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教学简案及评点作者:筅执教:李颖辉 点评:董一菲 史世峰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时间:2010-12-1【教学目标】 1理解苏轼月夜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苏轼在主客问答的理性思辨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2熟读成诵,感受文辞优美的语言特色。【教学重难点】 把握苏轼的心路历程,体会主客问答的哲理内涵。【教学方法】 1诵读研读、整体感知深层评价、感性认知理性思辨。 2辅以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3教师引导给出话题学生合作研讨教师补充师生共同探究。【教学思路】 一、走近作者,知人论赋 1苏轼和黄州。 苏轼一生最无用世机会的是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正是写于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被贬黄州时,简单地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欣赏作品。 2解题。 (1)介绍赤壁的有关话题。(2)赋的特点及演变。 二、倾情诵读,涵泳情致 1欣赏录音朗诵,聆听体悟,进入境界。 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句、节奏的缓急和变化。边听朗读,边想象苏轼笔下的赤壁美景。 2指导诵读,辅以平湖秋月古曲,营造氛围。 指导学生读出词语的抑扬顿挫,如读出重音,读出节奏、气势,读出情感,为背诵作准备。 3熟读成诵。 运用多种方法,如示范朗读、大声齐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找出骈句用心细读。 4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文言现象。 三、鉴赏文本,解读情感 1整体把握情感。 作者情感变化明显,这既是引起主客问答的内在原因,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苏轼在泛舟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跳读文本,找出表达情感的词或句。 提示:饮酒乐甚(乐)愀然(悲)喜而笑(喜) 2赏赤壁景,品泛舟情。 第一段情景交融,脍炙人口,以鉴赏为主,力求入境入情。 (1)鉴赏赤壁秋景图之美。 明代文学家茅坤曾这样评价苏轼及其赤壁赋(投影):“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画面。 提示:景“美”。皓月皎皎,清风徐徐,碧波万顷,水色迷蒙,诗情画意,澄澈空灵。 (2)品味动词传情之妙。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几个动词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先析后诵) 提示:情“乐”。“诵”“歌”,表现出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纵”“凌”表现出诗人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从流飘荡、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怡然之乐。如此美景使诗人心旷神怡,此一乐是山水之乐、诗酒之乐。 3.闻箫歌之音,辨悲情。 第二段诗人情感由乐转悲,歌声箫曲有深意,当细细辨之。探讨话题:多数人认为,作者感情脉络由喜转悲,是从箫声出现开始的。你认为文中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是客的箫声,还是苏轼歌中的“美人”二字本身就蕴涵着悲意? 提示:“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是渴慕的圣主,是在水一方的美好理想,仿佛是“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故悲从中来。箫声哀怨思慕,潜龙舞,嫠妇泣,作者心情悲凉。(言之成理即可) 4.听主客问答,悟理趣。 第三、四段是背诵的难点,抓住悲情层次转换的关键虚词“况”,议论层次转换的关键虚词“且夫”来理清思路,用表示矛盾关系的词语来概括层意。 (1)客悲从何而来? 提示:古(一世之雄)今(而今长江)无穷对照生悲(人生易逝);理想(挟飞仙,抱明月)与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超然不得)。以上三悲都是从“小我”的观点得出的。 (2)面对人生短促而功业难就的悲哀,苏轼如何从苦闷悲情中走出来?默读第四段,找出作者的观点。 提示:大自然是一部抚慰心灵、启迪智慧的百科全书,苏轼由眼前的“水”与“月”悟出了“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道理。水逝去而常流,月盈亏而永生,物我无尽,清风明月,与子共适,“何羡”“共适”之论,把苏轼的悲情从自然美景中解脱出来,理性的思辨使他乐观旷达。 (3)探究活动:你认为当时真的有这样一场主客答问吗?学生畅谈感受,讨论作答。 提示:主客答问是赋的传统手法,苏轼借此抒怀,有无真正的客人并不重要,客的苦闷就是苏子的苦闷,文中“客”和“我”的对话是从前的苏子和现在的苏子进行的一场超时空的链接。问答的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身思考、排遣的过程,苏子解决了自己的矛盾痛苦,最终升华到乐观旷达的精神状态。 四、探究延展 话题:苏轼与明月意象体悟苏轼的心路历程。 前人称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月”是描写之主景、抒情之触媒、议论之载体。学生把握这些句子,不仅把握了背诵全赋之骨,而且对苏轼心路历程也有了框架感。欣赏文中的“月”的意象,补充展示课下搜集整理的苏轼描写月亮的诗句,分析讨论、总结,教师适时引导、深化。 1.苏轼在他许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月”意象,有哪些?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进行分析。(略) 2.课文中有哪些写明月的句子?(略) 3.讨论分析,教师补充,师生共同探究。 提示:赤壁赋中有现实的“月”,皎洁柔和;有历史的“月”,古意苍凉;有哲理般的“月”,盈亏而永恒。从补充诗句来看,以被贬黄州为界,被贬前,他是一个愉悦轻松、激情满怀的苏轼。明月呈宁静、轻松之态。他的密州之月,到达极致,豪情万丈,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薄欲出。“月”成了高洁、圆满、理想的化身。被贬后,他的心态发生大转变。出现在景中的月虽也是静的,却是孤寂的“静”,甚至让人产生羽化登仙的虚无感、人生如梦的缥缈感。 五、课后拓展阅读 读一书读一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思路解说 一、牵一“情”动全身 文学即人学,诗文就是作家特定时代的心灵产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若缺少对心灵的叩问,岂能是真正的阅读!让学生切实感悟到苏轼“入世不能,出世不忍”的复杂情感,就成了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经过再三斟酌,我决定以诗歌情感为抓手,将教学重心定位为情感的变化及诱因,体悟苏轼的心路历程,对苏轼的思想进行由点到面的把握、由表入里的挖掘。“情感变化”这条线索不仅统领全文的内容,而且贯穿教学流程,轻松地化解了教学重点、难点,可谓牵一“情”而动全身。教学主题的集中,既便于开放中的约束,又利于规范后的提升,保障了课堂效率。 二、熟读深思子自知 第二个环节倾情诵读,涵泳情致,重在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气韵,读出情感。苏子此赋情思浓郁,语言飞动,声韵和美,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既有诗的情韵,又有韵文的优美绵长,极适合浅唱低吟。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听多看,反复朗读文本,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略读等多种方式,目的在于以声传情。学生把握不好的地方,教师及时纠正指导,及时示范。多样化、立体式的诵读也许会占去教学时间的半壁江山,但“熟读深思子自知”,下再大的力气也是值得的! 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适当的延展,有助于学生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发现苏轼及其诗文的内涵,关键是选准拓展的基点,找准延伸的空间。很有趣的是,“明月”意象在一定程度上观照了苏轼的情感变化。“明月”,是苏轼写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开启抒情闸门的引子,阐述人生哲理的凭借,同时“明月”又具有隐喻性,正是文本的空白处和紧要处,是寻找苏子心灵变迁的捷径,最具拓展延伸潜质。第四环节“苏轼与明月意象体悟苏轼的心路历程”,与文本不即不离,又若即若离,以期立足于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课前自主独立地搜集苏轼的相关信息,在这个基础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省嘉峪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能源控股集团所属辽能股份招聘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关IQC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涂装电泳知识培训心得
- 2025华晋焦煤井下操作技能人员招聘100人(山西)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上半年安徽交控集团所属交控资源公司招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安全培训菏泽课件
- 安全培训英文翻译课件
- 涂料色卡销售知识培训课件
- 涂料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 露天矿山寒冬安全培训
- 学生意外事故证明范文2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活动手册答案
- 个人三轮电动车转让合同
- 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医疗护理员五级理论知识考核试题
- 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词语(1-6年级)
- 08SG520-3 钢吊车梁(H型钢 工作级别A1~A5)
- CJJ166-2011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 2024年4月自考08368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试题
- 幼儿园拍照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