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坚守与突围.doc_第1页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坚守与突围.doc_第2页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坚守与突围.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坚守与突围简论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李洪华江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它不仅因连绵的酸碱红壤呈现出天然的赤红景观,更因无数革命先辈鲜血的濡染而积淀着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底蕴。从南昌城头的枪声到井冈山上的星火,从游击战争的开展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从安源工人大罢工到万里长征第一步,无数英雄史诗为江西革命历史书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创作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赣地作家和艺术家无不积极地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寻找创作灵感,描画革命历史风云,书写英雄人物传奇,打造出富有江西特色的“红色”文艺景观,为中国当代文艺创作提供了一道独特而绚丽的风景。早在五、六十年代,杨尚奎、邵式平、刘俊秀、罗孟文、邓洪等身在江西的老一辈革命家便以亲身经历撰写的革命历史回忆录红色赣粤边两条半枪闹革命生死斗争三个月战斗在杨赣红区和白区潘虎,文莽彦、吕云松、陈良运、朱昌勤、孙海浪等一批当时风华正茂的江西诗人以真挚情感吟咏的红色抒情诗篇井冈颂兰花吟安源工人的怀念方志敏之歌井冈山下种南瓜,时佑平、彭永辉、姜树森等编导的电影红孩子燎原赣水苍茫,江西话剧团排演的话剧方志敏八一风暴,胡献雅、梁书、龚槐陂、燕鸣、彭友善、吴齐、施绍辰、康庄等创作的绘画井冈山全图大井毛主席故居毛主席农村调查保卫苏维埃方志敏在狱中烈士永生黄洋界上话当年,刘天浪、孙绍祖、张翼、朱艾南、田颂刚等创作的歌曲井冈山上太阳红井冈山大合唱八一大合唱人人都说井冈美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八一起义小唱井冈山春光美,这些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电影、戏剧、绘画、音乐作品都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八十年代以后,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迅速崛起。俞林的在青山那边、杨佩瑾的“土地革命三部曲”(霹雳旋风红尘)罗旋的红线记南国烽烟败将、邱恒聪的星妹、月妹和老板山帅狂飙末代绿林,胡辛的情到深处我的奶奶等小说纷纷突破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五老峰”,从题材、人物、主题到手法等方面都实现了对“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模式的突破。在艺术方面,李洪辛等人编写的南昌起义,曹硕龙、刘仁德等创作的井冈山,江西创作组参与拍摄的大渡河,方兰、周毅如、孙勃等创作的血沃中华,彭永辉、李洪辛等创作的大泽龙蛇,罗旋创作的红线,杨佩瑾创作的非常岁月雁红岭下仇侣,舒龙创作的封锁线上的交易贫穷的富翁,王巧林创作的子夜枪声等都是八十年代以来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重要收获。万国华、朱咏的军旗从这里升起、蔡超的毛主席在农村调查、新坤的民情清贫、马宏道难忘的岁月、章仁缘的而今迈步从头越、施绍辰依依惜别情、孙九斌的黎明之前、李向群的19401942上饶集中营、刘颖悟、黄明秋的奔向延安等,都是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佳作。此外,八一颂井冈颂毛主席的旗帜飘扬在我心上朱德同志的竹扁担少奇同志,安源人民怀念你红井水和井冈山颂火种闪烁的星辰老表,老表等一大批出自江西艺术家之手的革命历史题材音乐作品和舞蹈作品深受大众欢迎。九十年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大潮挟裹下大众文化渐趋成为流行时尚,不但与主流文化和精英意识分庭抗礼,甚至“随风潜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种开放多元的大众文化在极大丰富和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泥沙俱下地带来了功利性和世俗化的大众消费审美趋向,从而使得传统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被改写或遮蔽。然而,江西革命历史题材书写却在这一大众文化语境中仍然坚持以执着的姿态表达了对革命历史和传统的敬意,坚持以现实主义为主的创作原则,以史诗的笔触艺术地呈现了近现代以来发生在赣鄱大地上的革命历史风云,在全国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整体格局中彰显着自己的地域个性和艺术魅力。叶绍荣的日出苍山真实反映了秋收起义宏阔悲壮的历史风云。贾献文的雾满龙岗兵暴(与陈光莲合著,获全国长篇小说大奖赛二等奖)生动描写了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宁都暴动”的真实场景。张学龙的安源往事艺术地呈现了毛泽东、李立山、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早年领导的安源革命斗争。刘上洋的散文一张小桌和一首名词高路入云端等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思考中华民族的红色精神资源,重新召唤理想信念,在全国散文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也为革命历史题材的散文创作提供宝贵的启示。刘华的组诗赣南母亲群雕以诗性的想像重塑了红土地上的母亲群像。谢干文、杨咸胜、成理等的戏剧山歌情红土地的精灵大山情仇,以江西本土采茶戏的形式演绎革命历史,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苏区魂”。 然而,当我们在描述九十年代以来多元文化语境中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坚守姿态时,我们不难发现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在坚守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首先,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自觉彰显了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让高远的历史天空与丰富的民间大地相融合。温燕霞的红翻天(获第十一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七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通过“红鹰宣传突击队”女战士的斗争生活和情感纠葛,反映了第五次反“围剿”前后赣南苏区历史情景。卜利民的少共国际师“带着战争年代赣南大地特有的红土气息和铁血史迹”(曾镇南序)真切呈现了第五次反“围剿”时期一支特殊“少共国际师”浴血战斗的革命青春。李伯勇的旷野黄花以老中医黄盛萱一家三代的命运遭际和家族兴衰为主线,演绎了赣南近半个世纪的革命历史风云。温燕霞、卜利民、李伯勇等人自觉地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尊重历史基本事实的前提下,重新叙述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在革命历史的大背景下展现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伦理,让读者和观众在生气淋漓的细节中触摸历史的真实,感受艺术的魅力。其次,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积极运用了现代艺术手段和本土艺术形式。大型情景歌舞剧井冈山、音乐剧围屋女人、可爱的中国、等你一百年,充分体现了重构宏大叙事的审美自觉,为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史诗性表达探索了一条新路。尤其是大型情景歌舞剧井冈山,将十送红军、井冈山上太阳红、请茶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等脍炙人口的革命经典歌曲融入现代舞蹈、戏剧、音乐、朗诵之中,通过声光化电把井冈山雄奇的自然风光和伟大的革命历史呈现于舞台,创造了一种既弘扬革命传统又与时俱进的崭新的舞台表现形式,获得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第三,近年来江西文化宣传管理部门积极加大红色文化建设的投入,艺术家们也充分利用现代影视媒介和舞台手段提升革命历史题材魅力,打造江西红色文化艺术品牌。以革命历史为主要内涵的“红歌会”唱响中国大地,成为江西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一张红色文化名片。由江西积极推动和参与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红小鬼井冈山红色摇篮兴国,兴国!等公映或热播后在全国产生热烈反响,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赏。总之,这一时期的江西作家、艺术家突破传统艺术思维,大胆运用现代艺术手段和本土艺术形式赣剧、山歌、采茶戏等演绎革命历史,对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当然,毋庸讳言,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也有某些值得注意的方面,譬如在坚守地域个性和创作原则时,作者仍然过多局限于自己熟悉的历史事件和景仰的英雄人物,对悠远丰饶的赣文化缺乏历史的打捞,作者的想象能力和创作个性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张扬;在寻求创新与突破时,与时代风尚的衔接显得有些笔力不足或信心不逮,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