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黏着语与日语.doc_第1页
浅谈黏着语与日语.doc_第2页
浅谈黏着语与日语.doc_第3页
浅谈黏着语与日语.doc_第4页
浅谈黏着语与日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 第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结业期末作业浅谈日语中的黏着语系体现姓 名:柳骏学籍号:20093615 班 级:09日语1班专 业:日语 浅谈日语中的黏着语系体现摘要:世界语言的语法主要分为四大类:分析语(也叫词根语、孤立语)、 综合语(屈折语)、黏着语(不叫胶着语)、多式综合语,日本语属于黏着语系,本文以黏着语的分析与日语的黏着语系表现的分析入手,浅谈日语的黏着语系体现。关键词:日语、黏着语、世界语系一. 黏着语简介 黏着语(不叫胶着语):一种语言的语法类型,通过在词根的前中后粘贴不同的词尾来实现语法功能。日语、土耳其语 是典型的黏着语。语法意义主要由加在词根的词缀来表示的,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常见的有前缀、后缀。汉语等分析语也有词缀。中缀:如 德语、俄语 等综合语里也有很多。 前缀(词头):加在词根前面的构词成分,如“阿姨”的“阿”,“老虎”的“老”是前缀,“虎”是词根。 后缀(词尾):如“作家”“科学家” 的“家”,“规范化”“绿化”的“化”。 误区:很多人误认为黏着语只靠词尾这单一的方式来表语法意义,其实词缀法不是唯一的方法,而是最主要的方法,除词缀法外,也有其他方法。主要靠词缀法是日语、土耳其语等的共同特点。黏着语,一般而言,黏着语的所有词缀都只表达一种意思或只具有一种语法功能,若某语言的一个词缀同时表达多种意思,则该语言一般视之为屈折语,一种语言不能同时是黏着语和屈折语。 日语、韩语、芬兰语、满洲语、蒙古语、土耳其语、匈牙利语、泰米尔语等为典型的黏着语。斯瓦希里语和德语,世界语,缅甸语等也部分地被认为有黏著语的性质。二. 日语简介1.日语基础简介、日语,简称日语、日文,是一种主要为日本列岛上大和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日本的官方语言。日语属于黏着语、通过在词语上粘贴语法成分来构成句子,称为活用,其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不改变原来词汇的含义只表语法功能。语言系属有争议,有人认为可划入阿尔泰语系,也有学者认为是扶余语系,也有日本学者认为是孤立语言(有些日本学者继而提出韩日-琉球语族的概念、并认为日语从属之)或日本语系。日语复杂的书写系统是其一大特征,其书写系统包括了日语汉字(大多数的汉字又有音读及训读两种念法)、平假名、片假名三种文字系统,同时也可以以日语罗马字转写为拉丁字母。日语有两套表音符号:平假名(平仮名)和片假名(片仮名),同时也可以使用罗马字(字)书写成拉丁字母。日常生活多使用假名和汉字,罗马字多用于招牌或广告,日语汉字的注音不用罗马字而用平假名。日语发音的基本单位是以平假名表示的一个一个的音拍,日语被成为音拍语(mola语言)。2日语读音简介 在音韵方面,除了促音“”和拨音“”外,开音节(open syllable)语言的特征强烈,且具有音拍(mora)。在重音方面,属于音高重音(pitch accent)。在语序方面,句子由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构成,属于主宾谓结构,且是具代表性的话题优先语言之一。在形态学(morphology)上,属于黏着语。 在语汇方面,除了自古传下来的和语外,还有中国古代传入的汉字词。近来由各国传入的外来语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在对人表现上,日语显得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上下级等的区别,以及发达的敬语体系。而在方言的部份,以日本东部及西部两者间的差异较大,称为关东方言和关西方言。此外,对于失聪者,有对应日语文法及音韵系统的日本手语存在。 和日语相近的有琉球语,日语主要使用于日本。在日本侵略并统治中国台湾地区及大陆部分地区、香港、朝鲜半岛、东南亚和大洋洲的时候,当地人被强迫学习说日语,并且被强迫起日语名字。在很多定居于美国加州和巴西的日本移民中,有一些也会说日语。他们的后裔虽然有日语名,但是却很少能熟练地使用日语。讲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人会发现日语的短元音-a、i、u、e、o的发音与那些语言很相近。长元音-aa、ii、uu、ei、ee或者oo的发音长度为短元音的两倍(尽管ei经常被发作两个元音)。长短元音间的区别很关键,因为它会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辅音是k、s、sh、t、ch、ts、n、h、f、m、y、r、w、g、j、z、d、b和p。摩擦音sh(如英语中的shoot)和破擦音ch、ts和j(分别如英语中的charge、gutsy和jerk)被当作单辅音。g的发音通常都如英语game 中的浊辅音,而不是gene中的那种g的发音。 与英语一个主要区别是,日语没有重读的重音:每个音节的重音相同。英语音节有时会被拉长,但在日语中,一连串的音节在发音时如节拍器一样规则。跟英语一样,日语有一种高低声调的重音系统。3.日语语法简介按语言结构特点分类,日本语属于黏着语,阿尔泰语系。 在语言表达上分为简体和敬体,另外有发达的敬语体系。 作为一种基本的结构,典型的日本句子的句式是主语宾语谓语。例如,太郎食(Tarou ga ringo wo tabeta)照字面直接的意思是太郎一个苹果吃了。 当日本人觉着从语境中听者能理解,也就是谈话者或作者自信谈话对象对所谈及的情况有一定了解时,经常会省略主语或宾语。在这种情况下,上面所讲的那个句子可能会变成,食(ringo wo tabeta)(吃了一个苹果)或仅为:食(tabeta)(吃了)。 在日语中,不像在英语中,词序并不能表明名词在一个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名词并不象有些语言中那样,会因语法需要加以变化。代之,语法作用是通过名词后面的虚词来表示的。较重要的是(ga), (wa),(o),(ni)和(no)。虚词(wa)特别重要,因为它标志着一个句子的话题或主题。 日语中的动词变格不能反映出人称和单复数。在现代语中,所有动词在字典中的形式都是以元音u结尾。这样,动词“食”(taberu)就象英语中吃的动词原形to eat,尽管它本身实际上是现在时,意思是eat(吃的动词原形)/eats(吃的第三人称单数)或者will eat(将吃,吃的将来时)。其它的一些变格形式是“食”(tabenai)(does not eat or will not eat,英语的现在时不吃或将来时不会吃)三. 日语体现黏着语的基本特点日语属于黏着语、通过在词语上粘贴语法成分来构成句子,称为活用,其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不改变原来词汇的含义只表语法功能。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个方面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同样敬语发达的语言还有朝鲜语、蒙古语等。日语的发音很简单、只有五个母音音素和为数很少的辅音。加上不常用的各种发音总共只有不超过100个。和日语发音类似的有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一般来说,这三种语言的发音中辅音和母音的比例接近1:1。日语的词汇十分丰富,且数量庞大,大量吸收了外来语。一般词汇(不包括人名和地名)有3万多个(1956年)。和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受汉语影响很大,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因此使日语的语言学归属变得十分复杂。语言学家对于日语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见。 关于日本语的起源有多种理论。许多学者认为,从句法上说,日语接近诸如土耳其语和蒙古语之类的阿尔泰语言。日语在句法上与朝鲜语相似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也有证据表明,日语词法和词汇在史前受到南面的马来波利西亚语言的影响。举例说明,以日语食为例: 食 - 吃 (基本形、将来时);食 - 吃 + 使役助动词 - 使/要求(某人)吃;食 - 吃 + 使役助动词 + 被动助动词 - 被(其他人)要求(我)吃 食 - 吃 + 使役助动词 + 被动助动词+ 否定助动词 - 不被(其他人)要求(我)吃 食 - 吃 + 使役助动词 + 被动助动词 + 否定助动词 + 过去助动词 - 曾不被(其他人)要求(我)吃 由上可知,每个特定的意思都有著一个特定的词缀,若要改变意思,只需改变要改变的那个意思就好,而其他的词缀则可不动,除非要改变两个以上的意思 此外,日语作为黏着语的特点就是,不像汉语有句子中的位置决定该词在句子种的成分,而是由该词后黏着的格助词决定。至于时间地点人物什么的排列顺序,基本跟汉语一直,只是谓语一定要后置,在宾语之后。再举例:先周日曜日午後、田中先生赤持、XX会社45周年宴会参加。田中老师是 田中先生 田中的老师是 田中先生所以说,日语中的黏着语体现主要体现在结尾词的变化以使句子的意思发生基本的改变。四. 结束世界语言的语法分类:大致分成4种 1.分析语(也叫词根语、孤立语):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 2.综合语(屈折语):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是靠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语言的。 3.黏着语(不叫胶着语):通过在词根的前中后粘贴不同的词尾来实现语法功能。日语、土耳其语 是典型的黏着语。 4.多式综合语:句子是基本的语言单位,没有独立存在的造句基本单位词其中日语属于黏着语,本文以黏着语的分析与日语的黏着语系表现的分析入手,浅谈日语的黏着语系体现。并最终以说明日语中通过在词根的前中后粘贴不同的词尾来实现语法功能的部分是黏着语系的体现。参考文献:1 李福生. 汉字音读中的吴音与汉音J. 上海科技翻译 , 2001,(03) 2 晋学新. 关于日語汉字音中的吴音和汉音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1986, (04) 3 藤堂明保 , 李风阁. 日刊摘译两则J. 外语学刊 , 19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