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做合格法官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2016做合格法官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2016做合格法官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2016做合格法官学习心得体会_第4页
2016做合格法官学习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2016 做合格法官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官,我们要有坚定的政治理念。没有很好的政治素质是做不好法官的,是做不好审判工作的。审判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所以法官一定要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宪法和法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 2016 做合格法官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 回首自己初任法官的这几个月,感受颇多,细细品味,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成熟了许多,自己更加了解了法官的职业,也更加深刻的知道,要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好法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 思考、不断的领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法院的权威、法律的权威。 首先,成为一名好法官,要对党和人民有着一颗忠诚之心,党和人民把法官的权力交给了我,就一定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始终心怀敬畏之心,不然,就千万不要随意接过法官的法槌,一个好的法官,必须始终坚持中立的形象,做到表面和实际都不偏私,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民对法治的信心,才能做到,依法治国,才能宣扬法治精神,才能够伸张正义,才能够忠于法律,维护法官形象。 宋鱼水法官说过一句话:“法律人要甘于寂寞,要始终保持一份内心的安静,甘于寂寞就是一 种境界,这种境界2 / 9 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遵守自己的职业的操守,忠于事实,忠于法律,清正廉洁,默默奉献。只有有了这种境界,才能在审理案件时有了方向感和主心骨,才能懂得权为民所给,一定要权为民所用,利一定为民所谋,情一定要为民所系,有了这种的境界,才能忠于法律事实,不为情所惑,不为利所诱,不为势所吓,坚持法律不放松,只用这样才能精确剖 析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为民解忧,为社会解难,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法官,一定要弘扬这一精神,展现当代法官化解纠纷,实现司法为民的宗旨,我们一定要本本分分做人,踏 踏实实工作,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这样,法律才能够最真正保护人民的利益,法官才不再是“官”,而是真正的使者,是阳光下最干净的职业。 其次,要想成为一名好法官,要准确并娴熟运用法律的每一个条款,做到洞察秋毫、不错判、漏判、误判、公平公正,要加强自己业务能力学习,把自己承办案件,都当做一篇论文来做,细细研究,做一名知识型、学者型法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先进国内外法律理念,把终身学习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为一名初任法官,承担着处理,决断社会各种纷争的历史重任,是捍卫文明的使者,是公平正义化 身,是良知的守护神,法官的能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法律实施的效果,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3 / 9 后,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外经济纠纷增加,这就对新时期的法官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法官,唯有不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本领,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才能适应新时期对法官的要求,才能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证。 新时期的法官,所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理论知识应该是综合多方面的,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对法官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法官的使命。作为一名初任法官 ,要加强法学基础理论学习,形成完整法律思维,掌握正确法律方法,对实践中各种法律现象抽其表象,看其本质,正确认知新生事物,发展理论,并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从而正确运用裁量权做出合理公正判决,要坚持学好、掌握好新的法学观点和理论,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从而树立法官的形象,赢得社会尊重和信任。 再次,作为一名好法官,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尤其是要站在弱势群体的位置上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审理案件时,不能让有理的当事人因为不懂怎样打官司而吃亏,而且要快审快结,要法律阳光尽早抚慰弱者的心灵。法官是公正和爱心的化身。法 官应当做有利于当事人的换位思考,使法院各项工作能从当事人的利益出发,减少当事人的讼累,提高每一次开庭的效率,认真把握每一起案子事实,正确运用法律做到程序和实体并重,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办铁案,4 / 9 无错案,提高案件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每一名当事人都带着问题来,而带着微笑走,做到案结事了,用诚信正义及一颗爱民的心来抒写法官的情怀,让法院成老百姓最值得信赖、最讲公平、最讲道理的地方。我们是人民的法官,一定要把握正义天平。 作为一名初任法官,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做一名“平民”法官,感同身受 体会百姓的酸甜苦辣,拉近法官与群众的距离,走群众路线,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脱下身上的法袍,放下手中的法槌,深入到群众中去办案,用群众听的懂的语言,接受得了的方式,把司法的关爱和温暖送到百姓的心间,让司法更加贴近百姓,让司法与百姓心连心。我们的工作要再扎实些,再细致些,我们多吃些苦,多受些累,老百姓就能少跑趟腿,少犯些难,从而不断加深法官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树立亲民的观念,在行使职权时,更多的为当事人考虑,做到常怀爱民之心,常兴为民之举,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司法为 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道路非常漫长,而同样当一名知识型、学者型好法官,也同样漫长,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才能,才能担当起人民对于法官的重托。法官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一个令人尊敬的称呼,选择法官之路就选择面对人民利益,要用法律去捍卫,面对公平5 / 9 和正义,用一生去守护,面对危险,绝不退缩,面对利诱,绝不动摇。选择法官之路,我将牢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宗旨,选择法官之路,我将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来自勉,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法官。当年华已老,两鬓斑斑,我会说选择法官之路我无怨 无悔。 作为一名司法新鲜人,从看别人办案,到自己办案,再到处理信访案件,如何做好一名法官,尤其是如何做好一名基层法官,犹如紧箍咒一般天天在脑海里盘旋。近日读到一篇名为如何当好一名法官的文章,文章从“信、达、雅”三个方面去诠释如何当好一名法官,即要信法治、信职业、信国家、信自己 ;要达事实、达法律、达地气、达各方 ;要做到程序之雅、中立之雅、平和之雅、良心之雅。读罢,为作者的真知灼见而佩服,但并未有醍醐灌顶之感,困惑仍是困惑,深感有些东西是别人教不来的,只能自己体会。 不时地听到当事人说某个法官是个好法官,但是,法官的好与否,是由当事人来评价的,是不是好法官,每个当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而如何做好一名法官,却是法官自己的份内事,也是成为一名当事人心中的“好法官”的前提。 我们说,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我们要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想说,在树立各种目标的同时,我们应当认清一个现实,就是我国的法治基础6 / 9 在基层、在农村,只有解决好基层特别是农村的各类纠纷,法治才有基础,才不只是形而上的东西让人各种费解、引来各种口水之 争。 作为一名司法新鲜人,刚入行时,对于法官职责的了解仅限于利用 (与其说是“利用”,不如说是“套用” )法律去解决各类纠纷。但其后通过对司法现状的观察,发现不少的案件,纠纷是通过一纸裁判给解决了,但是矛盾还在,甚至造成了新的问题,各种涉法涉诉上访案件使得“司法是当事人权利的最后救济”成为了一种讽刺。这方面的案例数不胜数,而最让我震撼与悲哀的莫过于永州唐慧上访案,它让“相信上访”与“谈访色变”并存,成为阻碍法治的一个绊脚石。日积月累后,逐渐发现,要想做好基层的司法工作,做好一名基层法官,除了达到专业知 识硬的条件外,必须不断地坚守再坚守、积累再积累。 程序是看得见的正义,程序又是“死”的东西,作为法官,在程序上并不需要太多的自由裁量,只需要按照程序的要求去做就行了,我们不能因为嫌麻烦而忽略一些程序上的东西。程序违法,对于法官来说是最不应该的。如果说实体错误是法官能力的问题,那么程序违法就是法官态度的问题了。对当事人来说程序是看得见的正义,而对法官来说程序则是一张保护伞。 雨果曾说,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7 / 9 法律的基础。法律为人而定,我们讲“司法为民”,其实真正意义上讲是“司法 为人”,把当事人当成人来看而不是国家机器运作的产品。法官只有把仁爱、良知灌注于司法,用心去领会法律的精神,才能让冰冷的法条有温度,让非人格的制度有生命。如果法官办案不讲良心,就像培根所说的,一次不公正的裁判的罪恶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只是水流,而枉法裁判污染的却是水源。 要想办好一个案件,须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即了解当事人内心真实想法的能力。法官的裁判,在秉承以法律事实作为裁判基础的观念的同时,还存在一个尽可能向客观真实去靠拢的必要,也就是说法官应尽可能地去还原案件的本来面目。那么,如何才能了 解 (这种了解,也许是当事人内心的全部想法,也是只是个大概,但是,它都应与“真实”二字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还原案件的本来面目,办好每一个案件呢 ?各种形式多样的轰轰烈烈的关于群众的活动让我知道了“接地气”这一名词,对于形式多样的活动本身不敢妄加评论,但对于“接地气”这一目的却是极有共鸣的。我所理解的“地气”,就是要理解我国的社会特点,尤其是理解我国的农村社会的特点。只有熟悉“地气”,才能拉近当事人对法官心理上的距离,才能引导当事人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在这里,想推荐阅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书, 该书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8 / 9 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我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对我们理解我国农村社会的特点颇有帮助。 当然,要办好一个案件,光理解社会、通晓人情是不够的,理解是为了更好地做工作,这又需要拥有另外一种能力了,即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俗气”吗 ?这里的“俗气”我想理解为一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也许,能一针见血地说出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想法确实很厉害,但是,即使是这样也不一定能促使当事人配合案件的审理,也许会导致更棘手的 状况。有的当事人也许会恼羞成怒,即使法律事实与客观真实无限地接近了,但一个不履行的裁判文书仍只是一纸空文,不能促进当事人矛盾的化解。在化解社会矛盾面前,法官的一本正经的形象也许并不是那么地重要。 要做好一名基层法官,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一个有上访惯例的国家,法官的地位、司法的权威显得是那么微小。不怕当事人上诉,也不怕发回重审、改判,因为那都是当事人的权利,一切都在规范之内,但是,一旦案件进入上访的节奏,就等于开启了一个无底洞,让有人一种“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感觉了。今天这个函、明天那个信让人应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