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doc_第1页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doc_第2页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doc_第3页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doc_第4页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1.背景根据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需要,1994年,全国开始建立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该系统的建立对于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和提高免疫接种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现行的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尚不完善,存在着报告周期较长、信息量较少、对接种“人次数”的理解混淆、统计方法有争议等问题,造成报告质量偏差较大,从而影响到准确评价接种率的动态趋势。针对各地在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经讨论论证对现行的报告系统进行了修订,制订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其目的是完善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提高报告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利用,满足计划免疫工作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需要。2.接种率报告2.1目的接种率报告是指各级接种单位和报告单位,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连续地、系统地将接种情况按统一的报表格式,逐级汇总和上报的过程。它属于被动监测方法,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监测(监督)和评价的依据。其主要目的是:1) 动态监测接种率的变化趋势,系统地收集和评价接种完成情况,及时分析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点;2) 有效地监督各级计划免疫工作质量;3) 为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4) 为规划和实施消灭或消除计划免疫针对疾病提供科学依据。2.2报表形式 接种率报告的报表以卫生部颁布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中所规定的报表格式为准。包括:表1 各接种点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适用于接种点登记汇总;表2 各接种点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表,由表1汇总上报至乡级单位;表3 (分表31、表32、表33) 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由乡级及乡级以上单位逐级统计上报。 上述表格是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最基本的统计报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免疫接种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项目。2.3统计方法2.3.1当月(次)接种率的统计1)应种人数:在接种单位的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外来人口的适龄儿童。其中,基础免疫仅统计12月龄以内儿童。l BCG、MV基础免疫及OPV、DPT、HBV基础免疫中第1针(次)的应种人数:指按免疫程序的规定,本次接种时达到该疫苗初免月龄的适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l HBV、OPV、DPT基础免疫第2或第3针(次)的应种人数:指上次接种时已完成该疫苗第1或第2针(次)免疫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l 1.52岁OPV、DPT加强免疫应种人数:是指本次接种时已达到该疫苗该次加强免疫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加强免疫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l 4岁OPV加强免疫应种人数:指本次接种时已达到4周岁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加强免疫应种人数中未完成接种者。l 7岁MV加强免疫应种人数:(同上)。2)实种人数:指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应种人数中的实际接种人数。接种率计算:接种率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实种人数100%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应种人数2.3.2 累计接种率的统计1) 累计应种人数:指该年度某疫苗某针(次)上次接种后累计实种人数,加上本次接种该疫苗该针次的应种人数。2) 累计实种人数:指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应种人数中的实际接种人数,即实种人数累加。3)累计接种率计算:累计接种率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实种人数100%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应种人数2.3.3 校正接种率计算1) 县级和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机构或医疗单位每年应开展本辖区儿童漏卡率调查,计算建卡率。建卡率(D)调查适龄儿童中建卡儿童数100%调查适龄儿童数2) 校正接种率的计算:校正接种率(%)=建卡率(D)报告接种率2.4报告程序2.4.1 报告时间:要求地区级以下单位每逢单月(1、3、5、7、9、11月份)上报前2个月的接种率完成情况,每年最后一次的接种率报告(含年报)应于次年的1月份内完成上报。省级每逢双月汇总分析地区/县级报告结果并计算机传送国家免疫规划中心,每年2月完成上一年的最后1次报告和年报。具体要求见下表:接种率报告的时间及要求报告单位报告程序上报表式报告时间报告要求与内容村级(或接种单位)村乡表2接种完成后5日内报告各级(或接种单位)在完成每次接种后,应于3日内根据表1的内容,完成表2的填报。表2一式两份,一份向乡级上报,一份存档备查乡级乡县表3每逢单月10日前报告接到下级单位表2后将其汇总于表3,并完成下级单位的累计接种统计。表3一式两份,一份向县级上报,一份存档备查县级县地区表3每逢单月20日前报告接到下级单位表3后汇总分析并填报表3。表3一式两份,一份上报上级单位,一份存档备查地区级地区省表3每逢单月30日前报告同县级省级省国家免疫中心表3每逢双月15日前传递在收到地区级报表3后,完成计算机录入,联网传送国家免疫中心。 国家免疫中心国家免疫中心省简报每逢双月30日前反馈以县为单位分析,评价全国数据。2.4.2 各级在向上级卫生防疫机构报告时,同时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2.4.3 统计与报告的要求l 应种人数应于每次接种前35天进行查漏摸底,在查阅接种卡(册)的基础上,按不同针次统计每种疫苗各针(次)应种人数,并在每次接种结束后,根据儿童迁入和迁出情况进行修正;l 实种人数、接种率应于每次接种结束后3天内,根据对实际接种人数,按各种疫苗不同针次分别统计实种人数,计算接种率;同时统计累计应种人数、累计实种人数和累计接种率。2.4.4 上级单位要负责审核报告数据,评价报告的质量,确保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接种率调查3.1 目的 接种率调查是常规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的补充,常用于评价计划免疫规划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免疫规划目标的预期效果,其调查结果较准确,属于主动监测方式。其主要目的是:1)正确评价免疫接种实施和项目规划的进展情况;2)监测易感人群,及时发现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3)分析未接种原因,寻找免疫空白点;4)分析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的发病与免疫接种的关系;3.2方法3.2.1组群抽样法1) 方法简介:该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用于估计接种率的抽样方法,又称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属于两阶段整群抽样法。第一阶段,在确定的区域范围内,随机抽取30个抽样单位(组群);第二阶段,在每个选中的抽样单位随机确定一户,并由该户开始按规定的路线调查询访7名适龄儿童的接种情况,如此共调查210名儿童并计算接种率。其特点:l 适用于对县级和县级以上范围的接种率调查。要求调查地区的人口总数在10万以上,每个基本抽样单位(行政村)的人口总数,应在1000以上。如人口总数不足10万,则与邻近地区合并,使之达到10万以上,基本抽样单位人口总数不足1000人的也应与邻近单位合并使之达到1000人以上;l 组群抽样法的调查能够对整个抽样地区的接种率进行点值和区间估计,但不能用于对单个组群所在区域作点值估计或对几个组群所在地区之间进行比较;l 样本量大,方法比较复杂,耗时多,多适用于常规接种率调查,难以连续地对每次接种活动及时进行评价。l 接种率的允许误差较大(+10%),当接种率达到较高或较低水平时,调查结果不够敏感。2) 抽样方法与步骤 详见卫生部下发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附录一。3.2.2 批质量保证抽样法(LQAS)1) 方法简介:批质量保证抽样法源于工业生产中对产品质量的快速检验。通过抽取少量样本来检验每批产品的质量,以此收集工业管理信息,是一项成本低、效益高的抽样方法。可用于对较小规模的区域(如乡级单位)计划免疫接种率是否达到某一标准作出判断。根据LQAS法的抽样原则,其抽样方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乡级单位的抽取;第二阶段为确定调查户及适龄儿童。每个乡级单位内,若制定的目标接种率为85%,则样本量均确定为n=29,即在每个乡级单位内调查29名适龄儿童。若假阳性率为5%,则在29名儿童中最多允许出现1名未接种者或不合格接种者,若超过1名,则该乡未达到85%的目标。其特点是:l 与PPS法相比,该方法适用于评价较小的群体,如对乡级单位的接种率抽样调查;l 调查结果仅能对接种率是否达到某个标准作出判断。2)抽样方法与步骤详见附录一。3.3 内容与评价3.3.1内容和要求:详见卫生部下发的附录一。3.3.2判断合格接种的标准:符合以下5项标准者,判断为合格接种: 1)免疫起始月龄正确; 2)针次间隔时间正确; 3)在规定的月龄内完成免疫接种; 4)有准确的出生和接种年、月、日,以及接种单位、接种者的记录; 5)家长承认或卡(薄)、证记录相符。3.3.3主要评价内容 1)接种率完成情况; 2)建卡、建证情况; 3)影响接种率的原因分析; 4)与以前接种率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工作进展情况。3.3.4主要评价指标1) 建卡(簿)率、建证率;2) BCG卡痕率;3) 单项疫苗接种率;4) “四苗“全程接种率;5) OPV、DPT接种脱漏率;6) 未接种原因和不合格接种原因的比、率。4.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价:4.1 程序 接种率监测与评价工作应将接种率报告与接种率调查相结合,并按下列程序进行:1) 是否有常规接种率报告;2) 根据出生率推算接种率,并与报告接种率比较;3) 近年来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病例的发生情况及分布;4) 必要时开展抽样调查。有无有是否有常规免疫报告督导调查,规定报告根据实际出生率估算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比较不相符与报告接种率比较基本相符抽样调查核实报告接种率近一年本辖区疾病发生情况抽样调查承认报告接种率无接种率综合监测方法和工作程序4.2评价方法4.2.1图表法1) 自我监测法:方法较简便,适用于乡级和乡级以上。l 各级要根据所使用的疫苗种类绘制监测曲线图;图中左侧纵轴表示累计接种人数,其估算的最大值可按辖区范围内年出生数估算;右侧纵轴表示累计接种率,最大值为100%;横轴表示每次接种的月份;斜线为“理论(期望)接种曲线”。l 估算的年累计应接种人数的最大值(年中人口数出生率)+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数+其他适龄儿童数(指其它可能影响掌握当地接种对象的估算儿童数)。累计接种率累计实际接种人数100%估算的年累计应接种人数的最大值l 根据冷链运转的次数,用累计实种人数或累计接种率在坐标图中描点,与“理论(期望)接种曲线”比较,若实际接种率曲线偏离理论(期望)接种曲线较远,提示可能是某次冷链运转 时的接种率偏低,应采取查漏补种等措施以提高接种率。l 常规接种率报告中,若各种疫苗的应种人数和实接种人数相差较大时,应针对各种疫苗分别进行监测与评价。l 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机构在估算接种率时,应以统计部门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或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考虑流动儿童、超生儿童等因素,使用高于统计部门正式公布的数据计算。2)累计接种率监测曲线(方法略,详见计划免疫学)适用于县级和县级以上单位进行接种率监测,可用于监测本级当月以及累计接种情况。3)上级对下级报告单位的监测省、地区、县可根据和下属单位每次冷链运转的数据,绘制“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比较图”,若实际接种率明显偏离“估算接种率”或低于:“目标接种率(如85%)”则应引起重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4.2.2 差值(D)评价 上级单位利用下级单位的报告数据,比较“报告接种率”与“估计接种率”两者之间的差距。同时与“预期估计接种率(目标接种率,如85%)”进行比较。1)估计接种率=报告接种人数100%估计接种人数2) 估计应接种人数可通过计算疫苗使用量、调查出生率等方法获得;3) 差值比较:D=估计接种率报告接种率当 D0.05时 定为“可信” D为0.050.15时 定为“可疑” D0.15时 定为“不可信”4.2.3比值(R)评价比值:通过比较各种疫苗间的应种人数,以判断报告接种率有无逻辑上的错误。在具体统计时,OPV和DPT均为3次接种人数之和(既OPV1+2+3DPT1+2+3),故OPV和DPT的应种人数应近似BCG和MV的三倍。R值的计算方法是:R3MV(或BCG)/OPV(或DPT)当 0.95R1.05时 定为“可信” 0.90R0.95或1.05R1.15时, 定为“可疑” R1.15时 定为“不可信”l 对以上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发现有“可疑”或“不可信”情况时要开展调查,找出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4.2.4其他评价方法1) 估计疫苗使用量:根据每次冷链运转报告接种的人数及疫苗的消耗系数,估算出预期疫苗使用量,再与疫苗实际使用量进行比较,估算接种率。若存在明显差别,如预期疫苗使用量明显高于或低于疫苗实际使用量,均表明存在问题,应核实原因,及时解决。本方法适用于县级对乡级、乡级对村级的监督。 预期疫苗使用量=每人次接种剂量接种人次数消耗系数2) 利用出生率监测:各级卫生防疫机构每年应将建卡率与出生率进行比较,判断接种率。使用该方法,应充分考虑到流动儿童和超生儿童对结果的影响。3) 针对疾病的发病情况:分析报告接种率是否与当地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的发病情况、病例免疫史及其分布情况相符。如报告接种率较高,同时又出现许多小年龄组的麻疹病例则应考虑常规免疫存在问题,若无免疫史的病例所占比例较高时,则表明接种率较低。4) 接种率调查:对怀疑接种率较低的地区,可直接开展随机抽样调查,核实接种率。5) 强化免疫资料:将不同时间报告的强化免疫接种人数与常规免疫接种人数按出生队列进行比较。6) 与免疫监测资料比较:如与某疫苗的人群抗体水平进行比较等。7) 利用疾病监测(如AFP监测)资料估计接种率。5.附件表1 年 月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表2 年 月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表表3-1 年 月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报表(1)表3-2 年 月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报表(2)表3-3 年 月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报表(3)- 7 -表1 年 月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各接种点使用) 省 地区(市) 县(区) 乡(镇、街道) 村(居委会)编号家长姓名儿童姓名出生日期BCGOPVDPTMVHBVDT其他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基础免疫加强初种复种基础免疫加强12312123123备注:本表仅用于各级接种点登记常规免疫应种儿童,并记录常规免疫的完成情况; ”编号“指预防接种证或卡编号;无卡无无证以“X”表示; 接种人员在在格内划“ / / ”表示该对象本次应接种相应疫苗或相应针次;乡村医生在接种完成某儿童后 ,应在次填写年/月/日:如98年6月3 日接种,则填写“98/6/3”。13表2 年 月常规免疫接种情况记录表(各级接种点使用)表号:卫统50表-1制表机关:卫生部 省 地区(市) 县(区) 乡(镇、街道) 村(居委会) 去年人口总数 去年出生人数 出生率() 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备案文号:疫苗及剂次本月(次)基础免疫本月(次)加强免疫备注应种人数实种人数应种人数实种人数BCGOPV123DPT123MVDTHBV123其它疫苗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单位负责人(签章): 填报人(签章):报表说明一、 制表目的:通过各接种点资料收集,加强对常规免疫实施情况的监测,为常规免疫策略和免疫针对疾病的控制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二、 统计范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三、 填表单位和日期:各基础接种点在完成当月(次)常规免疫后,在5天内将表1汇总于本表(表2)并上报乡级单位;四、 指标解释:1 基础免疫仅包括12月龄的儿童,加强免疫则按规定的免疫程序统计;2 本月应接种人数包括:按免疫程序要求当月应接种的所有儿童数;3 去年人口总数、去年出生人数及出生率():仅在每年第1次报表时填写。4 各地市根据情况填写“其它疫苗”内容。 表31 年 月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报表(1) (省、地区、县及乡级单位汇总、上报使用)表号:卫统52表2制表机关:卫生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备案文号:卫办疾控发1998第321号 省(市、自治区) 地区(市、州、盟) 县(区、市、旗) 乡(镇、街道)本月(次)应报单位数 , 本月(次)实报单位数 ,报告率 报告单位国标编码(县)去年人口总数去年出生人数本月(次)基础免疫应种人数本月(次)基础免疫实种人数BCGOPVDPTMVHBVBCGOPVDPTMVHBV123123123123123123合计 备注:本表供乡级及乡级以上单位填报;国际编码、去年人口总数、去年出生人口数仅在每年第1次报表填写。 填报人 审核人 填报单位(印章)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报表说明一、制表目的:通过对各地常规免疫资料的收集,加强对各地计划免疫实施情况的监测,为常规免疫策略和免疫针对疾病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