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生活训练与检测(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2006年2月2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这说明 A文化具有继承性 B中华文化是各个民族文化的总和 C中华文化有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点 D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文化是科学的文化 22006年1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用两年时间调查完成的中国姓氏统计,这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姓氏人口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中国的姓氏是最完整和富有内涵的,姓氏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许多方面都是重要的。这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B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姓氏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 D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失 3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集大成巨著四库全书,2006年2月22日在杭州文澜阁开印,首印500套,每套约1700册。四库全书的开印受到中国文化界的极大关注,订购者纷至沓来。这说明 A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D我国注重继承传统文化 42006年4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里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 A淘汰所有的传统文化 B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C使新文化建立在旧文化的基础之上 D首先剔除旧文化,然后建立新文化 5之所以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因为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A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C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 D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6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这表明 A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具有继承性 C文化具有稳定性 D文化在不断发展 7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说明 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8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但是,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懂得欣赏、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 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 C是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 D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9下列对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形式 B它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它是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艺术瑰宝 D它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102006年4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说,要创新,就不能是对传统文化的摹袭,不能是对域外文化的照搬,不能是对已有文化成果的冷饭重炒,不能是对前人创造履迹的亦步亦趋,而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和一切优秀文化元素,紧密结合新的生活和新的时代特点与需求,进行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个性化创造。这说明,对传统文化应 A兼收并蓄,一概拿来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顺应生活的变迁 C简单模仿,古为今用 D移风易俗,兼收并蓄,不断更新社会制度 11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倡导多元和谐的时代,这和过去非此即彼流行的时代,在思维方式上大大不同。在80余年前,一批青年倡导自由、民主、科学,并以此去打倒传统和反对别人继承传统。这样一种态度,本身恰恰成为自身所倡导自由、民主、科学的反面。这告诫我们 A文化应在传承中发展 B应承认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应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D应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12下列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B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 D没有继承亦能发展,没有发展则不能继承 二、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3在广大乡村,历朝历代的村民们以“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同样的标准评判乡邻的行为。可以说“乡规”、“村规”、“族规”起着维护乡村文化传承和秩序的“习惯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乡村传统习俗的改革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注入新社会的新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上述材料说明 A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42006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1部门向全国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倡议书”,提倡人人读书,学习传统文化。这样做的原因在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D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传统文化,对人与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1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用是 A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B能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C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唯一有效形式 D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16中国过年的一些传统习俗和仪式如今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城市。传统上,中国人在正月初一之后要走亲访友。如今,许多人干脆用发电子贺卡或手机短信来代替。过年发红包也渐渐失去它传统的味道,而日益成为一种商业活动。这告诉我们 A对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必须对传统文化全部抛弃 C传统文化会妨害社会的进步 D应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17“三纲五常”是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道德准则。在现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违背民主与平等,当然应当抛弃。但“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是应该继承的,仁爱、礼仪、诚信无疑应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这说明 A。传统文化在旧社会起消极作用,在新社会起积极作用 B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三、简答题(9分) 182006年5月5日,二十多名北大学生身着“汉服到紫竹院公园游园,并与游客进行“掷箭”、“掷卵”等古代民俗游戏活动,希望通过和游客的互动游戏推广传统文化。北大历史系学生还表示,愿意将“汉服”做成系服来穿。 (1)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通过哪些形式传承下来?(5分) (2)“掷箭”、“掷卵”等古代民俗游戏活动为什么能保留至今?(4分) 四、辨析题(11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9教育只能传承文化,科技进步只能发展文化。 五、论述题(16分) 202006年3月2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儒学有功于中国,孕育出汉唐盛世;有的学者认为儒学危害中国,是落后的罪魁祸首。儒学在两千多年中,对中国的盛世是否有过贡献?现在如何公正地评价当时的批儒?这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儒学,儒家精神,对现代有没有价值?能不能经过转换,服务于现实?也需要研究。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对待儒学应持的态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A。BC不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 2C。A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没有因果关系;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故B排除;D说法错误。 3D。ABC不符合题目要求。 4B。AD观点错误。C只是强调继承。 5D。AB是传统文化的特点,不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原因。C观点错误。 6D。注意关键词“取代”。 7A。BCD观点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 8D。 9B。AC夸大了传统建筑的地位、作用。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故D观点错误。 10B。不要误选D。 11A。“打倒传统和反对别人继承传统”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故选A。 12,A。BCD观点均有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3ABC。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D不选。 14ABCD。ABCD都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 15ABD。C观点错误。 16AD。BC观点均错误。 17CD。A观点不正确,B不为材料所反映。 三、简答题(9分) 18(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通过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形式传承下来。(5分) (2)“掷箭”、“掷卵”等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着持久的影响,因而能保留至今。(4分) 四、辨析题(11分) 19(1)教育和科技进步都能够传承文化和发展文化。(2分)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事文化创造。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学术研究、实验、理论创新,创造新文化,推动文化发展。(4分) (3)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可以使文化继承的方式发生改变,促进文化继承。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变革,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继承。(4分) (4)可见,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 五、论述题(16分) 20(1)儒学是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提升打印大全及答案详解【全优】
- 植物的果实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
- 六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5 Unit 1 Can you be my Chinese pen friend说课稿 外研版(三起)
- 曲靖木长廊工程方案(3篇)
- 青岛生物工程方案(3篇)
- 桥梁方案工程师(3篇)
- 旅馆空调工程招标方案(3篇)
- 光伏电站智能化运维2025年数据分析与应用报告
- 木屋亮化工程方案(3篇)
- 新能源行业品牌战略规划与市场推广策略研究报告
- 科技课件教学课件
- 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三支一扶”、村官农业农村基础知识1000题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赢”与“迎”写作指导
- GB/T 44665-2024上下肢运动功能评估与训练设备通用要求
- 生物分离工程第一章绪论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游戏 1.在校园里找1找 教学课件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全套课件-完整版课件
- 2.1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内力作用 中图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一高二上学期
- 园林制图-课件完整版
- 2024-2030年中国鼻炎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