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热点分许.doc_第1页
班主任管理热点分许.doc_第2页
班主任管理热点分许.doc_第3页
班主任管理热点分许.doc_第4页
班主任管理热点分许.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一 父母管太严生活没意思 17岁乖孩子持刀抢劫求坐牢 小李的父母在温州务工二十余年,小李在温州出生、读书,后来觉得读书用处不大,便辍学到工厂打工。小李父母则告诉民警,小李是个乖孩子,不抽烟、不喝酒、很少上网。事发当天,小李因琐事被父亲打骂之后离家出走,一个人晃荡在马路上。身无分文的小李就想到制造“劫案”来达到坐牢的目的,并刺激父母。“生活没意思,父母管的太严,我一天花二十元钱就要被他们骂,我打工赚的钱也都要交给他们,除了坐牢我想不到其他的方式解脱了。”小李解释他持刀“抢劫”的原因。分析: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简单、粗暴的。很多家长都没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有的甚至是直接无视了,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其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在孩子的身上我们往往可以找到其父母的影子。 小李的父母对小李的认识与小李的真实情况存在着一定差距,可以说他们看到的只是孩子的的表面现象,没有走进孩子的心里,而小李也没有对他们敞开心扉,两者之间的距离已经拉开了。所以在忙于工作的同时,父母也不要忘了多与孩子交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事情,关心他,理解他,赞美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做人的基本教育。 父母过于严厉的管教压得小李难以喘气,但小李释放压力的方式有些极端。持刀抢劫已经触犯法律,没有尽到公民应尽的义务,说明小李法律意识淡薄。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其父母和学校教育的失败。判断教育的成败标准并不是成绩、分数,我认为判断标准是学生的心理、性格、品质。俗话说的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热点二 孩子独立 应从小培 今年10月初,江苏某大学生将脏衣服寄回家清洗事件,让不少人唏嘘。而正在攻读本科学历的张剑(化名)也有类似想法,“攒了一个多星期的衣服,刚好元旦放假,家人开车来接,打包带回去洗”。 张剑今年22岁,是一名大二学生。在学校住读,有些事情非要自己解决,但“聪明”的他总能找到理由“偷懒”,衣服还算干净,晾一晾再穿;外套可以两面穿;省下生活费,把衣服送到干洗店洗。张剑的父母了解到他的学校生活时,忧心忡忡:在学校是这样,出了社会怎么办? ” 分析: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一家一个孩子,宝贝的不行,爷爷奶奶惯着,爸爸妈妈宠着,要什么给什么。有的父母是除了学习,孩子其他的一切都给承包了。这样导致孩子依赖父母,离不开他们,生活不能自理,缺乏主见。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要趁早,越早养成独立习惯和应付环境变化的勇气,对孩子成长越好。家长应多与孩子面对面沟通,多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加以“小帮手”、“你真能干”等鼓励,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张剑,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一个大学生,如果还是什么事情都需要家长来帮忙,那他的未来可能就断送在家长的溺爱中。此时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让他明白:人不能一直依赖别人,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如果没有效果的话,可以求助教育专家,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心理辅导。热点三 13岁女孩因不愿上学吞下3枚缝衣针 13岁的株洲女孩小云(化名)因不愿意去上学,将3枚缝衣针掰断吞进肚子里。 小云是株洲人,跟着奶奶在家读书,父母亲带着弟弟在云南打工。父亲尹先生10月8日上午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说女儿小云因为不愿意去上学,自己吞下了3枚缝衣针。亲戚带着小云在当地人民医院照片检查,确定有断针在小云体内。记者问小云为什么要吞下缝衣针,女孩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就是不想去上学。”小云说自己也很后悔这样做,“我想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分析: 小云的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心态,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亲情和教育,没有感情依靠,得不到正确引导和帮助上,有的孩子由于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紧张,逐渐形成了孤僻、郁闷和自卑的心理有的儿童容易情绪失控;导致冲动行为发生,存在盲目反抗和逆反的心理;适应环境和管理情绪的能力较弱。 小云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祖孙年龄差距大,且祖辈大都文化偏低,思想观念差异较大,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在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下,还需满足小孩的情感心理需求。从学校的角度来说,班主任和各个老师应该要对新转入的学生给予重视,若发现学生有心理异常,应及时疏导。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儿童真心关爱,齐抓共管的社会氛围。 热点四 孝感高三“吊瓶班” 高考临近,近日,湖北孝感惊现史上最刻苦“吊瓶班”。图片中,教室内很多同学一边打吊瓶,一边学习,场面非常壮观。截止到昨日,有关“吊瓶班”的微博就已经超过了76000条,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对此,孝感一中回应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分析: 首先,学生这种向上精神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这辈子能有几次这样全力以赴努力的机会呢?别给人生留下遗憾。但是这只是一个高考,它不能决定我们的命运,也不能决定我们的人生轨迹。还是有许多东西要比它更加重要,没必要我们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去拼。一日三餐安排得当,作息时间充实有序,自然能拥有强健的体魄迎接高考。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我们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但是实际上我们还是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高考吊瓶班”只是应试教育的缩影,功利的教育、逼仄的上升路径,扭曲了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更加失去了教育的本来意义。目前的这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教育体制暂时动不了的情况下,我感觉我们的舆论应该淡化高考,别再制造额外压力了。热点五 浙江温岭幼教虐童事件 浙江省温岭市一女幼师,在活动室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同时让另一名教师用手机拍下,之后该视频被上传到网上。“揪耳朵”、“扔垃圾桶”等多张虐童照片令人触目惊心 10月24日,温岭市发生一起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事发后不久,虐童教师颜艳红虐待班上幼儿全过程的视频在网上被曝光,因“一时好玩”,颜艳红在该园活动室里强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同时让另一名教师用手机拍下,之后该视频被上传到网上。10月25日,因涉嫌寻衅滋事犯罪,颜艳红被温岭市公安局立案并刑事拘留, 10月29日,温岭警方在侦查终结后依法向温岭检察院递交了提请批捕颜艳红的申请。分析: 俗话说:“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期心理状态的平衡与不平衡将直接影响其一生。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幼儿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幼儿的素质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维护显得由为重要。幼儿心理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婴幼儿时期是关键阶段,而颜与许,一个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就能当幼儿教师。在一些民办幼儿园,有的仅仅凭“爱心”就可以轻易跨过教师资格证这个门槛。虐童事件频繁发曝光,也许不仅仅是个别幼教的问题。事实上,幼教与其他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一样,同样需要得到社会最大程度的重视。 热点六 学生营养餐缩水事件 浙江支教教师曝光湖南凤凰县所德村小营养改善计划存在问题。国家拨款3元的营养午餐,到孩子手上,就是一盒200毫升的牛奶和一片“直径6厘米、厚度1.5厘米”的小面包,孩子们根本吃不饱。营养午餐“缺斤短两”,引发舆论强烈关注。分析: 一方面所德村小营养改善计划是不切合实际的,是不利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的。对于这里的孩子们来说,牛奶和面包是一种奢侈品,他们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温饱,为什么不是大米而是牛奶和面包。单纯的追求营养而忽视温饱违背了国家拨款提高学生就餐水平的本意。国家拨款营养午餐的目的是通过国家补助提高学生的就餐水平,让孩子们能有更健康的身体,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习当中。而且,所德村小营养改善计划没有充分利用国家的补助经费。 另方面营养午餐事件的发生,显示出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在管理和监督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反映出在配套资金方面的强烈需求。第一,当地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政策的落实,确保专项资金全部足额用于学生营养改善。 第二,进一步完善营养餐配送制度,确保营养午餐的供应质量,杜绝过期食品,确保完全到位,不出现配送不及时现象。热点七 三好生该不该取消 今年“两会”上,一个曾被人热议的话题有刺激了大伙的敏感神经,有政委委员提出,实行多年的“中小学评选三好学生”活动应该停止!认为这样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和坏学生的标签。分析: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事儿也一样,关键是我们没怎么做,怎么看。三好生是品牌,具有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1.当我们还不会为自己计划时,当我们还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时,三好生就是一个榜样。当选为三好学生的同学会身体力行去维护好品学、身体兼优的一个这样的形象;也可以鞭策其他同学,给他们学习的动力。 2.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被认可,被赏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就需要我们找名目来欣赏他们,激励他们。平均主义的教育,严重的压抑的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会让学生丧失斗志。“人民公社”惨败,就向我们证实:这种“大锅饭”教育是行不通的。 3.评比三好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优秀同学,而不是为了打击其他同学。三好生的评选变味是少数,评选变味,不是三好学生本身不好。这时候学校在评比的时候要认真对待,贯彻评比的宗旨,转变家长和学生的观念。 4.三好生的评比的标准不单单是分数,而是毛泽东的“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三大标准。响应现下主张的素质教育。 热点八 莫让“中国式陪读”成为绊脚石 “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如今,家长为孩子陪读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孩子,一些家长迁徙不定、辗转租房,被称为新时代的“孟母三迁”,这种现象也被不少人称为“中国式陪读”。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792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5%的人感觉当前“中国式陪读”较为普遍,84.9%的人说自己身边就有陪读的家长。分析: 按理说,家长为孩子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影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是放弃自己的工作,夫妻分居,这就有点过了。 “陪读”现象比比皆是的原因: 1.现下家长择校优先考虑的是教师队伍和教学设备。所以很多孩子都跨地区求学, 离家较远。导致一些家长直接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孩子念书。 2.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离家远,家长就不放心,索性陪孩子上求学道路。 3.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越来越重视,希望孩子把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所以家长宁可包 揽孩子除学习以外一切的事儿,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不让其他杂事 影响到他们。 陪读的初衷是好的,但我认为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首先,孩子独立,应从小培养。家长应该适时适当地放手让孩子成长。其次,在家长的陪同下,孩子会心理会过分依赖父母,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会相对比较弱。还有就是父母的陪同,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在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反作用。总之,我认为家长陪读,弊大于利。 热点九 新一轮“禁奥”热潮 8月22日,北京市各主要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北京市严禁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的消息,并明确从8月28日起到10月31日,暂停全市所有涉及奥数的培训,期间,教委会同工商部门展开了联合执法检查,重点对培训机构的课程要求、广告宣传、任课教师主体、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梳理。一些涉及奥数培训的课外辅导机构纷纷停课,坊间流传的消息更是铺天盖地。 分析: “禁奥”对教育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看了一些资料,了解到:早在2001年,北京教育局教颁布了禁令,规定了奥数成绩不得与中小学招生挂钩,之后各地教育局也纷纷发了“禁奥”令。但是每一次的“禁奥”行动几乎都以“死灰复燃”告终,今年的“禁奥”行动也出现了同样的端倪。 奥数从只适用少数人学习的东西,变到现在成为各校择生的工具,奥数已经不再是奥数了。颁发“禁奥令”,只是治标不是本,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从这几年禁奥令的效果就可证明这一点。 奥数热的背后是择校热。既然规定奥数不能与中小学招生挂钩,那就得明确给出中小学招生的标准。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奥数,而是择校。只有政府颁布切实可行的小升初的制度和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热点十 贵州5岁流浪儿取暖致死 11月16日,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童为了避寒,钻进垃圾箱中取暖,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5名流浪儿童最大的大概十三岁,最小的约七岁。死者陶冲和陶波的父亲陶元伍介绍,5个孩子中有4个处于辍学状态,尽管老师屡次上门或打电话动员,但他们都以“成绩不好,不想读书”为由拒绝上学。5名男孩时常相约出去玩耍,有时几天不回家。当地派出所和邻近县的派出所曾多次将孩子送回家。这一悲剧迅速成为中国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中国网民将其比作现代版“卖火柴的小女孩”。分析: 前几天还报道了一则新闻,孤儿收养所突发大火,七名孩童不幸遇难。而这些孩子都是考兰县村民袁凤英长期收养的弃婴和孤儿。火灾发生后,调查发现袁凤英属于违法收养。政府部门杜绝非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