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员结业论文.doc_第1页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员结业论文.doc_第2页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员结业论文.doc_第3页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员结业论文.doc_第4页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员结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员结业论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员姓名 郑新奇 培训类型 2009年农村骨干教师市级培训 学员单位 嵩县实验中学 培训学校 洛阳师范学院 培训学科 高中语文 指导教师 刘双贵 结业时间 2010.7.2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本文试图分析德育在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与现状,寻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更好地为高中语文教学服务,从根本上实践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教学理念。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 德育引言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教育发展史中,语文教学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文承载着深厚的人文价值。高中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育人,从而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本文欲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与现状进行分析,重点论述与解决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高中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继续坚持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依据,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1。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2。任何一个社会或阶级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智力和才能的培养,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那么担当此重任的就是学校和教师。学校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极大,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人”的重任,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内容更是丰富而生动3。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祖国美丽多姿的山河,或深刻地阐述生命的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二、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德育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的德育教育过分重视道德意识的培养,而忽略了道德行为(修养)习惯的养成,从而造成的与目标与学生实际行为严重脱节的状况。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材的内容编排,乃至语文课程的设置和评价方式上都已成为重要问题。而语文德育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总结一些语文德育的特点、语文德育的方式等,研究成果比较笼统,与实际教学结合不紧密,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指导思想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1、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德育功能缺陷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并非缺乏德育内容,可以说大部分教材篇章都充塞着浓重的道德教育色彩;但其中对于维持社会良性运转的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却严重不足,而这些恰恰是高中学生所亟需建立的基础思想体系。我们一味强调“爱国主义”“奉献精神”“民族精神”等伦理道德领域较高水准的概念,而忽视了“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爱心”、“责任感”、“正义”、“诚信等道德观念,其他更高层次的道德伦理建设就无从谈起。另外,高考影响下的应是语文教学模式使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培养学生更好的学科应试能力,往往不得不花更大的精力在语文系统知识的讲授和试题训练讲评上,至于文学作品本身真正蕴涵的“精华”,却常常被忽略。同时,语文教师在高考的压力下,往往容易将自己定位在知识传递者和学生备战高考的训练者上,就必然导致对“育人”教育原则的忽视。高中语文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高考考查内容的讲解和训练上,往往难以真正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应有的教育功能,其中德育功能的实际缺失是必然的。2、 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环节的德育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高中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不能充分地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去。例如,高中阅读教学内容陈旧刻板,课外阅读内容往往与课文关系过于密切,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继而生成排斥心理;另外,其中所选虽都是名人佳作,但一般都选取权威性、思想性较强的作品,阅读时难免令学生感到一板一眼的说教气息,且阅读阻拒性较强、阅读难度较大,也使原本渴望在课外阅读中寻求较为轻松的审美享受的高中生兴味索然。同时,在作文教学以及口语交际教学中蕴涵的巨大的德育潜能未被开发。绝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往往仅仅注重向学生讲授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无法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而口语交际训练课往往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1、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潜能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本知识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有的蕴藏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塑造学生良好品质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文章;有表达无私忘我献身人民的高尚情操;有的则为读者提供认识世界的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学生都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有的课文还富有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的力量,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起到积极深刻的影响。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条件。语文教师如能根据各篇课文的特点,深钻教材,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使德育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渗透、交融、同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课文中有许多古今名人,例如蔺相如、屈原、司马迁、马援、诸葛亮、陶渊明、魏征、李白、杜甫、韩愈、李贺、白居易、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岳飞、辛弃疾、陆游等等。他们那种忧国忧民,为国家衰亡而疾心疾首的爱国情怀,博学多才,刚直不阿的气质,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的愤世疾俗的凛然正气,都为人们所倾慕和景仰。他们或勤于王事鞠躬尽瘁,或挺身护法不怕掉头,或为国为民犯颜直谏, 或身处逆境奋而著述,或贬谪江湖豁达待起,这些人的动人事迹或他们的心血之作,无不慷慨激昂催人奋发,或低回婉转荡气回肠,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认真品读,他们的心灵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震慑的,久而久之,其人格会得到增益或矫正。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头脑中树立起英雄形象,让英雄的形象深入学生心中,激励、鼓舞他们,照亮他们的人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学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唯有将语文教育营养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要引导生关注社会人生, 让学生有良和社会责任感,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及为理想而自强不息的奋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对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2、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综合体现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如果仅仅注重向学生讲授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是无法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的。要想真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的恰恰是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了良好的道德基础,学生才有可能进一步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并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改进,从而形成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针对学生情感思想的指导时,不仅应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应该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内心,审视自己业已具备的潜在的道德准则,与人类社会共同准则进行对比,并训练他们如何更准确地将自己的内心活动体现在文字表达中。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搞社会调查、帮扶贫困生、残疾人等,拓宽生活内容;还应要求学生关注民生大事,诸如:环境污染治理、土地荒漠化、沙尘暴、西部开发、建设和谐社会、教育改革等。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作文的思想境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一些便于诱导学生表达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抒发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健康美好情怀的材料和话题,进行作文训练。从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特殊的德育功能。3、结合高中生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声色的冲击,使一些高中生无法自控以致无法自拔。诚信、理智、勤劳、节俭早已抛之脑后;狭隘、自私、懒惰、任性在无限延伸。他们崇拜腰缠万贯、青春靓丽的影视明星,能大谈周杰伦、小燕子,能大写明星的秘史、隐私,但对鸦片战争、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对华罗庚、袁隆平不感兴趣。同学生日聚会,进酒楼包席挥霍。对街头乞丐嗤之以鼻,唾之以沫,毫无同情心,对父母及老师为自己的付出毫无感恩之心。我们的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如何培养、教育青少年一代,使之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的热点。德育教育不只是政治老师、班主任的独有职责。我们每一位高中语文老师都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用祖国深厚的传统道德、优秀的华夏文化、崇高的爱国思想、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去培养高中生的道德情操,塑造高中生的完美人格。高中语文教材中可用来实施德育教育的内容很多。如在讲授呐喊自序时,针对一些学生对人生前途缺乏理想追求,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状况,老师可以通过讲述鲁迅先生为救国学医,为救国弃医从文,为救国而作文呐喊的人生历程,让学生心中树起鲁迅先生为人类进步事业苦苦求索、奋发向上的光辉形象。鲁迅先生那爱国者的思想,那救国者的高尚品德,连同他根据祖国需要发展崇高志趣的成功经验,就像灯塔的光辉永远照亮青年学生的人生航程。又如,在讲述送东阳马生序时,针对一些学生成才期望高,却不愿意艰苦努力;不了解国情、家情,节俭思想淡薄,爱和同学攀比吃穿等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归纳课文包含的德育因素。如作者宋濂少年时求学条件十分艰苦。致书之难,从师之老,奔走之苦,生活之艰,都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但宋濂都一一克服了,最后学有所成。这就给今天的高中生一个启示: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何况我们今天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优越,只要不缺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还愁学业不能成功吗?再如,教学伶官传序时,针对一些学生贪图享乐,迷恋网吧,丧失了读书上进的思想。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后唐庄宗宠幸伶人而败家亡国的故事,强调“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是修身养德的箴言,教育学生要勤劳节俭,雄心上进,不要贪图享乐,玩物丧志。再如,教学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时,针对一些学生对读书成才缺乏坚定信心和坚强意志的状况,老师应重点分析三自然段“志”、“力”、“物”的辩证关系,让学生明白“志”即意志力,这是到达“非常之观”的先决条件。高中学生要把握住学习机会,在坚强的意志力的支配下,充分发挥“力”、“物”的作用,实现人生的理想追求。4、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使语文教学和德育融为一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已,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始终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接受课文思想内容的教育,并内化为思想行动,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话真实可信。要求学生做的,自已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敬业爱生的精神教育学生,这样,学生自然就形成了好的思想品德。作为正处在风华正茂阶段的高中生,虽早已告别“人之初”的童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快速发展的时期,正处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判断能力、分辨是非能力还较弱,很容受到良好的品质的熏陶。这就更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工作,利用语文课本知识,对学生言传身教,为学生创造一个教书育人良好氛围,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语文教育,较其他学科来说,有着更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四、 结语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历来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和潜能。我们一方面发现高中德育教学存在着严重缺陷,一方面又对德育教育具有天然优势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资源未能充分发掘合理利用。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善于运用文学的优美与其内蕴情感的丰富,触动学生内心,让他们在语言文化的巨大作用力下,不仅受到品味高雅的美育熏陶,同时更深一层地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影响。参考文献: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3 段作章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学科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554 郭同福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21(2):81-825 唐渊谈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2007,4(11):436 宋志娟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18)02:35-377 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4-68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用祖国深厚的传统道德、优秀的华夏文化、崇高的爱国思想、骨干教师论文答辩记录答辩人:郑新奇 指导教师:刘双贵 答辩时间:2010.7.20 答辩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回答情况:1、 本篇论文的选题依据是什么?答:高中语文教学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但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在高考的制约下形成了紧抓“知识传授”而不计其余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忽视了对高中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以及高中生整体道德修养和基本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2、高中语文教师在德育中的角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