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锐09汉语言文学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开题报告.doc_第1页
刘锐09汉语言文学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开题报告.doc_第2页
刘锐09汉语言文学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开题报告.doc_第3页
刘锐09汉语言文学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开题报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论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刘锐学号:0952010036一、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是我国词坛上的一位泰斗级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他在发展词的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谈到宋词,人们往往先想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些词拥有磅礴的气势、读起来让人感觉酣畅淋漓。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文人,他是个有雄心壮志的爱国英雄。他早年横戈跃马,奋勇抗金,一生以抗敌报国、统一河山为最大愿望,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但自南渡以来,腐朽的南宋朝廷始终不重视他的才能,不给他实现志愿的机会,这不能不使他感到壮志难酬的苦闷与忧愤,他有不少词作抒发了这种情感,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对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也进行了批判谴责,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辛弃疾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即将古文词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在两宋词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而言,辛词都可说是空前绝后。他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极为深远。二、选题相关研究现状辛弃疾堪称宋词史上的一座无可争议的高峰,对于辛弃疾的研究热情经久不息。对辛弃疾的研究,既有对辛弃疾人格、思想的全面把握,也有对辛词细节处的分析,而且,研究者还不断地将现代的思想、理论引入到辛弃疾的研究领域,大大扩宽了研究视野。一、关于辛词艺术特征的研究这类文章或是从整体上,或是从农村词、田园词、婉约词等各种不同的类型出发,对辛弃疾词作的独特艺术特征加以分析研究。李建国的论辛词豁达自适的艺术境界(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提出辛弃疾为豪放派的真正代表,认为应该加强对辛词豁达自适的艺术境界的研究。张玉璞与刘加夫合着的英雄感怆,大声镗鞳论稼轩词的崇高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从美学意义上,对辛词加以剖析,认为辛弃疾的审美追求是对传统的本色词派的一次反动。陈学祖、曾晓峰的稼轩词典故之符号学阐释(湖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则运用符号学的理论研究辛词中的典故。程自信的浅论辛弃疾的婉约词(江淮论坛1998年第6期),注意到辛弃疾虽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观全部现存辛词,婉约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车永强、蓝小瑶的从词的艺术特征看辛弃疾的“词界革新”(海南师院学报1999年第2期)一文,认为辛弃疾的“词界革新”虽然对于拓宽词的内容、丰富词的艺术手法、增强词的表现力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却是以削弱乃至消亡词的“合乐性”这一基本特征为代价的,是辛弃疾对词的发展之“过”。二、关于辛词艺术手法的研究辛词不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具备独特的艺术手法。窦玉玺的论辛词起句的造思(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2期),指出辛弃疾在词的起调上,往往运用适应表达细腻感情的“造思”方式,使用的篇幅多,变化手法更是无以伦比,此为辛词起调上的一个特点。祁光禄略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青海师大学报1999年第3期),指出“以文为词”不仅关涉艺术表现的手法问题,而且也表征着词创作的艺术风格。邹铃声的辛词写物手法探微(贵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认为稼轩词富于独特的艺术个性,文章从辛词的写物手法这一侧面入手,探求辛词的独特过人之处,并阐释其独特魅力形成的原因。三、对辛词的文化观照赵维江连续撰文,从文化角度对辛弃疾的词进行考察。他在从十二世纪下半叶历史文化背景看稼轩词的爱国精神(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一文中,从传统文化出发,对稼轩词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四、对辛词的比较研究赵佳聪的稼轩词与东山词比较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将贺铸的东山词与辛弃疾的稼轩词对照研究。邓红梅的辛弃疾与陶渊明(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注意到辛弃疾中年以后,其词渐渐好称陶渊明,达16首之多,并对这一现象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进行了探讨。五、对辛弃疾诗、文的研究对辛弃疾的研究,一直集中在词这一方面,对辛弃疾诗文的研究则较为薄弱。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辛更儒的美芹十论的确切作年再考(浙江学刊1997年第2期),考证辛弃疾的美芹十论的确切写作年代。巩本栋的作诗尤爱邵尧夫论辛弃疾的诗歌创作(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将视线投向较少为人注目的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试图正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辛弃疾的思想性格和心灵世界。文学史上向来苏辛并称,他们都极大的提高了词的地位,开拓了词的内容,都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由于苏辛二人都是豪放派的最主要代表,但他们的词风又不尽相同,所以对苏辛二人词风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辛弃疾隐居上饶二十年,并在这二十年中创造了无数优秀词作,因此人们对上饶二十年生活对辛弃疾词作的影响也格外关注。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一生以抗金报过、收复河山为最大愿望,他的很多词作都刻画了一种英雄形象,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因此人们对辛弃疾词的英雄形象和爱国思想的研究也乐此不疲。三、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主要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仔细研究辛弃疾词的内容,结合作者人生理想、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来分析辛弃疾词中英雄情结形成的原因。另一部分是,通过研究辛弃疾词中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他的词中的英雄人物之间的对比来分析他如何抒发自己的英雄情节。以破阵子鹧鸪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八声甘州等为例。拟解决的主要问题: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形成的原因。辛弃疾怎样在词中抒发他的英雄情结。思路:第一步 通读有关辛弃疾人生经历的传记、著作,对辛弃疾有一个比较清楚、全面的了解;通过历史书籍、影像资料熟悉南宋的历史;第二步 先通过查阅工具书指出“英雄情结”的定义,然后弄清楚辛弃疾的“英雄情结”的具体所指。第三步 结合辛弃疾的人生理想、个人经历和南宋历史发现、概括出辛弃疾词中抒发英雄情结的原因;第四步 认真研读辛弃疾的词作,了解辛弃疾是如何抒发自己的英雄情结的;第五步 简评辛弃疾的英雄情结。四、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以辛弃疾词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通过英雄人物对比来了解和发现辛弃疾是如何在词中抒发自己的英雄情结。本文的重点是对辛弃疾词中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分析辛弃疾是如何表现自己的英雄情结。本文的难点是将辛弃疾词中的英雄人物以及事迹与辛弃疾自身人生经历进行对比研究。五论文研究进程安排2013年12月:确定论文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和50张卡片。2013月3月:完成提纲,请老师帮助修改,提出修改意见。2013年4月:撰写论文初稿2013年5月中旬以前:完成论文初稿,请老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2013年5月下旬:修改初稿。2013年6月初:完成论文二稿,请老师提出意见,并修改。2013年6月上旬:定稿,打印,准备答辩。主要参考文献论文:桂琳稼轩词用典探微,北方论丛,2003年第1期纪胜全试论辛弃疾词中的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