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对联(参赛).doc_第1页
有趣的对联(参赛).doc_第2页
有趣的对联(参赛).doc_第3页
有趣的对联(参赛).doc_第4页
有趣的对联(参赛).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梳理探究模块教学设想 江汉油田高级中学 赵德霞 433123【设计理念】 “梳理探究”是新课标必修课中的一个亮点模块。“梳理”侧重引导学生在积累上下功夫,以广博学生的语文知识;“探究”侧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疑问的学习品质的培养。而在梳理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如引导学生遵循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分工协作、合作探究的学习规律,那么学生学习的效率、涉猎的范围、探究的深度都将是旧的学习模式所不能比拟的。【设计要求】目的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全员性“目的性”指每次“梳理探究”学习的目标要具体而有针对性目标。如“有趣的对联”,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对联知识,了解对联所蕴涵中华文化,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对对联时的困难和困惑。比如“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不仅要了解现在影视、网络等用语的日渐生活化与口语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究新词新语背后的文化现象与对汉语纯洁性的坚守。“指导性”指学生“梳理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有学前计划,学中指导与解疑,学后展示成果。“可操作性”指教师的计划与实施步骤便于教师指导,便于学生展示成果。“全员性”指小组成员各有事做,不能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这就需要教师计划的可操作性。【设计步骤】1、学生在课外搜集,整理。2、小组交流共享资源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3、分工合作,探究问题,完善资料。4、教师提供课堂共同探究场所,检查学习效果(展示环节),解答疑难。【典型案例】有趣的对联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的起源,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4、尝试对简单但对仗工整的对联。学习重点:积累一定数量的名联,学习掌握对对联的常识,学会欣赏名联。学习难点:尝试、学会写对联。学习方法:课外搜集、整理,与同学分享、鉴赏,分析探究对对联的方法,尝试写对联。【展示环节】一、展示自己所搜集的对联(至少两副),并分析奇妙处。(教师应注意学生鉴赏对联的角度,为下一步掌握对对联要求奠基)教师以纪晓岚的故事导入:细 羽 佳 禽 砖 后 死 粗 毛 野 兽 石 先 生学生例: 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二、我所知道的对联的有关知识。请举例说明。(参照教材)1、对联定义2、对联起源、发展(注意代表人物及名联)3、对联分类(请注意分类标准)4、对对联的基本要求,请举例说明。(重难点)【交流问难环节】三、对对联时我的困惑。可以将自己写的有关对联让同学老师修改、欣赏。【拓展应用】四、对联赏析,熟记名联。(可以从对联的内容、词性、内部结构、声律、用典等任何一方面进行分析鉴赏)1、有天皆丽日,无地不春风。2、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3、白云黄鹤传千古,汉水长江会一楼。4、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5、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着,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五、我来试试对对子。1、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被颠倒了,请重整顺序。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舜日尧天。下联:2、请指出下列对联与哪位人物有关。请识记背诵。(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 )(2)、心悬八卦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3)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赢属国; 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鞲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 ( )(4)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 ( )补:我所知道的名人联3、考场体验(1)、又是一年“五四”来临,油田高级中学学生会拟举行纪念“五四”演讲活动,请为此次活动的主会场拟一副对联。(2)、油田高级中学高三年级决定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请你为会场写一副对联,以鼓舞高三学子士气。【课后我的积累】参考:二、1、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它又叫对子,楹联,楹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样式。2、【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一般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近人根据一些资料,认为对联产生于唐代。唐五代的时候,由于律诗的成熟和盛行,对联也成熟起来。宋、元两代,是对联的发展时期。宋、元两代,一些大联家同时又是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等,使对联艺术与书法艺术相结合,大大增强了对联的审美功能。明初,皇帝朱元璋受民俗的影响,大力提倡对联,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楹联大家,如解缙等。清代达到了对联的鼎盛时期。对联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更是广泛深刻。民国以后,对联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性加强。刘师亮的讽刺谐联,别开生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风气的改变,对联创作跌入谷底。当代,对联又开始复兴。3、按字数,分为短联和长联,上下联各30字及以上为长联。按用途分为春联、贺联(婚庆、贺寿、乔迁、开业等)、挽联、宅第联、胜迹庙堂联等。按内容大体可分为写景、言志、记事三类。一般来说,山水名胜之地,写景联居多;住宅书房之处,以言志联为主;宫殿祠庙和牌楼坛宇之所,则以记事楹联为多。按修辞格式和技巧手法(联格)划分,类别很多,如:集句、复字、叠字、顶真、拆字、变音、诗钟、无情等。4、(1)、字数相等 例:有天皆丽日,无地不春风。(2)、词性相同这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3)、平仄相谐 “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平仄相谐”要求上下联单边的和谐,还包括上下联的相互协调。对联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再者,句中偶数位的字平仄应交替,上下联偶数位字平仄应相反,奇数位字可平可仄(联脚除外)(4)、内容相关,语意相谐。(学生最困难处)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如上联“丽日、春风”是春回大地,一派绚丽灿烂的美好景象。误例:读书应眼界开阔 写字要身体端直此例不当在于大小失度。可对“为人须襟怀坦白”。(5)结构相当(学生困难处) 指上联与下联词组个数及词组类型相当。例如 “门前学种先生柳”不能对“山冈长留处士坟”。“门前”乃偏正短语,而“山冈”并列短语,可对“岭上长留处士坟”。三、教师针对学生问题具体解决,不过问题最大的还是“内容相关”的要求;其次是关于结构相当,学生对联词语能相当,词组往往不能。四、1、内容相关。春回大地,春光明媚的美景。2、言“柳”知人,以“处士”誉之。此联用典,赞陶潜高洁品质。3、词性相同,结构相当,用典。写出黄鹤楼历史文化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