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红楼梦与电视传播 夜大学 函授 脱产 高自考 学号(准考证号): 060105300366 姓 名: 张华 专 业: 新闻学 年级(高自考不填): 学 院: 新闻传播学院 完成日期: 2012.3月 指导教师: 孙蕾老师 红楼梦与电视传播张华(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摘要: 作为中国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自产生之日起就被人们用各种形式加以传播。在科技不算发达的过去,“红楼”传播史上,主要是以印刷媒介进行传播。其直观性受到传播形式的局限。现代社会,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红楼梦的传播形式也发生了新的改变。随着电视剧版红楼梦的播出, 以其容量大、覆盖面广,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优势,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传播效果。电视媒介为文学经典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更加宽泛的平台,使红楼梦从学术圣坛回归到民间,在一定意义上为红楼梦传播和普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红楼影视剧与红楼梦文学文本的“互文互动”,使二者相得益彰,带给受众的是更多的意趣和更深的领悟。关键词: 印刷媒介, 电视传媒, 互文互动, 相得益彰A Dream in Red Mansions and Television MediaZhanghua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 As one of the classics of Chinese literature ,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has spread wide in various forms since it was written. In the past when the technology was not advanced, it spread mainly by print media. So it could not spread intuitively for the limited media form. In modern society, as the development of propagating technology, the propagating form of this story has changed. The TV play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arose a great social echo and disseminating effect because it was rich in content, widespread, vivid and beloved by people. Television Media, which provides a broad platform for the propagation and acceptance of literary masterpieces, makes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back from scholarly field to common people and it in a sense contributes much to the propag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is masterpiece. The interaction and association of the TV play and the literary text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bring people more interests and deeper apprehension.Key words: print media, Television Media, interaction, association目录1电视传媒对红楼梦所做的贡献 3、 1.1电视媒介为红楼梦的表现空间提供了独特的平台 4、 1.2 从文字到声画,视听造型的完成 -4、2以电视剧为载体呈现红楼梦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5、2.1 固定思维的同时又扼杀了受众的想像空间 -5、2.2 影视和小说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特点以及观众的欣赏习惯5、2.2.1 影视媒介的表现形式-5、2.2.2 小说的表现形式-5、2.2.3 从观众的欣赏习惯角度分析- 6、3电视媒介对小说的传播普及带动“红楼”消费热潮 6、3.1 以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播出为例 - 6、3.2 以“百家讲坛刘心武解密红楼梦中人”栏目为例- 6、3.3 从“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说起- 6、参考文献- 7、1. 电视传媒对红楼梦所做的贡献 文学作品中, 作者头脑中生动形象的构思必须借助于合适的文字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读者也必须具备起码的识字和理解能力, 并能够通过想象来感受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但比起文字作品来, 影视剧作品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影视剧以声画为主要造型语言,相对于文字语言有着更便捷的普及性。观众不需要多高的文化素养和想象的能力就能够感受到艺术形象的魅力。我们看到,当名著红楼梦1987 年在中央电视台首次被改编成电视剧放映时,立刻产生了轰动效应。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红楼梦首次放映时的收视率高达65%一75%。在香港,据亚视的统计,其收视率是该电视台几年来播放的最好的电视剧节目之一。与此同时,电视剧的播放促使名著红楼梦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书籍,红楼梦的研究专著、普及读物、资料汇编书也出现了抢购现象, 一本红楼入门小册子竟然销售了十万册。名著红楼梦被改编成电视剧播出过程中, 为了准确地传达和表现原著的内涵和神韵, 人们运用了许多方式。诸如各种各样的影视技术手段、蒙太奇手法、演员的形象魅力和表演技巧、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歌曲等。这些方式与传统的文学、戏曲、说唱表现方式相比虽然有一些相同之处, 但明显具有强烈的现代意义,所以随着红楼梦通过电视媒介这个信息为载体的广泛传播,对拓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传播是十分有利的。1.1电视媒介为红楼梦的表现空间提供了独特的平台在红楼梦的影视传播过程中, 为了准确地传达和表现原著的内涵和神韵, 人们运用了许多方法手段, 诸如各种各样的影视技术手段-如蒙太奇手法、演员的形象魅力和表演技巧、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歌曲等等。这些方式与传统的文学、戏剧、说唱表现形式相比虽然有一些相同之处, 但已明显具有更强烈的现代普及意义。首先, 巧用蒙太奇手法。在电视剧中黛玉焚稿和宝玉成亲两场戏就采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 使悲喜两种完全不同气氛的场面同时呈现给观众, 镜头交替切换, 从而推动全剧的故事情节走向高潮。另外, 在“元妃省亲”这场戏中, 导演对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也有不凡之处。元春入宫多年, 第一次回家见到亲人, 孤零零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大殿里等待她的家人老祖母却从五更起就率领全家女眷在寒风凛冽中迎候。这两个镜头在电视画面上同时出现, 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无情。其次, 借助演员的形象魅力、表演技巧展现原著中的人物形象。由于影视艺术的直观性和具象性特征, 演员的外貌和形象魅力对作品的成功具有事半功倍的神奇效应。为了拍好一部影视作品, 人们首先要选择一个形神兼备的演员。在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 导演挑选的主角和配角大多数是首次上镜的新人, 他们的外貌形体和气质都非常接近于原著中的人物形象, 在屏幕上一亮相, 就让观众感觉确实像从书中走出来的人物, 这就为该剧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再次, 根据红楼影视的剧情需要, 创作富于感染力的音乐, 设计适当的服装和道具, 都使观众对红楼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电视剧主题曲枉凝眉迅速传遍全国, 其优美的旋律感染了无数青年男女;剧中演员的服饰华丽高贵, 为该剧增色不少;剧中使用的许多道具也是精心设计和制作的, 符合贾府大家族的气派。专门为拍摄红楼梦设计建造的北京大观园, 可谓雕梁画栋、草木清华。这些都进一步的帮助观众更直观的了解了红楼梦中美的画面和场景。1.2从文字到声画,视听造型的完成红楼梦自诞生之日起,就因其有诸多的影视潜质,成为了以声画语言为视听造型手段的影视宝藏,被两岸三地(大陆、台湾、香港)多次改编为戏曲、说唱等表现方式。红楼梦有着诸多精彩绝伦的片断,但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它线索并行、结构巧妙、人物众多、气势恢弘的整体构架和巨幅内容,使人们在阅读这一名著之后常有想借助电视媒介呈现小说的强烈愿望。影视的特点是以声画为主要造型语言,相对于文字语言有着更便捷的普及性。电视剧由于容量大,比电影更适合改编长篇小说。并且正是由于集数多,更需要曲折又完整的故事贯穿其中,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所以长篇小说众多的人物、一波三折的故事正好契合了电视剧叙事的要求,由此小说与电视剧改编更加快速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以电视剧为载体呈现红楼梦的同时也受一定的限制现今电视传播媒介因其重要的传播地位已经逐渐成为受众接受红楼梦的主要途径,文学作品借以普及传播的重要方式了。但文学艺术毕竟有其独到之处, 文学作品的妙处就在于虚处传神,有些语言精神是难以传达的,而电视恰巧又不能够表达出语言精神,那么就更难传达出小说蕴含在“虚处”的神韵了。所以说, 影视剧传播虽然有其贡献性,但同时也有它的受限制性。由于接受对象的图像化和观众的审美接受力逐渐被动, 人们对红楼梦的理解也仅限于被导演、编剧、演员等处理过的场景、画面和情节等, 以及从这些场景、画面和情节中表现出的易于理解的观念。而那些无法图像化的文本内涵、诗意、哲理、象征等反而消失了, 人们对红楼梦的接受就出现了明显的简单化倾向。这就是只以影视作品为途径欣赏红楼梦所带来的后果。以下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论述这一后果:2.1 固定思维的同时又扼杀了受众的想像空间相对于原著中以文学语言描绘的红楼人物来说, 现代普通受众所理解的红楼梦多以形象化影图像形式呈现, 他们对红楼影视演员的熟悉远超过了对小说文本内容的了解。人类创造了影像文化, 也就适应了被影像包围的生活。在这个图像化社会里, 人们对红楼梦的接受以图像化形式呈现出来, 也是很自然的。看过影视作品所形成的前理解会对受众阅读原著形成一定的损害。文学文本中人物形象的魅力在于其不固定性,不同的人根据相同的文字描述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想象,形成不同的艺术形象,并且这种形象是每个人特有的富有个性的。但是随着视觉符号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艺术家们将这种心象物具象化出来,固定化,脸谱化,从而形成对接受者思想的禁锢。例如电视剧红楼梦中邓捷扮演的王熙凤,丽质天成、体态风骚、给人光彩照人、满堂生风之感,就和小说里的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1的描写十分吻合。演员邓婕不仅展现了王熙风的形,而且还活灵活现地演绎了其精神特质:心灵口利、精明强干、谈笑风生、谗上欺下、厉害狠毒、“明里一把火,脚下使绊子” 1,使这个王熙凤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同时使观众对这个人物产生了又喜欢又厌恶、又佩服又鄙夷、又惊艳又叹息的复杂感情。所以视觉形象塑造得成功固然是件好事,但自此人们一提到王熙凤,头脑中出现的第一形象就是邓婕。即使是看小说中对王熙风的描写,也想象不出第二个王熙风了。 2.2 影视和小说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特点以及观众的欣赏习惯2.2.1 影视媒介的表现形式:虽然影视媒介能让创造者和欣赏者在直觉上达到最亲密的接触,能用表情和眼神、动作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影视是“一次过的艺术,画面以其直观性和连续性一闪而逝、一气呵成,观众比较被动,不能控制播放的进程,也就没有时间去琢磨每一个镜头的深意,都是诉诸视听感官的物性形象,所以书中有些较有深意、较含蓄而耐人寻味的地方,转化成画面时就必须直白,通俗易懂, “一目了然 。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需要具体可感的动作加以外化,这样才会生动。所以就必须借助于审美者生理上的直接愉悦性来达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审美收获。2.2.2 小说的表现形式:文学不同影视, “文学在表现人的内心活动上总是非常深入而广泛的。2“读者在看书时,时间比较充足,比较随意,可以随时随地断开,下次接着看,可以掩卷遐思,把没看透看懂之处反复回味,仔细揣摩。它实际上并不提供任何物质上的试听愉悦感受,它提供的只有通过想象建立起来的心理形象,我们可以将它称为内视形象。我们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来审视这些审美对象的,因此,文学为我们创造的是一个内视化的世界,这个世界看起来由语词符号组成,实际上它是由我们每个读者自己的内心世界创造出来的。”32.2.3 从观众的欣赏习惯角度分析:小说阅读是自由的、纯粹个人化的、充满想象力和主观创造性的接受行为。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作品, 读书时间和速度完全由个人掌握, 可以将书中晦涩难懂的部分跳过去, 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地方重温几遍。影视剧观众的选择性和自由度无法同文本的读者相比,就只能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固定的时间段里的自由。所以影视艺术的审美方式难以取代传统纸质媒介。3. 电视媒介对小说的传播普及带动红楼消费热潮3.1. 以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播出为例 “影视剧的热播,经常会带动相关的文学作品畅销起来。由于多媒介之间的联动和互动,形成合力,使得各媒体之间取长补短,优势迭加,不仅传播范围更广泛,而且传播效果更加完美。”4比如, 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出后,就引发出一股红楼梦影视评论的热潮:从影视主创人员到参与影视改编制作的专家学者,从批评家到普通观众,都纷纷撰文著书评论红楼梦影视。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当年在全国热播带动了红楼梦书籍的热卖,使红学一时又热了起来,街头巷尾聚谈不已,红学书籍处处脱销。2007年5月,随着“经典林妹妹代言人陈晓旭的不幸辞世,各地方电视台相继重播1987版红楼梦,与电视台重播该剧遥相呼应的是,有关红楼梦的书籍又再次被摆上书店的热卖架,除红楼梦原著热销外,红楼十二钗、刘心武揭秘红楼等书籍的销售情况也一路上扬。 3.2. 以百家讲坛“刘心武解密红楼梦中人”栏目为例一石激起千层浪,红楼梦在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作家-刘心武以电视讲坛形式 “揭秘后,再次“红遍大江南北。红楼大宴、红楼连环画、红楼诗词、红楼养生只要与“红楼”二字扯上关系的,都会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国人开口闭口谈“红楼,各地书店涉“红书籍火爆销售;连研究红楼梦最权威的学术刊物红楼梦学刊上也开辟了专栏对这次活动进行关注。各种媒体联合互动,共同打造了一场无论是规模还是效应都空前的“红楼盛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多位“红学”专家解读红楼梦,特别是随着作家刘心武对红楼梦的“揭秘”,出版界也开始大规模出版红楼梦相关的书籍,仅2004、2005两年出版的有关红楼梦的书籍达110多种。在报刊、书籍等印刷媒介和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联动中,红楼梦作为一种话题被各种媒体自觉不自觉地选择。 3.3. 从“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说起2006年,关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借助电视这个宣传媒介平台,使得这部古典名著的方方面面又成为了人们的热点话题。一部红楼梦不再是梦,书中的诸多人物,不再仅仅活在艺术中、屏幕上或学者的诠释里,而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平民的影子或一种选择。这样后现代的大众文化文本,借助我国文化宝典,又融入现代时尚,再调动全民的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玉溪市中心血站招聘真题
-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1-4单元-知识点及短语
- 情商考试题及答案
- 麻醉考试题及答案
- 中级育婴师模拟试题(附答案)
- 患者跌倒坠床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培训试题及答案
- 高血压健康知识试题(含参考答案)
- 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房地产销售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服务购销合同
- 2025女方权益优先离婚赡养协议范本
- 港口和码头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美容外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篇)
- 水利工程拦水坝建设方案实例
- 新学期+心动力+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6G多维度切片QoS保障-洞察及研究
-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考试题能力模拟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安徽国控集团所属企业招聘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1.1认识社会生活(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应急第一响应人理论考试试卷(含答案)
- 儿童气管插管医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