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doc_第1页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doc_第2页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随着课程改革,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正逐步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走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多。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求“变”、求“趣”、求“新”、求“实”、求“活”已成为教师们的追求的目标。但是目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学生是“牛”,老师是放牛娃。当前的阅读教学,学生大多是被老师牵着鼻子,学生完全是一只穿鼻的“牛”。在解读文本时,是以老师对文本的理解为主,学生只要顺着老师的讲解去领悟文本。通篇课文,只要多数学生了解(或“掌握”)了老师的理解,那么这节阅读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接着就是让学生一见就怕,让学生永无止境花样百出的练习久而久之,让学生觉得语文课简直成了与品社课,劳技课。这样的阅读教学,老师到底要给学生教什么?应当让学生学什么?2、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在课堂上很多老师都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让学生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设计走过了,就算完成了这课教学任务。在这种照本宣科的走教案过程中,即便是安排学生读课文,也是为了引出自己设计好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怎样知道的?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学生获得了什么样的情感体会?特别是在语言文字方面有什么收获?老师学生都是不大计较的。老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的。这样的教学,教师教的意识太强,完成“教学任务”的意识太强,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很少顾及学生学的效果。对于这样的课,我问老师最多的是“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呢?”这种教学,是介乎于填鸭式和牵引式之间的教学,看是新教法,实则是“新瓶装老酒”,是教学理念落后的一种表现,是造成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重要原因。泰勒说,教学的成败,不是看老师做了些什么,而是看学生做了些什么。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的表现有多么突出,主要看学生的收获有多少。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以教引学,以教促学的活动。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老师的细致分析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感悟;那些文字搬家式的练习无益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请记住“勤奋”的老师只能教出懒惰的学生。3、教师对语文课的任务把握不准,方法不当,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片面地理解课标的要求,同时为了应对各阶段的大小考试,以为只要让学生读书、写字、作文等就可以了,还是停留在知识技能方面,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自主发现少,牵引求同多;教学过程、方法僵化等。有的教师以为课堂上形式变化、活泼多样了就是新思维新方法,有些语文课上过多地加入了非语文的内容,无为的活动挤占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4、教师没有掌握易操作比较实用的教学模式。好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落实新的教学理念。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的长期统治中,阅读教学出现了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把语文课上成了片面的文字训练课,以训练代替一切。教者无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出一大堆练习题,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反复拼装组合,脱离语境孤立地解词造句,机械呆板地填空、选择教者只需轻轻松松地评讲答案,学生却被练习压得苦不堪言。其结果往往是“高分低能”。另一种是,把阅读教学课上成分析课。教师繁琐的讲解,生硬地给学生灌输句意、段意和思想感情等,使本来富于诗意、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教者辛辛苦苦地讲解,听者却昏昏沉沉地欲睡。其结果往往是“低分低能”5、对教材研读不透,未领会编写者的意图。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准。教师过分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追求面面俱到。教学过程中不能体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是忽视教材的前后联系。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没有从一个单元、整册教材、整部小学语文学习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思考。三是对教材挖掘不深,处理问题肤浅。四是没有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如预习提示、思考练习、课文插图等。6、教学前教师缺乏深入的文本细读。小学语文现在流行文本细读的说法,这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它不仅仅要求每位教师要把握课标,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更要求教师以一位普通读者的心态去体会,去咀嚼,而不是以教师的心态为教而读。钻研教材,意味着教师在细读文本之前,已经有一个先在的限定:文本是“教材”,文本已经被异化、窄化、浅化为“教材”,教师能读出的不过是文本作为教材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特点”和“教学疑点”,文本细读,则首先让文本返回到原初状态去。就是将文本返回本体。文本细读,需要时间与精力,需要良好的心态、责任感和兴趣,当然还需要较高的欣赏水平和较丰厚的文化积淀,打铁还得自身硬。实际教学中,教师由于多种原因,在文本细读上是做得不够的。7、忽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其中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又占据了主导地位。已经引起教师的莫大重视。有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或者是轻工具性重人文性,把语文课上成品社课,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本身特有的工具性,轻视字词句篇等方面的训练,只顾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忽视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但更多的是轻人文性重工具性,受考试、调研的影响,只专注于字词句和繁琐的内容分析,而不注意深入挖掘课文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不能让学生从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8、课堂上学生训练不均衡。学生训练不均衡的情况,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有的造成好学生不能更好,有的造成差生越来越差。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少数优生回答问题、读书、表演、讨论交流,差生无缘参与。有的是为了照顾中差生,优生得不到更好发展。这里源引朱作仁先生的一个例子,如教师布置一项练习,规定“做好的举手”(有的规定,“先做好的扑在桌上闭眼睡觉”,或“先做好的站起来”,结果很“热闹”)。实际上,练习做得快的,大多是好生。他们常常边举手,边四处张望,无所事事,睡觉的,眼闭心不闭,面带笑容,或左右交谈等等。这就是以浪费好生的宝贵时间为代价去等待后来者全部完成,才一起再齐步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看来这只是几分钟的事,但日积月累,不可小看。9、教学节奏和课堂控制不好。据有关研究表明,在课堂上前1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效率高。之后就需要加强有意注意。在热场与冷场的处理中,开场宜热,妙趣横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中场宜静,使学生思维得以深入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静后宜热,使学生情绪得到调整。这种“热静热”的气氛节奏,是符合儿童的心理规律的。在课堂上违反这种规律的比比皆是,或平铺直叙、平淡无味,或匆匆忙忙、张弛无序,或难度过大、松散无神等等,这都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什么会存在上述现状的原因:传统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观念有关。考试制度有关。学生的生活有关。阅读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读教学过于程式化,以讲代读,喧宾夺主。素质教育是“羊头”,应试教育是“狗肉”。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是一个合作探研,纵向发展的过程。实践语文的方式形式多样,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是读,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读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读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要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如何让学生“潜心读书”,针对当前“读”的现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重视领读,加强范读;要重视略读、浏览:要以情导读;读要体现目的、层次和过程 。 阅读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交流、对话和反馈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要体现人文精神。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信息反馈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完成的。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提高阅读质量呢?首先,利用教室的整体环境,培养学生的语速兴趣。要构建和谐课堂,一定要突出教室环境的美与和谐,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熏陶作用。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习的特殊功能,如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贴纸、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童话、图画,让学生对其中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其次,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应该鼓励他们敢于阅读,乐于阅读,培养他们先说后问再议,积极参与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得到启发,激励学生敢于阅读,敢于发言,学生没有了紧张、畏惧心理,自然而然投入阅读学习中,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是一件很舒服和愉快的事情,激起了阅读兴趣和阅读愿望,体现了人文精神。教学结构由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材提供教与学的内容。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和师生对话,通过对语言的感悟,逐渐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的过程。但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往往看到老师的讲解还是太多,总是用几个问题牵引学生,一问一答式的,老师一个人在给学生对话,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文章的结构、字词的美;因而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还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能使其深入领会语言文字的美;还不能抓住课文重点语句的写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积累和运用。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都离不开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师生交流。既然语文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培养起来,所以,自读自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数是字词的训练,师生的一问一答式教学,篇的训练少之又少。学习一篇新课文,要安排自学的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解决习作这个重点问题时,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自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