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正月古庙会民俗音乐现象调查.doc_第1页
浚县正月古庙会民俗音乐现象调查.doc_第2页
浚县正月古庙会民俗音乐现象调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浚县正月古庙会民俗音乐现象调查作者 王彦峰 摘要:2008年浚县正月古庙会中的社火表演被文化部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了田野调查,探究社火民俗音乐形式主要为打击乐、吹奏乐,艺术特征为乐舞合一、原汁原味的生活艺术、观演合一和表演舞台的隐伏化。关键词:浚县古庙会 社火民俗 乐舞合一 观演合一一 引言浚县地处豫北,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文化积淀丰厚,文物荟萃,以太行山余脉大伾、浮丘两山为依托的正月古庙会历史悠久、影响深广、规模宏大,它集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其时间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长达一个多月,波及临近的安阳、新乡、濮阳、长垣以及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湖北等周边省的一些县,其高潮一个是初九到大伾山,一个是十六到浮丘山,正月十六是古庙会的最高潮,日客量达30多万人。这一天来自各地的50余家民间社火队及一些艺术表演团体在两山之间走高跷、耍狮子、舞龙、跑旱船、放火铳、耍杂技、唱戏曲,锣鼓震天,热闹非凡,形成一道十分亮丽的中原文化景观。二、社火民俗音乐的形式浚县正月古庙会中的民俗音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的民俗表演紧密地结合为一体的。在这些民俗社火表演中,音乐主要是以伴奏的形式出现,可以分为打击乐和吹奏乐两种形式。这两种音乐形式与其他的民俗表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民俗社火表演。1.打击乐打击乐在社火表演中主要的作用是为秧歌、武术、高跷等表演形式进行伴奏。打击乐的乐队编制为:一面直径一米左右的大鼓、二至三把大镲、二至三把大铙、五至十把大号。打击乐的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形式就是以盘鼓队的形式出现,在浚县古庙会中比较独特的是表演者多为2545岁的女青年。整个盘鼓队大约由1520面打鼓组成,表演者把大鼓用丝绸挂在脖子上双锤敲击大鼓跟着领鼓者的指挥进行表演,表演时还齐声喊着嘿嘿等节奏象声词。正月古庙会中社火表演的打击乐属于中原传统打击乐体系,其经常演奏的曲牌有狗撕咬战堂呼延调一阵风等,这些曲目一般都是单曲体,作品都比较短小,演奏时既能独立成曲,也可一气呵成连起来演奏。其演奏手法多用重复、变奏方法进行。轰轰轰轰 轰轰X 锵锵锵锵 锵锵X、轰轰轰 锵锵锵、轰轰锵 轰轰 锵、轰锵轰锵 轰轰锵这几种以八、十六为主要特征的节奏型是构成鼓乐演奏的最基本要素。 2、吹奏乐在庙会的社火表演中吹奏乐的作用主要是为挑花篮划旱船大头娃娃这几样表演进行伴奏。上述这几样社火表演形式在表演过程中由于律动性不如秧歌、高跷盘鼓等强,其音乐伴奏要求更加旋律化,所以用吹奏乐进行伴奏。吹奏乐的乐队编制为:一把唢呐、两把笙、一面小鼓、一面小铙。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些吹奏乐中基本上没有像二胡、琵琶等一类的民族弦乐乐器,就这个问题专门询问了社火表演队伍中的演奏人员,据当地的演奏人员的说法是因为社火表演的流动性较大而二胡等弦乐器一般都要求坐着演奏,所以社火表演中很少加入二胡等弦乐器。在乐曲选择方面主要以轻松欢快的乐曲为主,以衬托节日的欢快气氛,其经常演奏的代表性曲目有全家福罗戏娃娃大八调小八调等乐曲。在行进演奏过程中唢呐、笙和铙都是表演者手持乐器进行演奏,而小鼓则是绑在自行车的侧面,一人推车一人演奏。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吹奏乐是所有社火表演形式中最不容易引起观众注意的一种社火节目,观众的注意力大多数都集中在秧歌、高跷、旱船和打击乐等一些表演形式上。打击乐由于其音响效果很大,同时大鼓、大铙、大镲的视觉效果也是虎虎生威,所以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而秧歌等表演形式由于其人物扮相的视觉冲击也容易引起观众们的好奇;而吹奏乐在其中则不具备上述优势,加之庙会视听环境嘈杂所以吹奏乐只能以配角的形式出现。但是这绝不是说吹奏乐的作用不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了它,那么依赖其而存在的挑花篮和划旱船的表演形式将失去进行舞蹈动作的指挥中枢所在。三、社火民俗音乐的艺术特征1、乐舞合一在中国远古时代诗、舞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乐舞合一的表演形式乃是中国传统音乐起源和发展的主要传承方式。关于中国音乐的表演形式已经有学者做出过了精辟的阐释:(音乐)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是指声音与形体表演相结合的各种视听觉综合艺术。从远古的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夏商周时期的历代乐舞,汉唐时期的鱼龙百戏相合、大曲燕乐大曲、,宋元时期的唱赚诸宫调、直至近现代的各民族的社火秧歌木卡姆打跳等各种民间歌舞和乐舞,各种锣鼓乐、吹打乐和丝竹乐等传统器乐体裁,以及现存数百种传统曲艺与戏曲,都无一不属于乐所指的范畴,无一不兼具视觉表演和感知特征。 浚县正月古庙会的民俗音乐表演同样也具备这样的民间文化的特征,甚至说保存得更为完整。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通过试验证明如果把这种现场演奏的音乐剥离出去的话,这些民俗表演将变得索然无味。同时表演者和观演者的情绪也明显低落了许多。而现在很多的城市的健身秧歌和电视晚会中所存在的秧歌表演基本上是以经过MIDI处理的音响音乐作为其伴奏音乐的。2、原汁原味的生活艺术浚县正月古庙会与山东泰山庙会、陕西白云山庙会、北京妙峰山庙会并称为华北地区四大庙会。由于它的会期长、波及范围广、客流量最大所以又素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在这华北的四大古庙会中可以说浚县的民间艺术是最地道的本地生活艺术以北京妙峰山庙会来说,在会期期间来自北京及其周边省市的50余支表演队伍齐聚妙峰山进行汇演,但是这些表演队伍中一大部分都已经职业化了;而陕西的白云山庙会则主要是以祈福为主的宗教性庙会,期间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民俗表演;山东泰山庙会民俗表演规模比较大,但是同时庙会期间也有政府部门出面组织的大规模的职业化的歌舞性表演,这些表演在庙会中也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浚县正月古庙会的民俗表演则是整个庙会的核心内容,50余支社火表演队伍全部来自浚县本地,并且其中的表演者90%以上都是农民。这样的表演形式使得整个民俗表演显得极具地域性和特殊性。这种原汁原味的生活化艺术完全去除了那些职业化表演的虚假和矫揉造作,给人以一种发自内心的视觉和情感震撼。据浚县民间老艺人王林泰介绍,40年前几乎村村都参加这种进山朝拜的社火表演活动,那时候的社火表演还有戏曲的表演形式,并且唱戏的演员也全部都是农民客串的。但是近几十年来进山朝拜的社火队伍已经从100多个村子锐减为50余个,并且节目形式也有所减少,不能不让人惋惜,这与经济大潮和各种新的娱乐形式的冲击不无关系。 3、观演合一和表演舞台的隐伏化正月十六在浚县正月古庙会中调查时看到,社火表演从县城中心的钟鼓楼出发,一路表演着向浮丘山的碧霞宫(当地人俗称老奶大殿)进发。每走一段时间就要选一个开阔的地点进行绝活的表演:如踩高跷的从两张桌子中间跳过去或者一个空翻之后再鲤鱼打挺地用不到两厘米宽的高跷稳稳地站住。而表演者与观众的距离相隔还不到五米,这种近距离的观赏更能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由于是在路上进行表演而且观众又十分拥挤所以打击乐和吹奏乐有时候就干脆站在观众中间进行演奏,以便为秧歌高跷等节目让开表演场地。在这个时候根本就不存在典型意义上的表演舞台:观众就在演员中,演员就在观众里。这与中国史书上记载的观演合一的表演形式是何其相似!舞台在这个时候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变得处于隐伏化的状态。更有意思的是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社火表演中打击乐所耗费的体力非常之大,而表演则要进行整整一天的时间,这要靠一个演奏人员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不管是鼓也好铙镲也好一般都配有两三个常规演奏人员,但是也常常是累得筋疲力尽。而这个时候即使你不是这支表演队伍人员而仅仅是一名观众,只要你会演奏马上就可以拿起乐器进行演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演合一的生活艺术的魅力所在。四、结语浚县正月古庙会的历史悠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