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豆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史树森 吉林农业大学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大豆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 2016.6.厦门,一、,在大豆整个栽培过程中,遭受各类病虫的危害。一般可使大豆减产515%,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概述,一、我国大豆病虫危害情况,我国大豆的主要栽培区域,东北春大豆区,黄淮夏大豆区,南方多作大豆区,4,侵染性病害 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以及寄生植物病害等。 非侵染性病害 缺素症、药害(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盐碱害。,(一)大豆病害的分类,5,病原病毒的危害,1、侵染性病害,6,病原细菌的危害 (叶片受害),1、侵染性病害,7,病原真菌的危害 (叶片受害),1、侵染性病害,8,病原真菌的危害 (根茎受害),1、侵染性病害,9,病原真菌的危害 (豆荚受害),1、侵染性病害,10,2、非侵染性病害,特点: (1)无病原物 (2)大面积同时发生,无相互传染和逐步蔓延的现象 (3)不利环境因素所致,可以恢复,11,缺素症,缺Ca:生长点坏死; 缺Mg:叶脉绿、脉间黄; 缺S:叶均匀黄化,始于新叶; 缺N:叶淡绿、老叶黄; 缺P:叶暗绿、发僵; 缺K:叶缘黄、老叶甚。,2、非侵染性病害,12,除草剂药害,1、乙草胺(禾耐斯)药害 低温多雨年分,排水不良地块易产生药害。受害苗生长停滞,叶皱缩且浓绿,根减少。一般不死苗,气温升高后可恢复。 但如果叶色变黄则易死苗。,2、非侵染性病害,13,2、莠去津药害,14,(二)大豆虫害的分类,根据害虫为害大豆的部位、方式等特点,可将其分为:食叶类害虫、吮吸类害虫、钻蛀类害虫和地下害虫等。,15,1、地下害虫及危害特点,蛴螬,16,地老虎,小地老虎,17,斜纹夜蛾,2、食叶类害虫及危害特点,18,棉铃虫,19,豆天蛾,古毒蛾,大造桥虫,梨剑纹夜蛾,其它蛾类,20,二条叶甲,双斑萤叶甲,叶甲类,21,3、吮吸类害虫及危害特点,大豆蚜虫,22,小绿叶蝉,23,烟粉虱,24,蝽象类,点蜂缘蝽,稻绿蝽,斑须蝽,25,豆杆黑潜蝇,4、钻蛀类害虫及危害特点,26,豆荚螟,27,大豆食心虫,大豆高隆象,成虫,幼虫蛀荚,28,二、大豆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一)“绿色植保”的概念 绿色植保就是把病虫害防治工作做为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绿色防控技术的特点: 优先考虑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捕杀等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也可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应用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施药技术,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30,1、霜霉病: 病斑圆或多角形,黄褐色,径数mm,背面常发生较密的灰白色霉层。,大豆真菌病害的识别,(二)大豆主要病害识别与绿色防控技术,2 根腐病 初期茎基部或胚根表皮出现淡红褐色不规则的小斑,后变红褐色凹陷坏死斑,绕根茎扩展致根皮枯死,受害株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叶色淡绿,分枝、结荚明显减少。,31,32,大豆真菌性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1、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加强管理:选用抗病性品种;适当调整播期,使始花至采收盛期避开雨季;合理密植,高畦栽培;配方施肥,配搭好氮磷钾肥比例。 2、物理防治 可采取田间盖膜晒土,这对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效,可使田间发病率降低65 %,病菌存活率可降低41.6%,效果比土壤熏蒸消毒要好。发现病死株要及时拔除,带出田间烧毁。 3、生物防治 萎缩芽抱杆菌LSSC3和枯草芽抱杆菌SYST2制备的种衣剂,除促进大豆发芽与生长外,对大豆根腐病分别达到了72.38%和73.69%的防治效果。,33,大豆细菌病害的识别,1、细菌性斑点病 病斑多角形、34mm、黑色、外有黄绿晕圈。 2、细菌性斑疹病 病斑多角形、12mm、红褐色、中央微凸、木栓化。,(1)选用无病种子,(2)种子消毒处理,(3)种植抗病品种,大豆细菌性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可用501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液浸种3060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35,大豆病毒病的识别,SMV引起的皱缩花叶,SMV引起的花叶,花叶症状,36,大豆病毒病的绿色防控技术,病毒病是我国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绿色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病毒病危害的有效手段; (2)防控传毒媒介昆虫(蚜虫等)。 (3)在病毒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用阿泰灵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倍,叶面喷雾,连喷2-3次。,(三)大豆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蛴螬发生的种类,优势种的发生规律,综合防控技术,蛴螬的发生与防控技术,夏大豆田蛴螬种类调查,1、夏大豆田间蛴螬发生的种类,40,(1)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成虫,幼虫,卵,蛹,(2)铜绿异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42,(3)黄褐丽金龟Anomala exoleta Faldermann,成虫,幼虫,蛹,卵,43,三种蛴螬年生活史比较,2、蛴螬优势种群的发生规律,三种蛴螬成虫数量发生动态,时间,45,1)生物防治方法 白僵菌粉剂15kg / hm2,拌细沙土均匀撒施大豆种子上,然后立即覆土。 绿僵菌颗粒剂45kg/ hm2直接随种子播种。,3 综合防控技术,2)物理防治 粘网阻隔 灯光诱杀 灯光诱杀成虫可有效压低虫源基数。,3)化学防治方法 药剂拌种:可用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按药种比150拌种,以保护种子和幼苗。 土壤处理:在大豆播种时,采用毒土(毒肥)法,可用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7.5kg/hm2拌细沙土均匀撒施大豆种子上,然后立即覆土。 田间药剂喷雾:成虫发生盛期,在其喜食的果树、苗木和农作物上喷洒48%毒死蜱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可有效防治成虫。,1、斜纹夜蛾识别与发生规律,2、豆卷叶螟识别与发生规律,3、食叶害虫综合防控技术,大豆食叶害虫的发生与防控技术,1、斜纹夜蛾的识别与发生规律,成虫,田间为害状,成虫危害叶片,成虫自然状,蛹,成虫危害豆荚,(1)斜纹夜蛾的生活史,表 各地区斜纹夜蛾的生活史,黄淮地区斜纹夜蛾的生活年史,生活史,越冬代,第1代,第2代,第3代,第5代,8月上、中旬至9月上、中旬,10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12月上旬,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6月中、下旬 7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至10月中、下旬,第4代,(2)斜纹夜蛾的生活习性,成虫习性,白天静伏在土表、土缝、繁茂植物的叶背、落叶下、杂草丛中等,傍晚始飞行。,卵聚产、对寄主偏好为蓖麻豇豆棉花玉米向日葵,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还对糖、醋、酒及发酵的胡萝卜、麦芽、豆饼、牛粪等有趋化性。,昼伏夜出,产卵寄主偏好,趋光性、趋化性,2、豆卷叶螟,雄 雌,幼虫为害状,蛹,幼虫,成虫,(1)生活史,1年发生23代。,越冬代成虫于4月中旬5月中下旬羽化。 5月中下旬是第一代幼虫盛发期,为害春播大豆。幼虫老熟后在卷叶里做茧化蛹。6月中旬进入第一代成虫盛发期。6月下旬9月在夏大豆田间可见各虫态(第二代),有时9月豆田还可见很多幼虫危害秋播大豆。,幼虫老熟后可在卷叶或豆荚内化蛹。,初孵幼虫先在叶背取食,后吐丝把23片豆叶向上卷折,潜伏在叶卷内取。有转移危害的习性。,昼伏夜出,夜间交配,有趋光性。,多产在叶背,散产,成虫,幼虫,卵,化蛹,主要习性,(2)豆卷叶螟主要习性,3、大豆食叶害虫综合防控技术,(1)防控策略 1) 做好田间虫情监测工作,在害虫低龄期进行防治; 2)根据害虫发生时期灵活掌握防治指标。一般在营养生长期可适当放宽防治指标。重视结荚鼓粒期的防控。,大豆食叶害虫危害与大豆产量损失的关系,大豆不同时期叶面积损失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58,食叶类害虫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清除杂草 2.减少越冬虫源,黑光灯诱杀 2.糖醋液诱杀,多核型角体病毒 2性诱剂诱杀,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59,有翅蚜,无翅蚜,腹管,前后翅,尾片,危害状,1、大豆蚜形态特征及识别,大豆刺吸害虫发生与防控技术,60,2、大豆蚜发生规律,发生规律,生活史,危害特点,主要习性,直接危害 分泌的蜜露能引起霉污染 传播大豆花叶病毒,乔迁性害虫,以受精卵在鼠李上越冬。大豆蚜在东北一年发生10多代。,强烈的趋嫩习性,在高密度下或食物条件恶化时,则产生有翅蚜,并进一步扩散转移。,61,3、大豆蚜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合理进行大豆、玉米的间作或混播大豆和玉米按41的比例间作、大豆和玉米的种子按92的比例同穴混播对大豆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9%和93.5%,同时可提高大豆产量。 在豆田四周种植一圈高秆的非寄主植物。,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黄板诱杀,大豆田释放异色瓢虫:在大豆田释放异色瓢虫,10 d后对大豆蚜的防效高达90%。 释放日本豆蚜茧蜂:人工释放日本豆蚜茧蜂可使大豆蚜的寄生率达56%以上。,生物防治技术,3、大豆蚜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大豆钻蛀害虫发生与防控技术,1、豆杆蝇的发生与防控技术 2、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控技术 3、豆荚螟的发生与防控技术,1、豆杆蝇的发生与防控技术,豆秆蝇 一直是黄淮流域夏大豆区以及南方多作大豆区发生最普遍的重要害虫,其危害方式为钻蛀叶柄和茎秆。,(1)豆秆蝇形态特征及识别,幼虫为害状,成虫,蛹,蛹,幼虫,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豆叶东潜叶蝇Japanagromyza tristella,前翅,平衡棒,平衡棒,前翅,成虫,成虫,(2)豆秆蝇发生规律,豆秆蝇个体发育,成虫,蛹 有效积温 79.8日度,幼虫,卵,黄淮地区豆秆蝇的生活年史,豆秆蝇的生活史,豆秆蝇的生活习性,成虫 习性,79粒, 最多13粒,单粒散产 于叶表皮下,早68时, 晚1718时 活动盛期,食花蜜, 吮吸大豆 汁液,活动节律,补充营养,产卵方式,产卵量,幼虫习性,先在叶背表皮下潜食叶肉,形成小道,经主脉蛀入叶柄,分枝及主茎,蛀食髓部和木质部。,蜿蜒曲折如蛇行,单虫蛀食虫道长达1735cm。每株约有幼虫27头,可多达13头以上。,老熟后先在茎秆或叶柄上咬一羽化孔,并在孔的上方化蛹。一般每头成虫都有一羽化孔。,虫道形状,老熟幼虫,初孵幼虫,农业防治技术,选种抗 虫品种,选用中早熟、有限结荚习性、分枝少、节间短、主茎较粗、前期生长快和封顶快的大豆品种 。,适时 早播,适时播种,可避开虫量较大时期,可减轻危害 。,消灭 越冬蛹,及时处理豆秆,消灭越冬蛹 。,(3)豆秆蝇的综合防控技术,2) 生物防治技术,采用绿板诱杀成虫,74,成虫,蛀荚幼虫,脱荚幼虫,土茧,蛀荚,蛹,2、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控技术,75,(1)大豆食心虫在全国的分布,76,(2)黄淮地区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大豆食心虫属专性滞育昆虫,在国内各发生区每年只发生一代,其发生特点是从北向南发生时期逐渐推迟。而准确掌握当地其成虫发生高峰期是有效防治其危害的关键。,表1 黄淮夏大豆各产区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高峰期,注:不同年份因气候原因大豆食心虫发生时期可能有所变化,如2010年普遍延后5-7天。,77,(3)大豆食心虫综合防控技术,白僵菌防治:利用白僵菌粉22.5kg/hm2加细土或草木灰202.5kg,在幼虫临近脱荚之前,均匀撤在豆田垄台上,防治脱荚落幼虫。 赤眼蜂防治:在成虫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灭卵,每hm2放蜂量3045万头。,选用抗虫品种 实行大面积、大间距轮作 大豆收割后秋翻耕耙,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78,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放蜂时间 根据性诱剂田间调查结果和各地温度情况,确定放蜂时间。 放蜂量 每亩3点释放10000头。间隔5-7天释放第二次,共释放20000头。 放蜂点 每亩地放3点,选上风头第20垄为第一个放蜂垄,距地头20步为第一个放蜂点,顺垄走每20步为一个放蜂点,以后每隔20垄为另一个放蜂垄。,化学防治技术,药剂熏蒸: 80%敌敌畏乳油1.52.25kg/hm2,用约450根高粱或玉米等秸秆蘸药,均匀插于垄台上。但高粱间种大豆时不宜采用。 田间喷雾:选用2.5%溴氰菊酯,用量450ml/hm2或20%杀灭菊酯乳剂,用量975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国家签订引渡协议书
- 2026届江苏省徐州市睢宁高级中学南校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标准)规范市场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广告竞标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挂钩合同协议书
-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优化方案协议
- 2026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IT运维管理云桌面管理及远程技术支持设计
- 2025年心理学入门手册心理测评预测试题集及解析
- 青少年足球体能训练计划
- 物资部档案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烟花爆竹市场竞争动态分析及前景销售格局研究报告
-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全国一卷)(有解析)
- 比亚迪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 公司监控视频管理制度
- 交通事故护工合同范本
- T/CECS 10103-202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铅锌、铁尾矿微粉
- 消防接警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级消防员技能鉴定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智能客服运营管理》课件
- 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