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学概论教材第七、八、九章学生疑难问题解析语言学概论教材第七、八、九章虽然分立为三章,但实际是一个整体,讲的都是语言发展变化的有关问题。第七章属于总论,讲授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理论,阐述语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阐明语言发展的两大原因即社会原因和语言自身原因,所以第七章的理论非常重要。第八章属于分论,主要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谈语言的发展变化问题的,讲授语言接触的种种现象,实际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的扩展,也即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的具体表现。第九章也属于分论,主要从语言内部结构要素角度阐述语言的发展演变。正确理解、把握这三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对语言发展变化这个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对语言作为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个问题的认识。同时通过这三章的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认识语言是社会现象这一最基本的语言学理论。万物皆流,万物皆变,发展变化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世界上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事物。语言也一样,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如我们今天用普通话去读古代的诗词,会发现许多词语不押韵了,例如“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其中末句的“斜”就不押韵,古今读音发生了变化。英语当中有许多词的写法与读音不相一致了,如lightlait,rightrait中的“gh”就不发音了。再如拿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加以比较也可以看出,现代汉语的词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词义的完善和精密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都比古代汉语大大地丰富了,组词造句的格式也多样化了。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只收了九千多个汉字,由于古汉语中一个汉字基本相当于一个词,加上一些复音词,当时也不过一万来词,而现代汉语词典这样一本中型词典就收了六万多个条目,这充分反映出汉语的词汇是在不断丰富发展的。词汇发展之快,有时甚至我们在翻阅几十年前的报纸杂志时也会感到有些词语很陌生,如“三反、五反、红卫兵、走资派、知青、上山下乡”等,对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来说就感到很陌生,不易理解其意义。由此可见,语言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语言也同世界上其它事物一样,变化发展是永恒的,语言如果一旦停止了发展,也就没有了生命。只不过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缓慢,不易被人们感觉到罢了。但是,时间久了,细微的变化日积月累,就反映出语言在不同时代的明显差异。所谓语言的发展变化是指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不断丰富、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那么,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如何的呢?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这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第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同样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在社会接触最密切,来往最频繁的地区,语言发展变化就越快。本章就是围绕着社会的分化与统一来具体阐明社会发展对语言的巨大影响的,那就是: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着社会的接触而交融,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如我国的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分裂的时期,诸侯割据,形成了社会的分化,因而形成了“言语异声”的局面。而两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对外交往较多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是吸收最多时期之一。如“佛、菩萨、和尚、石榴、葡萄”等外来词大量涌入。最近十几年,世界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化产生了许多新的国家,相应地许多新的语言也产生了,例如,捷克斯洛伐克,原来讲捷克语,后来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捷克仍然讲捷克语,而斯洛伐克则讲斯洛伐克语,其实斯洛伐克语只是捷克语的一种方言而已,但由于社会的分裂,导致了语言的分裂。同样,克罗地亚语本来是属于塞尔维亚语的方言,随着南斯拉夫的分裂而变成了独立的语言。这种因社会的分化而产生语言分化的现象,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数不胜数,俯拾即是。比如我们知道的欧洲各种语言,绝大部分都是属于古代拉丁语的,后来由于社会的分化而分化为各种不同的语言了。今天很多的亲属语言,在过去曾经是同样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成了不同的语言。由此可见,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语言的变化。语言就是在社会的作用下,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语言不但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且也会随社会的死亡而死亡。既然这个社会都不复存在,那么这种语言自然会成为弃儿,最终消亡。例如我国历史上的西夏语,在西夏灭亡以后,也逐渐消失,湮灭了,成为历史陈迹。而希伯来语生生死死的巨变,与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生死存亡命运相同,更是社会变化影响语言发展的一面镜子。希伯来语是以色列的通用语言,历史上的旧约全书,就是采用希伯来语书写的,随着以色列民族的变化,犹太人流落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希伯来语随之经历了长期和复杂的演变,在公元200年前后,其口语就已经消失,犹太人使用的语言先后被阿拉伯语或其它欧洲语言取代,希伯来语就作为一种书面语言被保留下来。在十九世纪末,犹太人开始重新在今以色列一带聚居,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说着不同的语言。怎么增强各地来此定居的犹太人的凝聚力,是当时犹太人面临的重要问题。他们认识到,最最重要的莫过于统一语言,复活自己民族的语言。于是,经过努力,消亡近两千年的口语,在民族统一、民族团结的大旗下面,竟然奇迹般地死而复生!由书面语作为基础复活了口语,这在语言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因为任何语言的发展,都必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希伯来语的复活则完全相反。当然,从根源上说,希伯来语的书面语仍然是来源于口语的,所以并不违反口语和书面语关系的一般法则。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社会对于语言发展的巨大影响。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在迅速发生变化,社会的这种变化必然将给语言带来影响,特别是对世界上语言的多样化产生影响。有学者认为,目前世界发展全球化、网络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对世界语言多样化造成了很大威胁。目前世界上的语言大约有57千种,其中45千种为使用人口很少的土著语言,约有2500种语言因为全球化的影响而濒临灭绝,预计100年后世界上90的语言将消失。这种看法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就是现在通行的网络语言,都是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的,而利用网络又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一些土著语言,在这种网络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影响日益缩小,最终导致消亡。这种消亡不是语言自行发展的结局,而是社会发展选择的结果。第二,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也越来越细致缜密,社会的这些变化,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而作为大众交际工具的语言,必然要反映这些变化,不断地丰富词汇,改进语法,才能适应交际的需要。如近二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新现象,于是汉语中增添了很多新的词语。如“大款、大腕、小蜜、债转股、电脑、彩电、股票、手机、BP机、网络、网友、网迷、网吧、网恋、黑客、电子邮件、沙发、巧克力、特区、抢滩、VCD、DVD”等一大批新词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日常交际的需要。语法虽然发展要缓慢一些,但是仍然在变化着。现在我们经常看见“非常男女、非常可乐、非常玫瑰、非常时期、非常会议”之类的组合,有人说“非常”是副词,不能修饰名词,所以这些组合都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一种临时活用,但实际上这种组合方式已经非常普遍了,逐渐被人接受,我们就得承认这种现实现象,不能简单地说这是活用,临时组合了。其实这里的“非常”,已经不是副词而是区别词了,可以说是副词“非常”在现实应用中的一种功能上的转化新生,因此“非常”可以看作是个兼类词,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说是语言的一种发展变化的具体反映,是社会运用的结果。由此可见,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和交际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发展推动语言发展,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原动力。以上说的是社会的发展变化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语言也同时反作用于社会,语言对社会的发展又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在结成社会、发展思维、协调人们共同劳动和活动、促进相互了解和交流以及传播知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人类正是利用语言将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的成果等一代代传下去,使后人在前人基础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正由于语言的巨大作用,人类才在同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人类社会也才逐步地从低级发展到高级。一个系统,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种要素的变化,必然要影响到另一种要素的变化。如果系统之间没有关系,互相独立,那就不成其为系统了。系统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社会就是一个系统,社会中各个部门之间既独立又联系,相互作用,例如我国的邮电系统,与交通、人力配置等都互相联系,相对形成一种和谐,达到一种平衡。而今天,网络的大力发展,催生了网络邮件,由于网络邮件的快捷方便,很多人不再到邮局发信,邮电系统由此受到很大冲击,很多邮电职工面临下岗或转岗的威胁,而邮件的减少,对于交通系统同样要产生影响,而相应的人力资源的调配也要发生变化。有一首西方童谣,说一个马掌与一个国家存亡的关系,虽然夸张,可是环环相扣,比较生动地说明了系统的这种相互联系与影响的因果关系:坏了一副马掌,坏了一只马蹄;坏了一只马蹄,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死了一位将军;死了一位将军,丢了一次战役;丢了一次战役,败了一场战争;败了一场战争,毁了一个民族;毁了一个民族,灭了一个国家!语言作为一个系统,其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同样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不是孤立的,一种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对另一种因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各种要素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局。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提出要求,语言必须满足社会的要求。但是语言如何满足要求则是语言本身所决定的,受语言本身的规律所支配。即语言如何发展,那是由语言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因素,决定着每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语言作为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其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各自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某一因素发生了变化,就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其它因素也要相应地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样就引起了语言的变化。例如,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符号和符号之间必须保持有效的区别,如果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破坏,就会引起语言系统的变化。如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那是因为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音位和音位的组合方式比较多,因而单音节词能保持有效的区别,但后来由于浊音清化以及辅音韵尾m、p、t、k消失等,使语音趋向于简化,语言中同音词大量增加,同时新词又不断产生,这就使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影响,给交际带来困难,因此就需要有新的方式来解决由于语音简化所带来的矛盾。于是人们就用加长词的长度的办法来解决同音问题,用双音节词格局代替单音节词的格局。原来的单音节词变成了构词语素,如“想”变成了“想念、思想、想法、梦想、妄想”等,“民”变成了“人民、公民、选民、草民、小民、民族、民主、民权、民情、民意”等。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内部两个成分之间在语音、语义上又产生了轻重、主次的区分,于是又出现了轻声、儿化、变调等语音上的变化。某些实词也词缀化了,如“子、儿、头”等,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但由于汉语构词的双音化,这些词逐渐虚化,变成了词缀,不但语音上发生了变化,而且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盖子、花儿、看头”等词中的“子、儿、头”语音上只读轻声,意义上也只作为名词的标志,只具有语法意义而不具有词汇意义了。由此可见,语言系统内部某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语言之所以朝某一特定的方向发展变化,是由于语言内部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结果。正是由于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这种彼此对立、彼此联系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促进了整个语言系统的发展,同时也决定着语言的发展方向和一种语言的基本面貌。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但语言发展变化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语言发展具有渐变性。所谓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不是消灭现存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通过语言中新的要素逐渐积累和旧的要素逐渐死亡来实现的,因此语言不会发生突变、巨变。语言发展之所以具有渐变性特点,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与人们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语言没有老是花样翻新的必要,同时作为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它也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这样才能与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促使语言发生变化以满足社会成员新的交际需要。这种稳固和变化的对立就导致了语言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变的方式而不能是突变的方式,哪怕是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语言也不会马上产生巨变,就拿同社会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词汇来说,它也并不因为社会政权的更替,一下子就发生巨大的变化,语言中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等都是逐渐实现的,语言中的新词不是一下子就产生,旧词也不是一夜之间就消失掉了的。如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权更替,并没有立即引起语言的更换。再如捷克和斯洛伐克,曾经是一个国家,但后来分裂为两个国家,语言也随之分裂,一个说捷克语,一个说斯洛伐克语。这里似乎发生了巨变,但其实这只是名分上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到语言的实质,真正的变化还是在以后逐渐发生的。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一种语言各个要素的发展或整个语言全局发展具有不一致性,不是齐头并进的,而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第一,语言各个要素发展不一致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发展变化的速度不一样,有的发展变化快,有的发展变化慢,即使是同一组成要素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词汇发展变化最快,而语音和语法发展变化则相对较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比如现代汉语词汇,近二十年来,增加了很多新的词语,例如关于网络,与我们电大教学直接有关的词就有“网校、网院、网卡、上网”等,其它如计算机方面的新词新语,更是数不胜数,几乎每天都有新词产生。这种不平衡性不仅仅是体现在语言的三要素的比较方面,就是其中某一要素,其内部发展仍然具有不平衡性,例如语法的发展,同样有所反应,比如英语动词的形态变化,过去一般有八种形态变化,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动词都只有五种形态变化,而动词be仍然保留了八种变化形式。同样是动词,在发生形态变化时,大部分都是规则变化,例如过去时在后面附加词尾ed,但是仍然有很多动词具有不规则变化形式,在词的内部发生屈折变化,例如:come变成came,speak变成spoke,make变成made,等等。形容词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规则变化是分别附加词尾er、est,但是good和well的比较级是better,最高级是best,其形态变化方式是异根。第二,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由于所处条件不同,其发展变化也是不同的,在有的地区发生变化,在有的地区则不发生变化,在有的地区是这样变化,在有的地区则是另一种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例如“目”,在古代汉语中是词,而现代汉语普通话基本上是作为一个语素使用,主要功能是构词,尽管“目”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很普遍,可以构成如“目标、目的、目睹、目击、目录、目送、目前、目光、目测、目力、侧目、触目、夺目、耳目、反目、极目、纲目、过目、面目、科目、注目、瞑目”等130多个词,但是它作为词的独立使用的身份却消失了,只能构词,可是在闽方言中,“目”依然作为独立的词使用,闽方言保留了古代汉语单音节词为主的特点,如“箸”、“寒”、“食”、“曝”、“芳”、“目”、“惊”等,使人感到古奥、典雅。又如“过”,在古代汉语中有“腹泻”的意思,例如汉书中有“食菜不招过,饮水不裂肠”,这里的“过”就是腹泻的意思,这个意义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已经完全消失,“过”单用时主要表示时态助词,而西南官话中则至今保留了这一意义,例如口头上说“我肚子过”,就是“我拉肚子”的意思。再如句式,现代汉语普通话比较句是把比较的成分放在主语后面,例如“我比他高”、“我比他跑得快”,古代汉语中是把比较的成分放在句子后面,例如“季氏富于周公”、“苛政猛于虎”、“子贡贤于仲尼”,这些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季氏比周公富有”、“苛政比老虎凶猛”、“子贡比仲尼贤能”。古代汉语的这种句式,普通话口语一般不用,只是在书面语中使用,如“革命理想高于天”,但在今天的粤方言中却保留了这一句式,例如“猫比狗小”,在粤方言中是“猫细过狗”;北京话中的“你先走”,在粤方言中则说成“你行先”,这是语法发展不平衡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词汇和语法是如此,至于语音的发展的这种不平衡性特点在不同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古代汉语音系中的塞音韵尾-p、-t、-k,在最南端的粤方言、客家方言音系中至今完整保留这些塞音韵尾;稍往北一些,闽方言中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仍然保留了这三个塞音韵尾;再往北,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塞音韵尾则完全脱落,变成了喉塞音韵尾,与闽北方言平行的赣方言,虽然保留有-t、-k塞韵尾,但闭塞程度较轻,二者还有混同趋势,而且都把这两个塞音韵尾念成近似于喉塞音,属于塞韵尾与喉塞音韵尾的过渡阶段;在吴方言中,这一变化更加明显,塞音韵尾彻底消失,变成了喉塞音韵尾。塞音韵尾从南部到中部,再到北部,逐级脱落,北方方言中基本上消失,这反映了汉语各个方言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的确是有差异的,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典型反映。我们今天诵读一些古诗,偶尔会遇到不押韵的句子,而改用方言诵读,仍然是押韵的,这是因为普通话语音发生了变化,而方言保留了古音的缘故。例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第一句末尾一词“斜”,普通话韵母是“ie”,韵脚与“家”、“花”不合,而在很多方言中韵母念“ia”,就仍然是押韵的。同样一种语言,为什么其发展是这样千差万别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因为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是不一样的,这其中词汇与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沙河子园艺场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三上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公司理财教程一.总论课件
- 经济法概论考题预测及答案解析
- 行政管理专科语文文化素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士执业考试成功秘诀试题及答案
- 中国风短歌行介绍曹操
- 2025卫生资格考试复习清单与试题及答案
- 自考行政管理中应对复杂性的策略与试题及答案
- 自考行政管理阶段性试题及答案
- 智慧养老系统报价明细建设方案
- 燃气、LNG安全隐患规范依据查询手册
-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含答案)
- 2025年停车场无偿使用协议
- 护士定期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 房地产质保期内《维修管理办法》
- 设备润滑保养制度(4篇)
- 肝脓肿诊断与治疗
- 2024年药理学阿司匹林课件:全面解析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