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1页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2页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3页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4页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的矿质营养及其吸收、运输、同化1.灰分:将在105摄氏度下烘干的植物材料在600摄氏度下高温烘烤,剩余的不能挥发的灰白色残渣称为植物的灰分。2.灰分元素/矿质元素:构成植物灰分的元素称为植物的灰分元素,由于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土壤矿质,故又称为矿质元素。3.必需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4.大量元素:包括C H O N P K Ga Mg S 9种,此类元素分别占植物体干重的0.01%-10%。5.微量元素:包括Fe Cu B Zn Mn Mo Ni Cl 8种,此类元素分别占植物体干重的0.00001%-0.01%。6.溶液培养法/水培法: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7.砂基培养法:是在洗净的石英砂等基质中加入营养液、利用砂基作为固定植物根系的支持物来培养植物的方法,与溶液培养法并无实质性的不同。8.有氧溶液培养法/气培法/雾培法:是将植物根系置于营养液气雾中培养植物的方法,植物根系并不直接浸入营养液。9.有益元素:有些元素并非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但这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或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有积极影响,这些元素被称为植物的有益元素。10.有害元素:有些元素少量或过量存在时均对植物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将这些元素称为有害元素。11.质外体/自由空间:植物组织中细胞质膜外部的细胞壁部分在组织内构成一连续的结构空间被称为质外体。土壤溶液中的各种矿质元素可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自由扩散进入质外体空间,固有时又将质外体称为自由空间。12.相对自由空间(RFS):活组织自由空间的体积大小可通过某种离子的扩散平衡实验来估算,这个估算值称为相对自由空间。13.共质体运输:溶质通过跨膜运转进入原生质,并通过活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或连续不断的跨膜运转而从一个活细胞运输至另一个活细胞的过程称为共质体运输。14.生理碱性盐:将这类由于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而使环境PH升高的盐类称为生理碱性盐,硝酸盐类(硝酸铵例外)一般均属于生理碱性盐。15.生理酸性盐:将这类由于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而使环境PH降低的盐类称为生理酸性盐,如硫酸铵等硫酸盐类。16.生理中性盐:植物根系吸收其阴阳离子的量很相近,结果并不改变环境的PH,如硝酸铵。17.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某一单盐溶液中(即溶液中只含单一盐类),不久植株即呈现不正常状态甚至枯死,这种现象称为单盐毒害。单盐毒害现象与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无光。18.离子拮抗:若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他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消除,这种不同离子间能够相互消除使植物遭受单盐毒害的现象,称为离子拮抗。19.平衡溶液:植物只有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盐溶液中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溶液称为平衡溶液。20.根外施肥/叶面营养:在作物栽培实践中,有时将一些速效性肥料直接喷施于植物地上部分以供植物吸收,这种施肥方法称为根外施肥。地上部分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叶面营养。21.外连丝:是外部营养物质进入植物体内的重要通道,它遍布于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的外围。22.底物诱导酶:是指要在特定物质(通常是底物)的诱导下才能合成的酶,如硝酸还原酶。23.氨的同化: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氨或由硝酸盐还原形成的氨被同化为氨基酸的过程。24.固氮作用:大气中的分子氮被氧化形成氮氧化物或被还原形成氨的过程统称为固氮作用。25.生物固氮: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同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26.根瘤菌侵染线:临近根瘤菌聚集处的根毛细胞壁发生局部降解使根瘤菌与根毛细胞质膜外表面接触,随着根毛细胞内膜囊泡的大量形成并与质膜融合,形成了由质膜包被向内延伸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内有大量根瘤菌繁殖,即形成所谓的根瘤菌侵染线。27.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对于某种栽培作物,有一个时期施用肥料的营养效果最好,这个时期被称为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28.需肥临界期/营养临界期:作物对缺乏矿质元素最为敏感的生长发育时期称为需肥临界期或营养临界期。29.无土栽培:是指用含有各种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矿质营养元素的营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30.矿质营养:通常把植物对矿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以及矿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称为植物的矿质营养。31.两亲性:即分子结构中既有“亲水”的也有“疏水”的基团。32.致电泵:植物细胞中最典型的离子泵是H+-ATP酶,此类H+泵的作用是将H+从膜的一侧运向另一侧,结果使膜两侧的电荷分布不均,因此也被称为致电泵。33.超极化:是指跨膜电位处于较原来的参照状态(如静息状态)下的跨膜电位更负(膜电位的绝对值更高)的状态。34.去极化:是指跨膜电位处于较原来的参照状态下的跨膜电位更正(膜电位的绝对值更低)的状态。35.离子跨膜运输蛋白:镶嵌在生物膜中的大量功能蛋白质中执行离子跨膜运输过程的功能蛋白质统称为离子跨膜运输蛋白。包括离子通道、离子载体和离子泵三类。36.离子通道:是由多肽链中的若干疏水性区段在膜的脂质双层结构中形成的跨膜孔道结构。具有选择性运输离子的功能。37.钾离子通道:可选择性的运输钾离子的通道称为钾离子通道。如果该通道只是将钾离子自胞外向胞内运输,则将其称为内向钾离子通道。38.电压门控通道:如果某种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是受跨膜电位所调控的,则称该种通道为电压门控通道。39.离子泵:是一些具有ATP水解酶功能,并能利用水解ATP的能量将离子逆着其电化学势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膜载体蛋白。40.中性离子泵:离子泵活动的结果不改变膜两侧的电荷分布状况。41.协同扩散:有些离子的被动跨膜运输是通过载体进行的,也被称为协助扩散,意为离子通过膜的被动扩散是在载体的协助下完成的。顺电化学势梯度,通常不需要消耗能量。42.初始主动运输:植物细胞膜上由H+-ATP酶所执行的主动运输过程又被称为初始主动运输,其结果是建立起跨膜的质子电化学势梯度。43.次级主动运输:由H+-ATP酶活动所建立的跨膜质子电化学势梯度所驱动的其他无机离子或小分子有机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被称为次级主动运输。实际上是一种共运输过程。44.共运输:也被称为协同运输,是指两种溶质被同时运输过膜的机制,两者缺一则此过程不会发生。45.同向共运输载体:执行同向共运输的膜蛋白被称为同向共运输载体。顺电化学势梯度转运H+的同时相同方向逆电化学势梯度转运另一种物质。46.反向共运输载体:执行反向共运输的膜蛋白被称为反向共运输载体。顺电化学势梯度转运H+的同时相反方向逆电化学势梯度转运另一种物质。47.钙稳态:正常的活细胞内其钙离子浓度必须维持相对的稳定状态,即所谓的钙稳态。48.主动吸收: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溶质,这种过程称为主动运输。49.被动运输:这种不需要代谢来提供能量的顺电化学势梯度吸收溶质的过程称为被动运输。50.扩散作用: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转移的现象,也称简单扩散。不消耗能力,且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51.交换吸附:植物根产生的H+或HCO3-迅速地分别与周围溶液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交换吸附从而使矿质元素到达根细胞表面的过程。52.质子驱动力:质膜H+-ATP酶或液泡膜H+-ATP酶及液泡膜H+-焦磷酸酶在细胞质一侧水解ATP,同时把细胞质中H+泵至细胞外或液泡中,形成跨膜质子电化学势梯度,称为质子驱动力,是离子等溶质跨膜次级主动运输的主要动力。53.膜片钳技术:用玻璃微电极测量通过膜的离子电流大小的技术。54.载体蛋白:又称传递体、透过酶、运输酶,是一种跨膜物质运输蛋白。载体蛋白属于膜整合蛋白,它有选择性的在膜一侧与离子或分子结合,通过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将物质运输到膜的另一侧。包括单向转运体、同向转运体、反向转运体三类。55.协同作用:一种离子的存在促进了植物对另一种离子吸收和利用的情况叫协同作用。56.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摄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57.钙调素:一类存在于一切真核细胞中,能够调节细胞多种生理活动的钙依赖型酸性小分子蛋白叫钙调素。58.重复利用:已参加到生命活动中去的矿质元素,经过一个时期后再分解并调运到其他部位去被重复利用的过程。59.硝酸还原:硝酸根离子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相继作用下还原成氨的过程。60.营养膜技术:是一种营养液循环的液体栽培系统。该系统通过让流动的薄层营养液流经栽培槽中的植物根系来栽培植物。61.表观自由空间:指植物体自由空间的体积占组织总体积的百分数。62.可再利用元素:也称参与循环元素。某些元素进入植物地上部分以后,仍呈离子状态或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可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又转移到其他细胞中去,可反复地利用,称这些元素为可再利用元素。如N P K。63.单向转运体:载体蛋白在膜的一侧与物质特异性结合,并通过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顺着电化学势梯度将物质转移到膜的另一侧。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依靠膜电位的去极化或ATP分解产生的能量。64.硝化作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使土壤中的氨或铵盐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65.反硝化作用:许多微生物,尤其是各种反硝化细菌,在土壤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进一步把亚硝酸盐还原为氨基游离氮的过程,其结果使土壤中可利用氮消失。66.缺素症:植物缺乏某些营养元素时表现出的特征性病症。光合作用I1.光合作用:是植物(包括光合细菌)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2.天线色素:大多数的叶绿素a和全部的叶绿素b都是参与吸收和传递光能的叶绿素,将这些参与光能传递的叶绿素称为天线色素。3.反应中心色素:有一部分特殊的叶绿素a位于光反应系统复合体上,起光反应中心的作用,它们吸收从其他天线色素传递过来的能量用于推动光化学反应的进行,称为反应中心色素。4.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叶绿素a/b蛋白复合体又称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LHC),它是类囊体膜上最丰富的蛋白复合体,结合了叶绿素a总量的50%和所有的叶绿素b,不参与光化学反应,只起光能传递作用。5.荧光现象:这种物质吸收光能后,再以较长波长的光的形式将其释放出去的现象称为荧光现象。6.光化学反应:利用光能生成化学能的过程,即利用光能推动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7.反应中心:是植物吸收光能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场所,它由原初电子供体、原初电子受体等电子传递体,以及维持这些电子传递体的微环境所必须的蛋白质所组成的色素蛋白复合体。8.红降:当用波长大于680nm的光照射时,虽然在叶绿素吸收的有效范围内,但光合作用的量子产率却急剧下降,称为红降现象。9.双光增益:如果在引起红降的光照(如700nm)的同时,再外加少量短波的光照(如680nm),则量子产率可以提高并且有增益,称之为双光增益。10.光系统复合体(PS):是包含P680的蛋白复合体,它利用光能推动一系列的电子传递反应,导致水裂解为氧和质子,释放出氧气,并将电子传递给PQ。11.光系统I复合体(PSI):是包含P700的蛋白复合体,PSI从PC接受电子,利用光能推动电子传递,最终将电子传递到铁氧还蛋白。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氧化还原酶系,氧化PC还原铁氧还蛋白,因此亦可称之为PC:铁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系。12.S态转换机制:在水的氧化过程中,水的氧化系统存在S0到S4等状态,它们的氧化能力依次增强。它们被光驱动,由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顺序的转换,S4时氧化能力最强,能氧化水,释放氧气并回到状态S0,这个过程称为S0-S4循环。13.假环式电子传递:在光和电子传递途径中,如果经Fd将电子交给氧气,形成过氧化氢,而不是还原NADP+,则称为假环式电子传递。14.非环式电子传递:光和电子传递途径中,由PS的OEC氧化水产生的电子经细胞色素b6f复合体至PSI,最后经Fd还原NADP+的电子传递被称为非环式电子传递。15.同化力:植物通过Z链的电子传递,产生ATP和NADPH,用于碳的固定,称为同化力。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生理功能,是生物氧化的过程,是生物体将细胞内的有机物通过有控制的步骤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2.有氧呼吸:是指呼吸底物在有氧条件下,被彻底氧化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并产生大量能量(ATP)的过程。3.无氧呼吸: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呼吸底物被部分氧化分解(不被彻底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并只有较少能量产生的过程,高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或乙醇。4.糖酵解:是指己糖经一系列无氧的氧化过程而分解为丙酮酸的代谢途径。5.糖异生:是指生物体将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的过程。6.酒精发酵:是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7.乳酸发酵:是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为乳酸,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8.嵴: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所形成的结构称为线粒体的嵴。9.三羧酸循环: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逐步脱羧脱氢,彻底氧化分解,形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由于参与此代谢的一些中间产物为含有三个羧基的有机酸,所以称之为三羧酸循环。10.磷酸戊糖途径: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内直接氧化脱羧,并以磷酸戊糖为重要中间产物的有氧呼吸途径。11.呼吸链:电子的传递涉及一系列的电子载体,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电子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链称为呼吸链。12.细胞色素c氧化酶:它有两个含铜中心,以及细胞色素a和细胞色素a3,催化细胞色素c的氧化并将四个电子传递给氧气,将其还原为两分子的水。每对电子通过时可将2个质子从线粒体基质转移到膜间隙。13.鱼藤酮不敏感的NADH氧化途径:植物线粒体内膜内侧存在的一条对鱼藤酮不敏感的NADH氧化途径,氧化线粒体基质中的NADH,将电子传递给泛醌库,但不转移质子到膜间隙。14.抗氰呼吸/氰不敏感呼吸:这种在氰化物存在下进行的呼吸作用称为抗氰呼吸或氰不敏感呼吸。15.交替途径:抗氰呼吸可以和电子传递主路交替运行,因此也称为交替途径。16.交替氧化酶:又叫抗氰氧化酶,是在交替途径中把电子直接交给氧的氧化酶,该酶活性中心含有铁。17.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中,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自由能的释放,并用于ADP的磷酸化而合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18.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底物在氧化过程中生成某些高能中间代谢物(X-P),由中间代谢物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分子上生成ATP的过程。19.解偶联剂:可以“解除”ATP合成和电子传递间偶联的试剂,通常是抑制质子跨膜梯度形成的抑制剂。20.解偶联蛋白:允许质子跨内膜迅速运动,阻止了质子电化学势梯度的建立,降低了ATP的合成,但不降低电子传递速率。21.末端氧化酶:参与生物氧化反应的有多种氧化酶,其中处于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能活化分子氧的酶称为末端氧化酶。22.呼吸底物: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分解的有机物称为呼吸底物。23.呼吸商:呼吸底物在呼吸过程中所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和吸收的氧气的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24.呼吸速率:是指单位重量的呼吸材料,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所消耗的氧气或释放的二氧化碳数量。25.呼吸跃变:许多植物如苹果和香蕉的果实开始成熟时,会有一个呼吸的突然增加,然后又突然下降的过程,称为呼吸跃变。26.安全含水量:这种适用于周年长期安全储藏的种子含水量称为安全含水量。27.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指植物可以保持稳态的最高呼吸强度时的温度。28.呼吸作用的最低温度:是植物呼吸强度随温度降低至最低时的温度。29.温度系数Q10:是指温度每增高10,呼吸速率增加的倍数。大多数植物的Q10为2.0-2.5。30.巴斯德效应:这种氧抑制糖分解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31.盐呼吸:当植物培养在无离子水中,加入离子会刺激呼吸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盐呼吸。32.乙醛酸循环:是发生在乙醛酸循环体中的一种与脂类分解及糖的异生作用有关的代谢途径。33.ADP/O:即每传递两个电子到氧所产生的ATP的数量。34.乙醇酸氧化途径:水稻根系独特的糖酵解途径,糖降解形成的乙酰CoA不进入TCA循环,而是形成乙酸,然后乙酸在乙醇酸氧化酶及多种酶类催化下发生降解,依次形成乙醇酸、乙醛酸、草酸、甲酸及CO2的过程。35.能荷:是对细胞内腺苷酸ATP-ADP-AMP体系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一种度量,其数值为(ATP+0.5ADP)/(ATP+ADP+AMP)36.无氧呼吸消失点:使无氧呼吸完全停止时环境中最低的氧浓度,称无氧呼吸熄灭点。37.生长呼吸:呼吸作用所产生的能量和中间产物主要用来合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这种呼吸称为生长呼吸。38.维持呼吸:呼吸作用所产生的能量除部分用于维持细胞存活外,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这种呼吸称为维持呼吸。39.硝酸盐呼吸:在发生硝酸盐还原时,以硝酸盐代替分子氧作为氧化剂,细胞耗氧量减少,这种呼吸称为硝酸盐呼吸。40.伤呼吸:植物组织因受到伤害而增加的呼吸。其原因是:修复伤口需要合成大量细胞结构物质,通过增加呼吸作用为其提供中间产物和能量;另外,为了防止病菌侵染,细胞中酚氧化酶活性增强,导致细胞耗氧量增加。41.反馈调节:指整个反应体系中某些中间产物或终产物对其前面某一步反应速率所产生的影响。使反应速率加快的称为正反馈,使反应速率减慢的称为负反馈。4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的氧化作用,包括消耗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43.呼吸作用氧饱和点:一定条件下,当氧浓度升高到某一值时,呼吸速率不再增加,这时环境的氧浓度称为呼吸作用氧饱和点。植物生长物质1.植物生长物质:是指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它们在极低的浓度下便可以显著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包括已经得到确认的各类植物激素,也包括那些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内源物质,以及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2.植物激素:是植物内源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在极低浓度的条件下,对植物的生理过程发生显著的影响。它应该满足三个条件:该物质在植物中广泛分布,而不仅仅为特定植物所具备;该物质为植物完成基本的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调节所必需,并且不能被其他物质所替代;必须和相应的受体蛋白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向基性运输:生长素的运输主要是从顶端向茎基部的运输,称为向基性运输。4.向顶性运输:在植物根中柱内的生长素也表现极性运输性质,不过是由根基部向根尖方向的运输,即向顶性运输。5.极性运输:生长的向基性运输和向顶性运输,都表现出单一方向的运输模式,称为极性运输。生长素是唯一具有明确的极性运输性质的植物激素。6.生物测定:所谓生物测定,就是根据某种化合物与某种生理现象之间的特定关系,利用生物材料进行的定性或定量的测定。7.单性结实:花粉的提取物可以刺激未授粉的茄科植物的坐果,这种不通过授粉就能坐果的现象称为单性结实。8.器官特异性:所谓赤霉素生物活性及其生物合成具有器官特异性,是指高等植物中不同的器官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内起调节作用的赤霉素种类不同,相应的生物合成途径也不尽相同。9.顶端优势:主茎顶端对侧枝侧芽萌发和生长的抑制作用。10.程序老化:从植物体上脱落的叶片内的叶绿素、RNA、脂肪和蛋白质会逐渐降解,即使维持环境湿度,并给叶片供应营养也不能避免,这种现象是植物的一种程序老化过程。11.单次结实性衰老:在大豆上,叶片的衰老是由种子成熟诱导的,称为单次结实性衰老,如果将发育中的种子除去,可以延迟叶片的衰老。12.种皮型休眠:在种皮型休眠中,种皮或其他种子包覆物除了机械限制、阻碍水分氧气通透等因素外,种皮对种子内抑制物伸出的阻碍作用或者种皮本身就含有抑制物也会影响种子萌发。种子内常见的抑制物就是ABA。13.胚胎性休眠:在胚胎性休眠中,起决定因素的是胚胎组织中存在生长抑制物ABA,或者缺乏生长促进物GA。在很多情况下,胚胎休眠的维持或打破与胚胎内ABA/GA的比例有关。14.胎萌:是指种子在未脱离母体植株前就开始萌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