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作为人们相互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docx_第1页
道德作为人们相互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docx_第2页
道德作为人们相互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道德与就业【摘要】道德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人们心中逐渐形成的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而现如今大学生诚信与价值观念方面的道德缺失俨然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但企业却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这两者的矛盾成了今天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 就业一:道德道德作为人与人相互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它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依赖社会公共准则来约束的。同时,它的存在是符合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因此,在现代这个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普遍过度重视物质利益的社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物质从而淡化道德,这就会造成一种失衡人们会因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践踏道德底线。当然这样的例子在现代社会中屡见不鲜:商人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就“研制”了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含瘦肉精的猪肉,凡此种种多不胜数。这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毒害了他人,甚至牺牲他人的生命,这在践踏道德的同时也践踏了法律。道德作为人的基本理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随着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在人们心中逐渐形成的。道德同人类其他的知识有相同的一面,都需要通过教育或其他渠道进行传授;又有不同的一面,即道德不仅要求每个人都知道,而且要求每个人都将道德作为自己发展自内心的理念,认识到作为社会上的人必须这样做,不这样做不行,哪怕这样做眼前可能要吃亏受损。按此来说,我们的大学生则应该是道德的拥护者与传播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文明发祥地的高校之中,不遵守道德约束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二:大学生道德在现在的高校之中,大学生道德的缺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对道德存在一种无知的心理。所谓无知心理就是大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他们我行我素随自己的意愿而行从而无视他人的利益。大学生对于道德的无知心理,不仅说明了大学前道德教育的欠缺,也说明了大学期间道德教育任务的艰巨。道德教育“盲区”的存在,使得学生成长各阶段的道德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新课题,值得引起道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大学生还普遍存在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主要是道德管理问题。制度经济学中有一条重要原理,当个人改变行为不能扭转局势时,人们会选择最终不利于自己的制度。比如大学食堂里买饭秩序混乱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下课铃一响,学生们蜂涌而出,直奔饭厅,人人争先恐后寸步不让见缝就钻,结果售饭窗前一片混乱。这时如果某人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礼貌谦让、排队等待,他在仍是一团混乱的食堂里反倒成了傻瓜。最后他只好和其他人一样,冲向那乱成一团的窗口。这就是道德从众心理的典型表现。还有就是占座问题:比如在图书馆或是食堂里占座现象就时有发生。在图书馆里有些同学生怕下一次来晚了找不到好位置就干脆在走之前从图书架上拿一本书放在自己想坐的位子以便不会被别人捷足先登,而一些人看到别人占座自己却没座不免也效仿他人,至此到形成了一种共有的默契。而事实上那些占座的人有时候却并没来,但座位就这样空着,这样做既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影响图书馆的正常秩序,食堂占座问题也基本相同。侥幸心理主要是道德成本问题。道德成本是对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的阐述:即遵守道德的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的代价与违反道德的人可能要为自己的行为受到的惩罚。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是大学中又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在大学里的考试中作弊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些作弊者未被发现,没有受到应得的惩罚,而获得了他不该获得的成绩。也就是说,这些违反了道德的人,没有为他的非道德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引得后来人的仿效。这就是侥幸心里在作祟。当然,能体现侥幸心理的事例远不止这些,比如逃课,大学生逃课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可能某一次某个同学没去上课,但恰好老师又没点名,从而形成一种侥幸心理以至于再次逃课。还有一种就是反叛心里。反叛心理主要是道德示范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些人故意将某些道德规范加以违反、嘲弄和奚落,将违反道德的意识和举动故意做得很张扬,以引人注目;有些人对符合道德的现象故意加以嘲弄和羞辱,以表明自己向道德的挑战。通过可以看到,对道德的羞辱,更多是来自青年,他们无所顾忌血气方刚。三:大学生就业形势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将有700万大学生需要安排就业,而据估测这一数值到2011年将达到785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将不断增大,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大学生,曾经是多少人心中的榜样,是人们羡慕的对象,考上了大学也就意味着有了美好的未来。而在如今萧条的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过程中,劳动市场,人才市场很不完善,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现实问题,更成了一个社会问题,进而成了“毕业就等于失业”。 因为我国每年几百万高校毕业生,然而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只有68%,可见有将近半数的人毕业后得不到工作,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其中有些已就业的大学生又失业、待业,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呢?四:大学生就业压力形成与道德问题 当然,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压力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才是重要的。主观原因也就是大学生价值观与道德的问题首先,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仍普遍存在相互攀比,追求名利的现象,就业心态浮躁。实际上大学毕业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但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就有一定难度了。而部分大学生自身对就业所持的浮躁心态更加大了自己的就业难度。不仅如此,大学生普遍存在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的心理,使得现实与理想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距,进而造成很多大学生重大轻小,希望自己能在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找一份工作,而对小城市,小单位,小岗位不感心趣。这就形成就业扎堆,众人“过独木桥”的现象但对于这么多的毕业生都想找到一份好工作是不可能的,从而造成大学生就业率低,也就形成了就业压力。其次,就是大学生自身道德方面的问题了。诚信缺失是道德问题的一个方面。现在的大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诚信问题,比如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简历夸大其词等等。而诚信又是企业比较看重的一点,所以企业在招聘时严把此关在,从而使很多大学生与理想工作失之交臂。另一方面就是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毕业生在求职前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过高估计自己,从而形成现实工作与理想工作之间的差异,进而造成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激情不高,缺乏责任意识,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不能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随意跳槽。在当今社会企业对所招大学生道德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而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却不增反降,这其中的矛盾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式变得非常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