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及乐府歌行部分)课堂笔记.doc_第1页
李白(生平及乐府歌行部分)课堂笔记.doc_第2页
李白(生平及乐府歌行部分)课堂笔记.doc_第3页
李白(生平及乐府歌行部分)课堂笔记.doc_第4页
李白(生平及乐府歌行部分)课堂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充满传奇色彩的谪仙人李白v 出生、死亡传说:梦长庚而生、捉月骑鲸v 生平传说:力士脱靴、李郭互救v 身世之谜(出生地、国籍)v 家室之谜(婚姻、子女)v 待诏翰林之谜;从璘事件之谜 (一)李白生平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v 李白是哪里人?(众说纷纭)v 旧说在蜀中,20世纪后有碎叶说、条支说v 其国籍则有胡人说、胡化汉人说等 。v 现公认: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地为中亚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李白一生的五个时期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角度解读1.二十四岁以前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 蜀中道风盛行:“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蜀地盛行游侠之风:“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开元五年(717)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蜀文化的熏陶:隐居、漫游、任侠、神仙道教信仰;塑造了李白的豪放性格与诗风。2.二十四岁到四十二岁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1)安陆十年,漫游干谒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浮洞庭、历襄阳、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在湖北安陆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再次展开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干谒生活:北至洛阳、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遍及半个中国 。(2)开元二十四、五年(736-737)一入长安。目睹官场黑暗,失望而归;与楚文化的融合及冲突(融合为主):寄居妻家,与楚文化的融合:“我本楚狂人”(庐山谣)“予为楚壮士”(淮阴书怀寄王宋城)个性孤傲: “楚国青蝇何太多, 连城白璧遭谗毁”,讥刺“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3)迁家山东,隐居徂莱 迁家山东寓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等隐居于徂莱山,号竹溪六逸。 第二次成家:“次合于鲁一妇人”(魏颢李翰林集序)与鲁文化的冲突及婚姻悲剧:对以周孔遗风为代表的鲁文化较多批评嘲鲁儒: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南陵别儿童入京)3.四十二到四十四岁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天宝元年(742)秋,因玉真公主推荐,被诏入京。 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天宝三载(744)春,上书求还山,玄宗赐金遣之。皇家崇道文化的盛行与李白待诏翰林:以道教或道教兼文学之身份待诏翰林,顺应了当时皇家大崇道教的主流文化李白供奉翰林的传奇与史实v “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的传说。v 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亡万乘之尊,因命纳屦,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 v 新唐书李白传:“力士素贵,耻之,谪其诗以激杨妃,帝欲官白,妃辄沮之。” v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旧唐书:高力士在玄宗朝显贵异常李林甫、安禄山辈“因之而取将相高位”、“肃宗在春宫呼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阿翁,驸马辈呼为爷”(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四“宦官”) v 李白在朝时,奉诏作词、侍从游宴都甚合应制之体,即便书怀酬赠,也显得异常拘谨。v 若真有其事,为何李白自己、其同辈及稍后之人都从未言之? v 参考:裴斐李白的传奇与史实(文学遗产1993年第3期 )4.四十四到五十五岁十载漫游时期受北海高天师到路与杜甫相识,后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一带。又到齐鲁,金陵、幽蓟等地。 5.五十五到六十二岁报国蒙冤时期天宝十四载(755)11月,安史之乱爆发。慨然报国,加入永王李璘幕府。肃宗即位后,以叛乱罪讨伐永王。李白因“从璘”,以反叛罪蒙冤系浔阳狱,后长流夜郎(今贵州铜梓)。慨然辞世v 乾元二年(),遇赦放还。v 上元二年(),以61岁高龄再次请缨,欲从李光弼出征东南,半道病还,次年病逝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中,享年岁。临路歌v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v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v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家室、儿女考v 李白一生结过几次婚?有几个妻子、儿女?v 许氏夫人:前宰相许围师的孙女 ,十年。生女平阳、子伯禽。v 刘氏:同居后分手 。v 南陵别儿童入京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v 东鲁某氏 :结婚五年后不幸亡故(情投意合,信任)v 宗氏: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自代内赠 )补充:故事“千金买壁” v 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 。其后,宗氏和仆人来到,爱赏其诗,正好梁园的人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并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v 史料的记载中,描述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可以说和李白是志同道合。在李白因李璘案下狱,发配夜郎时,宗氏还多次施救 。(二)李白思想、人格的复杂性1、思想复杂:儒、道、仙、侠的融合。2、经历的复杂、传奇:半生漫游,蜀、楚、鲁文化、吴越、燕赵等文化的融合;以布衣为皇帝召见;3、人格的复杂:入世、隐逸、求仙、任侠集于一身。 4、人生境界的逍遥、任真: “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苏轼 称“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儒、道、侠的结合v 积极入世的儒家用世思想: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v 推崇姜太公、鲁仲连、郦食其、张良、谢安等。v 神仙道教思想:“名在方士格”、“竹溪六逸”等。v 任侠思想:“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v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结客少年场行)v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名家论李白v 龚自珍最录李白诗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v 罗宗强李杜论略:“李白一生追求的三件事,就是:任侠、求仙学道、建立功业。”v 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道教的五大观念道、运、自然、贵生爱身和神仙,都处处支配着李白。” vv 性格之率真狂诞v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v 感情之强烈奔放v “我说李白的价值是在给人以解放。这是因为他所爱、所憎、所求、所弃、所喜、所愁,皆趋于极端故。”(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二) 李白的乐府、歌行v 乐府:多为拟古之作(149/122)v 借古题写时事;以古题抒己怀v 均能曲尽拟古之妙;且富于创新意识“复中有变”v 赏析v 将进酒(蜀道难、行路难、梁甫吟)v 远别离(上之回、丁都护歌、侠客行)v 参考:葛晓音论李白乐府的复与变(文学评论1995,2期)将 进 酒开篇:两组排比长句v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v 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 。v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舒卷往复君不见v 对比:“黄河落天走东海” (短促的单句)v 空间范畴的夸张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v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v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v 时间范畴的夸张 。v 巨人式的感伤:悲感已极,不堕纤弱夸张:时间、空间。 正向、反向。v 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 。v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v 情绪由“悲”转作“欢”、“乐”。 v 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 。v 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 。v 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 ,大写的“我” 人的价值宣言。v 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v 豪情万丈,深蕴骨中。v “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 v 描绘了一场盛筵 :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v 非“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旨句 化用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内在情感线索:由狂放转而为愤激 v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钟鸣鼎食”之家)v 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v “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备受诗人同情。v 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v 诗情再入狂放,且愈来愈狂 。v “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v 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 :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却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 ;浪漫色彩极浓。v 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 与尔同销万古愁 。v 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v 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 。v 通观全篇,开端为大开,此为大合;大起大落。 诗歌章法v 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v 唐诗别裁:“太白七言古,想落天外,局变自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v “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总结v 将进酒五音繁会、气象万千。v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v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蜀道难(自学)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兀豕,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 蜀道难主旨蠡测罪严武讽章仇兼琼讽玄宗幸蜀言险著戒,非专指一人一事送友人入蜀即事名篇,别无寓意寄托作者功业难成,仕途坎坷的感慨反映诗人忧国之思,揭露时弊歌颂山川的奇险和壮丽李白歌行v 李白歌行与乐府的区分v 代表作:天姥吟、庐山谣、襄阳歌、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v 艺术特色:v 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v 李白式开篇:破空而来,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忧愤之深之烈,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v 三四句: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