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师版.doc_第1页
孔雀东南飞教师版.doc_第2页
孔雀东南飞教师版.doc_第3页
孔雀东南飞教师版.doc_第4页
孔雀东南飞教师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编制:徐磊 2014-9-25孔雀东南飞 【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点。2、积累作文素材并拓展运用。 课前案一、解释下面字词(1)时人伤之 (2) 不图子自归 (3) 十六诵诗书 (4) 守节情不移 (5) 徒留无所施 (6) 便可白公姥(7) 堂上启阿母 (8) 何意致不厚 (9) 会不相从许 (10) 再拜还入户 (11) 卿但暂还家 (12) 不久当归还(13) 谢家来贵门 (14) 于今无会因 (15) 多谢后世人 (16) 却与小姑别 (17) 君既若见录 (18)便言多令才 (19) 府吏见丁宁 (20) 始适还家门 (21) 寻遣丞请还 (22) 否泰如天地 (23)赍钱三百万 (24)掩掩日欲暝(25)因求假暂归 (26)卿当日胜贵 (27)渐见愁煎迫 (28)戒之慎勿忘 (29)不堪母驱使 (30)交广市鲑珍(31)足以荣汝身 (32)渠会永无缘 (33)适得府郡书 (34)莫令事不举 (34)便可白公姥 (35)昼夜勤作息(36)我有亲父兄 (37)勤心养公姥 (38)逼迫兼弟兄(39)其日牛马嘶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1)汝岂得自由 (2)勿复重纷纭(3)可怜体无比 (4)妾不堪驱使 (5)共事二三年 (6)处分适兄意(7)便利此月中 (8)蹑履相逢迎(9)感君区区怀 (10)叶叶相交通(11)多谢后世人 (12)不久当归还(13)本自无教训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孔雀东南飞()手巾掩口啼()卿当日胜贵()谢家事夫婿()交广市鲑珍()足以荣汝身 课堂案 一、一词多义相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 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相国)5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互相) 6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古代主持礼仪的官)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 9相投合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相得)10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相应、合适)【高考链接】(2005北京卷)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崔杼之子,令之争后。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杼相之 相:辅佐 B于是扌豕崔杼之子 扌豕:挑拔 C景公与 陈无宇等诛封 诛:杀掉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与:结交答案C 讨伐卒 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步兵,士兵)2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古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3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5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仓猝)【高考链接】(2012广东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澍就擢巡抚 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举,兴起,发动。【高考链接】(2010 山东卷)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且” (一)“且”字用作连词的用法: 1、“且”字递进关系的用法:用于前后两分句间,后句比前句更进一步,可译为“况且”“而且”“再说”。例: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3、“且”字表转折让步关系的用法:可译为“尚且”“还”“虽然”“即使”“但是”“不过”。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4、“且”字表并列关系的用法:陈述一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可译为“并且”“而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且使遽告于郑。(崤之战) “且”字连接两个形容词的用法:表示状态同时具有,可译为“又又”。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且”字连接动词的用法:可译为“一边一边”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二)“且”字用作副词的用法: 1、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课后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2013浙江卷)送丁琰(yn)序(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删节)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 堪:胜任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诬:诬蔑C则数更法以御之 御:防备D南城之政平 平:安定【解析】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此处的“诬”是“欺骗”的意思。对于实词,除了平时的积累,也可以将可供选择的意思放进文章内来理解,就可以得出正确的意思。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皆可为材且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C人愚也,则愚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拒而莫之与也/恐年岁之不吾与【解析】A前一个表递进,意为而且,后一个意为将要;B皆表陈述语气;C前一个则表判断语气,意为“就”,后一个表转折,译为“却”;D前一个宾语前置,为代词,后一个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对虚词的学习一定要立足于课本,将常规的十八个虚词的用法(之、以、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焉、因、于、与、则、者、也)分类,配上课文中出现的原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记忆。18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B 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世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D 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赞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解析】C造成“今之贤也少”的原因是学校、师友、赏罚的方法不是传承古代,而不是“圣人之道的世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犹 恐 予 之 愚 且 贱 闻 与 见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则 求 夫 贤 而 有 名 位 闻 与 见 之 博 者 而 从 之 问 其 人 之 孰 可 举 者 卒 亦 未 见 焉。【答案】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