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学古典诗词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摘 要古典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意象丰富的文学作品,它所涵储的传统文化的基因,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及熔铸健全人格中更是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为此,中学的古典诗词教育的出发点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熔铸健全的审美人格。然而,当前的中学的古典诗词教育由于过分注重翻译、分析、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与讲解,致使古典诗词的文化底蕴流失严重,失去了美感。本文尝试从吟诵感悟、理性渗透、想象与联想、思想熏陶这四个方面加以论述,探讨如何在中学古典诗词教育中渗透审美人格教育。关键词:中学语文 古典诗词 吟诵感悟 理性渗透 想象与联想 审美人格引言在倡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学的古典诗词教育在这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一 当前中学古典诗词教育所面临的任务语文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然而,当前的语文教育主要是以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是以实用文章教学为主要内容,其人文教育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开展。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以大量繁琐机械的知识讲解和训练,将原本充满人性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学科,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变成了僵化繁琐的解题技巧和训练。要解决当前语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应该依靠这种比较注重心灵塑造的审美教育来解决,以此来改变语文教育现状。审美教育是包含文学等各门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文学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因为“文学教育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从而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理想、人生的信仰等。古典文学在语言上有着现当代文学所不具备的特殊张力,其微言大义更能让今天的学生领会汉字的原初意义。不论是先秦的散文,还是史记中的选章,还是唐诗宋词,通过阅读,我们都可从中感受那种特有的审美效果,从而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1 这表明文学教育是具有其它教育内容和手段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所以,它更能显出健全人格的特殊价值,特别是古典诗词,它是一种“高度凝练、意象丰富的文学作品,”2“它所涵储的传统文化的基因,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及熔铸健全人格中更是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3正是因为古典诗词凝结着传统思想、文化和精神等,2003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是“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典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4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给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较好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二 当前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的现状及不足迫于生存的需要,自然而然会主张“实用”至上,视语文为工具,那么,作为母语教育的语言教育必然会失掉它自身独特的人文性。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上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把古典诗词的教学目标简单地归结为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翻译诗词大意、把握作品主旨“传统的古典诗词教学是非常注重诵读的,信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注重用法涵咏,强调的是整体感悟,其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去领略品评诗意、诗味,体验高远的意境和诗人丰富的情感,从而受到美的陶冶,这种富有人文教育功能的古典诗词教学恰恰被现代语文教学冷落了,遗忘了。”5试想,当我们忽略了诗词中的思维因素和情感因素,只是扫清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的字词障碍,并把握一下诗词大意,学生怎能理解作者因国破家亡而感到孤独与寂寞的心情。“古人之所以重视诵读和整体感悟,目的是要学生反复体会优秀诗歌中那种难以言说的诗情、诗味。”6为此,现在的一些人对待中学古典诗词的教学思想就是多背,广采博收,增加积累。这一方法,不无道理,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背,无疑能增加学生的文学积淀。但是,如果一味强调多背,那么,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为,诗歌与其他的文学作品相比更为严谨、纯粹和精微。试想,学生就是把李煜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背得烂熟,恐怕也难以理解其中凄凉的滋味。为解决这一理解诗意的问题,在日常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往往是过于简单化地把文言诗翻译成白话散文,在此基础上再介绍一下作者以及创作背景便完事大吉,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是否体味到浓浓的诗意。试想,当我们把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简单地拆解成为:孤独的船,蓑衣和竹笠,一个老人。钓着鱼,冰冻的河,雪。然后,再翻译成“一个穿着蓑笠的老年人,独自驾着一只小船在寒冷飘雪的江面上,钓着鱼”时,原诗中的诗情画意和那丝丝禅意,袅袅无穷的余味便在这白如开水的白话中丧失了。虽然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由“孤独的船、蓑衣和竹笠、一个老人、钓着鱼、冰冻的河、雪”等意象(景色片断)所组成,但是诗的意义不是这些部分的简单相加,不是几个意象(景色片断)的简单堆砌,而是各个部分互相交融、渗透,是蕴含着寂寞、寒冷、孤傲、清高的氛围和情韵,所要展现是一幅凄美的寒江独钓图,而白话翻译的教学在无形中就消释了古典诗词浓郁的情味。经过白话的翻译之后往往会详细、精确地解析作品,之后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种主题定论归纳教学的结果是破坏了诗歌丰富性和美感,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诗词就会变成了僵化空洞的观念,学生的想象空间就会被无形地剥夺。接受美学理论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作者完成后的作品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需要在读者的阅读中去进一步建构。” 7这一观点充分显示了读者在阅读、赏析作品中的主动性,也表明读者在赏析中想象的重要性。在古典诗词中,其开放性是表现得尤为突出的,许多诗人在创作中故意“留白”,使其意境深远,让读者去想象,去体味。创作上的“留白”即是古人论诗词常强调的“空灵”,指诗词必须给读者留下大片想象的空间,以激发读者进行审美再创作的热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题目叫秋思,句中却没有一个“思”字,更没有游子的心理描写,作者是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极具典型萧瑟秋天特色而又富有独特感情内涵的审美意象的巧妙叠加,再加上“断肠人”远离故乡流落“天涯”这一孤独痛苦心情的诉说,从而创造了一种既含蓄深沉又悲怆欲绝的艺术审美意境,寄寓了诗人极其深邃的“秋思”之情。读者通过这首词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游子见到的各种景物时的内心世界;它能够带给我们的是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的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意境悠远而深邃我们知道,由于每个读者的审美经验不同,再创造的形象也就因人而异,作家实写景物,虚写情思,我们所体悟到的情思也就有所不同,这种虚笔描写就体现出一种空灵美。这也表明了古典诗词的这种意境乃至主题的模糊性、开放性,是无法下一个精确的结论,但这正给了读者以驰骋想象的空间。因此,古典诗词的教学不应该是让学生得到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应该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注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想象中去体味无尽的诗情画意。三 古典诗词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一)中学生需要审美、人格教育中学生正处于性格不稳定,审美观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因此,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将对他们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刻板僵化的说教方式不但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反而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因而形象感染与逐渐渗透是应该把握的首要原则。而审美教育与人格教育融合一体的教育是以审美为内容,审美的形式是指向人格的培养,这才是最佳途径。因为“审美教育是美感教育,它是以陶冶情感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通过个人兴趣爱好的自由形式,培养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8而“文学教育是以文学为媒介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文学创作教育、文学鉴赏教育和文学知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教育,是让受教育者广泛受到文学的滋养,在文学审美的实践中提高鉴赏和创造文学美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文学观。”9那么,中国古典诗词所记载的传统文化思想以及所展示的优美凝练的语言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与人格教育的。由于文学作品的“意象客体是由文学语言所建立的,而语言又是由一个个语词和句子构筑起来的,因而作为文学客体的整体意象的客体世界与单个语词和句子指涉的意象客体之间,必须构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两者的关系不是一种机械的相加,而是旨在创造审美价值的意象建构。这样,语词不仅仅具有自身的确定意义,而且还必须和整体中的其它语词形成一种价值关系。这就是语词的连接、组合等结构方式,必须服从于意象客体所表达的情感、意识和心理,这才能产生意象客体独特的审美价值。”10比如抒情的意象客体,通过情感对象独特的安排,可以非常简洁而强烈地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如上文提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正是通过众多的名词(意象)的叠加,表现出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怅触无边的诗境,对这首词的诗境而言,“它的创造的最后完成不只在创作主体那一端赋予它生命,它还需要在接受主体这一端灌注新的生命因素。”11而我们“把握这个诗境必须通过联想把这些意象深发,并组合、融化起来,”12这个过程应该交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联想,想象得出自己的审美体验,这对审美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把一切都讲透了,学生没有了联想的空间,没有了审美主体的体验,这对学生的联想力及想象力是一种扼杀。(二)当前的语文教育要求进行审美、人格教育在2003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育课程的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13可见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是对人格人品的一个概括性定义。审美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审美主体,以教学过程(既包括教师教学的语言感染等精神性内容,也包括语文教材等物质性内容)为审美对象,一方面是主体的体验,另一方面是客体的充分艺术化,尽量运用审美方式呈现。审美教育的方式是注重主体对客体的美丑、是非的判断,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情感,如国家情、父母情、同胞情,也由此培养健全的人格。至于审美教育方式,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就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4“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力。”15在教学建议中也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之中,”16等等。由此可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三)进行审美教育的目的是要熔铸学生健全的审美人格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7这表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至少包涵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日常社会生活中操作运用语言的素质;二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涵养与创造素质。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就要落实审美教育,熔铸学生健全的审美人格。1 吟诵感悟,提升审美感悟的能力在中学的古典诗词教学中要实现语言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吟诵感悟能力,即既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体悟中获得真切的语文素质,又要在这种吟咏感悟中获得人类精神文明的涵养积淀素质。因为感悟对学习的作用是直接的,我们只有把文体感悟与人生感悟联系起来,不断获得许多富有伸缩性和吐纳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化为自己意识领域的个性所有物,最终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建构健全的审美人格。上述所说的感悟,实际也就是语感。从语言工具论来看,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人的语感能力,使之“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18其中的“理解”和“运用”指的就是语感问题。因此,语感的训练,应当贯穿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就是诵读。“吟诵,是一种能充分传达文章情意的自然读法,不求声音宏大,但求读得清爽自然,读出节奏。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该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该悲凉处还它个悲凉。使文中之意皆出于我之口,文中之情皆出于我之心。这种吟诵的读法,是体会文章意蕴情感的桥梁。”19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要注重吟诵感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意蕴美。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声韵有时节奏激昂跌宕,如上阙的开篇“大江东去”就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气势恢宏;有时节奏平缓柔和,如下阙的开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是情感的潮水后缩,也为后文感情火山的喷发蓄势,整首词也从而形成了奔放不羁,自由酣畅,铿锵有致的音韵美。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抢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些句子是对琴声的描摹,达到了美不胜收的境界。作者在琵琶行中描绘复杂多变的乐声,采用的是复杂多变的比喻手法来写虚无缥缈、过耳即逝的无形音乐。用音强、音高、音声、节奏、旋律等各种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的乐声,“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滑”、“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抢鸣”、“如裂帛”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这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要使学生体会到这种艺术效果,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想象,要真正进入角色,要身临其境,与诗中景、诗中物、诗中情、诗中人沟通,与诗意、诗情、诗境合拍,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总之,大力倡导诵读,是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这只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对于语感的培养,学生还必须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因为,语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重复,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才会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形成自身的语感能力。2 理性渗透,提升理性审美的能力吟诵感悟仅仅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必要理性渗透,也就是要注重古典诗歌中人文精神传统的解读,给予古诗教育更多的文化气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积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一些人生经历,从中把握诗词的意蕴与诗人的自我形象,从而理解文字所展现的形象与理性的美,以引导学生领悟人生要义,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我国的古典诗词无论是抒情的、叙事的还是写景咏物的,都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寄寓着诗人的主观感情,就是较有理性色彩的哲理诗,也常以情促理,融理于情。因此,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往往蕴含着深刻、普遍的人性人情,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从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你能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抱怨哪一个人不理解自己吗?你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是发泄对哪一位当权者的不满吗?是,又不都是。古典诗词从创作的角度说,是个人情绪的瞬间爆发;对我们读者来说,感受到的却是人类的爱与恨、美与丑、和谐与冲突等普遍的感情。比如从屈原的离骚中,我们能体验到的是上下求索与质疑的精神;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我们品尝到的是永恒的孤独感;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中,我们领略到的是大丈夫的万丈豪情;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凤所破歌)中,感受到是人类的奉献精神;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中,感受到的是人对自然的憧憬与和谐;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中,我们慨叹到的是人生的短暂可以说,优秀的古典诗歌是人类某种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人们读诗,正是通过对瞬间的把握,以补充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或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体验到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当今进行人文教育是要完善自身的人格的独立与尊严,因为自我意识与自我觉醒以及独立的人格尊严是构成理想人格的要素。那么,体现在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里的一个个充满人格魅力与人格尊严的诗人形象是可以给青少年以启迪。比如: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渊明的“隐”、杜甫的“迂”、李白的“飘逸”等要放在封建时代的文化、政治的大背景去认识,让学生看到的不仅仅是作者在诗词中所展现出的 “个性美”,更要体会到作者个性挣扎或反叛中所展现的“人格美”。我们从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古典诗词鉴赏中进行理性渗透的重要性。那么,怎样使这种理性渗透不至于概念化的说教,而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升华,这也正是中学古典诗词鉴赏中需要实现理性审美的重要一环。某些理性渗透可以借助于集中作者本人诗辞中的某些词句来强化。如在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运和月”,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三十年来,以“精忠报国”为己任的岳飞,南征北战,为南宋王朝收复了大片的失土,而昏庸腐败的统治者却苟且偷安,心甘情愿地作金军的阶下囚,积极投降,消极抵抗。他空怀满腹报国壮志,屡遭朝廷冷落和排挤,但却视功名利禄若尘埃,决心终生驰骋沙场,收复中原,赶走侵略者。这两句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于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高大形象便凸现在读者面前,辞约而意丰,意近而旨远。作者的人格魅力也从中得到体现。为了让学生体味到作者在诗辞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美”,还可以立足于古诗词教材的基础上,旁征博引,推及其他。比如,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可以引进杜甫的其他许多诗作,如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及月夜、春望、无家别等诗里的有关诗句。让学生通过回忆杜甫同一时刻反映同一主题的许多诗作,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总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理性渗透是要培养学生理性的审美能力,使学生领略到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智慧和心灵。3 调动想象与联想,提升审美想象的能力“理性渗透只是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的辅助手段,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才是审美的本质。”20古典诗词鉴赏是以作品所提供的语言形象为根据的感受和体验,其本质是为了吸取它的有益内容来丰富自身的思维,陶冶思想性情。为此,对于诗词所展现出来的形象不应该是简单地接受,即不仅仅是对语言符号的解读和理解,而是应该调动自身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想象画面、想象音响、想象身处其境的感受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理性渗透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想象与联想,以揭示作品的意境,从而产生认识与情感相统一的观照态度。为此,我们在鉴赏古典诗词的时候要运用想象,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动感的画面,使之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因为“文字是符号。按照规律排列起来的符号是作者的创造。认识作者创造的形象,既不能脱离文字也不能拘泥于文字。”21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扣住古典诗词的实词,调动生活经验,想象这些词语所展示的景观。如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可以想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种景物在“直、圆、大、孤”的互映、互衬、相互对比之下的生动,你能禁得住广袤沙漠中的苍凉、浩渺在你心中的涌动吗?“圆”将刚柔凝于一景,那种超越时空的静穆之感怎能不叫你凝神屏气呢?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想象一下漂泊在天涯的游子身处其境能不睹物思情,愁肠百结呢?古典诗词能传情致意,供我们想象的各种景观的实词不胜枚举,充分调动这些词语提供我们驱使,那么,诗词中的意蕴美便成为感知的“真景”。通过想象感知诗词“真景”,对诗词中艺术形象的有了初步的感受和把握,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要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想象与想象能力,就得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的经验对作品情境进行再度体验。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的前二联写实,后二联则是通过联想写虚。写自此一别后,两人虽远隔天涯,但依然好似友邻一样,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情怀。在鉴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联想到以前所学的送别诗,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及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通过比较、分析这些送别诗的意象特点,以此体悟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与诗歌的风格。总之,在古典诗词鉴赏中,不仅要吟诵感悟,而且要体验,即通过自己的心灵,通过联想、想象,调动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想象中对作家情感、作品情境进行再度体验,要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独特理解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联想的能力。如李商隐的锦瑟用了许多的相似联想,使得诗的主旨变得迷离变幻。把这首诗理解为诗人对爱情的追忆及怀念,或是诗人对美好岁月已逝的淡淡愁怅,又或是把它理解为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都说得通。这些理解都是先着眼于文字、文思,然后才有文字之外的“意象”。因此,所有的联想与想象都不能脱离古典诗词的文字本身,又不能拘泥于文字,要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经验感受,创造出自己心中的形象,并为之心动、心醉。4 思想熏陶,熔铸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人格。“构成人格的要素不少,但其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这一切,无不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关,与人的整体素质、综合素质有关。文化素质既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现代人格的基础,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形成现代化人格的理想条件。文化素质体现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折射出人的信仰和情感,体现着人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人的品位和品质。广博的知识是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基础。”22那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要在审美的过程中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心灵美的塑造。就拿中学古典诗词教育而言,强化古典诗歌教学的力度,挖掘古诗中蕴含的优秀的人文传统、情感因素,对于青少年的人格陶冶是大有裨益的。为此,在解读这些古典诗词时,不仅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去理解,要站在人类文化和个体人格的高度去感受,体悟,要用审美的眼光去认识,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的人格,成为自然的、和谐的人。在中学语文教材里所选的古典诗词除了具有卓越的艺术魅力之外,主要还是作品本身具有丰富而动人的思想内容,映射着“明德”的道德之光,闪耀着“至善”的人格美。“文如其人”,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都是作者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离骚中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那种坚持节操、反对奸邪、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和充塞天地的爱国精神;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这些闪耀着作者崇高道德品质之光芒,体现着作者巨大人格力量的诗文,涌动着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只要我们注重用今天的眼光去注视它,解读它,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和审美观照,注重用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去诠释作者的崇高人格品质,探寻他们复杂、深沉的内心世界,学生肯定会被这种人格魅力所打动,并且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之中,潜移默化,促进其健全的现代人格形成。结论“学”是为了“用”,“教”是为了“不教”。要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必须重视语文教育,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吟诵感悟,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在提升审美感悟的能力的同时进行理性渗透,从而提升理性审美的能力,熔铸健全的人格。最终目的是使他们具有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受到思想熏陶,热爱学习语文并达到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此,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级服务器维护协议
- 2026年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南省森蓝环保(上海)有限公司招聘5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城市风景的独特之处作文10篇范文
- 四季的色彩写景作文(9篇)
-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及责任分配协议
- 企业预算编制及执行分析表
- 快乐寒假的话题分享作文12篇范文
-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合作协议
- 新电商法背景下合同风险防控
- 学校食品供货协议书范本
- 《信号与系统》全套教学课件
- 《通信原理》课件第1讲通信概述
- 2025-2026学年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机关打车管理办法
- 村民饮水协议书
- 手术室专科护士职业考试试卷与答案
- 业余少体校管理办法
- 天津校外培训管理办法
- 小学生晨会课件
- 依法治校视角下高校后勤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化解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