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2010年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doc_第1页
北海市2010年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doc_第2页
北海市2010年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doc_第3页
北海市2010年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doc_第4页
北海市2010年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海市2010年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及抽检工作总结 根据卫生部、区卫生厅的统一部署,为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行为,提高卫生管理水平,防止传染病传播和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今年以来,我所按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管工作的通知、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卫生要求等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0年,我所进一步核清全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数量、类型、使用年限、卫生状况及清洗消毒等基本状况,建立健全了监督档案,实施了动态监管。同时采用集中培训、上门督导等形式,充分调动和发挥经营单位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我市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单位共有20家,到目前为止,完成清洗消毒工作单位有19家,全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率达95%。 (一)开展培训,提高素质 一是组织卫生监督人员和集中空调使用单位的法人及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认识和掌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掌握冷却池、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风管系统等环节清洗消毒的规范和频次要求,掌握卫生监督和监测的工作重点,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召开全市集中空调使用单位动员会,学习国家有关集中空调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全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的卫生管理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使全市集中空调使用单位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开展工作。(二)加强监督,严格把关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为迅速推进此项工作,我所加大了上门监督指导频次,严把集中空调清洗准入关。一是加强空调清洗机构的资格审核工作。明确规定凡委托通过技术评估为甲级的专业清洗机构开展清洗服务,清洗效果由清洗机构自检,并留有完整的清洗消毒资料(包括服务合同、清洗消毒实施方案、空调系统竣工图复印件、清洗消毒全过程录像、自检书面结果和清洗消毒竣工验收报告等)备查;如果委托没有达到甲级技术评估的专业清洗机构开展清洗服务,须有通过技术评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清洗消毒效果进行卫生学评价或检测,以确保清洗消毒效果。二是加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作为量化分级管理和发证(年审)审查一项重要内容。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清洗消毒的公共场所,设施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不给予新办、延续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不得评定为量化等级A级单位。 (三)验收检查,督促改进我所于5月20日起先后对全市20家已清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单位进行验收检查,通过听取申评单位领导汇报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开展情况,检查组进行现场和资料检查,对需要清洗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气处理机组、盘管机组、过滤器、风机、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及室内送回风口等)进行现场勘察检查并现场进行拍照存档。本次现场检查的全市20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单位中,已经过具有甲级专业清洗机构资格的清洗机构进行了清洗的使用单位有19家, 19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单位均能提供有比较完善的资料包括清洗合同、影像资料、企业自检卫生学评价报告等。 6月21日至25日,我所对北海市荔珠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北海海滩大酒店限公司两家单位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及抽检,重点检测了冷却水、送风口、风管内有关卫生指标。检测报告显示: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积尘量100%合格,但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检测均不合格。针对检测情况,我所已按照集中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检测不合格的单位责令其重新清洗消毒。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公共场所单位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工作仍不够重视,存在记录不完善等情况。 (二)抽检的2家单位冷却水嗜肺军团菌均不合格,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三、下一步工作 市卫生监督所将不断加大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单位各项卫生制度,对其进行规范管理。严厉查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对室内空气质量不过关、卫生设施不符合要求、卫生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坚决予以查处,情节严重者要给予处罚、停业整顿等处理,不断强化公共场所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水平,切实保障公众的健康利益。附件:1.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基本情况调查表2.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要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基本情况调查表单位名称: 地址: 电话:责任人: 电话: 联系人: 电话: 集中空调基本情况:卫生许可项目: 卫生许可期限:空调形式:1、全空气系统 2、风机+盘管+新风 3、无新风使用年限:冷却塔是否定期清洗、消毒: 是 否 周期: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是否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 是 否 周期: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是否定期进行清洗: 是 否 周期:陪同人签字: 调查人签字:调查日期: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要点(一)预防性卫生监督要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作为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其卫生状况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和要求,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应作为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条件之一。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卫生监督机构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改、扩建项目实施预防性卫生审查。具体要求:1、卫生监督机构在预防性审查过程中,应要求公共场所经营者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报告。2、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卫生学评价报告判定该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予建设项目审查许可,涉及许可时,应不予许可。(二)经常性卫生监督要点卫生监督机构在对公共场所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过程中,应包括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监督检查。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重点监督检查下列内容: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制度;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设施设备;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档案,主要包括卫生学评价报告、清洗消毒记录、检查维护记录、特殊情况记录、竣工图、应急预案等6项内容;4、抽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抽检包括现场快检项目(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等),必要时可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送风中-溶血性链球菌,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积尘量等指标进行检测。(三)清洗消毒效果卫生监督要点卫生监督机构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抽查。具体要求:1、对公共场所经营者委托通过技术评估的专业清洗机构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服务的,抽查以下资料:清洗消毒方案、清洗消毒全过程录像、代表性的积尘量自检结果和清洗消毒竣工验收报告等。2、对公共场所委托没有通过技术评估的专业清洗机构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服务的,抽查以下资料:清洗消毒方案、清洗消毒全过程录像、通过技术评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出具的卫生学评价报告(或检测报告)和清洗消毒竣工验收报告等。(四)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复核复核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时,公共场所应提供集中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报告。卫生学评价不合格的,卫生许可证不予复核。 20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空调,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变化,极大地改善生活、生产条件。 空气调节的目的是利用空调系统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加湿、去湿、净化等处理,然后将其输送到各个房间,以保持房间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程度等参数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空调对室内空气品质是一把双刃剑正面积极意义,在于可以排除或稀释各种空气污染物负面消极作用,在于它可以产生、诱导和加重空气污染物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不良的室内空气品质。从卫生学角度来讲,空调系统不仅要保证冷热舒适,更重要的是保证人体健康。空调对室内环境的影响空调建筑室内是封闭空间,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往往不是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空调系统在设计、施工安装与运行管理上存在的卫生问题,对室内空气品质造成不良的影响。测试表明,换气次数低,新风量不足以及气流组织不合理是空调系统的通病。管理不善的空调系统的管道内积尘和冷凝器的水污染等,也会对室内空气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空调系统到底有多脏?根据日本的测试结果,使用了3年的中央空调沾的灰尘为3克/m2 , 6.6年的为5克/m2 。每一克灰尘里有5000-10000个细菌、真菌,而回风管里还要大5-10倍。如果没有过滤器,一台中央空调不间断运行1年时间,则进的灰尘约有131公斤。空调系统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1992年,欧洲丹麦技术大学发表了对欧洲国家室内空气质量的调查结果,其中在带有空调系统的办公室环境中,来自空调系统的污染占室内空气总污染的42%,室内吸烟占25%,装饰、装修材料占21%,人员活动占12%。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在90年代对美国450座办公楼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0%的空调房间室内空气质量恶化。所以有以上数字显示,空调系统污染已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空调系统存在的卫生学问题,在卫生学上具有正负两面性,防止空调系统污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成为空调系统卫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任务。2003年8月19日,卫生部颁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法监发2003225号文)。06年3月1日制定、修订、实施卫生管理办法、卫生规范、卫生学评价规范、清洗规范。一系列法律法规出台.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第二部分 空调系统污染及 健康危害一、空调系统污染1、空调系统内部的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细菌、真菌、病毒、昆虫物理性污染物:颗粒物、玻璃纤维化学性污染物:VOC、CO、臭氧2.军团菌军团菌发现l时间:1976年地点:美国费城一家旅馆事由:退伍军人年会事件:新型呼吸系统疾病(军团菌病)患者人数:221人死亡人数:29人1978年被命名为嗜肺军团菌l军团菌生态学特性自然界里广泛分布 土壤、湖水、河水、温泉等生命力强 自来水中可存活1年 寄生 15种阿米巴、2种纤毛虫体内繁殖营养要求特殊 细胞内营养嗜温性生长温度范围:20-50 最佳温度范围:34-54军团菌在空调系统内分布冷却塔 加湿器 冷却盘管 热交换盘管生长原因 温度适宜 多种宿主 营养充足 营养来源补给水 宿主 藻类军团菌污染是中央空调系统中最常见的污染物l 日本东京都的军团菌调查结果: 在人工水环境中,冷却塔的冷却水中军团菌的检出率最高,调查时间为1978年-1998年,约半数以上冷却塔的冷却水中检出军团菌,检出率为55.1%。景观用水军团菌检出率为20%,温泉水军团菌检出率为30%。 20世纪80年代,英国和日本调查集中空调冷却塔军团菌污染状况,阳性率分别为52.0%、44.1%。2005年9月,加拿大的塞文奥克斯养老院爆发了军团菌病,养老院内127人发生军团菌病,有20人死亡。开始怀疑是禽流感,或怀疑是SARS,05年10月加拿大卫生官员宣布确定此病为军团病。l军团菌的检出数量与冷却塔的管理和清洗有关。使用抗军团菌空调水处理剂后可有效的抑制军团菌生长,使用光催化剂控制藻类生长时也能使军团菌密度降低。l我国1982年在南京首次证实军团菌病例。 1999年,北京14家四星级以上宾馆空调冷却水中军团菌检出率55.26%。 同年上海市47家星级宾馆、商场、医院、地铁车站等公共场所空调冷却水中军团菌检出率49.9%。 2001年,武汉6家宾馆、医院的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检出率50%。 南京、上海等地区调查发现健康人群军团菌抗体阳性率在5%-35%之间。3、空调系统中易污染部位冷却塔l 特殊环境:充足阳光和适宜温度及自来水中营养物质,藻类疯长,细菌生长的食物源,故空调系统内部微生物(致病性军团菌)生长繁殖的重要场所(生物污染源)。循环水可形成微生物气溶胶(水雾),散布到冷却塔周围空气中达几百米远,故生物性污染物是潜在的传染源。通风管道微风速使污染物易集聚,适宜温度和积聚的尘埃为生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如螨虫、真菌、细菌、病毒和昆虫。l加湿器(汽化或喷雾式)蓄水槽易繁殖微生物;l冷却盘管中排水管和凝水盘细菌、霉菌污染;l空气过滤器可积累大量灰尘l4、空调系统污染发生原因空调系统的局限性设备和装置本身质量设计不当 新风量不足,无室外新风补充 新风口位置选择不当如停车场、垃圾站、 冷却塔附近运行管理不善 新风口、过滤器未及时清洗 通风管道未及时疏通或清洁 冷却塔、加湿器未采取防止致病生物孳生和 繁殖的措施二、健康危害1.空调系统污染引起的疾病呼吸道疾病 军团菌病、加湿器热过敏症 哮喘、过敏性肺炎综合症 不良建筑综合症、建筑相关病、 办公室病2.军团菌病军团菌肺炎1976年美国退伍军人年会 239人患病,34人死亡 先缓后急的肺炎型。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失去生命。庞蒂克热美国庞蒂克市卫生局大楼 1968年(100名职员/95人患病) 流感样型。能自然恢复,预后良好。 病原体均为嗜肺军团菌在冷却塔水中生长 繁殖,通过空调系统传播。军团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空调冷却水、加湿器、喷泉等。尚未证明人 和动物为传染源。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传播。与饮食无关。已排除人 间 接触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感。 庞蒂克热有二次暴发流行报道。流行病学 调查提示有隐性感染。流行特征:呈世界性分布,已有数十个国家有本病 报告, 或呈散发,或呈点状暴发流行。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建筑物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引发的传染性疾病是空调系统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的最大危害,其中最有代表性为“军团病”。1976年,美国首次发现军团菌病,许多国家报道了军团菌病的存在。世界卫生组织将军团菌病列入传报对象,日本定为新型的法定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资料,全球已发生50起军团病暴发流行案例,涉及北美、欧洲、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1982年,我国在南京发现首例病人,1985年福建发现2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地区发现军团菌病小规模流行7起。综上所述,军团菌病易发生在封闭式中央空调房间里,暴发流行常见于宾馆、饭店、餐厅、医院、体育馆等空调系统被污染而传播。随着空调系统的日益普及,军团菌的传播机会和军团菌病发生几率也日益增加,因此加强空调系统管理,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监测和清洗,对预防军团菌病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的意义。3.与空调建筑相关的综合症不良建筑综合症(SBS)亦称病态建筑物综合征,是活动在不良建筑内的人群产生的一系列自觉症状,包括鼻子堵塞或鼻炎、喉咙干燥、头疼、疲乏等。 基本特征:症状发生在建筑内,大多数室内活动者有症状,上呼吸道刺激症为主要症状。其他症状不多见,致病因素难特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自觉性症状。(建筑物相关因素包括空调系统、建筑和装修材料等,人体相关因素包括身体、心理因素,生活工作方式如吸烟、使用计算机等) 建筑相关病(BRI) 致病因素特定, 病症具有一定的临床表现第三部分 空调卫生管理各国标准法规l日本l JADCA(日本风道清洁工作者协会) JADCA技术标准,1990 风道清洁诊断和评估关键点,1991 管道系统现状和清洁管理,1992 厨房排风管道系统清洁管理指导,1995 专题报告:“管道污染”,1997 空调系统清洗专业人员资质培训教材,1999 | JADCA-01 管道清洁效率评价方法,1997 | JADCA-02 光导测试方法,1997 | JADCA-03 灰尘测试,1997 | JADCA-04 依据TVOC和其他室内空气质量指标数据现场调查管道清洗效果 卫生福利部法规 大楼卫生管理法,1970各国标准法规l瑞典l 瑞典住宅、大楼和计划委员会 空调系统运行检查指导,1992英国l 操作规程:空调系统清洁 芬兰l 新颁布的法律要求宾馆、饭店、洗衣房、工业 加工产生粉尘的通风系统,每年清洗1次;医 院、学校等每5年清洗1次等。 各国标准法规l美国lASHRA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l Standard 62-1989 通风以达到适宜的空气质量 (1)通风率程序 (2)空气质量程序 Standard 55-1981 适合人类居住的热环境 Standard 52-76 以通风来去除颗粒物的空气清洁装置的测试方法 Guideline 1-1989 HVAC系统试运转的指导方针各国标准法规l NADCAl (美国风道清洁工作者协会) 暖道空调系统评价、清洗和修复卫生标准 NADCA05-1997标准,空调系统 检修口安装要求 空调系统中微生物污染,指导, 1997 空调系统清洁服务介绍,指导, 2001 采暖、送风和空调系统清洁专业要 求,2001我国对空调系统管理的现状l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非典型性肺炎防治场所严禁使用中央空调的紧急通知 2003年4月 卫生部关于做好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非典型性肺炎工作的紧急通知 2003年4月卫生部、建设部建设部卫生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非典、确保安全使用的应急管理措施的通知 2003年5月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试行)2003年5月 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消毒指南 2003年5月 中国疾病我国对空调系统管理的现状l北京市 市卫生局下发关于加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卫生监督管理的通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洁)洗消毒专业技术机构卫生维护技术评估规范 2005.5湖北省武汉市 武汉市集中式空调卫生管理规定(讨论稿) 2005山东省 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下发加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 2004.5 关于加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管理的通知鲁卫监200535号 关于召开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座谈会的通知 鲁卫监200648号空调系统卫生法律体系l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17 号主席令 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l 国务院第376号令 2003年5月9日公布施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l 1987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 无针对空调系统的条款 仅在出现室内空气污染或传染病例时可按照执行空调系统卫生法律体系l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2006.3.1l 属部门规章、无罚则、缺乏强制力l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l 依据(一法二条例)l 适用范围l (公共场所空调,宾馆、商场等) 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l卫生要求l 新风-室外,位置,防护网 设施(具备4种装置07年3月1日) 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 控制空调系统分区域运行的装置;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 预监评价(1次/2年) 清洗(4项要求)-开放式冷却塔 1次/年; 空气过滤网(器)等 1次/6个月; 空气处理机组、冷凝水盘等 1次/年; 风管系统的清洗符合清洗规范。 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卫生管理(公共场所经营者)l建立制度 ,档案(6条)卫生学评价报告书;清洗、消毒及其资料记录; 经常性卫生检查及维护记录;空调故障、事故及其他特殊情况记录;空调系统竣工图;预防空气传播疾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3条) 明确应急处理责任人;制定隔离控制措施、新风运行方案、清洗、消毒方法等;停用后通风与调温措施。立即清洗消毒(7种情况)致病微生物(冷却水、送风、风管积尘);积尘20g/m2;细菌、真菌100cfu/cm2 。疾病流行时管理 (3种情况) :*启动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并检查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装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保证有效运行;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系统,要确保各房间独立通风。*每周对主要设备或部件(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空气处理机组等)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导致或者可能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 ,应当及时关闭所涉及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处理 ,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l 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l监督机构职责l 监督检查(公共场所经营者、专业清洗机构、卫生学评价机构) 行政控制措施( 责令改进、 经责令仍不改进的,予以公示、暂停运行、处罚)暂停运行包括: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符合规定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流行的;经检测,发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重大隐患的。l 空调系统卫生法律体系l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附:军团菌、新风量、可吸入颗粒物、微生物等9个检验、检测方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附:卫生学评价报告格式、卫生学评价机构技术要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附:清洗机构技术要求、清洗设备技术要求卫生技术标准体系l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l (2006)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第三条)l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要求(卫生指标)l 部 位 项 目 要 求 冷却水、冷凝水 军团菌 不得检出 通风管道积尘 积尘量 20g/m2 致病微生物 不得检出 细菌总数 100 cfu/cm2 真菌总数 100 cfu/cm2 空调送风 可吸入颗粒物(PM10) 0.08 mg/m3 细菌总数 500 cfu/m3 真菌总数 500 cfu/m3 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 不得检出卫生技术标准体系l室内空气质量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 96639673、161531996) 指标: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空气细菌总数、噪声、照度、新风量等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空调系统清洗技术 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 192102003) 清洗效果评价指标:目测法、称重法(积尘量)空调系统建设、工程验收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 2002)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说明l嗜肺军团菌l指标的设定依据:军团菌导致人群感染“军团菌病”,具有传染性,分为流感型和肺炎型,死亡率高,是集中空调系统污染的主要健康危害之一。军团菌有46种、68个血清型,导致人群感染“军团菌病”的病原90%为嗜肺军团菌(15个血清型),其中又以LP1、LP4、LP6为主(有报道:LP1占80%)嗜肺军团菌 指标值(不得检出)的确定原则: 国外有些国家,军团菌是有限值规定的,即 有数值的。 我国情况 空气中嗜肺军团菌没有检验方法; 冷却水中与空气中军团菌关系不清; 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情况不掌握; 人群健康危害大。新风量l指标的设定依据:新风量是表示室内空气“新鲜”程度、室内通风效果的指标。通风方式分为自然通风(如:开窗、开门)和机械通风,带有集中空调系统的公共场所均属于机械通风。在自然通风的公共场所中,新风量具有不确定性,新风量指标主要是指导场所经营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一定的室内外空气的交换,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到人体健康需求。在机械通风的公共场所,其室内的新风量是由场所的集中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所决定的,它具有确定性。 新风量指标值的确定原则:滞留时间长的场所(宾馆饭店)和空气质量差的场所(歌舞厅)新风量规定的数值高,而滞留时间短(商场、书店)和环境较好的场所(图书馆)新风量规定的数值相对低一些,同时考虑到我国能源消费水平,目前规定3-5星级宾馆饭店和歌舞厅新风量为每人每小时30立方米,其他大部分场所新风量为每人每小时20立方米。 空调系统新风量与公共场所国标一致。“规范”列出了11种公共场所新风量 国标值 10m3/h.p1个 20m3/h.p7个 25m3/h.p1个 30m3/h.p2个可吸入颗粒物(PM10)l指标的设定依据:颗粒物是空调系统带给室内空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空调送风中的颗粒物是以气溶胶状态存在的粒子,它们不仅本身具有危害,同时还是化学毒物、微生物等的载体。这些颗粒物尤其是PM10(小于10mm)可长期悬浮在室内空气环境中,能够被吸入人体呼吸系统,进入喉部以下呼吸道,造成健康危害。 指标值的确定原则:将0.15mg/m3限值修改为 0.08mg/m3(室内空气PM10多种来源,取50%)室内环境(GB/T18883)0.15mg/m3宾馆饭店(GB9663)0.15mg/m3居住区大气(GB11667)0.15mg/m3细菌总数、真菌总数l指标的设定依据:空调通风系统内的微生物是建筑物室内空气生物性污染的主要来源,空调风管中的微风速、适宜温湿度和尘埃提供了微生物生存环境,在国内外的调查中均有螨虫、真菌、细菌、霉菌等生物病原体检出。作为微生物污染的指示性指标。指标值的确定原则: 细菌 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中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为小于1000cfu/m3,考虑到空调通风系统内易于微生物的生存,因此确定空调系统送风中的细菌总数为500cfu/m3。 真菌 03年规范提出2个限值,WHO (1990)提出室内空气中的真菌为1500 cfu/m3,ACGIH(1985)提出室内空气中真菌1000 cfu/m3。空调系统中的环境适合真菌生长,统一规定为1个限值500 cfu/m3。 b溶血性链球菌l指标的设定依据:空调系统将场所内的区域连接成一个空间,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空调系统传播,能够经空气传播的致病微生物在空调送风中必须控制。 b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经空气传播的致病微生物,可以作为空调送风中致病微生物的控制指标。指标值的确定原则: 室内空气中溶血性链球菌卫生标准 GB/T 18203-2000 中规定限值为36 cfu/m3 溶血性链球菌分为a和b两种,空调送风中只规定了b 溶血性链球菌。 在“规范”中b 溶血性链球菌是作为空气传播性致病微生物的控制指标。 因此,规定不得检出。积尘量l指标的设定依据:风管内表面单位面积的颗粒物。沉积在风管内壁的灰尘和微生物能以气溶胶的形式被气流携带到空调房间里,造成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同时风管中适宜的温度、集聚的尘埃、粉尘压缩后保湿性的提高和带有营养成分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繁殖环境。 指标值的确定原则:我国室外空气污染重于国外,考虑2-4年清洗周期,规定积尘量 20g/m2 ;风管清洗效果:积尘量 1g/m2 。国外部分建筑物空调系统积尘量状况2-4 g/m2我国公共场所情况(2004年抽检)15-400 g/m2风管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l控制空调系统生物性污染,对风管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提出要求。另外根据近2年执行原规范过程中,发现以单位重量积尘中的微生物数量不能科学反映污染程度,本次修改将限量值单位改为单位面积中的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总数均规定为l 100 cfu/cm2 。致病微生物不允许检出l第四部分 全国省内抽检结果全国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抽检情况l2004年2月至4月,卫生部开展了全国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的监督检查,具体情况如下:l本次抽检涉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共抽检了60多个城市具备集中空调设施的937家公共场所,其中宾馆饭店540家,大型商场、超市397家;检测样品数5600个。l 本次集中空调抽检的对象为风管,检测指标为空调风管积尘量、积尘中细菌含量和真菌含量。l抽检结果:严重污染47.1%,中等污染46.7%,中等污染程度以上的占93.8%,合格率6.2%。l 山东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l 抽检情况 2004年3月抽取3个城市30家公共场所,16家宾馆饭店、14家大型商场超市。检测样品165份,抽检结果:公共场所空调风管积尘量中等污染程度占30%,严重污染程度占70%;细菌总数严重污染程度占66.6%;真菌总数严重污染程度占93.4%。l山东省2005年商场空调通风系统抽查l 对269个空调设施检查,新风机组能正常运行,合格率为94.1%l ,抽检冷却塔总数46个,军团菌检出率2.17%。空调送风检测共抽检单位总数为79家,PM10均值合格率为75.9%,细菌总数均值合格率为65.8%,真菌总数均值合格率为82.3%。空调监督管理几点思考l行业协会及学会的作用 空调系统设计、建设、验收和日常清洗、维护标准制定 专业人员资质培训政府监督部门 加强公共场所及公共场所空调系统监督,督促被管理对象定期维护、清洗空调系统,保证场所空气质量,避免空调系统成为疾病传播隐患。 组织公共场所空调系统污染状况调查,为卫生法规制定提供依据。 规范空调系统使用消毒产品目前可l 开展本省、市空调系统污染状况调查l 监督所、疾控中心联合l 加快法规及标准研究,制定、颁布中央空调使用管理的强制性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专业标准、规范,用法制化规范中央空调管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污染问题。l 指导专业清洗队伍 编写卫生安全清洗教材,参与行业资质培训,指导卫生安全操作 监督部门加强监督、宣教,检测部门提供可靠的清洗l 效果检测、评估数据第五部分 06年空调卫生抽检抽检任务l卫生部关于印发2006年国家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的通知l 卫监督发200680号 附件3 2006年公共场所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卫生厅关于印发2006年全省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的通知l 检查项目l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卫生许可、档案、设施、从业人员集中空调系统卫生状况 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 mg/m3 细菌总数 cfu/m3 空调风管内积尘量 g/m2 细菌总数 cfu/cm2 空调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依据标准l标准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检测依据“规范”附录 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监测方法附录C 空调送风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附录D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的检验方 法附录H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微生物的检验方 法附录I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 菌的检验方法附录A公共场所的选择l带有集中空调系统l 宾馆饭店(三星级以上)、大型商场(包括超市);ll 上述两类公共场所每市抽检不少于10家; 两类公共场所各占50%。l现场检测方法lPM10检测l PM10滤膜采样器法(重量法) PM10便携式直读仪器(光散射法)工作原理:含尘空气进入检测仪器暗室,暗室中的尘粒在光照射下(激光或普通光)产生散射光,经前向接受并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