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有答案).doc_第1页
诗歌鉴赏(有答案).doc_第2页
诗歌鉴赏(有答案).doc_第3页
诗歌鉴赏(有答案).doc_第4页
诗歌鉴赏(有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第一部分:主要的诗歌类型按语言形式可分为诗、词、散曲等;按内容可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第二部分:题型分析古诗词考查内容简析古诗词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诗词曲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和初步鉴赏诗词曲的能力。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古诗词曲相关格律知识;作品的背景资料及作者的创作风格;诗词曲的内容大意;诗词曲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作品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归纳:一、诗词各占半壁江山,唐诗、宋诗、宋词三分天下。二、所选诗词皆是名家名篇,学生比较熟悉,重视课文作者。三、所考查的诗词全是写景抒情类。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初中生阅读。四、考查诗歌时,善用比较阅读。第三部分:解法指导一、会密码: 1、诗词标题 2、作者风格 3、注解小序 4、意象涵义 5、题干提示密码1:诗词题目 “送”、“别”送别诗 咏+古迹(人名)、古迹+怀古(咏怀)、古迹名怀古诗 咏(题、赞、赠)+物象写景咏物诗 “塞”、“军”、“征”、“凉州词”、“关山月”、“从军行”、“少年行”边塞诗例 凉 州 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 上 曲 戴叔伦 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问:从内容上看这两首都是描写_边塞生活_ 的诗?密码2:作家风格李 白:想象奇特,雄健奔放 杜 甫:沉郁顿挫王 维:诗情画意 白居易:明白晓畅 范仲淹:苍凉悲壮、缠绵深婉 苏 轼:豪放旷大、婉约陆 游:雄浑豪放 辛弃疾:悲壮雄放文天祥:慷慨悲壮气贯长虹例: 秋雨夜眠 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问:读这首诗(也可结合你平时读过的白居易的诗歌),你感受到了白居易的诗歌有怎样的特点? 答:白居易的诗歌特点是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密码3:注解小序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03年江西中考试题)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这首诗。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咏史 李商隐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08年中考新评价)注:三百年:指从三国孙权至陈亡这一历史时期。问:这首诗是咏史诗,它是由哪段历史引发感叹的?诗歌的意象o 什么是意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 。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一)o 1月思乡,怀人。o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o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o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o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o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二)o 5莲爱的象征 。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o 6梧桐凄凉悲伤 o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o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三)o 8秋蝉高洁,悲凉 o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o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o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o 10. 柳离情依依 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 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四)o 11芳草离恨 “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 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五)o 12芭蕉孤独与忧愁o 芭蕉和梧桐意象的意蕴差不多,常常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o 13羌笛凄切之声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o 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o 15.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六)o 16.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后来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 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密码4:意象内涵菊 :隐逸、高洁 梅 :不畏严寒坚强不屈松柏:坚挺、傲岸 柳 :送别、留恋、易变莲:高洁、爱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 子规:悲惨、凄恻 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沙鸥:飘零、伤感 青鸟:书信的使者芭蕉:孤独与忧愁 羌笛:凄切之声 月亮:思乡、人生得失 西风:落寞、惆怅云 :漂泊不定 江水:忧愁、时间流逝你会吗?乌鸦、红豆、鸿雁、秋蝉各有什么意寓? 早梅万物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归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问:这首诗是咏梅诗,它写出了梅怎样的特点? 不畏严寒、凌寒独开的秉性。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问:诗中孤云、燕子、杜鹃鸟三个意象是诗人自身悲凉凄惨形象的写照。 密码5:题干提示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江西06年中考试题问: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农村(田园、乡村)风光。_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问:联系你读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说“鬓虽残,心未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人虽老,为国收复失土的雄心还在。二、会术语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工描与白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与景(抒情方式),托物言志、衬托、象征、想象、对比、 虚实结合、比兴、正侧(面)结合,化用典故,动静结合等等 3、语言特色:清新淡雅、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 有感染力等等 4、意境:幽静、萧瑟、冷清、悲凉、苍茫、恬静、生机勃勃、静谧等等 意象:人、事、物、景等诗歌表现技巧o 5,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o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o 6.情感:欢快、喜悦、热爱、向往、恬淡、孤寂、无奈、失望、忧愁、憎恶、同情、惋惜、惆怅迷惘、孤独寂寞、恬淡闲适、欢快愉悦、激愤悲凉、安贫乐道、寄情山水、忧国忧民、思念家乡亲人、惜别,愤懑、离愁别恨、怅然若失、怀古伤今、感时伤世 .格调(风格):悲壮苍凉(不得志者)、豪放洒脱(豪放派)、淡泊宁静(山水田园诗)、雄浑开阔(边塞诗)、委婉缠绵(婉约派) 作用:画龙点晴、言近意远、音韵和谐、余音绕梁等三、会表达格式 1、意象含义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品味关键语句:含义+手法(修辞、表现手法)+表达作用(情感) 3、表现手法的作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义主旨情感) 、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诗+诗歌写了什么(特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方法1、诗中描绘了什么画面?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修辞(表达)2、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有什么作用? 答题方法:手法(使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义主旨情感) “”(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手法(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情感) 3、 “”(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析好在哪里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诗+诗歌写了什么(特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一.巧用修辞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3拟人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3。修辞手法:如反复、排比、夸张、比兴等手法,由于比较简单或常用于现代诗歌中 二、表现手法(1)o (一)象征 o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二、表现手法(2)o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三.表现手法o 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言恨,如何传情达意?古人惯用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了。常用写景方式有: o (三)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o (四) 以景衬情(景)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如:o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5)虚实结合 o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像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 o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6诗中 “ 开轩面场圃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2分)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2分)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第四部分:考查的内容:1.寻找意象:例: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007年台州卷)2.描写画面:例:“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启发读者去想象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具体描述。(2007年杭州卷)3.理解意境:例:(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风景”的哪些特点?(2008年金华卷) (2)诗中既表明军队正在行进,又给人静悄悄感觉的短语是-。(2008年义乌卷)4.赏析词句:例:(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007年义乌卷)(2)“东风忽起垂杨舞”一句极为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008年湖州卷)5.体会情感:例:(1)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008年嘉兴卷)(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2008年衢州卷)描绘画面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展开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答题要点:1、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2、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一幅画面。3、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形象。公式: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修辞(表达)展开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山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品味词语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答题要点:1.从表现手法入手2.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即描绘了什么内容3.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品味语句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答题要点:1.从表现手法入手2.指出诗句或词句描写的内容3.结合全诗或全词谈谈在诗词中的作用4.谈谈作者的情感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担忧的复杂的情感。分析作者的情感1.注意诗歌的标题、写作的背景2.联系教材中诗人或词人抒发的情感3.注意重点词语从标题入手,体会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结合背景,体会情感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佳节。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眼前团聚的珍惜,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联系已学诗歌的主题,分析情感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联想关键词语,体味诗的情感 菊花一高雅 莲花一高洁 杨柳一惜别 月光一思念 落叶一失意 春风一得意 浮云一飘零 落日一惆怅 冬雪一冷峻 秋雨一忧愁 鸿雁一思念 流水一叹婉 大漠一苍凉 旷野一凄清 落花一感伤 美酒一壮行 红豆一相思 竹林一闲趣 孤灯一孤苦 秋虫一凄凉 故乡一乡愁 归燕一温情 枯藤一萧瑟 古琴一知音结合诗歌的意象,体会情感山园小梅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歌颂梅花的傲雪耐寒,寄托诗人在逆境中坚贞不移的品格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颔联所描写的内容。2.说说“喧”“动”的妙处。3.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天色已经晚了,一轮明月挂在高空,皎洁的月光从如盖的青松间倾泻下来。山泉清洌,淙淙流淌在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 因“竹喧”而知“浣女”归来,由“莲动”而见“渔舟”返棹。一“喧”一“动”,顿使静谧的翠竹青莲、青松明月之间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衬托出诗人自身超尘脱俗的心理状态表达作者对安静纯朴生活的热爱、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桂花 (春)山(涧) (明)月 (山)鸟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幽静。(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茂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的乡村生活热爱之情。注意:辛词大多抒发爱国忧民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具有一种雄浑、豪放、沉郁、悲凉的格调。考题特点:1.重在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2.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居多;3.题材大多选用课外的绝句,涉及各种主题。 练习 小重山 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06武威)问:词中所说的“心事”是指_。用含蓄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和抗金报国的星愿(1)词中说的“心事”指希望抗金报国 (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3)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此词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21作者在上阙中是如何把情和景有机结合起来的?(3分)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1分)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1分)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1分)22有人用“一种壮怀能蕴藉”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请你作简要分析。(4分) 看惯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怀激烈,脍炙人口,再看这首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2分)所谓“一种壮怀能蕴藉”指的是岳飞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志,却表现出一种沉郁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