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墩镇创建文化示范镇材料4.doc_第1页
李墩镇创建文化示范镇材料4.doc_第2页
李墩镇创建文化示范镇材料4.doc_第3页
李墩镇创建文化示范镇材料4.doc_第4页
李墩镇创建文化示范镇材料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墩镇创建文化示范镇材料 一、乡镇概况 李墩镇位于周宁县西南部,距县城16公里,宁武高速公路从李墩镇穿境而过,高速路李墩连接线直达县城仅8公里。东与七步镇交界,东南与咸村镇相连,西南与礼门乡接壤,西北与政和县杨源乡毗邻,北与浦源镇相邻。处于东经11861192850”,北纬25522718之间,镇政府所在地李墩村位于周宁县第二大平原六浦洋中心。土地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79亩,其中水田面积6500亩,林地面积100788亩,森林覆盖率达69%。主要山峰6座,龙岗顶、圣银楼、石门山、大台山、南山、尼姑坪,其中海拔最高的是龙岗顶,海拔为1506米。气候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1度,年均日照时数1715.7小时,年降雨量2058.6毫米,无霜期260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各村都有生态保护林,风光秀丽,境内现有猴、鹿、山羊、穿山甲、野猪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境内溪涧纵横,主要溪流有六蒲溪、吾东溪、芹溪,水能蕴藏量2万千瓦,现有4个水电站,装机容量2200千瓦,年发电量500千瓦时。 二、历史沿革 李墩早在三千五百年前的商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居住。李墩在清末至民国初年属于宁德县东洋里十七、十八都,民国24年(1935年)设联保。民国29年(1940年)分设李枣、礼门乡。民国31年(1942年)改为蒲溪、西礼乡。1950年隶属第二、第四区。1955年,第二、第四区合并成立李墩区。1958年8月设李墩、贡川、首洞、秋楼公社另设礼门公社。1963年3月礼门与李墩公社合并成立李墩区,下辖12个乡。1966年8月,分设李墩、礼门两个公社,1984年4月,设李墩乡。1993年4月撤乡建镇。 镇区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常驻人口5000多人。全镇10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92个村民小组, 3373户,总人口17434人,其中男9324人,女8110人,其中少数民族(畲族)3户,13人。较大的人口集中地为李墩村,黄埔村、东山村、际会村。 三、矿产资源 李墩镇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有十多种,其中紫砂土、辉绿岩、银、铝等极具开采价值。特别是银矿(宝丰银场指“芹溪银矿”),在古代就是当时我国(宋、元、明)的六个银矿之一,也是福建古代最大的银矿之一。宝丰银场遗址位于周宁县李墩镇芹溪村后门山周宁第二高峰圣银楼之麓,银场开发于宋元佑年间(10861093),绍熙后(1194)停止开采。明洪武十九年(1386)恢复开采,后断断续续开采。最终因民间非法采矿炼银,矿难伤亡事故接连不断,隆庆五年(151)五月初一日,福建抚按两院下令禁止私人开采,在芹溪村前立石碑封坑 。上世纪末,经福建省地质部门钻探,该矿仍有很大的储藏量,主要矿金属有金、银、锌、钨等。目前该矿由周宁县金丰矿业有限公司开采。 四、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逐年完善,已基本实现村村“十有”:有电、有公路、有自来水、有水泥路、有广播、有闭路电视、有村部、有卫生所、有程控电话、有新校舍。1998年全镇10个行政村全部通过验收,基本实现小康目标。 五、党史人物 李墩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际头村、芹溪村、李墩村西山角自然村、际会村的梅洋自然村均属老区基点村。李宏伦(18901935年),1932年6月入党,并先后在李墩村、西山角村创办红军枪械修理所,1934年任闽东工农游击第五支队支队长,1935年牺牲,还有芹溪村1925年革命起义的历史名人华文武。其他英烈有李升裕、李升满、李升忠、李佛随、李大积、陈立昌、陈绍凌、林邦寿、林连关、林积梗、陈绍轩、张开旺、张桂禄、张振博、张起静、张佛铃、黄长处、陈伏升、叶作枝、李克红、叶林农、叶林松、叶乃同、李升许、叶德满、陈先祯、萧志钦、陈祥家、刘华彬、黄起奇、陈春杞、陈春连、陈华弟、陈长华、陈长增、陈奶佑、陈长佑、阮明发。 六、民俗民艺 李墩镇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民间工艺。东山村民间剪纸;李墩村、黄埔村从明末清初延续至今的周宁北路戏(李墩班和黄埔班),李墩村、际会村的传统的一年一度元宵节祭祖板灯龙会,都已沿袭千百年之久;阮洋中、阮家洞村传统手工业有棕织、建筑,际头村的草席;楼坪村采岩菇。还有民间口头文学十分丰富,民间歌谣有描述劳动艰辛的“砍柴歌”、“长年歌”,描述爱情的“红莲歌”描述人情世态的“戒赌传”等。李墩村又是著名民间曲艺村落之一。已故的评话员李升门(生于1929年),他生前于1985年加入中国民间曲艺家协会福建省分会会员,是我县唯一的福建省民间曲艺家。他当时演唱的评话,深所全县人民的喜爱。至今他的门生逢年过节还有在李墩乡村“讲书”。七、美食特产李墩几乎的村庄地处六蒲溪、吾东溪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扑实勤劳先民制作小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带有中原饮食文化传统,在民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是周宁高山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早已享誉县内外。其中有泥鳅面、番薯面、乌蛋粿、李妙枝中秋饼、李墩肉包等。李墩小吃不仅独具风味,特产也是畅销省内外的。其中有盛丰工艺品、维鹰石雕、东山民间剪纸、际头草席、茂顺土鸡蛋、天门山金线莲、龙岗山土茶、同欣花椰菜、云埔莴笋、黄埔兔、楼坪岩菇等。八、宗教信仰在李墩境内,大部分古村落,都供奉有各自的“村神”,俗称“大王翁”、“福王翁”。分别尊称为“当境土主里域正神”或“当境明王里域正神” ,这种民间信仰大王翁习俗一直留传到现在,至今香火旺盛。这种村庄信仰习俗,在现实社会中,起到抑恶扬善和对天、地、人常怀感恩的积极作用。已成为研究村落文化的珍贵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墩先民除了民间信仰外,大部分宗教信仰是信仰佛教和道教,但李墩也有个奇特现象就是际会南坪自然村40户,人口230多人基本信仰基督教。据说光绪十年(1884)前后,有一位英国师姑来到南坪传教。开始时租用房子作教堂。传教之初教会活动非常活跃。尤其是妇女和小孩都非常乐意接受,很多村民都加入教会,成为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教民。在清末时期,南坪传道师叶世全、叶世然、叶世情、叶世坤曾经行走于周宁城关书会听道。解放后南坪村自立书会。1985年至2000年间,宁德基督教张先生每年都会来村说道,说道的主题是:爱国爱民积德行善事。现在如有信仰基督教的老人去世,周宁基督教会都会派10人以上来村里做礼书会。九、历史古迹 李墩六埔洋是人类很早活动地,也是中原农耕文明较早进入的地区。据1981年福建省考古队在李墩六埔洋牛岗山考古发现印纹硬陶等文物古迹,李墩六浦洋境内早在三千五百年前的商周时期就有先民在居住。李墩村,是古代屏南通往福安、宁德古道必经之地、再加上宋代当时最大银矿“宝瑞银场”(据宋会要辑稿、福州宋代方志淳熙三山志卷14和乾隆福宁府志卷8资料,宝瑞银场元祐年间(1086-1094年)开始开采,最高产量达44万两)和“宝丰银场”就在李墩村一山之隔的郭洋村和芹溪村,使李墩成为当时交通枢纽,成了平阳、穆阳、赛岐、屏南、政和等周边地区的重要客流、货流、物流的集散地,也成了周边乡村的经济文化的中心。明清时期李墩经济繁荣,至今仍保留较完整,按明清骑楼风格建造的漂洋古街就是当时商业繁荣历史遗物,据考由李墩威望人仕李宏芳提议,聘请当时李墩学堂宁德籍教师黄式林设计,两傍民居按明清骑楼风格建造。漂洋街西段(街头)民国三十五年已建成。漂洋街两侧有戴楼、米行、布行、木器行、酒坊、豆腐店、剃头店、客栈、染坊等店铺。当时每日商贾往来,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一座座的古祠堂、古民居见证了当年集市贸易带来的繁荣和辉煌。芹溪村目前还保留许多遗迹。如“石磨”、“马栏岗” 遗址(当年课银官员拴马的地点)、“宝丰公馆” 遗址(永乐元年(1403)御史蒋彦禄在芹溪村旁建造宝丰公馆,到了成化十二年(1476)宝丰公馆年久破烂,州判黄公晟在原址重建)、“官司坪”遗址、封坑碑(嘉靖三十年,上洋村耆宾张彭八恩准于官司地方开煽,围城驻军保护。芹溪这边原宝丰银场仍有民间非法采矿炼银,矿井伤亡事故接连不断,隆庆五年(15)五月初一日,福建抚按两院下令禁止私人开采,在芹溪村前立石碑封坑)楼坪的古民居在周宁境内是屈指可数的,楼坪的古建筑你不能不惊叹她的古朴、端庄与宁静。在楼坪过去有钱人最大的事就是买地建房,因为当时楼坪人生意做的比较大,因此,远近很多人都把田地(契)送到这里。他们长年在外做生意大家都盖房屋,人人都求精美,一时涌起攀比风,村中因此有了许多装修考究的大房子。这些老屋多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建造,各古建筑之中都有大量精美的石木雕刻。窗格、廊檐都雕饰精美,镂刻的花鸟人物图案或取自然景观或反映悠闲生活,还有来自传说故事的内容。如今村里保存完好的古厝有好多幢。其一、座落于村中心的“炮台厝”建造最为坚固、精美,宏大。墙基的石头间隙用微薄的刀片都无法插入。这座“炮台厝”,大约建于民国二十三、四年,墙内埋石板,炮楼四面有30多个炮眼,各有两个瞭望窗,窗门用厚约四寸的青石板做成的,它有很好的防护作用。炮楼下有水井,地下室还备有直径一米五左右高约一米的大青石圆形消防水缸,平时都装满水。房子有大大小小房间70多个。村民们说这座房子的长短楼梯有36条之多,可见老房子之大,如果你是陌生人没人带路,你进了炮台恐怕很难走出来。这里的房子各有特色,比如有的房子安双重门,外门上半部留两圆洞,边上雕蝙蝠等吉祥图案,内门是实木大门,这与现代的防盗门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二、光绪年间张政庠的老屋算是更为考究。村谱记载张政庠“善养豚畜,勤辟田园,稻梁富有则家有余资遂茶经而谨慎采办,洋人喜其精美而得息甚钜。家资已积万金有奇,东洋七里内巨富家可为公首屈一指焉”,来到政庠老屋,只见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贡元”二字(光绪二十六年立),门楣与门坎石墩雕刻如意牙、富贵花。大门中央是一对沉沉的铁门环。正门进去是仪门,门上亦雕花刻字,门里是一条大甬路连接堂屋,是直接进出大门的。站在仪门边,迎面先见过廊处悬一匾,书“文魁”二字,再往里是正堂,从上而下悬三块匾,最上一块已日久蒙尘,它与过廊上、正门上的匾一样都是张政庠六十岁时子女、朋友所赠。匾下是雕花大案,案两头上翘成船形,案下一张八仙桌。厅堂左右设小茶几,配竹椅。厅堂下来,是左右厢房,窗格精刻细琢,上边刻“爱吾庐”、“惠吉迪”等字样,中间是花瓶、盆景状镂空雕花,底部雕如意牙等。厅堂地面是用石灰打制,象是今天的水泥地面,在当时算是一种先进的工艺。站在厅堂向外看,下可直见仪门、正门,抬眼是仪门、厢房上的回廊,栏杆扶手细腻、光洁,廊下有垂花、廊柱底部雕刻成灯笼状、莲花状。倘若站远点透过采光天井向上望去,还隐约可见大门墙里侧墙头也有镂刻雕花装饰,主人说是为避免墙面单调。走进厅堂转过穿堂里边是厨房之类。其三、楼坪的古屋多数都有精美的雕刻。但最精美的老屋大概算是张景应的祖屋,这间老屋是光绪年间其太爷张鹏程留下的。张鹏程是楼坪第一秀才,乐善好施。他的屋装饰多取材典故,刻划人物,神态表情栩栩如生。楼坪人不仅长年在外跑生意,而且村中店铺也不少,百余户人口的小村店铺多时有十三、四间,经营杂货、药材等,货源来自福安穆阳、宁德霍童等地,转销政和、建瓯等处。村中货店都有店号招牌,什么肴顺、诗记之类。现在,走进楼坪村一些老店旧号依然旧迹可寻,从那些摆放的货柜、桶、缸,依稀可以看到当日的辉煌。十、文化景观 黄埔农民文化宫座落于周宁县第二大平原六浦洋西部的黄埔村,由乡贤自发捐资,政府补助的方式,兴建了仿古砖混石柱结构的黄埔农民文化宫 该工程于2003年12月15日动工,历时18个月,于2005年6月竣工。文化宫建设面积840平方米,造价160.5万元。它的建设,旨在传承传统文化,挖掘民间文化遗产,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弘扬公民道德与爱国主义精神,崇尚科学,破除封建陋习,提高公民素质,培养造就一代新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典范。岳王宫座落在李墩后门山麓,景色怡人的风水生态林下,宫殿坐北朝南,依山面水。采用中国传统宫殿风格设计建筑,全部构件均为水泥混合而成,横梁、抬梁上有精美龙形彩绘。建筑面积768平方米,占地1080平方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