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大学生勤工俭学调查分析与建议.doc_第1页
论文大学生勤工俭学调查分析与建议.doc_第2页
论文大学生勤工俭学调查分析与建议.doc_第3页
论文大学生勤工俭学调查分析与建议.doc_第4页
论文大学生勤工俭学调查分析与建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勤工俭学调查分析与建议撰稿人:郝文强 李纯恩 白安娜 陈琛 刘宗峰 贾欣燕指导老师: 大学生勤工俭学调查分析与建议 摘要针对现在面临的大学生勤工俭学难的现象,我们对忻州师范学院的3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就大学生勤工俭学中工作机会、工作报酬、能力锻炼、家庭反映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出大学生在自身,家庭与实际方面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忠肯的建议。关键字 大学生 勤工俭学 能力作者简介 郝文强 李纯恩 贾新燕 陈琛 白安娜 刘宗峰,忻州师范学院会计学在读学生,山西 忻州 034000 当前社会出现了一种现象: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当代大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四年中除了积累知识外,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绝大部分的学生家长都认为大学生要多锻炼,多实践。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社会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具有不可低估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力的加剧,高学历,高文凭不再是毕业后找工作的唯一通行证。唯有提高能力、提高素质,才是在当代社会立足的法宝。关于勤工俭学,该活动本身是一种优秀的活动,通过自食其力的劳动方式,既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也同时减轻家庭负担。对此向各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我国早日像大多数西方国家一样形成较成熟的勤工俭学风气。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的分析(一)大学生勤工俭学与年级的关系:项目是否勤工俭学经历总计是否年级大一计数404888总计的 %13.8%16.6%30.4%大二计数425799总计的 %14.5%19.7%34.3%大三计数231437总计的 %8.0%4.8%12.8%大四计数313465总计的 %10.7%11.8%22.5%总计计数136153289总计的 %47.1%52.9%100.0%从表中可以看出,是否勤工俭学与年级有很大的相关性。从数据分析看,大一大二勤工俭学人数明显较少,其中大二62.2%的人选择勤工俭学。是因为大一大二带着对大学的好奇,对大学生活的热情。而大三时,同学们心踏实下来开始勤工俭学,认为勤工俭学不仅是一项锻炼自我的机会,还可以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大四是毕业季和考研季的来临,导致大学生勤工俭学数量下降。大体如上。但是勤工俭学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庭等主观因素也有关,仅年级这一项客观因素不能全面地分析大学生勤工俭学状况。(二)大学生工作岗位与对薪酬满意的分析:项目对待遇的态度总计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岗位食堂计数047213总计的 %.0%2.9%5.1%1.5%9.6%图书馆计数3149127总计的 %2.2%10.3%6.6%.7%19.9%家教计数21215130总计的 %1.5%8.8%11.0%.7%22.1%快餐店计数11014227总计的 %.7%7.4%10.3%1.5%19.9%发传单计数1927239总计的 %.7%6.6%19.9%1.5%28.7%总计计数749728136总计的 %5.1%36.0%52.9%5.9%100.0%由各数据统计及表中分析得出,总的来说,大学生在食堂、图书馆、家教、快餐店、发传单5种岗位中,发传单所占比例为28.7%,而对待遇的态度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种态度中,一般的所占比例最大,为52.9%。具体来看,在136个有效样本中,在食堂工作的有13人,占9.6%。对待遇态度中,一般占5.1%,比例最大,其次为满意占2.9%,接下来为不满意1.5%,而非常满意的为0%。由此看出,大学生对食堂的工作态度多数为一般,没有非常满意说明大学生不适应食堂的工作,认为有失体面,因为它不仅环境不太整洁、利索,甚至有人还会被渐渐疏远。而1.5%的不满意显现出食堂对学生有苛扣现象和苛刻要求。在图书馆工作的有27人,占19.9%,其中,对待遇的态度,一般为10.3%,比例最大,不满意为7%,比例较大,一般为6.6%,而非常满意为2.2%,比例最小。由此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其待遇只是持一般的态度,并且有极大比例为不满意,说明图书馆工作对学生而言并不合理,主要原因是时间与分配不合理,所占时间太凌乱,而且工资还很低。从事家教工作的有30人,占22.1%。对待遇的态度上,一般为11.0%,比例最大;满意与不满意相当,为8.8%和7%;比例最小的为非常满意,所占比例为1.5%。由此看来,人们对其态度大多为一般,相对而言,不满意的比例较大,说明人们认为大学生教授知识没有权威性,所以不会付较高工资。对于快餐店工作,有27人,占19.9%。其中对待遇的态度有10.3%的人认为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的相当,为7.4%和7.0%,而不满意所占比例最小,仅为1.5%。由此看来,快餐店的薪酬相对较高,而且其时间安排非常合理、严谨,虽然工作期间会十分辛苦,但它不影响自己的时间安排,所以比较受欢迎。而且待遇问题会与其收益有重要联系,且成正比关系。而发传单则是最受欢迎的勤工俭学工作。其对待遇态度一般占19.9%,非常满意与满意分别占7%和6.6%,不满意占1.5%。由此看来,发传单工作总体来说是受欢迎的。发传单是一种简单、时间性强的工作,这点是大学生极其看重的一点。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恶劣现象,如老板态度恶劣、工资苛扣,要求苛刻等。总的来说,学校的工作待遇较低,工作较为繁琐,但要求不是非常严格;而外面的工作虽然待遇较高,时间合理,但要求非常苛刻,所以工作岗位和对待遇的态度有一定联系。(三)大学生没有参加勤工俭学的原因与年级的分析:项目没有参加的原因总计学习任务重没时间没机会没适合的家长不同意自己好面子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其他年级大一计数1438557473总计的 %5.5%14.8%2.0%2.0%2.7%1.6%28.5%大二计数24371081112102总计的 %9.4%14.5%3.9%3.1%4.3%4.7%39.8%大三计数56023521总计的 %2.0%2.3%.0%.8%1.2%2.0%8.2%大四计数16223351160总计的 %6.3%8.6%1.2%1.2%2.0%4.3%23.4%总计计数5910318182632256总计的 %23.0%40.2%7.0%7.0%10.2%12.5%100.0%从表看出,该调查是拥有290项样本的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从此得出勤工俭学状况与年级有很大的相关性。在88个大一样本中,有15.5%的人选择了勤工俭学活动,而54.5%的人未从事过勤工俭学的相关活动。大部分大一同学无勤工俭学的经验。在99个的大二样本中有42.4%的人选择勤工俭学活动,57.6%的人未从事勤工俭学活动,可以看出大部分大二同学都未从事勤工俭学活动。大一大二时由于同学们对大学的热情和对大学生活的好奇,课外时间被大量的课外活动所占用,选择勤工俭学的人数较少。在37份大三同学的样本中,有66.2%的同学选择勤工俭学活动,而37.8%的人未选择勤工俭学活动。大部分大三同学都进行了勤工俭学活动,并且大三同学认为勤工俭学活动不仅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还是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机会,并且为一年后步入社会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65个大四样本中,47.7%的同学选择勤工俭学这一活动,而52.3%的人未选择勤工俭学活动,是由于毕业季和考研季的来临,毕业生的离校与考研时的奔波减少了留校时间,所以大四勤工俭学数量减少。从整体分析上表,综合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有47.1%的人选择勤工俭学,而52.9%的人未选择勤工俭学,大部分同学仍未从事过勤工俭学活动。因为无地方实现勤工俭学愿望或因为家长的阻拦等客观因素不能选择勤工俭学活动。而大学生的心理观念和自身无劳动经验等主观因素也减少了大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的参与度。(四)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岗位与锻炼能力方面的分析:项目锻炼的能力总计交际耐挫折社会经验社会认知其他岗位食堂计数5754012总计的 %4.2%5.9%4.2%3.4%.0%10.1%图书馆计数910125123总计的 %7.6%8.4%10.1%4.2%.8%19.3%家教计数88167123总计的 %6.7%6.7%13.4%5.9%.8%19.3%快餐店计数513135123总计的 %4.2%10.9%10.9%4.2%.8%19.3%发传单计计的 %10.9%11.8%21.8%11.8%.8%31.9%总计计数405272354119总计的 %33.6%43.7%60.5%29.4%3.4%100.0% 表中“工作岗位”与“锻炼能力”的交叉,被调查的人当中有68人选择发传单,占总数的33.5%;选家教的有40人,占总数的19.7%;选图书馆、快餐店的均有37人,占总数的18.2%,而选择食堂的有21人,占总数的10.3%。由以上明显看出,发传单的人数较多,而做家教的紧随其后,图书馆、快餐店的人数与前两个相比少一些,食堂的人数最少。 在调查的人员中认为勤工俭学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的有72人,占总数的35.5%,其次就是耐挫力的有52人,占总人数的25.6%,社会认知的有35人,占总数的17.2%,交际能力的有40人,占总数的19.7%,其他的也有4人,占2%。发传单被认为是最能增加自己社会经验的一项工作,占12.8%,另外还有6.9%的人认为它能锻炼自己的耐挫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6.4%的人认为能够加强自己的社交能力,扩大自己的交际圈。5%的人认为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其他能力。从事家教的有7.9%的人认为它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3.9%的人认为可以加强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耐挫能力。3.4%的人可以增加自己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对于快餐店工作有6.4%的人认为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和耐挫力。2.5%的人认为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的认知能力和交际能力。而对于图书馆有5.9%的人认为能增加社会经验,4.9%的人认为可以锻炼自己的耐挫性,4.4%的人认为能增加自己的交际能力,2.5%的人认为能增加自己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而食堂工作对增加社会经验,交际能力,耐挫能力,社会认识能力的人数分别为2.5%、2.5%、3.4%、2.0%。 通过对表的横向纵向的分析,食堂的工作对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与其他相比都有所欠缺。或许是在当今的社会,家教背景中,人们认为这项工作不满足自己的需求,不能结识更多的人。不像发传单那样可以碰见各种各样的人,能增加自己的能力。因此,工作岗位的选择与能力的培养锻炼有一定的关联。(五)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途径与岗位的分析:项目途径总计学校介绍自己寻找经人介绍岗位食堂计数29213总计的 %1.5%6.6%1.5%9.6%图书馆计数781227总计的 %5.1%5.9%8.8%19.9%家教计数0171330总计的 %.0%12.5%9.6%22.1%快餐店计数020727总计的 %.0%14.7%5.1%19.9%发传单计数1211739总计的 %.7%15.4%12.5%28.7%总计计数107551136总计的 %7.4%55.1%37.5%100.0% 表中“勤工俭学”与“寻找途径”的交叉点,其中发传单的有39人,占28.7%,家教的有30人,占22.1%,快餐店和图书馆的人数有27人,占19.9%,在食堂工作的人有13人,占19.6%。大部分的勤工俭学都是自己寻找的,占总数的55.2%,由此说明,大部分的人都想通过勤工俭学来锻炼自己,而经人介绍的占37.5,一些学校介绍的占7.4%。在自己寻找的岗位中,15.4%的人寻找的是发传单,14.7%的人选择的是在快餐店勤工俭学。12.5%的人是当家教,图书馆,食堂的分别占5.9%,6.6%两者所占的比例不是相差甚大,在自己寻找的岗位中,发传单的人数最多,说明在如今的一些商店都需要做个告示去介绍自己的产品,这样为大学生勤工俭学提供了锻炼机会。快餐店也是如此,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学生和一些工作该都选择吃快餐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工作,只是快餐店也需要一些服务人员,这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机会。经人介绍的岗位中发传单的占12.5%家教的占9.6%,图书馆的占8.8&快餐店的占5.1%食堂占1.5%,这种途径与自己寻找的大同小异。唯一的不同的是经人介绍在图书馆工作的比例大雨在快餐店的比例。而自己寻找的在快餐店的比例大于在图书馆工作的比例。学校介绍大部分在图书馆,食堂。占比例5.1%,1.5%发传单的占0.7%,这种现象说明学校的一些岗位只能通过学校介绍才能得到,另外也说明学校出于对学生的安全考虑尽量不让大学生在校外勤工俭学,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大学生对外面的社会了解太少。通过以上分析,“勤工俭学岗位”与“寻找途径”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有很大联系。(六)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原因与岗位的选择分析:项目参加的原因总计减轻负担增加实践经验交朋友陪朋友其他岗位食堂计数9862213总计的 %6.6%5.9%4.4%1.5%1.5%9.6%图书馆计数192285527总计的 %14.0%16.2%5.9%3.7%3.7%19.9%家教计数182655130总计的 %13.2%19.1%3.7%3.7%.7%22.1%快餐店计数162375027总计的 %11.8%16.9%5.1%3.7%.0%19.9%发传单计数223288239总计的 %16.2%23.5%5.9%5.9%1.5%28.7%总计计数84111342510136总计的 %61.8%81.6%25.0%18.4%7.4%100.0% 由各数据及表格中分析得出,大学生勤工俭学136个有效样本中,有72人选择发售传单,占总比例的27.3%,而对于参加勤工俭学的原因而言,42.0%的人是为了增加实践经验,所占的比例最大。具体而言,在食堂工作的学生,为了陪朋友和其他的原因的均占8%,所占比例最大,而为了减轻负担,和增加实践经验的比例相当,分别为3.4%和3.0%,而为了多交朋友的仅占2.3&,这些数据充分显示,食堂是个不容易结交朋友的工作,而陪朋友所占比例如此大,说明学生盲从众心理强烈。对于图书馆工作的学生,有8.3%的学生是为了增加实践经验,为了减轻负担的占7.2,二者所占的比例最大,而为了多交朋友的占3.0%,陪朋友和其他的均占1.9.%由此看来,图书馆工作的学生注重增加实践经验和减轻负担,说明这些人对未来的规划精细,而且很懂事。对于家教工作的大学生,9.8%的人为了增加实践经验,6.8%的人为了减轻负担,4%的人是出于其他原因,而为了交朋友和陪朋友的占了1.9%。由此看来,大学生对于从事家教工作主要是为了增加实践经验和减轻负担,从而得出这些学生的生活独立,对未来具有长远的规划,且从众心理不严重。与快餐店工作的学生,8.7%的学生是为了增加实践经验6.1%的学生是为了减轻负担,2.7%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1.9%的则是为了陪朋友一起去尝试的。从而看出,快餐店主要能锻炼人们的实践能力与独立自强的能力,而对于结交朋友而言,其功能会较弱。而对于发传单而言,这是一个最受欢迎的工作,136个这样的有效样本中,有72人选择以发传单为勤工俭学的主要工作,其占27.3%,具体而言,认为能增加实践经验的占12.1%,其比例最大,认为减轻负担的占8.3%,而认为会锻炼其他能力的占8%,所占的比例最小的为陪朋友为目的学生。由此得出,发传单最能锻炼的是人们的实践能力,而且它可以负担自己的一部分开销。出现此类现象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发传单工作是一项程序简单,时间性强,要求低的工作。但由此也生发出一个问题,身为大学生,人们不愿意从事脑力劳动要求高的工作,如家教,反而倾向于一些基本的,所需要求能力较低的工作,如发传单,快餐单,这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 总之,大多数勤工俭学的学生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实践经验,磨练自强自立的品质,而出于交朋友,尝试为目的人较多,这是一个可以的事情;但对于大多数人们选择简单,易做,不需要高端的脑力活动的工作而言,这极其不符合大学生这个身份,对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大学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与参加的原因是有一定的联系的。由此,我小组认为,大学生勤工俭学更倾向于需求脑力劳动较大,体现了大学生素质的工作,从而推动我国人才培养。项目是否勤工俭学经历总计是否月消费500元以下计数131124总计的 %4.5%3.8%8.3%500元到800元计数5152103总计的 %17.6%18.0%35.6%800元到1000元计数5359112总计的 %18.3%20.4%38.8%1000元以上计数193150总计的 %6.6%10.7%17.3%总计计数136153289总计的 %47.1%52.9%100.0%(七)大学生支出与参加勤工俭学之间的联系分析: 从数据统计中看出,被调查的有289个样本数据。从横向来看,有勤工俭学经历的有136个样本,占总数据的47.1%,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有153个样本,占总样本数的52.9%。可看出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同学比有勤工俭学经历的同学多,但相差不多,多出6个百分点。说明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意识不抢,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人占大多数。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家庭条件不断提高,学生对勤工俭学的认识度不够,参与度不够,参加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的热情不够高涨;另一部分人参与过勤工俭学的各种活动,其参与原因或许由于家庭条件稍差,或者由于一些学生想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等一些自己的原因。 从总想来看,大学生月消费分为四个消费段。从表中可以看出,月消费500元以下的被调查的样本数据为24个,占总样本数8.3%;月消费500元到800元的样本数据为103个,占样本总数的35.6%;月消费800元到1000元的样本数据为112个,占总样本数38.8%;月消费1000元以上的样本数据为50个,占样本总数的17.3%。从以上数据看出,月消费500元一下所占比重最小,月消费1000元以上所占比重稍多。月消费800元和800元到1000元这两个消费段所占比重最多,而且所占比重相差不大。从中可看出,大多数大学生月消费集中到500元到1000元之间,月消费500元以下的学生是极少的,月消费1000元以上的人数相对较少。月消费500元以下的学生毕竟为少数,一些家庭条件稍差的学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会节俭,生活消耗少,不会有太大的花销;有少数的学生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这些学生家庭条件稍好,花销大,对生活费等经济话费方面不会担心,月消费自然大;大部分学生月消费在500到1000元之间,消费还算中等,不算多不算少。经过“大学生月消费”和“是否有勤工俭学经历”两项交叉统计,大学生月消费多少对是否有勤工俭学经历有影响,但是影响不明显。月消费500元以下的大学生有勤工俭学经历的占样本数据4.5%,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占样本数据3.8%,参加过勤工俭学活动的比重比没有参加过勤工俭学的大,这些同学可能由于家庭条件稍差,生活比较节俭,希望通过勤工俭学来赚取工资,来充当生活费。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同学比有勤工俭学经历的同学少,这些同学认为自己月消费少,不需要消耗时间去打零工赚钱。在月消费500元到800元和月消费800元到1000元这两个消费段中,有勤工俭学经历和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比例相对平衡,比重相差不大。在500元到800元这个消费段中,有勤工俭学经历的占总样本数据的17.6%,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占18%。这个消费段中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学生有52个人,有勤工俭学经历的学生有51个人。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多于有勤工俭学经历的,但是两个数据的比例相差很小。在月消费800元到1000元这个消费段中,有勤工俭学经历的人数为53个,占样本总数18.3%;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人数为59个,占总样本数据20.4%,同样,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人数、比重都大于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这两个消费段中,总体来看,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占多数,因为这个消费段属于中等,参加勤工俭学单纯为获取生活费,这个目的对这些学生影响不大;参加勤工俭学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月消费1000元以上有勤工俭学经历的占样本数据的6.6%,有19人;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有31人,占样本数据的10.7%。可看出,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比例远大于有勤工俭学经历的比例,这个消费段对勤工俭学经历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原因由于家庭条件较好,消费较高,而且不需要勤工俭学来获取生活费。少部分同学有这个经历,或许由于自己消费过高,想赚取生活费,也许自己想锻炼能力。通过以上综合分析,总体来看,月消费多少对大学生是否有勤工俭学经历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八)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与性别关系的分析: 项目是否勤工俭学经历总计是否性别男计数6370133总计的 %21.8%24.2%46.0%女计数7383156总计的 %25.3%28.7%54.0%总计计数136153289总计的 %47.1%52.9%100.0% 经过数据统计,从横向来看,有勤工俭学经历的人数有136人,占样本总数据289人的47.1%;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人数有153人,占样本总数据的52.9%。由此可见,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人占多数,相对于有勤工俭学经历的高出近六个百分点。当代大学生的勤工俭学意识还不够强,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大部分是为了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增长自己的社会知识,或者赚取工资充当自己的生活费。从纵向来看,将调查的大学生按性别分为两类,被调查的男生有133个人,占被调查总数的46.0%;被调查女生有15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54.0%,大于男生所占的比例。将“是否有勤工俭学经历”和“性别”两项进行交叉统计,从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男生中,有勤工俭学经历的人数有63人,占所调查总人数的21.8%;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人数是7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4.2%。在被调查的女生中,有勤工俭学经历的人数有7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5.3%;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是8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8.7%。 从以上数据统计看出,男女性别对是否有勤工俭学经历没有影响。从这两项数据交叉中能看出,总体来看大学生没有勤工俭学经历的占多数,与性别联系不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家庭条件有较大的提高,大学生对生活费之类的经济因素考虑不多。因此,大学生大多不会考虑通过勤工俭学这些途径来赚取工资来充当生活费。部分同学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是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为以后毕业后寻找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二、对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建议当今社会,国家教育制度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并且金融危机背景下各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也普遍提高,直接导致更高素质的大学生出现。但是,很多大学生对社会认识不完善,且社会经验不丰富,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日益发展的要求。此刻,大学校园中的我们,无论在社会阅历、工作方式、心理素质、环境适应力等,各个方面都十分欠缺。部分学生对自身认识不完善、责任心不强、生活懒散、迟到早退、不重视学业、尚未能够有意识地锻炼和提升自我能力。导致步入社会后许多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现象。勤工俭学的出现,是顺应教育体制改革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该制度在缩小教学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人才差异时,同时可以让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把学到的知识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增加社会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逐步地融入社会。这对学生们自我教育,自身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勤工俭学也是资助贫困学生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向各方面提出了意见。(一)针对教育部门的建议 针对当今勤工俭学状况,教育部门应该在学校期间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指明发展规划、出台具体的政策、明确规范勤工俭学范围,并且引导各高校积极地组织开展工作,开展学习型活动,督导政策的落实情况。(二)针对学校的建议: 从精神引导方面: 1.加强正确金钱观的建设,学校应为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大学生们在勤工俭学活动中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并非为了单纯的经济效益而工作,而生活。 2.加强思想道德观念建设,无论在校外还是校内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都不应为了经济效益而不择手段,盲目地追求,不要让大学生群体看到社会上少数的不良现象。更要更正学生盲目跟风的观念,要有自己的主见,符合道德,符合法律地为了追求实践经验而工作。 3.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或勤工俭学交流会等活动,增进勤工俭学学生群体的交流经验,增加信息流通量。 4.举办勤工俭学职位招聘会。大学生由于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因而信息传递的工作有部分就落到了学校身上,学校有责任或义务召开勤工俭学招聘会来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勤工俭学岗位。5.加大宣传力度,将勤工俭学的益处与广大学生分享,增加大学生对于勤工俭学的热情与兴趣,积极调动大学生勤工俭学积极性,使大学生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提早踏入半个社会,为毕业后进入社会而打下夯实的基础。6.加强德育奖惩措施。对于严重违规违纪的学生要强大惩罚措施,同时对于每一位勤工俭学的学生,学校方面都要记入学生档案可适当奖励,增加德育学分。净化校园环境。大学生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因而学校有义务杜绝不良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