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林屋洞导游词_第1页
苏州林屋洞导游词_第2页
苏州林屋洞导游词_第3页
苏州林屋洞导游词_第4页
苏州林屋洞导游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苏州林屋洞导游词 林屋洞,俗称龙洞,因“顶平如屋,立石成林”而得名。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苏州林屋洞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苏州林屋洞导游词范文 1: 林屋洞位于西山镇东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据云笈七签等道教经典记载,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为第九洞天,一称“左神幽虚之天”,别称“天后别宫”。相传,古时有龙居林屋洞内,故洞体似龙,又称“龙洞”,林屋山亦称龙洞山 林屋洞景点面积为 18 公顷,属石灰岩地下厅式溶洞,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 顶平如屋,故称林屋。洞中路平水静,人行其中,似闲庭信步,抬头仰望,钟乳倒挂,鬼斧神工。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时而狭窄,时而开阔,既幽且深,既曲而折,深幻莫测,扑朔迷离。洞有石室、龙床、银房、石钟、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龙盆、隔凡门、石燕、隐泉、乳泉等石景。 出洞登山,暮眺山鸟归巢,渔帆疏影,袅袅炊烟,冉冉升起,为西山著名古十景之一“林屋晚烟”。山顶有“驾浮阁”,高 24 米。站于斯,可观梅园胜景。 3000 亩梅海,蔚为壮观。“林屋梅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赏梅及梅文化活动2 / 6 基地。每年 2 月底至 3 月初 “太 湖西山梅花节”胜会便在此召开。 苏州林屋洞导游词范文 2: 林屋洞,俗称龙洞,因“顶平如屋,立石成林”而得名。自唐、宋开始就是我国一道教圣地,谓“天下第九洞天”。洞内冬暖夏凉,四季恒温,景观奇幻,被古人誉为人间仙境。 一走进林屋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写着:”雨洞,滴水如雨,叮咚悦耳,渐入仙境”。果然,石头上滴下水滴,落入小池塘,泛起阵阵涟漪。仔细聆听,声音“叮叮咚咚”,像一首优美的旋律,给人清新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 接着,我们来到了“隔凡洞”。果然,这 洞真是名副其实,远处有一面被灯光打成淡紫色的石壁,一旁还有被灯光打成深绿色的小石头,仿佛是画龙点睛 ;近处还有一座小巧的石桥,与桥下清澈见底的池水和水滴演奏的旋律配合起来,似乎与凡界相隔,美不胜收。另外,这儿还是儿童的乐园。走在石头间的小路上,踩在水池上一块块圆形的石头上,在高高低低没有规则的路线上穿梭,还真有探险的味道。于是,我和妈妈玩起了捉迷藏。哈哈,用大石头做掩护可真是一个好办法,妈妈找了好几次都没能找到我。 我们又游览了其余几个洞,又看到一牌子:“未开发洞穴,留给后代子孙”。我在想,我们还是 把这人间的美景3 / 6 留给后人一起与我们分享吧。 苏州林屋洞导游词范文 3: 林屋洞位于西山镇东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洞口石壁上镌刻着“天下第九洞天”、“林屋洞”、“仙府”、“灵威丈人得大禹素书处”等大字。据云笈七签等道教经典记载,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为第九洞天,一称“左神幽虚之天”,别称“天后别宫”。十大洞天分别为:王屋山洞,一称小有清虚之天 ;委羽山洞,一称大有空明之天 ;西城山洞,一称太元总真之天 ;西玄山洞,一称三元极真之天 ;青城山洞,一称宝仙丸室之天 ;赤城山洞,一称紫玉清平之天 ;罗浮山洞,一称朱明曜真之天 ;句曲山洞,一称金坛华阳之天 ;林屋山洞 ;括苍山洞,一称成德隐玄之天。相传,古时有龙居林屋洞内,故洞体似龙,又称“龙洞”,林屋山亦俗称龙洞山。林屋洞历史悠久,历代记载、传说大多与大禹治水有关。古时也有以林屋山来代称整个西山的。 吴地记载:“在县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远世莫能测。吴王使灵威丈人入洞穴,十七日不能尽,因得禹书。”郡国志 载:“洞庭山有宫五门,东通林屋,西达峨眉,南接罗浮,北连岱岳。东有石楼,楼下两石,扣之清越,所谓神镇。”玄中记载:“吴国西有具区,中有包山。洞庭地下,潜通琅邪东武山。山穴道一名椒山。哀公九年,越4 / 6 败吴夫差于夫椒,即此是也,又名洞庭山。吴大帝时,使人行二十余里而返,云上闻波浪声,有大蝙蝠如鸟,拂杀火穴中,高处照不见巅,左右多有道人马迹。禹治水过会稽,梦人衣玄纁,告治水法,在此山北钿函中,并不死方,禹得藏于包山石室。吴人得之不晓,问孔子云:王居殿,赤鸟衔集庭,此何文字 ?曰:此禹石函文也。”五符载:“林 屋山,一名包山,在太湖中。下有洞,潜通五岳,号天后别宫。夏禹治水,平后,藏五符于此。吴王阖闾使灵威丈人入山,所得是也。”真诰载:“包山下有石室银房,围百里。又有白芝隐泉,其水紫色。”战国策载:“句曲山间有灵府,洞庭四开。古人谓为仙坛之灵区,天后之便阙,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杳。众洞相连,七塗九便,四方交达。天后者,林屋洞中之真君。住在太湖包山下,灵威丈人所得灵宝符处也。”林屋古洞,山海经、风土记等古书也均有记载,足见历史之悠久,洞府之深邃。唐宋时遇有水旱之灾,朝庭多派官员至林屋洞祭神。 林屋洞,景点面积 18 公顷,在洞天世界中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为石灰岩地下厅式溶洞,其最为独特之处,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故称林屋。路平水静,人行其间,似闲庭信步,抬头仰望,虽有钟乳倒挂,但从整体看,则石板一块,有鬼斧神工之疑。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时而狭窄,时而开阔,既幽且深,既曲而折,深幻莫测,扑5 / 6 朔迷离。洞原有雨洞、丙洞、旸谷洞三洞会于一穴,因“文革”中开山采石,现仅存雨洞及旸谷洞两个洞口。洞中有石室、龙床、银房、石钟、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龙盆、隔凡门、石燕、隐泉、鱼乳泉等石景。唐代 皮日休称“金堂似铸出,玉座如琢成”,清代姚承绪称其为“石室滃云气,地轴殷湖声 ;中空百怪集,诡状难具名 ;金庭与玉柱,万古留真形。”可见洞内石景之丰富。民国后洞口淤塞, 1980年开始清理,洞体挖进 500 多米,并挖掘出梁天监二年 (503年 )20 名道士居洞生活记载的石碑一块,及唐、宋祭神所用的金龙及青铜鎏金龙 7 条 (现存苏州博物馆 )。 1984 年 10 月1 日景点正式开放,由吴县市旅游局西山风景管理所负责管理。洞内照明、道路、排水、通风等设施齐全,各色彩灯更增添了神秘瑰丽的气氛,游程达 1200 多米。洞口还有宋朝尚书李弥大的 道隐园记等颇为珍贵的摩岩石刻 (详见“文物”部分 ),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洞登山,山石宛若牛羊,形似犀象,起伏蹲卧,各具神态,称十二生肖石,即所谓的“齐物古观”。曲岩、鳞岩,天成石罅,入地而生,蜿蜒起伏,若断若续。暮眺山鸟归巢,渔帆疏影,村庄袅袅炊烟,冉冉升起,为西山著名胜景“林屋晚烟”。 1996 年在山顶建“驾浮”阁,高 24 米,八面三级,琉璃攒尖式,平台内设二层,陈列颂梅、赞梅的书画及摄影作品,为赏梅胜地。山周围遍植梅树, 1997 年开始6 / 6 吴县市人民政府在林屋洞景区举行吴县太湖梅花节活动,“林屋梅 海”成为新的吴中一大胜景,成为全国最大的赏梅及梅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