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调查技术3林分调查.doc_第1页
森林调查技术3林分调查.doc_第2页
森林调查技术3林分调查.doc_第3页
森林调查技术3林分调查.doc_第4页
森林调查技术3林分调查.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森林调查技术3 林分调查一、概念1、森林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2、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小班)。3、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数量和质量的一些特征标志。二、林分调查因子 1、林分起源 天然林:由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 人工林由人工直播(条播或穴播)、植苗、分殖或扦插条等造林方式形成的森林。 确定方法: 访问和考查已有的资料 现地调查:可根据林分特征进行判断,如人工林有较规则的株行距,树种单纯,或者几个树种在林地上的分布具有某种明显的规律性,同时,树木年龄基本相同。天然林则相反,没有规则的株行距、林木分布也不均匀,若林分内有几个树种时,树种呈团状分布,一般林木年龄差别甚大。 2、林相(林层) 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 单层林 明显地只有一个林层的林分 复层林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林层的林分 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为主林层,其余为次林层。 林层序号以罗马数字、等表示。划分林层的四个条件: (1)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大于30m3; (2)相邻林层间林木平均高相差20%以上; (3)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4)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其它林层郁闭度大于0.2。 这些标准是人为确定的划分林层的一般标准,同时满足这4个条件就能划分林层。3 树种组成 树种组成 各林层、各树种蓄积量所占的比重 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的林(混有其他树种时该树种材积超过7成); 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的林(每个树种材积均不足7成) 。 在混交林中,常用树种组成系数表达各树种在林分中的组成(十分成数法)表示方法:十分成数法: 树种组成系数某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 树种组成系数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树种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 由树种名称及相应的组成系数写成组成式,就可以将林分的树种组成明确表达出来。 不到一成时处理方法:l 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大于林分总蓄积的5而小于10%,一般四舍五入记一成l 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l 若某一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 l 优势树种: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l 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 。l 混交林分中主要树种与优势树种不一致时,蓄积大的在前,若蓄积相等,则组成式中主要树种在前。 4、林分年龄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为树木的年龄林分年龄林分内林木的平均年龄。可用年、龄级或龄组等来表示l 年是林木的生长年数l 龄级是对林木年龄的分级,用罗马数字I,II,III表示l 龄组分: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等u 同龄林 林木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林分 。u 异龄林 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u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主要树种(组)龄级与龄组划分表 (单位:年)树 种(组) 龄 组 龄级期限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杉木 5 610 1115 1620 21 5马尾松 5 610 1115 1625 26 5国外松 5 610 1115 1620 21 5三杉 3 46 79 1012 13 3杨树桉树 4 56 78 910 11 2其它速阔一般用材林和生态公益林主要树种(组)龄级与龄组划分表(单位:年)树 种(组) 龄 组 龄级期限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杉木 10 11-20 21-25 26-35 36 5马尾松 10 11-20 21-30 31-50 51 10国外松 10 11-15 16-20 21-30 31 5柏木 20 21-40 41-50 51-70 71 10三杉、杨桉、速阔 5 6-10 11-15 16-25 26 5中阔 10 11-20 21-30 31-50 51 10慢阔 10 11-20 21-30 31-50 51 10 “一类清查”优势树种(组)龄组划分表(单位:年)树 种 起源 龄 组 划 分 龄级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划分 1 2 3 4 5油松、马尾松、华山松 天然 20以下 2l30 3140 4l60 61以上 10 人工 10以下 1120 2l30 3150 51以上 10杨柳、桉、檫、楝、泡桐、枫杨、软阔 人工 5以下6101115 1625 26以上 5桦榆、荷枫、珙桐、 天然 10以下 1120 2l30 3150 51以上 10杜仲、厚朴、油桐 人工 20以下 2l40 4l50 5170 71以上 10栎槠栲、樟楠椴、 天然 40以下4l60 6180 81120 121以上 10硬阔、银杏、板栗 人工 20以下 2140 4150 5170 71以上 20杉木、柳杉、水杉 人工 10以下1120 2l25 2635 36以上 55 平均胸径1)林分平均胸径它是反映林木粗度的基本指标 ,定义为:式中: 林分平均断面积; N林分内林木总株数; G林分总断面积; gi和di第i株林木的断面积和胸径。复层混交林,按林层分别树种计算平均胸径,而各林层并不计算林层平均胸径。 2)林分算术平均直径:6 平均高 是反映林木高度平均水平的测度指标 平均高分为林分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 1)条件平均高 在树高曲线上,与林分平均直径(Dg)相时应的树高,简称平均高 树高曲线: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 从树高曲线上根据各径阶中值查得的相应的树高值,称为径阶平均高。 2) 优势木平均高 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数,用HT表示 。 确定方法:在林分中每100m2或200m2选1株最高或胸径最大的树木测定其树高取平均值。 优势木平均高常用于鉴定立地质量 ,它不受抚育措施(下层抚育)的影响。 7 立地质量 我国常用评定立地质量的指标有以下两种: 1)地位级: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D)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 2)地位指数:某树种林分在标准年龄(亦称基准年龄)时优势木平均高作为评定立地质量的指标。p 标准年龄:林分生长已经稳定时的年龄。稳定并非不生长,而是遵循一定的导向曲线。8 林分密度 它是反映林分中林木间拥挤程度的指标我国现行常用的林分密度指标主要有: 1)株数密度 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 ,其单位为株/hm2。 2)郁闭度 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郁闭度一般以小数表示,记载到小数点后两位。 3)疏密度 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 。 标准林分,可理解为“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有空间的林分” ,P=1.0(并非生长量最大的时期) 确定方法如下:(1)调查确定林分的平均高;(2)根据林分优势树种选用标准表, 并由表上查出对应调查林分平均高的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3)计算林分的疏密度。9、蓄积量 (另讲)10、出材率等级以上介绍的10个林分调查因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