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并重古今相生.doc_第1页
文言并重古今相生.doc_第2页
文言并重古今相生.doc_第3页
文言并重古今相生.doc_第4页
文言并重古今相生.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并重 古今相生对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探索陕西榆林 马小军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应“文”“言”并重,师法古今,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字词句等古汉语知识,又要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赏析作品,还要打通古今,强调古文化的传承和熏陶,要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关键词文言并重、古今相生,诵读,释译,鉴赏。文言文教学之痛似乎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顽症。是重“文”还是重“言”,因人因时,呈现不同的教学主张。重“文”者认为,传统的文言教学只是对字词句和语法修辞的讲解,好端端的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硬生生被肢解成一堆语言材料;课堂枯燥乏味,让学生生烦生厌,进而生怕生退,吃力不讨好。重“言”者认为,当下不少教师凭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对文言文章进行“精彩”演绎,又是表演又是拓展,声色电多媒体,把课堂气氛搞的热热闹闹,但却丢掉了文言文教学的根基,是一种快乐死亡。孰对孰错,不一而足。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努力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值观”的有机融合。就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句语法知识,使学生具有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大纲)的能力,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又要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赏析文章,品评人物,掌握篇章结构和写作技法,使学生具有“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具有文学鉴赏(大纲)的能力,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提升。还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件的精神品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促进学生科学人生观,正确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回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文”“言”并重,师法古今,以古鉴今、古今相生。笔者不揣浅陋,就文言文教学中的三个环节:诵读、释译、鉴赏,谈谈自己的看法。诵读。古诗文的诵读须有三重境界:一、疏通读。要“文从字顺,自然上口”。要让学生在预习时读准字音,处理好句读,对文章整体感知。二、理解读。“须是将文本熟读,字字咀嚼教有味,若理会不得处,深思之又不得,然后将注解看,方有意味”(周大璞训诂学初稿)。宋朱熹亦云:“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此法在预习和讲解时进行。三、欣赏读。“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读书作文谱清唐彪)。此法在讲后进行。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敢于范读、敢于背诵,来感染学生,形成读背的良好氛围。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体味文章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之作,或朗读、或吟诵、或背诵,可以从中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其高雅气质。如杜牧阿房宫赋的珠滚玉溅,极尽辅陈;王勃腾王阁序的典雅丽致,骄散结合;如韩愈祭十二郎文的呼号痛哭,涕泗横流;李密陈情表的至情至理,忠孝两全;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文简情深,朴实动人;司马迁报任安书的生死大义,沉郁顿措。释译。那种将文章疏通一下,意译一番,教师讲个大概,学生懂个大意的串讲做法,只会让言者昏昏,听者厌厌。其实,对文意的疏通,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凭借旧有的文言知识,课本中的注释,手头的工具书,以及同学间的相互探究合作,完全可以疏通文意的80左右,老师须做的是把其余的解决不了的疑难收集整理,分类后为学生讲实、讲透、讲清、讲明。一、注重看似容易的字词,因望文生意而产生误解。如论语中“人不知而不愠”中“知”是“理解”而非“知道”;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是珍珠月是弓”中的“可怜”是“可爱”之意;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的“疑”应与“山穷水复疑无路”中的“疑”用法相同,都是“好像”而非“怀疑”。二、对那些疑难的知识点宜化难为易,要善于联系,注重总结,敢于推测。(1)、善于联系与课文联系,如“爱”:吝啬吝惜。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过秦论中有“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如五人墓碑记中“缙绅能不易其志者”是定语后置,学习时可联系石钟山记中的“石之铿然有声者”。与诗词联系,如“相”偏指一方。孔雀东南飞中“嬉戏莫相忘”,陈涉世家中“苟富贵,莫相忘”,即可联系回乡偶书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用法相同都为“偏指我”。再如陌上桑中“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坐”,即可联系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都为“因为”之意。与现实生活联系。如“见”表示对我怎么样,可联系生活中写信时常用“见谅、见恕”就化难为易了。再如宾语前置句“唯弈秋之为听”可联系俗语“唯君之马首是瞻”或成语“唯利是图”。与高考联系,如讲秋水中“闻道百,以为莫已若焉,我之谓也”译为“说的是我啊”。2002年全国卷要求翻译“其李将军之谓也”一句,句式与之相同。再如讲名词活用为动词时,可联系2008年全国卷“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一句,其中“君”“兄”就是“用国君礼对待”、“用兄长礼对待”的意思。(2)、注重集累例如欧阳修醉翁亭记全文402字,有23处用“而”,其用法归纳为5种:“溪深而鱼肥”表并列,“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少饮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3)、勇于推测北大吴小如教授在讲授木兰词“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时想,木兰明明是心事重重,怎么能“无所思,无所忆”呢?于是就大胆怀疑,细检诗经、古诗十九首推测出“思”、“忆”乃“男女间的互相思念”,这样解释就体现出木兰这一个少女形象相当纯洁不同与一般只想找婆家生孩子的女性。此外推测时还可利用对称规律法,句子成分分析法,结合语境法等。鉴赏。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鉴赏文言文作品应立足文本,精心设计,要条理有序,梯度合理;戒空戒浮,戒虚戒滥。要在教学中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发观、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课常激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四个字:炼、写、悟、联。(1)、炼。即教师在鉴赏文本时应立足文本,精心提炼,提纲挈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文章有拨云化雾见青天之感,能深入文章之髓。这是把文言文上精彩的关健。如石钟山记以“疑”字设题,存疑一释疑一破疑;陈情表以“忠”“孝”二字设题,尽忠尽孝忠孝不能两全先尽忠后尽孝;阿房宫赋中以“奢”、“亡”、“哀”设题,统领全文。(2)、写。这是把文言文上活的重要一环。写在文言文教学中有以下几种形式:改写,孔雀东南飞中改写结尾,体味原作“化鸟”笔法之妙。静女改写为现代诗。仿写,学习项脊轩志后,仿写生活中的亲情或寓情于景手法。编写课本剧,如鸿门宴。写对联,如琵琶行。(3)、悟。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理解层面上,还应善于打通古今,用现代观念来理解把握作品内容,汲取古人的智慧和精神,这是把文言文上新的突破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徵说“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用现代观点看它体现了怎样一种管理理念。对孔雀东南飞、促织中浪漫主义手法赏析。学习报任安书和屈原列传后对生与死进行感悟。(4)、联。这是利用拓展之法把课文读厚之法。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联系课本,如学了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太后、忌讽齐正纳谏后可以前后联系说说说服他人的成功秘诀。联系史料,如学鸿门宴可联系史料、补充史事,更全面认识和评价刘项二人。学勾践灭吴可补足课文中省略问部分,分析勾践灭吴胜利的其它回素。联系相关作品,如学了项脊轩志可联系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