,至后主高纬时凿成。北齐书记载在后主恒纪中:“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所以称为“晋阳西山大佛”。北史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 “宫”指历史上著名的晋阳宫,遗址在晋源镇古城营村九龙庙一带。据有关部门测量,晋阳西山大佛现外露胸颈部分,高米,宽 25 米,颈部直径宽 5 米 ,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 63 米,仅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 (高 71 米 )8 米, (一说 66 米 ,一说 70 多米 ,比乐山大佛略高 ),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 阿富汗“巴米扬 (佛” (高 53 米 )高 10 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 3 至 7 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6 / 7 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 (551 年 ),时值 6 世纪。 如按“巴”佛凿于“ 7 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 (713 年 )早162 年。据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传说李渊做太原留守时曾参拜蒙山大佛,当晚就梦见佛光普照,以为祥瑞,从而坚定起兵决心。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于显庆五年 (660 年 )幸晋阳瞻拜 (此寺及南十余里的龙山童子寺瞻礼二寺大佛 ),次年又派专使赐大佛袈裟,以“五色光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并州。 晚唐晋王李克用再建大阁,五年用工三十万。五代后晋时,北平王北京留守刘知远,重修庄严阁,共五层一百三十间。北汉刘继元在蒙山顶造避暑宫,开化峪内设御驾桥。宋时又 在蒙山开化前寺建连理二塔。元末 (1368 年 ),寺毁阁倾,大佛头部脱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 (1385 年 ),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从此便埋没六百余年。 大佛往下不远,就是开化寺,遗址在一片桃花林中,除连理二塔外,只剩一堆残砖败瓦。可谁又曾想到这很不起眼的寺院就是东魏高僧昙鸾弘修的净土法门,东魏孝静帝“勒令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