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金融工作报告.doc_第1页
2010年金融工作报告.doc_第2页
2010年金融工作报告.doc_第3页
2010年金融工作报告.doc_第4页
2010年金融工作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省金融工作情况通报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省委省政府“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工作部署,全省金融工作紧紧抓住“找钱”这一工作主线,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保障作用充分显现,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下面我就2009年全省金融工作情况及今年重点工作报告如下。一、我省金融业运行基本情况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正永常务副省长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全省金融系统团结一致,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在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2009年金融业发展成绩显著。(一)货币信贷运行情况。截至2009年12月底,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457.7亿元,较年初增加2258.8亿元,同比增长36.4%,比去年多增1035.7多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5235.5亿元,较年初增加1648.6亿元,短期贷款余额2647.8亿元,较年初增加479.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4043.4亿元,较年初增加3115.4亿元,同比增长28.5%,比去年同期多增796.5亿元。(二)证券期货市场总体情况。2009年末,我省三家证券公司交易量累计8754.4亿元,同比增长89.5%,实现净利润8.4亿元,同比增加90.2%;我省三家期货公司交易量累计5440.9亿元,同比增长28.2%,实现营业收入6263.9亿元,净利润1348.5万元。(三)资本市场总体情况。截止2009年底,我省共有上市公司30家,总股本142.37亿股,流通股84.3787亿股,总市值1700多亿元,流通市值约900亿元。2009年全省累计从资本市场筹措资金30.5亿元。另有三家公司上市融资方案已报发审会审核,拟融资总额116.5亿元;五家公司拟通过定向增发融资81.7亿元。(四)保险业总体情况。2009年全省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256.7亿元,同比增长21.6%;财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累计62.2亿元,同比增长30.1%,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累计194.5亿元,同比增长19.2%;全省保险业各项赔款与给付共计57亿元,同比下降5.58;农业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2亿元,同比上升8.3%。二、我省金融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总结去年我省金融业的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一)新增贷款突破性增长。我省去年仅用三个季度新增贷款就突破了2000亿元,全年新增贷款2258.8亿元,是2008年全年新增额的1.58倍,几乎相当于前三年新增信贷的总和,占到当前贷款余额26.7%。其中开发银行新增贷款突破了300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省信用联社新增贷款超过200亿元,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新增贷款超过100亿元。(二)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2009年末,全省中长期贷款余额5263.7亿元,同比增长46.1%,比年初增加1628.7亿元,占到各项贷款新增额的72%,同比多增了935.3亿元。各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有力的配合了国家和省政府投资拉动战略的实施。(三)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显著增强。我省去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550亿元,其中约3177亿元的资金是通过银行信贷、信托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金融租赁和其他融资方式实现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8.9%,比2008年提高29个百分点。就金融本身发展来看,前三季度我省金融业增加值占到GDP的3.4%,比年初提高了0.4个百分点,金融业在向我省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迈出坚实的一步。(四)拓宽融资渠道有了实质性突破。一是信托融资实现跨越式发展,2009年我省通过信托融资300多亿元,占到当前信托融资余额的60%。二是弥补了省内多项创新融资方式的空白,今年我省在中期票据、城投债,并购贷款、金融租赁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并成功实现了企业创业板IPO。三是企业债券融资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今年我省企业通过债券融资153.5亿元,目前还有渭南、榆林、延安等市正在筹备发行城投债,延长集团、高速集团、西电公司、西安基投等企业还有多笔中期票据或短期融资券已通过核准等待发行。(五)地方金融机构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是长安银行挂牌营业。长安银行经过9个月筹备、2个月准备,去年7月31日成功挂牌营业,创造了同类机构中筹建时间最短、审批最快、资产质量最好的全国新纪录。2009年底,长安银行各项贷款余额98.1亿元,新增31.6亿元,各项存款183.9亿元,新增70.6亿元。二是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推动全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62家,注册资本合计47.3亿元,截止2009年末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6.3亿元,累计发放贷款60多亿元;成立两家村镇银行,目前各项贷款余额6400万元。三是全省银行业机构共建立小企业服务专营机构230多家,实行小企业贷款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有效增强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能力。(五)保险的保障和增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2009年全省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256.7亿元,同比增长21.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8个百分点。特别是农村保险产品和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省保政策性能繁母猪106万头,奶牛7.1万头,苹果保险面积60万亩,大枣保险1万亩,在高新区新推出科技保险试点,投保科技企业24家。通过创新银保合作,我省创新推出了“银保富”金融产品,在西安市长安区、咸阳市泾阳县成功开展试点,共有99户大棚蔬菜种植户投保,已有49户利用“银保富”在农行成功贷款154万元,是农户缴纳保费的98倍,是财政投入的42倍。去年11月暴雪过后,保险公司迅速启动了理赔工作,已收到报案8起,预计赔款4.12万元,3.98万元已赔付到位。(六)政银企合作成果丰硕。一是省政府分别与农行、交行、开行、建行、中行、工行、北京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累计金额7000亿元。目前,交行对协议金额的评审承诺率已达到了98%,开发银行的评审承诺率达80%,其他各行也在积极组织落实协议。二是各设区市政府、省级有关部门也积极与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署协议金额累计约3000亿元,通过深化政银合作,增强了我省经济发展的信用支持。三是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加强项目融资对接,通过在西安、榆林、浐灞、上海举办论坛、项目融资对接会、融资知识培训会和投融资洽谈会等多种方式,现场签署融资合作协议30多份,协议直接金额300多亿元,累计对接项目金额超过700亿元。三、我省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年来全省金融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与建设西部强省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我省金融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加以改进和克服。(一)直接融资能力较弱。我省75%以上融资为间接融资,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其他创新融资方式直接融资的比例较低。截至2009年底,全国上市公司1718家,我省上市公司30家,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1.7%;2009年全国证券市场融资4736.3亿元,我省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融资30.5亿元,仅占全国融资总额的0.64%;全国累计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627笔,累计融资1.6亿元,而我省仅发行短期融资券5笔,中期票据4笔,企业债2笔,累计融资193.5亿元,占全国融资总额的1.2%。(二)“银证保”发展不够平衡。现代金融发展要求银行、证券、保险协调均衡发展,我省是银行业一家独大,证券业、保险业规模太小,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资源效用最大化,也不利于金融产业整体做大做强。目前我省银行业增加值约占全省金融业增加值的89%,而证券业和保险业分别仅占8%和3%,比例严重失衡。(三)对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不足。我省资产规模5000万以上大客户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2.1%,全省中小企业融资缺口1100亿元左右,融资满足率不足30%。2009年末,短期乡镇企业贷款余额118.8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4%,短期农业贷款余额595.1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我省还尚有140多个乡镇无银行网点,空白率10%,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任务仍然艰巨。(四)金融运行监测机制还不健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政府和金融机构都非常需要及时、准确的金融运行数据,为科学、快速决策提供参考,但目前我省工业企业、重点建设项目、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供需统计分析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对各金融机构的运行动态掌握不够及时,省金融办建立的统计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进,需要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2010年我省金融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确定,我省2010年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8500亿元,增长30左右。我省金融工作要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实现以下目标:确保贷款增速不低于2009年水平,新增贷款20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2200亿元,年底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债券融资实现新突破,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融资规模达到150亿元以上,力争200亿元。实现6家以上公司IPO,上市融资实现150亿元,力争上市公司达到40家,融资达到300亿元。信托融资力争超过300亿元,通过融资租赁、VC、 PE等其他方式融资100亿元。力争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覆盖80%以上的县区。加快地方金融企业改革步伐,使地方金融企业在治理结构改善、内控制度建设、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为了全面完成今年金融工作目标和任务,工作的主要措施如下:(一)注重服务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在积极支持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同时,要积极配合我省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关部署,积极支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能源化工等产业加快发展。支持我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推动我省产业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支持自主创新项目,创新我省科技项目融资体制改革,重点支持我省工研院加快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推动我省企业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二)确保银行信贷平稳增长。银行贷款还将长期是我省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稳定力量。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对金融机构的考评机制,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奖励力度,激励金融机构保持信贷投放平稳增长。二是积极推动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腾出空间支持2010年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有效降低信贷风险。三是积极推动银行创新信贷产品,进一步扩大银团贷款和并购贷款的发放规模,因地制宜的设计贷款信用结构,满足各层次客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四是要加快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创新思路突破环评、土地和项目资本金制约,争取一季度即能落实贷款承诺。确保今年贷款新增2000亿元,力争达到2200亿元。(三)努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一是积极帮助已上报证监会审批的拟上市公司,协调解决发行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我省拟上市企业储备库中企业的辅导,尽快上报证监会。二是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中期票据和企业债融资,合理配置企业负债结构。三是对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借助政府增信,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等项目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四是鼓励企业通过商业信用融资,为商业票据提供良好的流通环境。(四)不断开拓融资渠道。一是开放信托市场,加快陕国投改革步伐,创新信托产品,进一步扩大信托融资规模。二是充分调动我省部分大企业闲置资金较多,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积极推动开展委托贷款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发挥我省创投引导基金的功能,吸引省内外资金设立创投基金;加强与上海、深圳等沿海地区投资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省企业与省外投资机构进行项目对接。四是支持延长集团、煤业集团成立财务公司;以长安银行为主设立我省汽车金融租赁公司,引进省外租赁公司来陕开展业务,推动我省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能源化工企业和大型基建项目扩大融资渠道。(五)精心提高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能力。一是完善服务县域和中小企业的金融组织体系,健全担保体系,加快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设立,推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发挥作用,引导和鼓励我省创投基金发展。继续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注重小额贷款公司地区间均衡发展,进一步规范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和监管工作。二是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在我省金融机构考核中适当向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倾斜,对涉及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模式、产品等方面的创新进行奖励。三是创新政府资金扶持模式。调整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出结构,创新政府资金支持方式,探索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或成立基金的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四是将省创投引导资金通过与商业银行联合实施“股权投资银行债权投资”等形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六)切实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将会有效提高我省的融资能力。一是健全政府对融资平台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管理部门。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政府对平台项目选择、投资、管理和监督的运行机制,完善政府对融资平台政策性贷款借用还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三是对部分发展能力较弱,管理不善的融资平台从组织结构、人事制度、业务范围、盈利模式等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改革。四是解放思想,根据国家确定的我省发展战略规划,早谋划、早动手,创造性的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七)加强金融运行的体制和机制建设。一是进一步理顺政府对融资平台、担保公司和地方金融机构的管理体制,加快推动对地方金融企业的改革重组。二是省金融办将与省发改委、省工信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