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复习要点.doc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复习要点.doc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复习要点.doc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复习要点.doc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复习要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第三册复习要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大都是贵族作品;“颂”,都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艺术表现手法: 赋、比、兴。重章复唱也是诗经民歌常用的创作手法。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建立了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新的诗歌体裁。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所以“楚辞体”又称为“骚体”。楚辞由西汉刘向编定。文学史上“风骚”并举,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汉乐府叙事性强,语言形式多样,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无名氏古诗十九首是汉魏晋五言诗的成熟作品,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一名潜,字符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他是南北朝的最杰出的诗人。比兴手法。我国古代诗歌常常沿用诗经中赋、比、兴等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直言其事。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的铺陈,说明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比,是打比方。氓一诗中,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夫妇爱情的变化。离骚中用“鸷鸟之不群”来比喻君子不能跟小人同流合污,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得生动形象。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托物起兴是民歌的习惯用法。如孔雀东南飞中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两句诗来引出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生字的读音,用法特殊的词语 既往不咎(ji),夙(s)兴夜寐,城隅(y),将(qing )子无怒,后裔(y),揆(ku)度,飞扬跋扈(h),斩将搴(qin)旗,骐骥(qj),赍(j)赏,险隘(i),纨(wn)素 言:言既遂矣(助词,无实义);静言思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于:王于兴师(动词词头的助词)。 有:彤管有炜(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羌:羌中道而改路(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二)通假字 1、于嗟鸠兮。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4、与子同泽。 5、爱而不见。 6、说怿女美。 7、自牧归荑。 8、来吾道夫先路也 9、指九天以为正兮 10、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 (三)古今异义:如孔雀东南飞一文: 1、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义:多多劝告。今义:谢谢。 2、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古义:可爱。今义:让人同情。 4、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此外,离骚中“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今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四)一词多义 孔雀东南飞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大致可分三类: (1)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如: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及时相遣归(代“我”) 好自相扶将(代“她”) 蹑履相逢迎(代“他”) 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黄泉下相见。 (3)名词,相貌。如:儿已薄禄相。 (五)文言句式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三、翻译。着重讲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的翻译。 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义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本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开来说。如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捕蛇者说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等。孔雀东南飞诗中互文的句子,例如: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早晚之间做成了绣夹裙、单罗衫。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交错相通。 四、名句背诵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五、第一单元要注意的几点: 1、“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 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孔雀东南飞出现的“偏义复词”很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如: “昼夜勤作息”(偏在“作”) “勤心养公姥”(偏在“姥”) “我有亲父兄”(偏在“兄”)“逼迫有弟兄”(偏在“兄”) “其日牛马嘶”(偏在“马”) “否泰如天地”(偏在“否”) 2、成语 二三其德;夙兴夜寐;白头偕老;总角之宴;信誓旦旦;周公吐哺。二单元 唐第宋诗词 一、文学常识: “吟” 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文人诗题中有“歌”“谣”“行”“引”“吟”字样的诗,一般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格律诗”)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代以后才有格律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绝”“七绝”。二、四句要求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律诗共有八句话,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律”和“七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对联也有这个特征。高考曾在这一方面出过题,有的是选词填空题,有的是排序题(打乱句序要求重新排序),完成这些题都必须充分掌握对仗的特点。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诗歌多关注现实生活,倡导“新乐府运动”。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号称“诗圣”,后世又称他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大诗人。诗歌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作品集漱玉词。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闺阁生活,如如梦令;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感伤情调,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作品集稼轩长短句。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生字的读音,用法特殊的词语暝(二)通假字 (三)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第二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于是写,因而写。今义:表原因的介词或连词) 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出现。今义:超出一般,冲出) 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理一理。今义: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原来的,先前的。今义:向前方。) (四)词类活用;(五)一词多义;(六)文言句式 三、第二单元的翻译。 (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译句:主人客人一起下马,又一起上了船,举杯欲饮但无演奏的音乐(助兴)。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译句:东船西船静悄悄的,听不到人们说话的声音,只见这秋天的江心洒满一片洁白的月光。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译句:同是天底下沦落受苦的人,相遇了(就有共同的语言)又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4)“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译句:难道此地没有山歌和村笛?(有的)只是这些山歌村笛杂乱粗俗实在不中听。 四、第二单元的名句背诵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前三句。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五、诗歌单元复习要点: (一)鉴赏古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展开联想与想象 2、抓住意象,反复揣摩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4、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折柳送别。 5、从分析景、情入手。 (二)诗歌鉴赏中常用的术语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修辞方法:比喻、借代、夸张 3、表现手法:比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衬托(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照应、动静、正侧面。 4、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清新、平淡、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 2、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对于用典、引用,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甚至科学知识。 3、注意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作用。题眼、诗眼、体会寻常词语的蕴涵。 (四)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1、先秦时期:诗经、“楚辞” 2、西汉魏晋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建安文学,五言诗。 3、南北朝时期:木兰辞 4、唐宋时期:李杜、白居易、陆游;柳永、苏轼 5、元明清时期:元曲(关汉卿),清代(龚自珍) 六、布置作业: 1、依据注释,结合所发讲义,对文言知识做进一步的归纳整理。 2、完成单元练习综合卷(讲义) 第五单元、 教学安排: 第六课时由学生自己看书复习,第七、八课时教师讲解。 一、温故知新,基本知识系统化:(学生看讲义,教师强调) 通假字 1、六国论:(1)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冒着。)(2)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3)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如果。 2、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3、石钟山记:(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3)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1)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2)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1)须臾成五采(采,通“彩”,彩色。)(2)石多平方,少圜 圜,通“圆”,圆形的。 古今异义 1、六国论:(1)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2)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今:指理解事物的能力。)(3)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4)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先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2、游褒禅山记:(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词。)(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3)于是余有叹焉(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今:合用为连词。) 3、伶官传序:岂非人事哉(古:人力所及之事;今:指有关人员录用管理等事宜。) 4、石钟山记:(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3)与向之噌咳者相应(古:先前;今:方向,相对。 ) 5、项脊轩志:(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一丈见方;今:寺院主持。)(2)墙往往而是(古:处处;今:时常,经常。) 6、五人墓碑记:(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行,品行;为,成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个人,非公家的。)(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恨;今:极端伤心。)(4)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脑袋;今:指领导者。(5)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古:脸色;今:颜料或染料等。) 7、登泰山记:石苍黑色,多平方(古:平滑方正;今:称一个数自乘。) 常见实词归类 1、六国论 族:(1)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3)谪戌之众,司抗于九国之师也 (不,没有) 得: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获得)/此言得之(适宜,得当,引申为正确)/诚不得已(能够,可以)/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读dei,必须,应当) 势: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形势)/其势弱于秦 (势力,力量)/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形状) 2、游褒禅山记 道:有碑扑道(道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主张)/何可胜道也哉(说,讲)/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盖:日初出大如车盖 (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承接上文表原因,可译为“因为”)/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盖其又深,则其至则吵矣 (大概) 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文字)/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纹)/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章)/文过饰非(掩饰) 3、伶官传序 归: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附,归依)/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返回)/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若水之归下也 (归聚,汇聚)/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返回) 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容易)/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以乱易整,不武(替代)/天下事有难易乎 (容易) 告: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祷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上报,报告)/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祭告,祷告) 4、石钟山记 鼓:微风鼓浪 (振动)/噌吨如钟鼓不绝 (一种打击乐器)/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击鼓) 殆: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危险)/郦元之所邮闻,殆与余同 (大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通“怠”,懈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几乎,近于) 发:而大声发于水上 (发出,发生)/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发射,射出)/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出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启用,被任用)/发闯左遗戍渔阳九百人 (征发,征调)/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动)/而又有剪发杜门,佯挂不知所之者 (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发送) 常见虚词用法 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的人,代词)/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呢,也可不译,助词)/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助词)/亚父者,范增也 (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提顿,并判断作用,助词)/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用在数词后,有“个”“种”的意思,代词) 夫: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语气词,放在句尾,表感叹)/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指示代词) 或: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有人)/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 (有时,偶或)/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有的有的)/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或许,也许) 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就是,副词,表示判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竟然,居然)/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才) 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如此,这样)/吴广以为然(对,正确)/有穴窈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但,但是) 与:与尔三矢 (给)/ 求!无乃尔是过与 (通“欤”)/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为,给,替)/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给)/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和)/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亲附,亲近) 其: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表示祈使,可译为“还是”)/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语气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示估计,可译为“大概”)/于乱石间择其二扣之 (代词,其中的)/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前者可译为“它的”,后者可译为“那些”)/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代词,指代第一人称,我,自己) 莫: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傍晚)/土大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人,没有谁) 何:不然,籍何以至此 (什么)/徐公何能及君也 (怎么)/水何澹澹 (多么)/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为什么)/豫州今欲何至 (哪里)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以地事秦 (侍奉)/义不赂秦 (坚守大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遇)/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筑舍定居)/名之曰“褒禅” (命名)/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装)/微风鼓浪 (激起)/而此独以钟名 (命名)/乳二世 (喂养)/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墓)/其疾病而死 (患病)/为之声义 (伸张)/买五人之腹而函之 (用匣子装)/明烛天南 (照耀)/以绳天下之梅 (约束) (2)名词用作状语: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一月月地)/有泉侧出 (从旁边)/一夫夜呼 (在夜里)/仓皇东出 (向东边)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用船,坐船)/事不目见耳闻 (亲眼;亲耳)/雨泽下注 (向下)/使不上漏 (从上)/东犬西吠 (对着西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手)/人皆得以隶使之 (像使唤仆人一样)/汶水西流 (向西)/山巅崖限当道者 (像门槛一样) 2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而其见愈奇 (见到的景象)/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谬其传 (流传的文字)/不敢复有株治, (株连治罪的事情)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问其深 (深度)/常在于险远 (险远的地方)/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表率)/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的人)。/亦以明死生之大 (重大意义)/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重大贡献)/梅以曲为美 (弯曲的)/直则无姿 (笔直的)/以欹为美 (倾斜的)/以疏为美 (稀疏的)/密则无态 (稠密的) (2)形容词用作动词: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保持完整)/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走到尽头)/火尚足以明也 (照明)/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情享受)/老于户牖之下 (老死)/亦以明死生之大 (说明) 4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击退)/ 忧劳可以兴国 (使兴盛)/逸豫可以亡身 (使灭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使鸣) /必复之全之 (使恢复原状;使痊愈)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十伶人困之 (使处于困境)/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奇形异状) (3)名词的使动用法: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变成病态) 5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哀斯墓之徒有其石 (以为哀,惋惜) (2)名词的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鉴戒) 文言句式 l.判断句: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梁,吾仇也。/此三者,吾遗恨也。/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妪,先大母婢也。/贤士大夫者,孟长姚公也。 2.被动句:洎牧以谗诛。/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智勇多困于所溺。/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4省略句 (1)省略主语:(其)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众)扶而仆之。/于是(吴之民)乘其厉声以呵/(余)回视日观以西峰 (2)省略谓语动词:至丹以(派)荆卿(刺秦土)为计/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3)省略宾语: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举(之)以予人。 (4)省略介词:磔磔(于)云霄间。/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与子颍坐(于)日观亭。 5.变式句 (1)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 (2)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3)介词短语后置:赵尝五战于秦。/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二、翻译文句: 六国论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译:六国彼此都灭亡,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2、不赂者以赂者丧。(译: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译:送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译:以致六国终于灭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译: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 6、洎牧以谗诛。(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译:但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呀!) 游褒禅山记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译: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译:现在所说的“华(hu)”念作“华(hu)实”的“华(hu)”,大概读音错误吧。)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但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而不能够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5、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译:因而人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的人不能到达那里。)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译: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而没有外物帮助,也不能达到。) 7、其孰能讥之乎?(译:难道谁能讥笑他们吗?) 8、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我对于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书不存在,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本来的情况,哪里说得清楚呢?)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石钟山记 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译: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 2、古之人不余欺也。(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译:事情没有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就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有没有,可以吗?) 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译: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大概慨叹郦元的简单,和笑李渤的简陋。)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但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伶官传序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译:国家兴与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推究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这种道理了。)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译:庄宗后来用兵,就派一个一般属官用羊、猪各一头祭告祖庙,领取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它向前奔跑,等到胜利归来,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4、满招损,谦得益。(译:自满招来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译: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国家灭亡。)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祸患常从微小的事积累起来,而才智勇气多被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 四、方法指导,考点知识能力化 (一)翻译文言语句,一般要抓住以下有关问题: 1、从整体上理解并翻译语句。(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说理解句意,就是要从原文中找答案。无论大文段抽句式的翻译,还是小文段的全文式翻译,具体到某一句都要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放在语境中去翻译文句。) 2、找准和译准句中的关键词。(高考非常重视对关键词的考查。如2004年江苏高考卷“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句关键词“曲意”“降节”,我们可以依据成语“曲意逢迎”,推断出“曲意”的意思。2003年高考全国卷“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中的“廷”和“面”,本来都是名词,这里作状语,应译为“在朝廷上”“当面”,不能译为名词“朝廷”、“面孔”,否则说不通。) 3、关注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等,以及一些固定的格式,在翻译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这些标志,严格按照现代汉语规范来翻译。2002年语文高考全国卷“其李将军之谓也?”该句既可看作是宾语前置句,句中“之”起提宾作用,按现在的顺序,应是“其谓李将军也”,也可以把该句理解为“之谓”的固定句式,可译为“说的是”。2004年江苏语文卷“吾岂以利禄易之哉”是古代表示反问的特殊句式;“尤为帝所礼重”中“为所”是被动句的典型句式之一。) 4、恰当处理一些修辞格。( 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要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比喻。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因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如保留比喻,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可译为“坚固的城防”。借代。如“布衣”代平民,“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万钟”代高官厚禄等。委婉说法,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来译就可以了。) (二)文言翻译的八种方法 文言翻译主要有“留、对、换、拆、删、补、调、贯”八种方法,其中“留、对、换、拆、删”是针对词汇的,“补、调、贯”是针对句式和修辞的。 1、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例如:“启听淮北取籴。”(1999年高考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句中画线的词语都不需要翻译。 2、对译。将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有共同构词语素的双音节词。比如“势”,在“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中,可对译的双音节词为“局势”;在“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中,可对译为“优势”;在“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中,可对译为“趋势”。 3、替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例如:盗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