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信息.doc_第1页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信息.doc_第2页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信息.doc_第3页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信息.doc_第4页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信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感测控与精密加工技术研究所简介现有教员13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高级工程师2名,讲师2名,工程师1名,高级技工1名。主要研究方向:传感器与执行器理论与技术;智能化仪器仪表与智能监控技术;航空航天发动机推力测量;微型柔性构件的拓扑优化;精密加工技术及精密测量;硬脆材料加工与工具技术;现代切削理论与切削过程测控;难加工材料切削性能与加工技术;液压系统CAD/CAM、动态特性仿真与优化;网络测控技术及其应用等。王殿龙所长(兼)教授/博导机械学院223-284706597董海副所长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东楼312-184708815张弘弢教授/硕导机械学院东楼311-184707484张元良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21984707936徐志祥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22184709563张军副所长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223-384708415-601张宏讲师/硕导机械学院22884708413桑勇讲师/硕导机械学院11918940953017王殿龙:传感测试理论与技术 、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 、工程机械数字化样机技术。张元良:1.天然金刚石超精密切削 、2.智能化仪器仪表 、3.学生体质自动测量仪表 、4.起重机力矩限制器 、5.液压比例阀数字化控制技术与模块化研究 、6.在线测量技术及应用。徐志祥: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向,1. 数控与伺服控制技术 、2. 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 、3. 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 、4. 虚拟仪器及测试技术。张军:1.传感器及执行器理论研究 、2.压电石英、压电陶瓷机理研究 、3.压电切削测试系统研究 、4.精密仪器设计与制造。张宏:液压系统仿真与优化 、流体传动与控制 。桑勇:电液伺服控制;机电传动控制;先进仪器设备研发。工程机械研究所简介研究所非常重视与生产企业的合作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成功联合开发了数十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仅2006年就完成了9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其中以履带起重机为代表的系列产品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大吨位产品的垄断,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研究所近年来向企业转移的技术成果达60余项,累计实现销售总额40多亿元,获得各类奖励十余项。研究所还先后负责或参与了国家863、973、自然基金等专项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研究论文。高顺德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导404(东楼 欣副教授/硕导408(东楼 明副所长副教授/硕导412(东楼旭阳讲 师/硕导404(东楼福政所长教授/博导401(东楼海帆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1190411-81126435史彦军讲师/硕导409(东楼欣:1.工程机械产品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 、2.结构优化与动态设计 、3.结构损伤、识别与寿命评估 、4.虚拟设计与仿真。曹旭阳:工程机械三维仿真及虚拟样机技术、结构相似性研究、机械机构优化设计,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数字化虚拟样机,结构优化设计。屈福政:1 复杂机械系统总体设计及优化 、2 复杂机械结构分析及仿真 、3 工程机械新产品研发 、4 现代设计方法和创新设计。吴海帆:流体控制,气动康复机器人。史彦军:航天器布局优化设计;专利知识挖掘;文档复制检测;机械组合优化设计方法 。振动工程研究所简介大连理工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现已形成了以“机械系统动态特性分析、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噪声检测与控制”为主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体系。1996年研制成功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PDM2000故障诊断与预知维修系统,推广到国内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冶金、飞机制造、军工等几十家企业,成为企业设备维护、产品性能评价的好帮手。此后,又相继研制成功PDM3010旋转机械在线监测系统、PDM3020往复机械在线监测系统、振动与噪声在线检测系统等。研究所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机械部发展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二十余项并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王奉涛所长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2440411-84709291陈星书记,副所长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2310411-84671800刘欣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2380411-84708423李宏坤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2400411-84708429-8008张志新讲师/硕导机械学院2420411-84708429-8003王奉涛:机械电子工程,机械系统信号处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机械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 模式识别。陈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现场总线网络应用、嵌入式多任务系统 、智能接口技术 、智能传感器。刘欣: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李宏坤: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泵振动、噪声源识别与减振降噪研究, 泵转子湿态临界转速测试分析, 离心式压缩机辐射噪声预测与减振降噪研究。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项目。张志新:一直从事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为一汽集团变速箱厂、燕山石化、辽河油田等企业合作,为企业设备的管理、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进行了大量的服务工作。数字化设计研究所简介主要科研领域:机械系统数字化设计、高档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理论与方法、风力发电装备数字化设计理论和方法、机构分析与综合、生产模式与精益生产方式。王德伦教授/博玮教授/博惠敏副教授/硕林剑副教授/硕雅丽副教授/硕媛副教授/硕范海副教授陈观慈讲师/硕德伦:1.机构与机器的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 ,2.风力发电装备数字化设计理论和方法 ,3.高档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4.生产模式与精益生产方式.蒋玮: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CAD/CAM/CAE)分析解决机械产品设计及制造、材料加工成型、生物医学产品设计等领域涉及的机械强度、接触和摩擦、热传导、热弹塑性以及传热-结构耦合分析与优化等多学科交叉问题。朱林剑:1.新型传动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复杂及特种装备研究开发; 3.复杂机械结构强度分析。4、智能控制假肢、康复器具研究开发。 马雅丽:1. 机构与机器的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2. 机械产品方案设计理论与方法 ,3. 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理论和方法,4. 机械产品成本核算。高媛:1.机械设计及理论 、2.车间布局与生产线规划方法 、3.车间作业计划与调度优化。微机电系统与精密工程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微系统与微制造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由中科院院士、精密机械与微纳机械专家、大连理工大学王立鼎教授发起和组建,是集微机电系统、纳米技术、信息光电子技术等于一体的研究机构,是东三省微机电系统研发联合体牵头单位和学校 “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实验室之一。生化微系统与精密仪器装备、微传感器与微执行器、信息电子材料与微器件、纳米材料与器件。王立鼎院士院士/博导机械学院东楼20184708917刘冲副院长,微机电系统与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机械学院东楼214-184707946褚金奎教授/博导机械学院东楼212-284706108王晓东教授/博导机械学院东楼20584706410邹赫麟教授/博导机械学院东楼214-284709754马勇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东楼20484707713-2205杜立群教授/博导机械学院东楼219-384707713-2121金仁成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东楼219-484707713-2194崔岩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东楼219-284707713-2192罗怡副研究员/硕导机械学院东楼219-184707713-2191徐征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东楼217-184707713-2193刘军山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东楼217-184707713-2172王大志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东楼217-184707713-2171梁军生副教授/硕导机械学院东楼217-184707713-2171娄志峰硕导机械学院东楼217-284707713-2204刘冲:微机电系统(MEMS)、精密仪器及测试技术、纳流控芯片系统的研究。褚金奎:1.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2.实体造型及实体运动仿真 ,3机器人机构学及CAD ,4.智能机器人及微机器人。王晓东:精密仪器与装备;微装配技术与系统;精密测试与MEMS测试技术。精密齿轮。邹赫麟:微机电系统(MEMS) ,精密仪器及测试技术 。马勇:精密齿轮。杜立群:1.微机电系统 ,2.微器件UV-LIGA加工技术 ,3.微模具制造 ,4.PZT压电薄膜制备与应用 ,5.超声波应用。金仁成:无线传感器网络、 微纳传感器 、机器人 、机电一体化 。崔岩:微传感器和执行器 、压电薄膜 、精密测量。罗怡:超声波键合,超声波压印,微装配技术与系统。徐征:1.芯片实验室中的流体力学问题及控制技术 ,2.微操作与微装配 ,3.微尺度多物理场耦合技术。刘军山:高性能微流控芯片/器件的制备方法及相关理论。王大志:燃料电池等。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本实验室围绕国家制造业科技发展规划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目标,针对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开展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突出精密、超精密加工及特种加工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特色,以为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提供先进加工技术方面的原创性成果、技术与高层次人才。本实验室确定如下四个研究方向。邵龙潭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导机械楼351-2室联系人:贾振元84707882 赵福令教授/博导机械中楼350室84706535 郭东明副校长教授/博导现代实验室2楼84706059 贾振元院长教授/博导机械楼351-2室84707882 康仁科教授/博导现代实验室2楼84706059 高 航教授/博导现代实验室2楼84706138 王晓明教授/博导机械楼338室84708411 余祖元教授/博导机械楼305室84707231 金洙吉教授/博导现代实验室2楼84706519 丛 明教授/博导机械楼223-184707147吴东江教 授机械西侧楼345室84707625 王永青教授/博导机械西侧楼346-284708420曹利新教授/博导机械楼338室84708411 孙玉文副教授/博导机械西侧楼34784706751张永顺副教授机械楼333王续跃副教授机械西侧楼348-186929050佟 宇高 工现代实验室2杨 睿副教授机械西侧楼114室84707862 王福吉副教授机械楼351-1室84707743 张振宇副教授现代实验室2楼84709794 刘 巍讲师机械西侧楼114邵龙潭:工程力学系,1. 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和本构关系 ,2. 土工数值计算 ,3边坡稳定分析和滑坡防治,4土工试验测试技术和仪器。赵福令:1. 特种加工(电火花加工、电化学机械加工、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等),2. 计算机辅助测量与控制技术。郭东明:1.特种加工及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2.计算机辅助测试、设计与制造 ,3.数字化设计制造。 贾振元:微机辅助测试与控制技术 , 功能材料及其传感器与执行器 , 数控技术 , 精密加工技术。康仁科:超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技术 ,难加工材料高效加工技术,半导体制造技术与设备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与测试。高航: 高效、精密磨削技术与理论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黄晓明:主要从事数学、力学和电磁学方法在机械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围绕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探索多物理功能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方法。1.优化设计 ,2.数控加工 ,3.曲面测量 ,4.材料设计 。余祖元:微纳米特种加工技术和精密加工技术包括: 1、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 2、微细超声波加工技术; 3、微细电化学加工技术; 4、纳米点加工技术; 5、精密加工。金洙吉:主要研究方向是精密超精密加工理论与技术、半导体制造技术与设备、特种加工及其控制技术。丛明:机器人机构学 ,机器人操作规划及控制 ,智能机器人技术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吴东江:1、激光微细及纳米加工机理及技术 ,2、高能束加工技术 ,3、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机理 ,4、表面改姓技术。王永青:近几年来,在数控数字化制造系统、复杂曲面精密测量和加工技术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3项鉴定成果,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成果解决了中国航天和国防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制造难题,为“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做出了贡献。曹利新:1. 精密复杂曲面的设计与制造,2. 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几何学方法 ,3. 曲面多轴数控加工理论。孙玉文:主要从事加工制造过程建模、仿真与优化、数字化设计、反求工程与快速制造技术、啮合原理、视觉测量与再制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张永顺:超磁致伸缩合金材料微型磁机能量转换器与微型系统,微型机器人无缆驱动控制技术与理论,仿生游动微型机器人,微型机器人管内超声波在线定位技术;体内肠道胶囊式医疗微型机器人, 血管内微型机器人,模块化机器人技术等。王续跃: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 方向。杨睿:本人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非均质材料零件、智能结构等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研究了理想材料零件数字化设计方法框架,提出了一种的非均质材料零件材料表述模型、面向制造的CAD数据处理算法以及基于拓扑优化理论的结构设计方法。王福吉:本人的研究方向为超磁致伸缩材料执行器、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以及零件几何精度与产品性能相关性。张振宇: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纳米摩擦学,纳米力学 工业设计教研室工业设计教研室现有教师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工业设计实验室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拥有雕刻机、木工机床、电动加工工具、油泥加工工具等实验设备,具备了一般金工、木工、油泥、塑性材料加工与建模能力。人员组成姓名职务职称办公室(房间号)联系电话*侯增选教授3230411-84706506虞慧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导3260411-84706197虞慧岚:产品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工程机械产品形象的视觉化设计 。工程图学教研室王丹虹:齿轮:仿真、设计、测试和优化等模具研究所模具研究所主要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设有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50多名,接受博士后科研流动人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模具CAD/CAE/CAPP/CAM技术、模具高速切削技术、模具特种加工技术、模具表面工程技术、微成型与微型模具技术、模塑制品成型技术、模塑成形可视化技术等。姓名职务职称办公室(房间号)联系电话王敏杰所长教授/博导20184708869于同敏书记、副所长副教授/硕导20784706062-801宋满仓副所长副教授/硕导20584706062-808姜开宇副教授/硕导20584706062-808段春争副教授/硕导20784706062-801祝铁丽讲师/硕导20684706062-802赵丹阳讲师/硕导20684706062-807王敏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1.模具CAD/CAE/CAM技术 、2.微成型与微型模具技术 、3.高速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 、4.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 。于同敏: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模具表面改性处理技术;精密注塑成型技术;模具智能化CAD/CAM/CAE技术;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PDM)及协同设计制造技术;微型注塑模具设计理论及制造技术。宋满仓:模具设计与制造及相关技术。姜开宇: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段春争:难加工材料的高速高精加工理论及技术 、精密成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工模具材料的深冷处理。祝铁丽: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赵丹阳:塑料微成型理论与模具技术 、生物约束成形与模具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基于知识工程的产品设计资源管理、敏捷设计、网络化协同设计、多学科协同仿真与虚拟样机技术;零件特种成形加工技术、零件表面光整加工技术、零件表面改性技术。姓名职务职称办公室(房间号)联系电话邢英杰支部书记副教授/硕导机械东楼40384708421-801刘越副教授/硕导机械主楼222-184706449魏静讲师/硕导机械东楼41484707435李涛讲师/硕导机械东楼41484707435马跃所长、院长助理副教授/硕导机械东楼410-184706166徐中副教授/硕导机械东楼410-184708421-804孙伟副院长教授、博导机械东楼40384707510徐文骥教授、博导84708422邢英杰: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CAD/CAM/CAPP/CAE、CIMS、生物机械、科学计算可视化。李涛:产品数据管理、知识管理、协同设计.马跃:面向混合制造行业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和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 ,面向流程制造行业的制造执行系统(MES)的研究。徐中:陶瓷微球填充型热障涂层隔热性能的优化 ,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数值模拟和机理分析 。孙伟:1基于知识的产品数字化设计 ,2 复杂机械装备的设计及优化; 3 机械传动及结构CAD/CAE; 4 产品设计资源与过程管理。徐文骥:主要研究领域: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 研究重点:(1)零件特种成形加工技术;(2)零件表面光整加工技术;(3)零件表面改性技术。CAD与网络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网络应用技术、机械学研究领域的科研、教学、软件开发、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工作。研究所成立十余年来,已完成国际大型技术合作项目六项、国内重大科研项目四十余项并有十余次获奖,开发出具有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三种在全国装机上万余套,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四百余篇其中SCI检索三十余篇、EI(ISTP)检索八十余篇,编写专著、教材十余部,培养博士研究生七十余人、培养硕士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