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5 西安景点导游词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景点导游词,欢迎参考 ! 篇一:华清池 华清池是位于唐华清宫遗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宫苑,西距西安 30 公里 , 南依骊山,北面渭水。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以及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而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 家首批 旅游示范景区。 华清池融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于一体,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修建离宫别苑。景区仿唐建筑大气恢宏,园林风光别具一格。主要有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有飞霜殿、昭阳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有体验皇家温泉的以澜汤殿、御汤苑、星辰苑、尚食苑、长汤苑、少阳苑、香凝阁和御膳阁为主的华清御汤 (精品 )酒店。 4 月推出的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成为中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典范。 2016 年 5 月推出的多 媒体影像2 / 15 剧玄境长生殿,成为传统博物馆数字化改造的新模式。 近年来,华清池以“打造中国唐宫廷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为发展愿景,积极实施唐华清宫文化旅游开发战略,按照历史文化、御汤文化、宫苑文化、梨园文化、宗教文化等五大文化元素规划建设唐华清宫文化旅游大景区。 篇二: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 1087 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 和石刻图案 ;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 745 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石台孝经和公元 837 年刻成的开成石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石台孝经修盖的碑亭。石台孝经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 745 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玄宗为孝经写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后面是孝经原文,小 字是玄宗为孝经作的注释。底座由 3 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较有3 / 15 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兽。此碑由 4 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 12 部经书,计 650252 字,用石 114 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孟子 17 面 3 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 12 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 子必读之书。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 12 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 7 次刻经。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篇三: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和平门外 4 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三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 这座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 5 层,高 60 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 64 米,共 7层,底边各长 25 米。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4 / 15 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 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 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 (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另一块 “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小雁塔 小雁塔在西安市友谊路南侧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成为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因规模小于大雁塔,修建时间较晚,故称小雁塔。 荐福寺原建于唐长安城开化坊内,是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的旧宅。睿宗文明元年 (684 年 )皇室外戚为高宗荐福而建寺。天授元年 (690 年 )改为荐福寺,是唐长安城中的著名寺院。唐代名 僧义诤在荐福寺译经,共译 56 部,撰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对研究中印文化交流极有价值。 现寺内存有的小雁塔,为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为15 层,高约 4 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名辟一门。塔5 / 15 身从下至下逐层递减内收,愈上愈促,秀丽玲珑,别具风格。门框为青石彻成。塔身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木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明清两代因屡经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 13 层。今寺内还保存一口重万余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1192 年 )铸的臣大铁钟,钟声宏亮,是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 篇四: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 (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侧,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 2016 年 5 月 1 日,伴随着“第二届西安曲江国际光影节”的盛大开幕,大唐芙蓉园二期工程唐市街区也正式对外营业,向中外游人展现当年大唐长安东西市商业区的繁荣景象。 公园:大唐芙蓉园 汉语拼音: t ng r ng n 大唐芙蓉园风景 (17 张 ) 全园景观分为十二个文化主题区域,从帝王、诗歌、民间、饮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举、歌舞、大门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园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包括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6 / 15 陆羽茶社、唐市等众多景点。 园区各景点每天上演各种精彩节目,包括祈天鼓舞、“教坊乐舞”宫廷演出、“艳影霓裳”服饰表演、少林武术表演、舞狮、高跷、杂技等。每晚上演的全球最大水幕电影,集音乐喷泉、激光、火焰、水雷、水雾为一体,带给游客震 撼的立体感觉。园区主题演出大型梦幻诗乐舞剧梦回大唐恢宏大气,如梦亦幻,曾应邀赴新加坡演出,受到了新加坡总统纳丹、总理李显龙和内阁资政李光耀的亲切接见和大力称赞。每逢节假日,还有各种应景主题活动,带给你三百六十五天的惊喜欢乐。大唐芙蓉园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成为华夏子孙寻根追梦的文化祖庭和重温盛世的精神家园,它将带您进入中国唯一的盛唐文化之旅。 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占地 1000亩,其中水面 300 亩,总投资 13 亿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 北,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包括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大唐芙蓉园创下多项纪录,有全球最大的水景表演,是首个“五感” (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主题公园 ;拥有全球最大户外香化工程 ;是全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集中国园林及建筑艺术之大成。 7 / 15 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隋文帝开皇 3 年 (公元 583 年 ),就于此修建了“芙蓉园”。现今的大唐芙蓉园建 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总建筑面 积近 10 万平米,亭、台、楼、阁、榭、桥、廊,一应俱全。全园景观分为十二个文化主题区域,从帝王、诗歌、民间、饮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举、歌舞、大门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园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包括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等众多景点。 园内唐式古建筑在建筑规模上全国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集中了唐时期的所有建筑形式,简直就是一本完整的唐代建筑教科书大唐芙蓉园遵循古建筑应是延年益寿,不是返老还童的原则。建筑材料设计均采用 砖瓦混凝结构与木材结构相结合,既保存了唐代建筑的原貌,又能使古建筑长久不受损害。 此外,大唐芙蓉园利用各种表现形式来充分、自然地展示盛唐文化。既能领略到神圣恢弘的皇家文化,又可看到“百帝游曲江”那规模盛大的大唐仪仗队,更有杏园探花、雁塔题名、曲江流饮、入仕出相等主题活动。进入芙蓉园,每个建筑和各个景观都有着迷人的典故传说。漫步其间,高大的古典建筑与粼粼波光让人目不暇接,似乎自从踏入大门8 / 15 的那一刻,便已扭转时空,梦回唐朝。 大唐芙蓉园的建设,是中国园林及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尤其是盛唐风格的皇 家园林曾使这块区域为世界所关注。园区仿唐建筑设计建设、园区景观设计建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建筑、古典园林建设。大唐芙蓉园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成为华夏子孙寻根追梦的文化祖庭和重温盛世的精神家园,被誉为“中华历史之园、精神之园、自然之园、人文之园、艺术之园”,象征着中华崛起的伟大时代,是中国繁荣昌盛的新世纪图腾。 011 年 1 月 17 日,国家旅游局授予西安大雁塔 大唐芙蓉园景区国家 5 篇五:秦始皇兵马俑 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 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世界。这一建在公元 前 3 世纪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无论建造年代、建筑规模与艺术效果无不堪与“世界七大奇迹”媲美。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誉不胫而走,成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代名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遗址博物馆,除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保护陈列大厅外,还有兵马俑坑出土文物陈列室和秦陵铜车马陈列室。 0 世纪最重要的发现 9 / 15 西杨村本是郦山北麓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村庄。 1974年 3 月,西杨村的村民在村南 160 米的柿树林畔打一口井。这里地处骊山冲积扇前缘,累经山洪泥石流淤积,耕地间夹杂布满鹅卵石的灌木丛和废弃荒地。 3 月 24 日动工,挖到 3米多深时,发现下面是红烧土、烧结硬块和炭屑灰烬,大家以为碰上了老砖窑址。继续往下打,在 5 米多深处的井壁西侧, 阴暗的光线下终于露出“瓦王爷”凝静的面容。村民们正诧异间, 恰好公社干部房树民来检查打井进度。他下到井底仔细观察,发现出上的砖块与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秦砖一模一样,急忙告诉大家暂停打井,接着便匆匆赶往县城报告县文化馆。 湮没 2200 年的“世界第 八大奇迹”就这样重新回到人间。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1974 年 3 月 29 日。 中国雕塑艺术的高峰 先秦雕塑古朴拙稚,直到接受佛教文化之后,才形成中国雕塑的艺术风格。它的特点是高度概括,线条简洁,风格浪漫,注重装饰,讲究神似而失于写实。然而,秦兵马俑的发现使中外美 术史专家们瞠目结舌。人们在这里发现了2000 年前东方古典写实 主义雕塑艺术的高峰,找到了中国美术史上长期缺失的一页 !它严格运用写实主义创作手法,无论形体、结构、比例、质感、量度都以准确的解剖构造为依据 可以看出皮肤肌肉下颧骨、眉骨、颌10 / 15 骨的准确位置,五官的大小、比例、位置一丝不苟,形体的每一凸凹无不符合人体解剖构造。甚 至可以从马的造型判断其品种。非但如此,这些艺术大师还注意 紧紧抓住人物性格,从人物的面部表情、内心活动、精神状态上 追求变化,塑造出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形神俱备,无一雷同的 众多艺术造型。 一号坑 一号坑保护陈列大厅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最早的建筑, 1979 年 10 月建成开放。 在三个兵马俑坑中,它发现得最早,规模也最大。俑坑呈东 西向长方形,面积 14260平方米。坑内有 10 道宽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 阔 9 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局部发掘已出土陶俑 1000 余尊, 战车 8 辆,战车的陶马 32 匹,各种青铜兵器近万件。根据出 土兵马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藏兵马俑 6000 余件。 这是一个以步兵为主,战车、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配置有前锋、主体、后卫和翼卫,步骑相间,车马兼具,规模庞大,布局严密。 东端 3 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 68 尊,是军阵的前锋 ;后面接着战车与步兵相间的 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 ;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 1 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那 就是军阵的 翼卫和后卫了。 这里的陶俑按兵种可分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和骑兵俑 4 种。步兵源排列成纵队或横队,各作不同的手持兵器11 / 15 姿势 ;弩兵 俑作张弓待发姿势并背负箭 ;车兵俑手持兵器跟随在战车后面 ; 骑兵俑站立在马旁,一手牵马,一手紧握兵器。 严格的军阶等级制度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从陶俑 的不同穿着、装束和兵器配备上可以清楚看得出来。级别最低的 士兵俑束发挽髯,只穿短褐,胸无锡甲,腿扎行股 (裹腿 ),足登方口齐头履 ;级别较高的士兵束发或戴小圆帽,除短褐外还披短甲,足登短靴或方口齐头履 ;低级军吏源 头戴单版长冠,身穿战袍外罩黑色长甲 ;高级军吏俑头戴双版长冠,战袍外罩彩色花边 胸甲或前后摆平齐的鱼鳞甲 ;与众不同的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冠带在颈下挽结并下垂胸前。这种冠也叫“鹤冠”,冠上两边本来 坚插黑色的鸡尾,据说鹤是一种性情勇猛善斗的鸟,“其斗到死乃 止”。将军身穿两重战袍,袍外罩有形制奇特的铝甲,铝甲前胸呈 三角形由鱼鳞甲片组成,双肩及前后胸有用彩带扎的花结。位于步兵俑群间的将军涌被一群军吏俑簇拥,面部威严,络腮胡须,双 、足分开,右手紧握左臂手腕,双手交置腹前,似作拄剑姿势。另一尊原先站在战军上的将 军俑额下长须,神态庄重,左手按剑。军阶等级也从所持兵器不同看得出来,将军涌和高级军吏仅有佩剑, 用作指挥与自卫 ;低级军吏和士兵俑则各持进攻性兵器长矛、戈等。 二号坑 位于一号坑北侧约 20 米处的二号坑是在 1976 年考古12 / 15 勘查中发现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 96 米,南北最宽处 84 米,深约 5 米,面积约 6000 平方米。 二号坑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弩的跪式和立式弩兵源组成方阵 ;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 ;第三单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 兵俑混合编制成长方阵 ;第四单元即涌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 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地组合为曲尺形阵,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阵式变换灵活,首 尾相互策应,既 是试探性进攻的触角,又是突击性进攻的前锋。它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唯一发现,为认识秦代军事编制和作战方法提 供了难得的直观模型。 据局部试掘所知的密度估算,二号坑埋藏兵马俑数量约 2000 件,并会有大量青铜兵器。与一、三号坑相比,二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其组阵之复 杂,兵种之齐全,姿式之多样及保存之完整都超过一、三号坑,其 中鞍 马骑兵俑、跪姿弩兵俑是二号坑独有的,各式战车之齐全也是二号坑的特色。这里的战车可分为指挥车、副车、驷乘车和一般战车四种。指挥车装饰华丽,通体擦黑漆,绘有精美的几何形图案,车顶有圆形华盖,车内位立将军俑、御手涌和戎右俑 (警卫员 ),指挥工具是悬挂在车内的钟和鼓,击鼓时进攻,敲钟时退却。副车也有华盖和钟鼓,车上只有御手俑和戎右俑, 留下将军俑的空位,作战时,副车紧跟指挥车,以备指挥车一旦发13 / 15 生不测及时递补与救护。驷乘车上也有华盖,但没有钟楼,车上有四名陶俑,一为御手俑,一为军吏俑,其余两名为武士俑,专家认为,这种驷 乘车供作前 驱,行军时在前引导,作战时在前挑战,向敌方投递战书,然后 两军正式交锋。一般战车上有一名御手俑和两名武士俑,位于御手两侧的武士手持矛、戈等长兵器,车上还备有弓箭。 二号坑陈列大厅建成于 1994 年,建筑气魄宏伟,庄严凝重, 具有秦代风格,拥有展室及录像厅、贵宾接待室、监控室、茶座、休息厅、文物库等配套设施,是目前国内建筑面积最大、最现代化、功能最齐全完善的遗址保护陈列大厅。 三号坑 统帅三军的军幕 三号坑与二号坑同在 1976 年考古勘探时发现, 1987年建成保护陈列大 厅。 它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一号坑相距 25 米,东距二号坑约 120 米,三个俑坑呈“品”字状排列。 在三个俑坑中,三号坑是唯一全部发掘清理完成的一座,也 是规模最小的一座。平面结 构“凹”字状,深米,面积 524 平方米。 从三号坑中发掘出 1 辆战车, 4 匹陶马,68 尊武士俑和 34 件青铜兵器。除了与战车配套的 4 尊车兵俑外,其余 64 尊武士俑沿 夹道以非战斗队形环状排列,手持的也不是弓弩、矛、戈之类实 战兵器,而是更多体现仪14 / 15 仗威严的殳 (音“书” )。专家们判定这 里是统帅三军的“军幕”,也就是整支行卫军的指挥 系统。 古代军队虽有多种编列,但最基本的是左、中、右三军。一号坑是左军,二号坑是右军,三号坑是指挥部,那么,还有一支中军在什么地方呢 ?那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大师手绘方案设计思路
- 居住建筑立面处理方案设计
- 配电方案的咨询费
- 荥阳市安全培训课课件
- 校园井盖涂鸦大赛策划书11
- 学校文化墙安全施工方案
- 小巷建筑调色方案设计思路
- 海南建筑施工动画方案设计
- 团队合作致辞范文
- 公务员政治政审个人鉴定
- 2025年全国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255题)
- 党务工作论述知识课件
- 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变化解读
- 自动扶梯应急救援预案
- 老人骨折术前护理
- 工伤认定申请证人证言模板
- 压裂返排液的深度处理及再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零模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南京理工大学介绍课件模板
- 高中物理听评课记录表
- 2025届天津市春季高考升学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一)英语(无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